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8例接触氯乙烯工人血清蛋白部份组分的五年动态变化李正山,杨淑梅四川德阳市卫生防疫站618000为了加强劳动保护和探索氯乙烯(VC)对肝脏损伤的早期敏感而有效的诊断指标,从1989~1993年对某树脂厂接触VC的78例生产工人的血清蛋白8项指标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3.
氯乙烯(vinyl chloride,VC)是亲肝性毒物,并具有致癌性及致突变性。目前对VC引起肝脏损害的诊断尚缺乏早期、敏感而客观的判断指标。本文对92名VC接触工人及86名正常献血员的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低密度脂蛋白(LDL)、  相似文献   

4.
氯乙烯致大鼠DNA损伤与肝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氯乙烯(VC)对大鼠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对VC代谢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的影响;探索VC所致损伤的早期敏感检测指标。[方法]大鼠染毒12周,分别在第3、6、9和12周处死动物,DNA损伤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法,代谢酶活性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结果]彗星细胞数目随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肝细胞DNA损伤细胞百分率第12周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为12.38%和17.88%,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细胞百分率第3周高剂量组为7.33%,第12周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为16.25%和28、25%,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彗星细胞发生率与VC染毒剂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ALDH和CYP2E1活性随染毒时间和染毒剂量的增加发生改变,差异具显著性。肝细胞DNA损伤与CYP2EI活性相关。[结论]VC可导致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发生损伤,且存在剂量.反应和时间一效应关系;VC致肝细胞DNA损伤与CYP2E1代谢酶活性相关。彗星细胞率可作为VC所致肝脏损伤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劳动保护和探索早期诊断指标,进一步了解氯乙烯(VC)对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1989~1993年对某树脂厂同一批生产工人进行了连续5年系统地健康监护,现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树脂厂聚氯乙烯(PVC)车间生产VC的54名工人(男43人,女11人)为观察对象,平均年龄37岁(23~52岁),平均职业工龄10.8年(6~17年)。  相似文献   

6.
氯乙烯作业工人神经系统变化的探讨金玉珂,张玉兰,张福生,张英廷,孟月,周耀虹本文通过时接触氯乙烯作业工人神经系统临床体征、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的报道,对慢性氯乙烯中毒的诊断指标进行初步探讨。1材料和方法1.1对象选自某化工厂接触氯乙烯作业工人48~59...  相似文献   

7.
1987年4~10月,我们用本所研制的无泵型氯乙烯个体采样器查测了吉林等6家工厂工人的氯乙烯接触剂量,采样217人次,区域采样近50次。结果表明,清釜工虽然接触氯乙烯浓度较高,但由于工时短,每周工作按40小时计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各地为11~370mg/m~3,平均为110mg/m~3。合成工平均接触剂量83mg/m~3、压缩工43mg/m~3、离心干燥工为22mg/m~3。通过调查认为,我国氯乙烯清釜工累积接触剂量不高,也许是迄今未发现患肝血管肉瘤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对250名氯乙烯作业工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氯乙烯接触组4例癌亡者均为男性,其中3例足维修工,死亡病例工龄均在5—9年,30—44岁年龄组的标化比例死亡比最高为555。可能与维修工在检修设备时接触较高浓度的氯乙烯有关。  相似文献   

