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后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48例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6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率、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应答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HBV-DNA应答率92.31%、HBeAg转换率69.23%、HBeAg阴转率80.77%、HBsAg清除率61.54%、ALT复常率80.77%.各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细胞减少23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3例(P<0.05);实验组寒战或发热7例、头痛6例、恶心9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肝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福奎 《肝博士》2010,(3):29-29
近年来,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不断问世的新型核苷(酸)类似物,具有服用方便,快速抑制病毒、不良反应少见等优点,其中,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在强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同时,可取得较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e抗原由阳性转阴性,并出现e抗体)率,也就是说,通过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可望实现"双达标"(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和e抗原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和a-干扰素序贯治疗e抗原阴性乙肝患者的功效。方法:本研究共进行了162例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研究。其中98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单独用药,100mg/d,持续治疗48周(B组)。64例患者先单独用拉米夫定,100mg/d,持续治疗20周,然后联合用药,增加a-干扰素500万U,每周3次,持续治疗4周后,改为单独用a-干扰素(500万U,每周3次),持续治疗24周(A组)。所有的患者都再持续治疗24周。结果:经过48周的治疗.ALT水平复常和HBV-DNA降至〈1000copies/ml的患者比例在两组中并没有明显不同。拉米夫定单独治疗组ALT水平复常和HBV-DNA〈1000copies/ml的比例为55.1%,干扰素序贯治疗组两项的比例为59-36%和56.25%。而在治疗72周时,ALT水平复常的比例A组(53%)明显高于B组(36%)(P〈0.05)。而且此时患者中发生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比例B组(22.45%)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用拉米夫定和a-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与用拉米夫定单独治疗同样有效,序贯治疗更加抑制了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将我院40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采用口服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治疗组200例,采用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等相关指标进行复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与HBsAg转阴率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李明华 《当代医学》2010,16(31):142-143
目的探讨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免疫机制。方法选择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异常,但小于正常值2倍;HBeAg(+);血清HBVDNA〉105copies/mL。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9例单纯予以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61例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胶囊200mg/d,3次/d。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在用药后ALT情况、乙肝病毒e抗原(HBeAg)、HBeAg/抗HBe血清转换、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均对T细胞亚群有调节作用,能使CD4+上升,CD8+下降,CD4+/CD8+上升,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胶囊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具有抗HBV作用。可应用于临床上尚未达到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使用指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ALT异常,但小于正常值2倍;HBeAg(+);血清HBVDNA〉105copies/mL)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
姚玲 《西部医学》2017,29(5):698-701
【摘要】 目的 探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51例,按照完全随机比法分为干扰素组48例实施干扰素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组49例实施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联合组54例实施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于治疗后4、12、24、48周测定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及乙肝病毒(HBV)抗原抗体相关指标值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eAg和HBV DNA检测值均不断减小,第4、12、24、48周,联合组患者的HBeAg和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均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P<005);治疗4、12、24、48周三组患者ALT的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LT恢复情况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患者。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V抗原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核苷(酸)类似物组、联合组的HBV抗体抗原检测结果依次升高(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促进HBeAg、HBV DNA和ALT的复常,使HBV抗原抗体水平恢复,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12-14
目的探讨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58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德福韦酯)、观察组(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各29例,测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阴性率、HBeAg转阴率。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HBV-DNA阴性率、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不会提高ALT复常率,但可以改善HBV-DNA阴性率、HBeAg转阴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近年收治的80例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改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继续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对治疗前、治疗4、8、24周后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HBV-DNA)及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观察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复常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ALT复常率分别为92.5%、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24周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清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本院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14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2例,单纯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实验组72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拉米夫定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转阴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乙肝标志物转阴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核苷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线特征及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的抑制程度对未来疗效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24周HBV-DNA水平将其分成阴性组(HBV-DNA<1.0×103copy/mL)和阳性组(HBV-DNA≥1.0×103copy/mL),分析两组基线特征及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抑制程度与治疗48周或72周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1)阴性组基线HBV-DNA和ALT水平平均值分别为8.25 log10 copy/mL 和167.0 u/L,而阳性组对应为8.71 log10 copy/mL与107.1 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8周或72周阴性组各疗效指标即 HBV-DNA 转阴率、HBeAg 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完全应答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阳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阴性组治疗48周各疗效指标与治疗7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治疗72周各疗效指标与治疗48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8周或72周病毒反弹率阴性组和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或阳性组治疗48周病毒反弹率与7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类似物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初始阶段(24周)HBV-DNA的抑制程度可借助治疗前HBV-DNA 或ALT 水平来预测,治疗初始阶段病毒的抑制程度可能与未来的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1.