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儿童家长和基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农村儿童家长1925名和医务工作者1114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抽取的调查对象进行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儿童家长乙肝基本知识了解相对缺乏,有近1/3的人不知道乙肝正确预防方法;有一半的家长没有正确预防乙肝的相关态度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只有22.08%的人知道和乙肝病人在一起吃饭不会传染;49.87%的人认为成人不需接种乙肝疫苗,有18.03%的人认为接种乙肝疫苗不是很重要。基层医务人员回答的乙肝防治知识11项中有8项达到90%以上,但对乙肝疫苗是否能预防原发性肝细胞癌和母婴传播最重要时期两方面知识分别只有52.78%和73.16%人知道。结论农村儿童家长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均较差,基层医务人员乙肝相关知识掌握的较好。应对全人群推行多方位、多层次的乙肝知识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规范接种乙肝疫苗,提高有效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杭州市流动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的影响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促进流动儿童接种HepB的措施.方法 调查HepB纳入免疫规划后流动儿童HepB接种及其家庭有关情况,分析HepB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 286名流动儿童HepB首针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分别为86.36%、70.28%、79.40%.影响HepB接种的因素主要包括流动儿童住院分娩、常规保健、基层预防接种点的服务及流动儿童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等.结论 提高流动儿童HepB接种率,应从流动儿童的基本卫生保健条件、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高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意识和乙肝防治知识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极易慢性化并最终演化为肝硬化与肝细胞癌。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临床上目前对慢性乙肝及其引起的相关疾病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BVaccine,HepB)是目前预防和控制乙肝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我国于1992年将HepB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至今,经过十几年的新生儿HepB大规模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四川省实施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合作项目(GAVI项目)情况。方法从全省20个市(州,下同)随机抽取20个县(区,下同)、40个乡(镇,下同)开展HepB纳入免疫规划工作调查,抽取324份<3岁儿童血标本进行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四川省自2003年开始实施GAVI项目以来,新生儿HepB全程(HepB3)接种率、首针(HepB1)及时接种率不断提高,分别为90.82%、74.73%;<3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0.63%,比GAVI项目实施前的2002年下降了79.74%;县、乡两级医院住院分娩儿童HepB1及时接种率≥95%;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乡村医生和儿童监护人对乙肝预防知识的认知度,促进了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开展。结论四川省GAVI项目效果显著,以省为单位新生儿HepB3接种率、HepB1及时接种率和<3岁儿童HBsAg携带率已达到项目既定目标。今后的重点应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住院和在家分娩儿童HepB1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琼海市美容美发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以及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状,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不同级别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34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乙肝防治KAP调查,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乙肝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率较低,HBsAg阳性率为11.9%;中、小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情况较大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严重(x2=6.171,P<0.05);将饮食列为HBV主要传播途径的占82.1%,认为蚊虫可以传播HBV的占21.6%;经血液、医疗活动、性接触等方式传播的知晓率分别占35.8%、11.2%、23.1%;认为乙肝的危害是严重的占86.6%,认为乙肝能引起肝硬化或肝癌的占62.7%,且55.2%的人认为乙肝可以治愈;接种过HepB的从业人员对HepB的认知水平较未接种者高;从业时间≤1年者HBsAg阳性率比1年者高(x2=4.8,P<0.05).结论 应加强公共场所,特别是中、小型公共场所的管理,和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对乙肝的认知水平和HepB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部分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甘肃省部分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抽取3 791名2001~2003年出生的儿童,调查HepB接种率及影响因素。结果HepB全程接种率平均为64.4%,2001~2003年出生儿童分别为57.5%、59.4%、76.5%。HepB1及时接种率平均为40.3%,2001~2003年出生儿童分别为34.9%、38.3%、47.8%。结论HepB全程接种率、HepB1及时接种率逐年提高。影响HepB接种的主要因素是出生地、居住地、社会宣传动员效果、家长/监护人乙肝知识的认知程度、预防接种免疫服务质量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预防接种知识,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预防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整群分层抽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县6所中小学71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3个年级学生预防接种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家长;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预防接种行为。结论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预防接种知识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宣传预防接种知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8.