9.
报道一例氯乙烯聚合工患中毒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的诊疗经过,提示本例的肝病、肝硬化、肝癌与接触氯乙烯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氯乙烯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职业病科(200040)黄开莲,丁钺,高晶,朱国培,郭华氯乙烯为合成聚氯乙烯单体,是制造聚氯乙烯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业已证实氯乙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主要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816名长期接触低浓度氯乙烯工人的慢性损害主要为消化系统,尤其是肝脏损害,职业接触氯乙烯>15年工人肝损伤患病率最高(7.4%),患病率随工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女性接触工人血液系统病变高于男性工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工人疾病谱前五位序位依次是脂肪肝、肝囊肿、高血压、心脏病、血小板减少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问卷和医院体检报告收集天津市某化工厂工龄超过1年的男性氯乙烯作业工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体检数据,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次调查纳入人员345人,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6.51±8.32)岁,工龄1~34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7.00(9.00,23.00)年。腹部B超检查示脂肪肝182人,检出率为5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氯乙烯暴露、超重、吸烟、体育锻炼、高血压、高血脂是男性氯乙烯作业工人脂肪肝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氯乙烯暴露、超重、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是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是男性工人脂肪肝发生的保护因素。超重是相关性最大的因素,其次是高血脂和高血压。提示男性氯乙烯作业工人脂肪肝高发,建议加强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和必要医学指标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氯乙烯职业接触人群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探讨不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唐山市某氯碱厂氯乙烯生产车间所有接触工人223人(接触组),无职业氯乙烯接触的其他单位行政办公人员149人(对照组),监测车间空气氯乙烯浓度,测定亚硫基二乙酸,检测血清中11项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接触组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糖链抗原CA-199和CA72-4含量随着接触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含量随着接触工龄的增加而降低,但这5项肿瘤标志物与接触工龄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接触组亚硫基二乙酸水平高于对照组(Z=-16.178,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对CEA、AFP及NSE三项指标的含量均有影响(Z值分别为-4.815、-2.052和-4.535,P<0.05),而吸烟仅对CA-199产生影响(Z=-2.016,P<0.05),氯乙烯的接触对AFP和NSE有影响(Z=-3.763和-2.140,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体内的CEA与NSE含量降低(t值分别为-3.696和-5.722,P<0.05);氯乙烯接触是NSE的影响因素,与对照组相比其含量升高(t=2.061,P<0.05)。结论在目前的接触浓度下,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随着工人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增加,肿瘤标志物水平发生改变,机体发生肿瘤的可能性增加。亚硫基二乙酸水平与某些标志物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不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氯乙烯慢性接触造成的职业病危害,更好地保护氯乙烯作业工人的健康.方法 分析四川省某职业病防治院2009-2011年对成都市某化工厂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共350份.结果 2009-2011年氯乙烯接触工人的脂肪肝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825,P<0.01).2009-2011年在接触组工人中发现肝血管瘤4例,手指关节异常3例.结论 慢性接触氯乙烯可引起作业工人肝功能损害和脂肪肝,企业应加强监护,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5.
<正> 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有致癌性,为摸清其职业危害,笔者对某厂氯乙烯作业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其作业工人做了健康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氯乙烯聚合车间作业工人284人(男96人,女188人),平均年龄37岁(20~45岁),平均工龄13.50年(1~24年),选择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基本情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氯乙烯的职业危害 ,我们对某化工厂氯乙烯作业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该厂氯乙烯作业工人 5 9名 (男 2 0名 ,女 3 9名 ) ,工龄 1~ 2 4a ,平均工龄 10a ;年龄 2 1~ 5 5岁 ,平均年龄 3 3 .6岁。对照组为不接触氯乙烯的机关后勤人员 3 2名 (男 19名 ,女13名 ) ,年龄 2 0~ 60岁 ,平均年龄 3 7.5岁。1.2 现场氯乙烯浓度测定 用 10 0ml注射器采样 ,气相色谱法分析 ,每年对 6个工作点测定 4次。1.3 健康检查 询问既往史及职业史 ,内外科检查 ,B超 ,心电图 ,…  相似文献   

17.
付隽洁  姜梅  戴敬 《现代保健》2010,(13):64-65
目的评价糖化血清蛋白监测在糖尿病专病疗养中的作用及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专病疗养前后的结果对比。方法对78例糖尿病专病疗养的疗养员按照治疗糖尿病“五驾马车”的治疗原则,结合自然因子、环境优势等进行综合治疗,进行疗养前后的糖化血清蛋白监测。结果疗养前后糖化血清蛋白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明显。结论糖化血清蛋白监测是评价糖尿病专病疗效的手段之一;疗养前后糖化血清蛋白水平监测的对比结果,客观的反映了糖尿病专病疗养的效果,说明专病疗养的开展是可持续的、必要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某聚氯乙烯树脂厂氯乙烯接触者405名工人(男319名,女86名)和不接触任何毒物的某建筑部门411名工人(男342名,女69名)对照组,进行了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作业环境空气中氯乙烯浓度为0.5~5696.6mg/m3,男性接触氯乙烯者恶性肿瘤和肝癌死亡率分别为154.31/10万和68.56/10万,略高于对照组,未见显著性差异;全肿瘤、肝癌死亡年龄比对照组显著提前;接触组发现1例肝血管肉瘤。  相似文献   

19.
氯乙烯(VC)是新肝性毒物,业已肯定的人类致癌剂。目前对VC所致肝脏损害的指标多不敏感,且影响和干挠因素较多,为了加强劳动保护和探索VC职业危害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探索氯乙烯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为生产企业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对某氯碱企业207名氯乙烯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项目有肝区B超、ECG、手指X光片、血尿常规、肝功、HBsAg、血压的检查结果,以及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纳差、乏力、性欲减退等自觉症状,与对照组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触组的肝区B超、肝功、手指X光片异常率和部分自觉症状的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氯乙烯可致肝脏损害和肢端溶骨,可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