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表明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脑梗塞相关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造成脑梗塞的重要病因[1] ,笔者试图通过 5 9例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研究 ,探讨其在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治疗方面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相关性 ,寻求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根源。方法 回顾分析 6 2例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表现 ,观察其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 ,并与 6 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梗塞患者斑块检测、预报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及特点。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20例脑梗塞和TIA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发现94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78%。CT或MRI检查的脑梗塞灶与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侧向基本是一致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分叉处,软斑与溃疡斑是脑梗塞的主要的栓子来源,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及频普形态亦有改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密切相关性,超声检测预测脑梗塞的发生对临床预防脑梗塞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美国ATL-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82.5%,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7.5%,高危因素中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塞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急性脑梗塞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Acuson-128型高分辨力超声显象仪,对768例病人的颈动脉作了观察和分析,检出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其中43例脑梗塞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为多发。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经CT检查的脑部梗塞灶侧向与B型超声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侧向基本是一致的。因此,B型超声可作为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和方法:对86例脑梗塞患者做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86例脑梗塞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61例,发生率为70.93%。CAS斑块好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BIF),以扁平斑多见,左侧略高于右侧(P〉0.05)。软斑、溃疡斑是脑梗塞患者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CAS斑块与脑梗塞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  相似文献   

7.
选取60例脑梗塞患者,对其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60例脑梗塞患者均可检出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软斑块最常见,颈总动脉分叉处与颈内动脉入口与起始处是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见发生部位。通过临床观察及早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干预脑梗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和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血压和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乙芳①龚新环本文报告92例经CT或磁共振证实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之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并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狭窄程度分级作一分析。1资料和方法对象:从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对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OSH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临床确诊的40例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粥样斑块增厚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3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强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颈动脉狭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彩超检查可以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存在及斑块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54例经CT、MRI检查确诊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做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发生与生活行为因素的关系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137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行健康体检者84例(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组CAS的发生、斑块的位置及超声特点进行分析,并对2组的生活行为习惯、身高、体质量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脑梗死组CA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7.15%vs45.23%),斑块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54.01%vs 35.7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或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不良膳食习惯、肥胖、年龄是脑梗死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是3.89、2.17、1.03、1.06。结论吸烟、不良膳食习惯、肥胖、年龄是脑梗死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CAS程度明显加重,重视颈动脉的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4例经CT、MB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84例非脑梗死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和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84例脑梗死患者中,58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68.3%;非脑梗死组84例中有30例,发生率35.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梗死组60岁以上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者22例,无粥样斑块者25例;60岁以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者8例,无粥样斑块者29例,60岁以上组和60岁以下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年龄越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越高。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并分为:有CAS组44例,无CAS组40例;比较两组之间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13个因素中是否存在差异;并了解伴有CAS的急性脑梗死与上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有CAS组FPG、FINS、HOMA—IR、TC、TG、LDL、UA、FIB明显高于无CAS组;ISI明显低于无CAS组,P〈0.01或P〈0.05;LDL、HOMA—IR、FINS、TG为伴有CAS的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IR是伴有CAS的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住院患者241例,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随访观察有无脑梗死复发。结果 241例脑梗死患者有23例复发性脑梗死,脑梗死复发和未复发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内中膜厚度值(CCA-IMT、ICA-IMT、BIF-IMT)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1)。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100例确诊的老年ACI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左右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结果分组为有CAS斑块组(n=60)和无CAS斑块组(n=40)。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免疫比浊法及Clauss法检测血浆Hcy、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并记录。将2组的血浆Hcy、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和意义。结果老年ACI患者有CAS斑块组血浆Hcy浓度[17.77(13.00~23.10)μmol/L]高于无CAS斑块组[12.64(9.88~15.85)μmol/L];D-二聚体浓度[237.68(157.00~354.25)μg/L]高于无CAS斑块组[169.48(115.25~250.00)μg/L];纤维蛋白原浓度[2.89(2.50~3.92)g/L]高于无CAS斑块组[2.58(2.23~3.4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与老年ACI患者的CAS斑块的形成关系密切,临床应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02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超声观察,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管径、内一中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102例脑梗死患者中,75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复发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复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5例脑梗死患者(复发性脑梗死58例,初发性脑梗死47例)及5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对斑块进行分级。结果与初发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增高,软斑及溃疡斑数目增多,3级斑块例数增多(P〈0.05)。复发性脑梗死的预测模型显示:有斑块患者患复发性脑梗死的概率是无斑块患者的2.46倍,斑块分级高患者患复发性脑梗死的概率是斑块分级低患者的11.86倍。结论超声能有效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管壁及管腔的变化,为临床预报复发性脑梗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73例脑梗死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回声类型。结果脑梗死组IMT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4.9%)高于对照组(16.0%)(P<0.05);脑梗死组低回声斑块及混合性斑块多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动脉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低回声或混合性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初步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及特点。方法:对52例脑梗死患者和49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52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5例,检出率67.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软斑、溃疡斑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HDI 5 0 0 0彩色多谱勒超声仪 ,分别对脑梗死组 (2 0 7例 )和对照组 (4 5例 )的颈动脉进行检测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其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 73.9% ,对照组为 33.3%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处 ;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高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