贵池区农村人群乙型肝炎KAP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人群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行为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贵池区的地形特点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利用自编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调查表对抽取的446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对乙型肝炎的知识得分总体偏低,平均(4.57±4.88)分(总分为19分),对乙型肝炎的三大传播途径认识不清楚,血液传播途径、性传播途径以及母婴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31.17%、24.44%、28.92%。大多数居民对乙肝疫苗(HepB)接种认识不足,只有27.80%的居民表示接种过HepB,23.09%的居民希望接种HepB。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过肝炎、亲人中有乙肝患者、检测过乙肝抗原是得分高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居民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偏低,应在居民中加强开展关于乙型肝炎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及HepB的接种。  相似文献   

9.
蔡碧  李宁  张迟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2):141-145,159
目的评价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Obstetric Neonatal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ONIIMS)的实现及实施效果,加强和规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报告,提高预防接种信息采集及时率、准确性、覆盖率。方法通过使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建立ONIIMS平台,实现湖北全省1457个产科预防接种单位用户和500多个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系统管理用户,对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管理系统。根据所选定的预防接种管理单位,将全省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个案信息自动推送至全省1844个预防接种单位客户端系统,客户端系统自动下载相关个案信息,完成平台和客户端之间数据的动态更新。结果经过2年的运行,全省共有1457个产科预防接种单位,用户系统使用权限覆盖率100%。有新生儿出生的产科1392个,产科新生儿建档覆盖率为95.54%;共完成了1271781名新生儿的个案建档,个案信息完整率为94.02%;5日及时建档率为87.19%,5日个案及时审核率95.64%。卡介苗接种率为86.27%,首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First Dose Hepatitis B Vaccine,HepB1)接种率为95.58%,HepB1及时接种率为90.26%,新生儿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12%,新生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率5.45%。结论ONIIMS的实施和应用,加强了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与预防接种单位客户端实现了无缝链接。从根本上解决了儿童底数、重复建预防接种卡、流动儿童异地接种数据共享、接种率计算不准确等,目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年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疫苗(HepB)免疫的状况及相关情况,查找成人HBV感染的原因。[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调查对象的乙肝病毒5项血清标志物、查看乙肝血检报告单和HepB预防接种记录、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问答式调查等方法以了解调查对象的相关情况。[结果]21岁以上的已感染HBV者HepB接种率仅为43.0%,其中市区为55.3%、乡村为37.4%,乡村明显低于市区(P〈0.01)。已感染HBV组HepB免疫中:每剂用5μg重组酵母(或10μg CHO)HepB者占98.2%,完成3剂(次)基础免疫接种者占73.4%,接种〉3剂(次)者占0.0%(对组分别为84.3%、100.0%和26.600);乙肝疫苗首针(HepB1)接种时间距HBV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时间〈24h者占39.5%(对照组为80.4%);HBV暴露后应急预防接种率为0.0%(对照组为33.3%);HepB接种前后、接种期间地塞米松等免疫抑制剂使用率占28.8%,其中“常用”率占19.9%(对照组分别为4.o%、0.0%);接种前HBV血清学总检测率为12.7%,其中“乙肝5项”检测率占2.4%,接种后抗-HBs检测率为0.0%(对照组分别为18.0%、7.4%和69.9%)。以上已感染HBV组与对照组比较,除HBV血清学总检测率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外,其余各项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没有预防接种HcpB和HepB基础免疫失败是成人HBV感染的主要原因,而上述5个方面的问题可能是成人HepB免疫失败的症结所在。需克服各种影响因素,全面开展成人HepB免疫和优质“达标”接种,迅速提升成人对HBV的总体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贫困及少数民族县医务人员对乙肝知识的认知程度和乙肝宣传方面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调查了108名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务人员。结果对乙肝相关知识,50%的人对传播途径概念模糊;近90%的人不知道新生儿和低体重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在免疫规划相关信息知识获取上.有50%以上的人希望通过上级培训、宣传材料及画册、教科书、电视广告获得。结论今后应加强对基层有关医务人员乙肝防治知识薄弱方面的培训,在培训和宣传方面,应采取基层医务人员易于接受和易于宣传的方式、方法,更多更广地宣传乙肝知识、控制乙肝。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产房接种近况,进一步做好乙肝首针及时接种工作。方法对常熟市2006—2008年市、乡级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产房接种资料采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外,对常熟市级3家医院的接种情况采取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结果2006—2008年的乙肝疫苗产房接种率均在90%以上,但接种率逐年下降趋势。