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末段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和铸型方法观察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末段形态特点,为上矢状窦血栓发生及其准确及时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别观测30例(60侧)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和观察12例胎儿和幼儿的脑静脉血管铸型。结果:上矢状窦前部和后部分别有一缺乏桥静脉注入段;前段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平均为5.2支,直径为(1.99±0.86)mm,末段可顺行、垂直和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后段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为6.0支,直径为(2.96±1.13)mm,末段大部分逆行注入上矢状窦。结论:大脑上静脉末段的形态可能与上矢状窦内血栓发生密切相关,影响上矢状窦血栓的影像学观察。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各种纵裂间手术入路和手术过程中常损伤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桥静脉损伤后可引起和加重不同程度的手术后并发症[1-6],为了减轻和避免手术后并发症必须熟悉和了解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显微解剖,从而在手术入路和手术过程中避免损伤桥静脉或损伤桥静脉后进行桥静脉重建[7,8]。在脑静脉系统血栓发生中,约70%发生于上矢状窦,病因和发病机制多种多样,但目前尚有1/3的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9,10]。由于脑静脉血栓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而准确和及时的诊断对于脑静脉血栓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0,11]。桥静脉为脑的…  相似文献   

3.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手术中保护和重建桥静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手术显微镜和组织学切片,对40例脑标本的桥静脉和上矢状窦进行观测。结果:桥静脉平均每半球10.2支,长度4.2±2.7mm,直径2.1mm以上占36.9%,直径2.1mm以上、长度7.5mm以上共39支,引流中央沟静脉的桥静脉距额极14.6±1.5cm,桥静脉贴段大多数距中线1.5cm以内,桥静脉壁厚度约0.3mm。结论:平均每例标本约有1支桥静脉达到直接重建的条件,应用桥静脉保护技术可以增加重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上矢状窦起始段及其桥静脉属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轶  韩卉  陶伟  庞刚  朱友余  张铭 《解剖与临床》2005,10(4):259-260,263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上矢状窦与其它硬脑膜静脉窦之间吻合的意义。方法:观察3例新鲜胎儿及婴儿尸体头部制作ABS铸型标本,15例湿性成人尸头标本的上矢状窦起始段形态及注入该部位桥静脉的支数、管径及其与周围其它硬脑膜静脉窦之间的吻合情况。结果:上矢状窦起始段的前端均为闭锁端,起始段长度为(10.9±1.0)cm,由前向后逐渐变宽,注入上矢状窦起始段的桥静脉多位于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左侧和右侧分别为(6.4±4.2)支和(5.6±3.4)支。上矢状窦通过大脑中浅静脉与海绵窦的吻合。结论:上矢状窦管腔内横穿小梁和纤维索以及桥静脉的锐角逆行注入是血栓形成的形态学和血液流变学基础;上矢状窦借大脑中浅静脉与海绵窦的吻合是保证上矢状窦的静脉血回流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式.结果肿瘤均作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同时对受累的上矢状窦、硬膜及颅骨作相应处理,除部分病例遗留有偏瘫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 采用全切及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并妥善处理受累的上矢状窦,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上矢状窦腔内纤维索的形态分类、分布,了解纤维索的功能和意义.方法:10具尸头标本,沿上矢状窦上壁长轴中线纵行剖开,体视学显微镜下观察腔内各种纤维索的形态分类、分布特点,记录各类纤维索的数目.结果:纤维索多分布于上矢状窦中段和后段,主要有3种类型:瓣膜状、小梁状和板层状.10具标本纤维索总数210个,瓣膜状纤维索100个,小梁状纤维索64个,板层状纤维索46个,分别占总数的47.62%、30.47%和21.91%.