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注射液100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缓慢静滴,1次/d,连用10d。用药期间停用其他溶栓、抗凝、抗纤溶及血小板抑制剂,评价临床疗效及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溶栓、降纤、调节纤溶系统使纤维蛋白原降低,从而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及缓解临床症状,未发现因出血而终止治疗的患者。表明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结论: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溶栓降纤调节纤溶系统,使纤维蛋白原降低,从而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及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纤溶酶(Fibrinogenase)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注射液200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缓慢静滴,1次/d,连用10d,用药期间停用其他溶栓、抗凝、抗纤溶及血小板抑制剂,用药后评价临床疗效及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纤溶酶对心绞痛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4.8%,心电图(ECG)改善总有效率67.4%,纤维蛋白原(FIBEN)降低(P<0.05)。结论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溶栓降纤调节纤溶系统使纤维蛋白原降低,从而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及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李汉成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96-1596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收6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天1次,连用10d,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缺血性ST—T段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心电图缺血性ST—T段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临床运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去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自身前后对照法对28例在常规治疗无效基础上加用去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获得满意疗效,心绞痛绘解率、心电图改善率分别达93.0%和92.7%,用药期间未发现出血和变态反应等不良反应,认为去纤酶院专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何才通  李文 《广西医学》2013,35(1):81-83
目的观察纤溶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纤溶酶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各30例。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疗效和对心电图及心率、血压、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出血倾向、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等。结果纤溶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发作次数少于低分子肝素钙组,发作间期长于肝素钙组(P<0.01)。纤溶酶组降低FIB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P<0.05)。结论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且药物副作用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7.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爱平  杨叶  叶阳 《西部医学》2007,19(5):791-792
目的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选30例UAP患者和15例冠脉造影无狭窄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抽静脉血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和D-二聚体(DD)、纤溶蛋白原(Fg)含量。结果与正常人相比,UPA患者血浆中t-PA活性减低,PAI活性增高,Fg和DD含量增高。结论UAP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的失调凝血的失调,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凝血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8.
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ATFI)作为新的凝血与纤溶调控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发病过程中TAF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以评价TAFI在UA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长疗程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80例UAP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u-PA 20~30万IU/d静脉滴注;对照组8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疗程为10~14 d.分别于治疗第5天和第10天统计心绞痛(AP)缓解程度、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第5天,观察组AP缓解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0%vs 62.5%,P<0.05),加拿大心脏病学会(CCS)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2.4±0.6 vs 2.7±0.6,P<0.05);治疗第10天,两组间AP缓解显效率及CCS分级仍有差异(93.0%vs 78.8%;2.1±0.4 vs 2.5±0.6,P均<0.05).出血并发症、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在治疗第5天和第10天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长疗程u-PA联合常规抗AP药物治疗UAP,可以有效地缓解AP症状,稳定急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的疗效。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所有患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均口服阿斯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变异性或静息型心绞痛患者加用钙通道阻滞剂。辛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每日睡前1次,共12周,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t-PA、PAI-1的活性,并于治疗前后分别对上述指标进行水平检测,观察比较在治疗前后其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后PAI-1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PA活性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病人胰岛素抵抗 (IR)及纤溶活性异常的影响。②方法6 9例UA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31例 )和葛根素治疗组 (38例 ,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 ) ,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检测血糖、血浆胰岛素 (FINS)、纤溶指标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选择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UA组FINS浓度增高 ,ISI降低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活性降低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活性升高 (t=2 .139~ 3.2 0 7,P <0 .0 5 ,0 .0 1)。葛根素组治疗后 ,FINS浓度降低 ,ISI增高 ,tPA活性增高 ,PAI 1活性下降 (t=2 .116~ 3.6 36 ,P <0 .0 5 ,0 .0 1)。UA组治疗前及葛根素组治疗后FINS ,ISI与PAI 1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 (r =0 .35 1,- 0 .332 ,0 .4 2 7,- 0 .4 5 2 ,P <0 .0 1)。④结论 葛根素可改善UA病人的IR及与IR密切相关的纤溶活性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的影响,来探讨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31例,比较其在治疗前、后t-PA、PAI-1的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后PAI-1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PA活性呈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循环中凝血纤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脉循环中凝血纤溶的变化.方法: 选22例UAP患者和1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冠状静脉窦(CS)、主动脉根部(AO)和上腔静脉(SVC)血,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P患者冠脉循环中t-PA活性减低(P<0.05),PAI活性增高(P<0.01),Fg含量增高(P<0.01),DD含量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患者三部位各指标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AP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的失调,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凝血功能增强;UAP患者在心绞痛缓解后,冠脉循环中凝血、纤溶状态与周围循环血中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脑梗死早期(发病<72 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8例脑梗死早期的患者,分为(1)治疗组(N):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给予纤溶酶200 U+0.9%生理盐水250mL,1次/d,共3 d。(2)对照组(D):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0.9%生理盐水250 mL,2次/d,共3 d,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纤溶酶治疗脑梗死早期安全、有效,是治疗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及临床心性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分别取血浆测定以下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纤溶酶原(PIg)活性,D-二聚体(D一dimer)含量。并观察住院 15 d内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PTCA或CABG等临床心性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后血浆t-PA及PIg活性较治疗前显著增高,而PAI—1活性在治疗后明显降低,总的临床心性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地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纤溶系统活性,从而使临床心性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谢广雄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00-101
目的 探讨凝血与纤溶功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于入院第2天晨采血样检测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随访半年,以缺血性胸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源性原因再住院,心源性原因的死亡等为结局终点事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半年时结局终点事件共19例(24.4%).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APTT(X2=6.514,P=0.013)、Fib(X2=6.341,P=0.028)、DD(X2=9.156,P=0.008)和预后均有关系,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Fib(P=0.041,OR=1.413)及DD(P=0.019,OR=1.32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凝血纤溶活性的异常是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常见病之一,该病发作时,首选扩冠药如:硝酸酯类(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等,或者民族工艺药如:生脉、参麦等扩冠治疗,部分病人疗效不佳,症状改善不明显。有报道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或尿激酶加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AMI死亡的发生。我们采用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纤溶酶治疗组和血塞通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分别进行ESS评分及PT、APTT、FIB测定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PT、APTT、FIB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患者多发的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一年来,我院应用北京赛生制药厂生产的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于其它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对比,疗效较佳,不良反应较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于治凡  刘英华 《当代医学》2009,15(32):101-101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7~2008年收治的50例后循环缺血病人,随机分为纤溶酶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3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经应用纤溶酶急救治疗,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后循环缺血使用纤溶酶治疗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