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洋  倪锦  罗南富  廖大清  刘进 《广东医学》2007,28(2):189-191
目的 神经元的兴奋性受钙激活钾电流(IKCa)调节,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对吸入麻醉药具有不同敏感性的果蝇幼虫脑神经元的IKCa.方法 分离制备对吸入麻醉药敏感(S)、耐药(R)和野生(H)果蝇品系脑神经元,以膜片钳技术记录其全细胞IKCa.结果 在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神经元上只记录到外向钾电流,未见其他电流成分.三品系脑神经元膜电容(细胞大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全细胞IKCa峰值差异有显著性:耐药>野生>敏感(P<0.05).结论 果蝇幼虫脑神经元IKCa峰值在三品系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这种差异可能解释三品系果蝇的不同耐药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急性分离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切取活脑组织切片,经Protease酶解消化、孵育后,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制备10~16 d鼠龄的大鼠皮层神经元。作形态学观察,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其电生理学特性。结果:分离出的神经元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形态保持良好,有较长的轴突;用膜片钳技术证实,80%以上细胞可以记录出电活动,其保存了主要的离子通道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经济、简便的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大鼠皮层神经元急性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3.
林鹏焘  廖大清  刘进 《四川医学》2006,27(8):780-781
目的 建立急性分离果蝇成虫中枢神经细胞技术,并记录分析其钾电流。方法 取S、R或H品系果蝇成虫3—5只,分离出果蝇脑组织。胶原酶消化处理后,加入10%的胎牛血清果蝇培养基终止酶反应。巴氏吸管吹打,细胞悬液静置1h后用于电生理实验。全细胞电压钳记录并分析其外向钾电流。结果 酶消化法成功急性分离出果蝇成虫中枢神经细胞。85%以上为Ⅱ型神经细胞,少部分为Ⅰ型和Ⅲ型神经细胞。记录到快失活与持续复合型、慢失活型、快失活和持续型四种全细胞钾电流。结论 本技术可成功急性分离三品系果蝇成虫中枢神经细胞,并记录到四种钾电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获得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单个海马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取3~6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10只,应用酶消化及机械分离法,急性分离出大鼠海马神经元,通过倒置显微镜直接观察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对分离得到的海马细胞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急性分离所得海马具有锥形胞体的顶树突特征,立体感强。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下可记录到全细胞电流及钠通道电流,该电流可被1μmol·L~(-1)的河豚毒素完全阻断。结论应用该酶消化及机械分离法急性分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和生理特性良好,适用于海马神经元的膜片钳研究。  相似文献   

5.
果蝇三龄幼虫中枢神经元细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果蝇幼虫中枢神经元细胞培养方法,为研究吸入麻醇药相关的离子通道建立实验模型。方法:取晚期三龄幼虫的脑腹神经节经解剖,酶解、冲洗,吹打、接种,培养步骤进行分散细胞的原代培养,并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全细胞电流以检测培养细胞的功能。结果:培养的神经元细胞生长活跃,状态良好,具有神经元的特征-轴突生长及形成网络连接,以“全细胞方式”记录到的电压依赖性K^ 电流在不同细胞之间电流动力学和幅度变化较大,呈多样性。结论:果绳中枢神经元可在体外进行培养,方法稳定可靠;培养的神经元细胞生长活跃,状态良好,为进行吸入麻醉药的电生理机制提供良好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6.