瓣膜状纤维索覆盖大脑上静脉注入上矢状窦的人口处,开口方向和静脉注入上矢状窦方向相同;小梁状纤维索以单个、多个或不同角度交叉方式出现,位于窦中央或一侧;板层状纤维索宽大,跨度长,将上矢状窦管腔分隔成两个分流腔,几乎都位于上矢状窦后段,结论:(1)上矢状窦内纤维索有瓣膜状、小梁状和板层状3种类型;(2)瓣膜状纤维索,具有防止窦内血流逆流入大脑上静脉的作用;(3)小梁状纤维索有增加窦壁弹性、增强窦壁抗压性、为瓣膜状纤维索提供摆动的着力点等作用;(4)板层状纤维索町以防止血流变慢和血液湍流、保证窦内血液迅速向窦汇回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上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PSM)患者中镰状窦的发生率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MR venography,MRV)影像学特点,为术中静脉保护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PSM患者的MRV特点,统计永存镰状窦和再通镰状窦的发生率及其分别与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42例患者中,永存镰状窦和再通镰状窦各有3例。再通镰状窦MRV表现为大小不一、片状、边界模糊的不均匀高信号带,范围大于永存镰状窦,但其信号强度较低。再通镰状窦的发生与SSS闭塞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在SSS后1/3段重度闭塞脑膜瘤中的发生率为37.5%。 结论 镰状窦在PSM中并不少见,其MRV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SSS后1/3段重度闭塞的脑膜瘤,术前应行MRV评估镰状窦,以减少静脉循环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上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PSM)患者中镰状窦的发生率及其磁共振静脉成像(MR venography,MRV)影像学特点,为术中静脉保护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PSM患者的MRV特点,统计永存镰状窦和再通镰状窦的发生率及其分别与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42例患者中,永存镰状窦和再通镰状窦各有3例。再通镰状窦MRV表现为大小不一、片状、边界模糊的不均匀高信号带,范围大于永存镰状窦,但其信号强度较低。再通镰状窦的发生与SSS闭塞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在SSS后1/3段重度闭塞脑膜瘤中的发生率为37.5%。 结论 镰状窦在PSM中并不少见,其MRV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于SSS后1/3段重度闭塞的脑膜瘤,术前应行MRV评估镰状窦,以减少静脉循环损伤。  相似文献   

9.
上矢状窦三维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给临床影像诊断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应用24例头部标本研究了上矢状窦的三维断层解剖,结果:在正中矢状断层内,上矢状窦呈前窄后宽的弯曲裂隙,在冠状和横断层中,上矢状窦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楔形,并测量了有关数据,结论:上矢状窦在各断层内的形态与其和人体横断面及冠状面所成的角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察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的形态特点,为脑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理的解释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30例(60侧)成人头颅湿性标本,观测记录注入口的数目、分布、类型及走行。结果上矢状窦旁桥静脉共有注入外口367个(桥静脉与硬脑膜连接处,位于上矢状窦腔外),注入内口(桥静脉在上矢状窦腔内的开口)375个,其中有8个注入外口分别对应两个注入内口。注入口集中分布在上矢状窦前段和后段,分直接注入和间接注入(注入外口经脑膜静脉或硬膜旁窦走行一段距离后到达注入内口)两种类型。37%的上矢状窦后段注入口为间接注入,其中85%使得桥静脉由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变为垂直或顺行注入。结论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复杂多样,且常使桥静脉逆行、垂直和顺行注入上矢状窦内的方式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临床经半球间手术入路中保留大的桥静脉的需要,解剖、观察、测量了25例静脉内填充蓝色乳胶的成人脑的大脑上静脉。