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丽萍 《全科护理》2013,11(22):2042-204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及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病人均成功行PCI手术治疗,植入支架40个,术后无慢血流及无复血流级发生,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Ⅲ级血流100%,术后平均住院2周,胸痛等临床症状缓解,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加强在PCI术中、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静脉和经冠脉内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AMI患者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急诊AMI患者80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及负荷量替罗非班注射液给予方式分为A组21例(经静脉组)、B组31例(经冠脉组),C组28例(常规治疗组)。观察PCI术后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分级情况,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对心功能的影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替罗非班经静脉和冠脉两种给药方式较对照组更能改善PCI术后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分级(P=0.015),改善心功能(EF值:P=0.000;E/A>1例数:P=0.012)。30d内死亡率3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346),但替罗非班使用组(经静脉或冠脉)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小出血并发症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具体为A组>B组>C组;替罗非班使用组(A、B两组)血小板较对照组低,但均无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经冠脉内及经静脉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均可有效改善PCI术后血流情况,改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22例AMI患者行直接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为观察组,以单纯行PCI患者30例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直接支架植入率,血流TIMI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STEMI行急诊PCI有无复流或慢血流患者58例,分为实验组(冠脉内推注并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 常规治疗)3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26例.比较TIMI血流情况、MACE.[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恢复及TIMI3级明显较对照组高(87.5%比46.15%,56.25%比11.5%,P<0.05);MACE发生率实验组校对照组减低(5%比16.3%,P<0.05).[结论]血小板GPⅡb/Ⅲa(替非罗班)受体拮抗剂冠脉内推注后持续静脉滴注维持,可改善TIMI血流,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5.
刘佳  沈杨  罗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504-1505,150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时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观察本院84例应用替罗非班静脉滴注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出血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例(13.10%)ACS患者发生出血,其中2例严重出血,9例轻度出血.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龄(≥65岁)、吸烟史≥5.2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肌酐清除率≤70 mL/min、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73 m2)是替罗非班治疗ACS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体重与出血并发症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替罗非班临床应用较为安全,高龄、吸烟、急诊PCI、肌酐清除率降低、肾功能不全为老年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时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不同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符合入选条件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195)和常规组(n=217),两组患者均根据指南和实际情况进行急诊PCI、补救PCI、易化PCI、溶栓后PCI和单纯PCI.所有患者均进行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计算及比较.结果 虽然术前两组患者各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罗非班组cTFC术后即刻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尤其是在急诊PCI时,替罗非班组cTFC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STEMI可以有效改善梗死心肌区微循环,提示替罗非班治疗STEMI安全、有效,尤其是对急诊PCI获益更大,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护理。方法 选择有血栓负荷病变、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AMI患者68例,其中A组36例患者给予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再行PIC术;B组32例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术后两组均按常规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塞溶栓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开通率均为100%;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再次梗死症状;A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有效,减少了无复流现象。做好心理护理、出血并发症的观察及预见性护理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前持续静脉泵注替罗非班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介入前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替罗非班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冠脉造影前向血流充盈、冠脉血栓形成情况;术后72h心电图ST改变及缺血导联累及数;术后72h内室速及室颤发生总次数及术后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替罗非班组前向血流TIMI分级明显提高(P〈0.05),冠脉内血栓形成减轻(P〈0.05);术后心电图ST段缺血改善,缺血导联数下降,室速及室颤发生减少(均P〈0.05);但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前使用替罗非班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易化PCI组(37例)和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49例),对比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不良事件、左心室功能及住院费用。结果易化PCI组开通为36/37,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开通为48/49,易化PCI组无死亡,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2例出血,出院时两组射血分数值分别为(53·8±6·7)%和(54·2±5·2)%,住院费用为(4·5±1·6)万元和(4·3±1·2)万元,住院天数为(9·3±2·4)d和(8·6±2·8)d。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联合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且并不明显增加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不同顺序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97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被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和对照组(48例,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替罗非班注射),支架植入术后分析两组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另外比较患者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MACE)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出院期间出血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相比,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再行血栓抽吸,在预防急诊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硝酸甘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62例,术中发生无复流36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组,观察术中TIMI血流、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对比,硝酸甘油组26.3%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可达TIMI3级,联合组82.4%患者血流可达TIMI3级(P〈0.05)。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均无死亡、再次心梗、心绞痛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可显著改善A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不增加出血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共11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58例)及对照组(56例)。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 / kg,继之以0.075 μg·kg-1·min-1静脉滴注24至48 h,对照组不应用替罗非班。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观察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PCI治疗术前及术后24 h、72 h的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予以分析。 