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1-2005年宜宾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脑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5年宜宾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05年宜宾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共报告病例362例,平均发病率为1.41/10万;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7~9月份,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5岁组人群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57%。结论宜宾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应该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实行网络直报以来,宜宾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宜宾市2004~2010年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宜宾市7年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发病63 896例,死亡233例,年均发病率为185.61/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8/10万.结论 7年间宜宾市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仍然是防控工作的重点,艾滋病、肺结核、梅毒的发病和死亡呈上升趋势,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实行网络直报以来,宜宾市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流行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宜宾市2005-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宜宾市2005-2010年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分别为2600、2326、2515、2212、1737、1534、1542、1594和148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7.32/10万,死亡37例,年均死亡率为0.08/10万。结论 9年间宜宾市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玉溪市流行性乙型病毒性脑膜炎的流行情况,科学分析近年来乙型脑炎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玉溪市2001-2010年乙型病毒性脑膜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玉溪市共报告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68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为0.05/10万~0.58/10万,其中2003年报告发病数最多12例,发病率为0.58/10万,2008年仅报告发病1例。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每年秋季发病,发病年龄12岁以下儿童共报告45例,占总报告病例的66.18%。结论玉溪市近10年乙脑发病率较低,呈散在发病,病例以12岁以下儿童为主,应提高适龄儿童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加强乙脑病例的主动监测,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控制乙型病毒性脑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百色市1996 - 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近20年百色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6 - 2015年百色市共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618例,死亡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6/10万,病死率为5.83%,其中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1.98/10万,2013年发病率最低为0.03/10万;发病高峰为每年的6 - 8月,12个县(区)均有发病,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二位的为乐业县和凌云县;96.76%病例为15岁以下人群,以散居儿童(52.75%)和学生(36.89%)为主。结论 百色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发病高峰和发病年龄没有明显后移。应在维持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人群、高发地区开展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200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莉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376-377,375
目的分析云南省200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有效的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2001-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报告乙脑病例4 918例,死亡246例,年均发病率为1.128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563/10万;乙脑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波动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保山市、昭通市、文山州、普洱市和红河州等,发病季节性明显,6-9月为流行季节,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云南省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个别年份发病率波动较大,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但发病率有所波动,在边境一线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乙脑的威胁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防控措施。今后几年应采取疫苗常规免疫和季节性突击接种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武汉市1992~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与发病特点及三间分布。结果1992~2006年武汉市共报告乙脑病例433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0.41/10万,年均病死率2.31%,乙脑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且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无乙脑病例报告;发病季节在4~9月,高峰期在7~8月;病例主要集中于新洲区(占39.72%)、黄陂区(占31.87%)、江夏区(占12.24%)等郊区;15岁以下的患者占94.23%(408/433),散居儿童发病占61.20%(265/433)。结论武汉市乙脑发病主要表现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低年龄组为主。近年来乙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乙脑监测和防控依然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福建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0年福建省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全省共报告乙脑病例168例,年均发病率0.09/10万,年均死亡率0.006/10万,平均病死率6.0%.9个设区市除厦门外其余8个均有病例报告.7月为发病高峰,报告病例占66.4%.有85.3%的病例在15岁以下,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近几年福建省乙脑发病率处于低发水平,加强疫苗接种,防蚊灭蚊,提高监测质量是目前预防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明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三明市1955—2012年乙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955—2012年全市累计发病5 760例,年均发病率4.79/10万,年均死亡率0.73/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1965—1974年,共报告4 130例(71.7%);自然流行、疫苗试点推广和计划免疫3个时期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各县区年均发病率在7.82/10万~16.66/10万间,农村年均发病率(2.29/10万)高于城区(2.1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分布,7~8月占91.4%。1990—2012年间男女病例数比例为1.63∶1;0~14岁儿童占95.0%,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64.7%)。结论开展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防控乙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岳池县2004—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岳池县2004—2008年的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共报告乙脑2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8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高峰在7、8月,占发病总数的93.81%;男女性别比为1.60∶1;病例主要分布于1~7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87.61%(198/226);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68.14%(154/226),其次是学生和托幼儿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1.24%(48/226)、10.18%(23/226)。结论岳池县乙脑发病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流行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浙江省流行性喘憋性肺炎进行长期监测,部析其在我国首次流行的特征、病原、临床表现及控制。方法 用流行病学观察法进行监测。实验用人胚肾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毒。结果1971~1997年登记报告151935例,死亡669例。1971年发病131615例,死亡524例。流行多发生于夏秋季,以农村、山区烽理。3岁发病率高达15337/10万。病人起病急,有发热、咳嗽和喘憋等症状。用人胚肾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2.
More than half of patients treated in hospitals may suffer from depression or some other mental disorder that affects their health care. Misdiagnoses, wrong treatments, payment issues and a stigma about mental disorders that persists among the public, insurers and patients even in this enlightened era affect health care in ways we might not even realiz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