大白鼠海马CA_1区锥体细胞的急性分离及其电生理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用于膜片组技术(Patchclamptechnigue,PCT)的大白鼠海马CA_4区锥体细胞(rathippocampalCApyramidalneuron,RHCPN)的急性分离方法,并测定该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方法:用7~21d大鼠,以链霉蛋白酶E酶解加吸管吹打法制备RHCPN,用全细胞PCT测定其电生理学特性。结果:分离的RHCPN易用于PCT,且具有正常的电生理学特性,并保存了主要的电压依赖性和受体门控性高于通道特性。结论:本法分离的RHCPN适用于PCT电生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谷氨酸和GABA对额叶皮质锥体细胞自发性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急性分离大鼠额叶皮质Ⅴ、Ⅵ层锥体细胞自发性电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分离8~12d鼠龄的Wistar大鼠额叶皮质Ⅴ、Ⅵ层锥体细胞,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测定电生理学特性,观察不同膜电位水平时自发性电活动的特点及谷氨酸和GABA对其影响。结果 73.44%的分离神经元具有自发性电活动(n=64),膜电位在-40~-60mV时较易出现。1mmol/L儿的谷氯酸显著增加放电活动的频率,100μmol/L GABA则明显抑制放电活动的产生。结论 急性分离的大鼠额叶皮质锥体细胞有自发性电活动,且受谷氨酸和GABA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大白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急性分离及其电生理学特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建立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大白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急性分离方法,并测定该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方法;用7-21d大鼠,以链霉蛋白酶E酶解加吸管吹打法制备RHCPN,用全细胞PCT测定其电生理学特性,结果:分离的RHCPN易用于PCT,且具有正常的电生理学特性,并保存了主要的电压依赖性和受体门控性离子通道特性。结论;本法分离的RHCPN适用于PCT电生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鼠皮层神经元急性分离改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大鼠皮层神经元急性分离改良方法,并对其离子通道电流进行记录。方法采用酶加机械分离法制备12—16d鼠龄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其电生理学特性测定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分离出的神经元形态正常,有较长的轴突;用膜片钳技术证实,其保存了主要的离子通道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大鼠皮层神经元急性分离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分离的肺泡Ⅱ型细胞的钠转运及调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急性分离的肺泡Ⅱ性细胞全细胞钠电流及调节特性。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分离后5h内的大鼠ATII的全细胞钠电流,并观察阿米洛利和特布他林对其的影响。结果可以记录到阿米洛利敏感性钠电流,应用特布他林后电流明显增大。结论可以利用急性分离的ATII细胞进行钠通道电生理研究,为病理状态下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内侧内嗅皮层浅层主要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电生理特性。方法:选用出生后14~21d的SD乳鼠,麻醉后迅速断头取脑,切取脑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内侧内嗅皮层内浅层两类主要投射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结果:内嗅皮层浅层星型神经元呈星状或方枕型,其超极化激活的HCN通道所产生的电位“Sag”和“Ih”电流显著大于三角形的锥体神经元。结论:在膜片钳实验中可以从形态学和电生理特性上区分内嗅皮层浅层两类主要神经元,为两类细胞在海马依赖性学习和记忆的研究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小鼠初级听皮层SOM+神经元接受刺激后突触输入的时空特性.方法 通过局部场电位记录方法对初级听皮层进行定位后,采用电压钳全细胞记录方法在离体脑片上分别记录SOM+神经元和锥体神经元在接受刺激后诱发的兴奋后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通过对两类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时间特性以及幅度上的比较,从而分析SOM+神经元突触输入的时空特性.结果 SOM+神经元与锥体神经元的突触输入在时间特性上表现出相似的起始潜伏期.SOM+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峰值潜伏期[(14.35 ±2.74) ms,(18.26 ±3.24) ms]明显要短于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峰值潜伏期[(18.81 ±3.76) ms,(21.08 ±3.9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PSC P<0.05,IPSC P<0.01).在突触后电流的幅度上两类神经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M+中间神经元接受的突触输入与锥体神经元接受的突触输入在基本电生理特性上类似,但时间特性上的差异提示两者接受的突触输入在皮层内环路来源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不同时期新生小牛视网膜神经元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的特性。方法分别取培养2、4、6周的视网膜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去极化刺激可诱导3组细胞产生IK电流,各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IK电流平均峰值增高(P<0.05)。超极化刺激可诱导培养6周的部分细胞产生内向整流钾电流。结论体外培养新生小牛视网膜神经元表达不同电压门控钾电流。某些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在不同培养阶段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吗啡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视上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斌  胡三觉  鞠躬 《医学争鸣》2001,22(5):399-402