市级医院接产数(26118例)远多于乡级医院(3625例),乙肝疫苗产房接种率市级医院(91.77%)低于乡级医院(98.34%)。抽样调查3家市级医院共1539名新生儿,产房接种率90.90%,二院最高达94.58%,一院最低,为87.02%。一院接产的流动人口最多,占其调查数的46.95%。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做好孕期保健,同时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严格而适度把握乙肝疫苗接种禁忌证,进一步做好该市的新生儿乙肝疫苗产房接种工作,从而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有效预防乙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乙肝防治知识水平和职业防护技能现状。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位居在杨浦区的二、三级甲等医院各一家,调查内科等13个重点科室医护人员。结果医护人员对病毒性肝炎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疫苗种类,乙肝主要传播途径(经输血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乙肝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等知晓率达到80%以上。与三级医院相比,二级医院医护人员对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抗病毒治疗和大部分人血清学指标HBsAg不能自然转阴知晓率偏低。近2周内,62.50%医护人员有被医疗器械刺伤或刮伤史,90%以上的医护人员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乙肝疫苗全程按种率平均为36.67%,在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情况下,61.67%医护人员愿意配合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结论医护人员对乙肝防治知识有一定水平知晓率,大部分医护人员比较注重个人防护,但少部分医护人员因不了解而拒绝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今后应加强对医护人员乙肝疫苗安全性宣传,普及己肝疫苗接种仍是目前医护人员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山市临床医务人员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市、镇(区)两级医院共460名临床医务人员为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查,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结果发出46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应答率97.83%。知道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品种的知晓率最低,分别为20.00%和14.44%。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主要通过报刊书籍获得相关知识(50.89%、45.03%),医技人员主要通过免费宣传资料获得(50.00%)。通过朋友或同事(x2=12.494,P〈0.05)和免费宣传资料(x2=9.684,P〈0.05)获得相关知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医生与护理(x2=10.286,P〈0.05)和医技(x2=6.856,P〈0.05)获得知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偏低及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欠规范。应通过改进或及时更新理论联系实际的宣传培训,全面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情况,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乙肝高危人群疫苗接种率以及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类人群进行调查。结果6类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2.39,P0.01);6类人群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以及对乙型肝炎的态度、行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率以及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最高,其余普遍较差,因此应开展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邯郸市社区居民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邯郸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河北省邯郸市选择2个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居民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变化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乙肝疫苗作用、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约90%,对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接种对象、携带者概念的知晓率约为60%~70%,对乙肝疫苗种类及我国乙肝携带者人数等问题的知晓率不足40%,对照组大部分问题的知晓率在25%~45%之间,干预组的整体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关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态度较对照组积极(P<0.05)。结论对社区人群进行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增强了社区人群对乙肝及其疫苗预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西藏自治区新生儿乙肝疫苗(HepB)接种服务能力培训效果,为下一步开展技术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对西藏自治区7个地(市)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前后采用相同的调查问卷对培训对象进行测试,采用SPSS21.0根据测试得分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培训前后总测试得分别为59.72分、79.17分;乙肝防控相关知识单元及免疫接种管理与服务两个知识单元培训前得分分别为62.50分、33.33分,培训后为87.50分、50.00分,两知识单元培训前后分别提高了25.00分(Z=-10.179,P<0.001)、16.67分(Z=-7.686,P<0.001)。