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干燥综合征证药特点.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治疗干燥综合征文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干燥综合征的证型及中药的特点,结果通过一维频数和构建网络图进行展示.结果:气阴两虚证是干燥综合征最常见证型;治疗干燥综合征核心中药有生地黄、麦冬、沙参、白芍、甘草、当归等.结论:文本挖掘干燥综合征现有文献数据,能够便捷总结干燥综合征证、药特点,也为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探索方法.  相似文献   

2.
曾庆祥 《中医杂志》2004,45(6):413-415
干燥综合征,也称为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中医属"燥证"范畴,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路志正教授潜心研究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20余年,收效甚佳.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六味地黄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大爽 《光明中医》2006,21(4):50-51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涎腺、泪腺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口眼干燥为主要表现,许多患者常合并其它全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均不理想.我科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干燥综合征,经临床观察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幼红 《陕西中医》2010,31(6):710-712
目的:探讨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方法: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治疗及其与脾脏生理病理关系进行论述。结论:脾虚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机制,从脾论治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李宪慧  王芳 《中医杂志》1996,37(2):117-118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以口、眼或其他粘膜干燥为主,并伴有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组综合征。其中主要症状为眼部干燥、口腔干燥、涎腺肿大、关节疼痛。本病亦称为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以对症、代替、补充疗法为主,严重者加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疗效不佳。近年来,中医在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兹分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干燥综合征56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干燥综合征分为燥气伤肺证、脾胃阴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四型,分别采用清燥救肺汤、益胃汤、杞菊地黄汤、生脉饮治疗56例。结果:总有效率82.14%。提示: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干燥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7.
李永彦 《国医论坛》2006,21(6):31-31
舍格伦综合征又叫干燥综合征(Sjo gren Sy nd ro me简称S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口干、眼干易并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1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贾德山 《国医论坛》2007,22(6):32-32
干燥综合征(Sjogern syndrome)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破坏涎腺和泪腺,临床以口、眼干燥为主要特征,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笔者自1999~2005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2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白芍总苷治疗干燥综合征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福海  张二中 《中医研究》2008,21(12):35-37
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慢性疾病,主要侵犯唾液腺和泪腺,表现为眼口干燥,可累及其他器官,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后者多伴有系统受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4):475-476
目的:总结郑清莲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经验。方法:干燥综合征是由燥邪侵袭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机关键是津液不足与输布失常,治疗多从滋阴生津、化瘀通络着手。结论:导师郑清莲教授经验方麦冬沙参汤组合黄芪防风赤芍汤具有益气、滋阴、生津、除燥、祛瘀通络作用,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累及涎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系统性全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和致病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本病的舌象表现具有较其他疾病更为特殊的特点。我们初步研究了6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发现95%的患者有典  相似文献   

12.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呈现越来越多的发病趋势.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干燥综合征进行干预实验研究,以期探讨中医药干燥综合征热点指标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通道蛋白、补体C3的影响,为明确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寻求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佳瑜  陈颖 《世界中医药》2010,5(4):248-249
干燥综合征又称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主要累及泪腺及涎腺等外分泌腺体,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干燥、唾液量少、进食时需水伴下;眼部干燥、少泪或无泪;涎腺肿大;尚可合并鼻、咽、呼吸道、食管、阴道黏膜以及皮肤等干燥,同时可累及肾、肺、甲状腺和肝等多个器官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颌下腺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程度,探讨路氏滋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白百破疫苗加完全弗氏佐剂及同种鼠颌F腺抗原联合诱导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治疗组小鼠以路氏滋燥汤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两周后处死动物,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颌下腺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小鼠颌...  相似文献   

15.
曹玉举  段飞 《中医研究》2012,(11):58-60
郭会卿教授,河南省中医院中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从事医教研工作30余a,先后师从于郭维淮教授、李振华教授、朱良春教授等,对风湿病的诊治经验丰富。郭老师认为,燥邪侵袭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条件,津液不足是干燥综合征病理关键,治疗遵循"燥者润之""燥者濡之",以扶正为主,兼祛邪为原则,滋阴化痰、养血通络为治法,干燥综合征久病内传入里,损及肾、肺、脾(胃)、肝等脏腑,用药时孔窍干燥明显要注意顾护肺胃,骨关节疼痛、肌肉瘦削要注意顾护脾肾。在此基础上郭老师创设经验专方滋阴润燥汤,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干燥综合征临床验例的分析,对中医药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进行了探计.认为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有着较好的临床基础和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7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丽娟  黄颐玉 《中医杂志》1995,36(12):736-737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干燥综合征75例,取得显效率37.3%,总有效率80%的良好疗效。治疗前后还进行了唾液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本组患唾液中Na~ 较正常人组为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且与其他理化指标的好转有明显相关性,这证明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客观可靠。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6,(9):1217-12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及IgG、AST、ALT的影响。方法:选取干燥综合征肝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谷胱甘肽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贯煎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IgG、AST、ALT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且在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IgG、AST、ALT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一贯煎合谷胱甘肽治疗干燥综合征肝损伤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IgG、AST、ALT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药并用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新方法.方法 对48例干燥综合征的患者采用毫针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实验室指标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针药并用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且可降低纤维蛋白原和IgG.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润燥通络针剌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科室收治的干燥综合征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生脉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d1次;同时给予泼尼松0.25 mg/kg,晨起顿服;并辅以人工泪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润燥通络针刺法(脏腑背俞穴、循经远道取穴、局部取穴)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6例,好转17例,无效5例,有效率占8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5例,好转12例,无效13例,有效率占5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燥通络针刺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