结果替罗非班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 vs. 50%,χ2 = 10.747,P = 0.001)。对照组与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前的sICAM-1、sVCAM-1、vWF、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sICAM-1[(24.2 ± 2.3)μg / L vs.(37.1 ± 3.3)μg / L]、sVCAM-1[(26.2 ± 2.9)μg / L vs.(43.1 ± 3.8)μg / L]、vWF[(514 ± 135)U / L vs.(588 ± 126)U/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5),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后72 h的sICAM-1[(22.4 ± 1.8)μg / L(32.4 ± 2.5)μg / L]、sVCAM-1[(23.7 ± 2.2)μg/L vs.(38.9 ± 2.6)μg /L]、vWF[(586 ± 145)U / L vs. (678 ± 144)U / L]、hs-CRP[(7.2 ± 2.7)mg / L vs.(8.5 ± 3.5)m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 结论AMI患者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重组尿激酶原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 入 ( PCI )术 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行急诊 PCI 术的 64 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2 例。 对照组患者于 PCI 术中给予基本药物、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患者于 PCI 术中给予基本药物治疗、替罗非班及重组人尿激酶原。 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 [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左 心 室 收 缩 末 内 径 ( LVESd )、左 心 室 射 血 分 数 ( LVEF ) ] 、心 肌 酶 指 标 [ 肌 酸 激 酶 同 工 酶 ( CK-MB ),肌 钙 蛋白( cTnI ) ] 、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 TIMI )血流、心肌灌注分级( TMPG )情况、术后 3 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 LVEF 高于对照组( P<0.05 );术后两组 LVEDd 、 LVESd 指标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术后 TIMI 、 TMPG 分级均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 期 间 观 察组 MACE 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急诊 PCI 术采用替罗非班联合重组尿激酶原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使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联合冠脉内及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的效果及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就诊的80例AMI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PCI联合双联抗血小板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冠脉内及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术后24 h内恶性心律失常(MVA)的发生率、PCI术后7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PCI术前及术后7 d的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脉压差(PP)、心率(HR)、QT离散度(QTd)指标等进行记录和统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内MVA的发生率明显较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急诊PCI术后急性期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急性期内观察组NT-proBNP、PP、HR以及QTd等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术联合冠脉内及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患者的MVA发生率,并降低急性期MACE并有效改善PCI术后多项指标,降低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合并冠脉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AMI患者55例,冠脉造影显示均有冠脉内血栓形成,PCI治疗后血栓未能消失,远端TIMI血流1级或以下.55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本院尚未使用欣维宁治疗患者共16例,B组为术中开始静脉使用欣维宁患者共20例,C组为术中开始冠脉内注射欣维宁联合静脉使用欣维宁患者19例.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Mace事件)发生率、出血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50%发生率B组(45.0%)与C组(78.9%)显著高于A组(25.0%);总的Mace事件发生率A组(37.5%)显著高于B组(10.0%)与C组(5.3%);C组与B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出血发生率B组(20.0%)、C组(15.8%)与A组(6.3%)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维宁可改善急诊PCI中合并冠脉内血栓患者的心电图ST回落,冠脉内应用更为明显;可减少Mace事件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之一,STEMI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29%~47%[1],在ACS中的死亡率仅次于猝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临床上进行血管开通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2],替罗非班作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够在ACS患者行PCI时,起到预防冠脉闭塞等心脏缺血事件出现的作用[3]。本研究选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试验对照组。替罗非班治疗组(29例)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继之以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36 h,试验对照组(28例)未用替罗非班。两组患者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通过分析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获得;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24 h、72 h黏附因子sICAM-1、sVCAM-1水平。结果替罗非班治疗组的TMPG 3级心肌灌注分级比例明显高于试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vs.50.0%,P<0.01);黏附因子sICAM-1、sVCAM-1水平治疗组术后24 h、72 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sICAM-1术后24 h(24.27±2.31)ng/ml vs.(37.13±3.34)ng/ml,P<0.01;sICAM-1术后72 h(22.45±1.86)ng/ml vs.(32.4±2.59)ng/ml,P<0.01;sVCAM-1术后24 h(26.27±2.96)ng/ml vs.(43.13±3.84)ng/ml,P<0.01;sVCAM-1术后72 h(23.72±2.25)ng/ml vs.(38.92±2.61)ng/ml,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靶血管心肌再灌注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地尔硫(艹卓)在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5月-2008年11月本院行急诊PCI中发生无复流的患者9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单用组于PCI后应用替罗非班5 ml/h,联用组则在单用组基础上冠脉内推注地尔硫(艹卓)0.2 mg,持续用药48 h.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0 min观察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变化.结果 两组用药后均能明显改善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计帧数,且联用组效果更显著(P均<0.0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亦无一例死亡.结论 替罗非班是治疗冠心病PCI中无复流的有效药物.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地尔硫(艹卓)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盐酸替罗非班在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46例患者术中、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术后24h及30d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以往只用PCI的患者,并且提高了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灌注血流(TIMI),但使用替罗非班组的患者出血事件稍多。总之盐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诊PCI术治疗急性STEMI患者效果良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予以血栓抽吸以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于巩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33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172例PCI时予以血栓抽吸以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治疗,B组158例单纯予以PCI,对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的血流改善率与ST段的回落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不良事件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在术后其TIMI的血流改善率与ST段回落率,以及LVEF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均未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结论 AMI患者实施PCI时,予以血栓抽吸以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冠脉血流,并降低无复流的现象,同时也能改善急诊PCI效果,不仅方法简单,而且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对患者预后也可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