培训前后,HepB特殊接种人群、产科接种单位设立原则、社区/乡镇预防接种门诊管理规范、接种服务对象管理、预防接种过程注意事项五题的正确率均<60%。培训前,不同单位类别、文化程度之间的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18,P<0.001; χ2=9.710,P=0.021);培训后,不同地区、单位类别、职称之间的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808,P<0.001;Z=2.150,P=0.032;χ2=11.840,P=0.008)。结论 本次培训效果显著,不同题目培训后正确率均有提高,但西藏自治区基层医务人员乙肝防控及免疫服务知识水平总体仍较为薄弱,需针对免疫接种管理与服务方面知识、针对低学历、初级职称医务人员进一步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昆山市在校高中学生对乙型肝炎相关防治的认知和行为,为针对性地制定有效防治乙肝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所学校共4个班级的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36名高中学生接受了调查,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其中HBV是否能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答对率最低,仅71人答对,答对率为30.1%,对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答对率最高,141人答对,答对率为59.7%。女生的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高三年级的学生知晓率高于高一(P0.05)。城市学校的学生在乙肝是否能通过血液、母婴传播及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这几个问题上知晓率明显高于乡镇学生(P0.05)。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5.9%,全程接种率为79.3%。高中学生中乙肝危险行为相对较少。女生在不与他人共用剃刀及接种乙肝疫苗方面好于男生(P0.05),城市的学生在不与人共用牙刷、剃刀、浴巾方面好于乡镇学生(P0.05)。高中学生获得乙肝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栏(44,18.6%)、电视(42,17.8%)、网络(37,15.6%)及书籍(30,12.6%)。结论目前高中学生仍未能正确、全面地掌握乙肝的防治知识,因此应采用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施晓燕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63-2764,2769
目的了解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情况和未及时接种原因,探讨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及时接种率和接种率的对策。方法调查2008—2011年新生儿接种登记资料,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情况及未接种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6 402名活产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在94.55%~95.18%,乙肝疫苗接种率在94.68%~98.91%;卡介苗及时接种率在90.07%~92.06%,卡介苗接种率在91.98%~94.98%。不同年份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卡介苗及时接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乙肝疫苗接种率、卡介苗接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8、2009年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及时接种率和接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1年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及时接种率和接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主要原因是:早产儿和患病儿,分别占未及时接种者的82.98%和12.46%。卡介苗未及时接种主要原因是:早产儿和患病儿,分别占未及时接种者的58.00%和42.00%。结论该院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工作开展较好,接种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临产室尽早为新生儿接种首针乙肝疫苗,提高外来孕妇产检率,正确把握接种禁忌证,出院前符合接种要求的新生儿由新生儿室补种,是提高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及时接种率和接种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杜旦  王睿  王玉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4):323-326
目的 了解兰州市乙肝患者及其家属乙型肝炎相关知识、行为情况,探讨影响该人群对乙肝知识认知的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学等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兰州市市县乡三级医院的特点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利用自编的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表对抽取的兰州市住院治疗的乙肝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乙肝患者及其家属300人,收回有效问卷294份,应答为98.00%.研究发现乙肝患者和家属中对乙肝相关知识的最高得分分别为14.67分和14分,最低得分分别为1分和1.33分;按得分占满分的60%为合格,乙肝患者合格率为45.00%,患者家属的合格率为55.22%;其中乙肝患者对乙肝能够引起肝硬化的知晓率最高(89.31%),对乙肝的围产期传播的知晓率最低(25.66%);而患者家属对孩子出生时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的知晓率最高(94.74%),对成人感染乙肝能够自愈的知晓率最低(32.8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乙肝患者而言,文化程度和职业(工人、医务人员)是得分的影响因素;对患者家属而言,职业(医务人员)和收入状况是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兰州市乙肝患者及其家属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相关医务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