对额叶静脉、中央前沟静脉、中央沟静脉、中央后沟静脉、顶枕叶静脉的数量、外径、桥静脉、贴段及主干静脉的相对无属支段长度进行了详细观察并讨论了有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医院收集到不同胎龄的胎尸5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用显微手术器械对100条眼上静脉进行了解剖观察:发现有静脉瓣的眼上静脉19条(左7、右12条)均为双瓣,结构完整,与其他处静脉瓣无异,开口朝向后(海绵窦方向):这些眼上静脉均发生在25周(7个月)以后的胎尸;胎儿眼上静脉瓣的出现率与成人出现率比较(P<0.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别。据结果对胎儿眼上静脉瓣成因及左右侧出现率不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海绵窦的解剖学概念及相关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锦窦的解剖学概念及其相关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22例,分别在动脉系统与静脉系统中灌注红、蓝乳胶铸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海绵窦及其相邻结构。结果海绵窦蓝染乳胶形成粗细不等,反复分支的网状结构,与颈内动脉成毗邻关系并可分离。结论本研究所见支持海绵窦是静脉丛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瓣膜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具成人尸体上,对60侧股静脉,胸静脉、股深静脉、胫前静脉,56侧胫后静脉,58侧腓静脉的瓣膜进行了观察,深入研究了各段静脉瓣膜的出现率、数目、形态、分布和位置。单侧下肢深静脉瓣膜总数平均值为48.61个。绝大多数瓣膜为双叶瓣(99.34%±0.14%),极少数为单叶瓣(0.61±0.14%),三叶瓣罕见(0.03±0.03%)。双叶瓣大部分位于静脉的前、后壁(88.78±0.58%),少部分位于静脉的左、右壁(11.21±0.58%);单叶瓣位于静脉的后壁;三叶瓣位于静脉的右、后、右壁。  相似文献   

15.
海绵窦三角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颅底标本,在手术显微镜(目镜10×有测微器)下解剖和观测。海绵窦外侧壁下份内有Parkinson三角,我们还观察到其上方另有一个三角,由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小脑幕游离缘的后份形成。海绵窦顶亦呈三角。确定了这三个三角的界限。研究了动眼神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的交点、滑车神经与眼神经的交点在窦壁上的表面投影。观察了通过各个三角内的颈内动脉各段及其分支。从而明确了窦壁内结构与窦内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找寻海绵窦内诸结构入路,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25具(50侧)成人尸体的臀上皮神经,神经数目平均为2.64±0.13支。多支者中,其最粗、较长者为主要臀上皮神经。主要臀上皮神经长度为45.24±1.87mm;在穿竖脊肌处和分支处的宽度分别为2.14±0.09mm和2.18±0.09mm,厚度分别为0.84±0.04mm和0.79±0.03mm。主要臀上皮神经穿深筋膜处的位置多在髂嵴下方,占54.00±7.05%。  相似文献   

17.
上颌窦应用解剖的某些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50侧(男37、女13)成人标本上,对上颌窦的容积及其与上颌窦前壁的关系、窦壁的厚度进行了了观测。并对与上颌窦手术的径路有关问题,上颌窦穿刺术的进针点和角度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采用动-静脉连续灌注法,区别动、静脉。经厚切片透明,在SXP-1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27例(54侧)成人中脑浅层的脚间静脉、后交通静脉、大脑脚外侧静脉、旋大脑脚静脉、脑桥中脑沟静脉、中脑外侧静脉、结合臂静脉、小脑前中央静脉和四叠体静脉的形态、出现率、收集属支及汇流情况。还观察了10个中脑内部静脉的中脑前内侧、前外侧、外侧和后静脉的起始、行程、穿出点和汇流情况。同时作了3个中脑静脉造影作为对照,并结合临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1806例受检者的体表窦房结电图检查结果,常规心电图均诊断为窦性心津。其中正常人861例,各类心脏病患者945例。根据有无表示窦房结活动的特征性“P前波”,正常人中存在窦性心律(包括窦性心律、窦房及窦房结内游走心律)者828例,房性自主心律33例(占3.8%)。各类心脏病患者存在窦性心律者852例,房性自主心律93例(占9.8%)。正常人的窦房传导时间男女分别为44.73±15.36及43.32±13.45毫秒(P>0.05)。本研究说明,少数正常人确实存在房性自主心律,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有关;心脏病患者出现持续性房性心律与其窦房结起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