目的:研究吗啡对大鼠视上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s)的影响,并对其突触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在电压钳状态下,记录吗啡对大鼠视上核神经元EPSCs和mEPSCs(miniature EPSCs)的影响。结果20μmol.L^-1的吗啡可分别使大鼠视上核神经元的EPSCs的频率下降65%,幅度养活,mEPSCs频率下降45%,幅度减少12%,结论吗啡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视上核神经元突触前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与记录脊髓背角与伤害性信息传入有关的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特征,为研究痛与痛调制提供电生理学指标。方法:用经皮电刺激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玻璃微电极作细胞外记录,观察与伤害性电刺激有关的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并输入示波器及计算机处理。结果:用兴奋 C 纤维阈上强度的经皮电刺激在脊髓背角诱导出两种型式的放电——两串放电及长串放电。两串放电包括早串放电与晚串放电。晚串放电中的长晚串放电常表现出"wind up"现象。结论:晚串放电活动与伤害性信息传入密切相关,其放电频率可作为痛调制研究中下行抑制作用的痛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用途的心室肌细胞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建立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心室肌细胞的酶解分离方法。方法 :恒流 Langendorff灌流 ,I型胶原酶酶解分离 ,应用膜片箝技术记录离子电流、双波长显微荧光光度术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及视频跟踪系统测定心肌单细胞收缩。结果 :采用不同分离技术参数获得的心肌细胞能满足上述三种实验条件下的要求。酶解分离的单个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为 (- 74 .0 6± 4 .5 4 ) m V,记录到心室肌细胞典型的钾、钠、钙离子电流和稳定的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比值 ,心室肌单细胞收缩特性稳定。结论 :通过调整分离技术参数获得的心室肌细胞性能稳定 ,具有正常的电 -机械生理特性和耐钙性。  相似文献   

17.
Xu Z  Kong Y  Dong WL  Zhang ZC  Cao B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7):1211-1214
目的 通过制备大鼠皮质-纹状体-黑质脑片,在可视条件下观察纹状体中等多棘神经元(MSN)的电活动,探讨其电生理特性.方法 选用出牛7~10 d的健康SD大鼠,制备皮质-纹状体-黑质旁矢状位脑片,通过红外微分干涉相差(IR-DIC)显微镜直视下定位纹状体MSN,并采用膜片钳放大器全细胞记录,电流钳模式下记录MSN的自发性电活动,采用步阶电流注入,观察膜电位变化.结果 成功记录的92个MSN表现为三种状态:14个细胞为持续的极化状态,无动作电位发放;61个细胞表现为持续的极化状态间隔短阵的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伴发动作电位;17个细胞为持续的极化状态间隔突然出现的去极化状态.三种表现形式细胞的静息电位、阈电位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电流时,膜电位变化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延迟,电位变化随注入电流增强有减少趋势.结论 旁矢状位脑片中的纹状体MSN保留了在体的电生理特性,为深入研究黑质-纹状体通路电信号的发生和传递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neocortex-striatum-substantia nigra brain slices of rats and observe the medium spiny neurons of striatum under a visible condition so as to explore their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The brain slices containing the neocortex-striatum-substantia nigra were prepared from SD rats of postnatal 7 - 10 days. With infrared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IR-DIC) microscope and patch clamp amplifier whole-cell recording technique, the medium spiny neurons were located in striatum and their 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y was recorded in the current clamp mode. By infusing the step current, we observed the variation of membrane potentials. Results There were three types of conditions in the 92 medium spiny neurons successfully recorded. Among them, 14 were in persistent down state without action potential firing; 61 displayed persistnet down state accompanied with interval temporal depolarizing to the threshold potential with action potential firing; and the remaining 17 showed persistent down state with the interval emergent up stat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 of mean resting and threshold potentials in three neuronal types ( P > 0. 05 ). When the neurons  相似文献   

18.
红藻氨酸对海马CAl区突触传递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tivated kainate receptor on both the 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the neurons in the hippocampal CA1 region. METHOD: Blind whole-cell voltage-clamp recordings were performed on the CA1 pyramidal cells in adult rat hippocampal slices to examin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bath-applied kainate (10 micromol/L) on CA1 afferent fiber-evoke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EPSCs) and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 (IPSCs), respectively. RESULTS: Activation of kainate receptor significantly depressed both IPSCs (P <0.01) and EPSCs (P <0.01) in neurons in the hippocampus CA1 region. CONCLUSION: Activation of kainate receptors directly inhibit 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input in those neurons,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pilepsy in the hippocampus by affecting the dynamic balance of the hippocampal neur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