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方琴 《中原医刊》2005,32(8):40-40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门诊及住院慢性乙肝患者78例,随机分为苦参素治疗组40例,治疗26周,在治疗前、治疗3、6个月,停药6个月检测HBV-DNA、HBV-M、肝功能;与а-干扰素治疗组38例进行比较,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苦参素治疗组与а-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血清HBV-DNA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及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参素与干扰素有类似的抗病毒疗效,远期抗病毒疗效与干扰素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应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例,疗程3个月。并与α-干扰素治疗112例进行比较。疗效评价包括症状、肝功能和 HBV 复制指标。结果苦参素能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对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 及 HBeAg 阴转率苦参素组为41.07%、41.67%,α-干扰素组为41.07%、44.64%,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具有较强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HBV-DC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简称抗HBV-DC)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例慢性HBV携带者及17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临床试验。检测治疗前后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两次检测平均间隔40d。结果:治愈5例,好转21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19.23%。治疗前后HBsAg分别为(129.58±112.68)ng/ml和(42.67±51.41)ng/ml(t=5.57,P<0.001),平均下降68%,5例HBsAg转阴。7例治疗前HBV-DNA定量高于正常,为(2.17±5.27)×106copies/ml,治疗后6例下降,其中,5例降为正常,1例升高0.49log;原1例HBV-DNA定量正常者升高到1.30×103copies/ml。治疗前后ALT分别为(30.04±19.99)U/L和(40.50±45.10)U/L,有升高趋势(t=1.75,P=0.09),HBsAb、HBeAb、HBcAb及TBIL无显著变化。结论:抗HBV-DC静脉回输可显著降低并清除HBsAg,抑制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清除病毒,彻底治愈慢性HBV感染者。CHB患者、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均可对抗HBV-DC的治疗发生良好的应答反应,是一种安全、高效地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方法,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延长疗程和增加治疗次数可望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苦参素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素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苦参素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48周。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的ALT复常率、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血清转化率、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32%和76.47%,74.2%和32.4%,61.3%和20.5%,100%和91.3%)。结论苦参素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对乙肝患者肝细胞内HBV cccDNA、tDNA及血清HBsAg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例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疗程>2年并达到《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停药标准)和12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且血清HBV DNA<1.0×103copies/ml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内HBVcccDNA、tDNA和血清HBV DNA水平;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HBsAg水平,分析核苷(酸)类似物对患者体内HBV病毒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4例抗病毒治疗患者达到停药标准时,肝细胞内HBV cccDNA、tDNA水平及血清Hb-sAg水平较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明显降低,但肝细胞内仍然可以检出低载量HBV cccDNA;4例患者分别随访至停药后9、12、19、19个月,均未反弹。结论 (1)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耗竭肝细胞内的HBV cccDNA并伴随肝细胞tDNA、血清HBsAg水平下降。(2)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达到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停药标准的患者肝细胞内可检出低载量的HBV cccDNA,停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HBV-DNA、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的联合检测对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入院的慢性乙肝患者160例,使用荧光PCR定量检测对其HBV-DNA进行检测;使用ELISA对其乙肝两对半进行检测;给予生化分析仪对其肝功能进行检测。总结分析检测的实际意义。结果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显示,乙肝感染以HBs Ag、HBe Ab、HBc Abc阳性和HBs Ag和HBc Ab阳性居多。有47例e抗原呈现阳性,其余113例e抗原为阴性。HBV-DNA检测结果显示,47例e抗原阳性患者中,36例HBV-DNA为阳性,32例肝功检测结果发生异常。113例e抗原为阴性患者中,32例HBV-DNA结果呈阳性,47例肝功检测出现异常。结论HBV-DNA、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的检测可以大幅度提升医疗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苦参素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苦参素与干扰素,对照组单用干扰素,同时观察肝功能及HBV-DNA、HBeAg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57.8%,HBV-DNA阴转率为59.3%,对照组HBeAg阴转率为40.3%,HBV-DNA阴转率为41.7%,两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苦参素与干扰素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高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88例高转氨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联合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复常率、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2.22%、53.33%与1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佳,显著改善血清生化指标与肝功能,不良反应与并发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余建国 《中原医刊》2003,30(21):37-37
为观察贺普丁抗乙肝病毒治疗效果。用贺普丁治疗慢性乙肝30例,并与对照组(一般护肝治疗)对照观察,治疗结束后,贺普丁组肝功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护肝治疗组。贺普丁有较好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苦参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参素天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氧化苦参碱,现代医学证实,其有直接抗乙肝病毒、抗纤维化、稳定肝细胞膜、阻断肝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及免疫调控等作用.目前干扰素与核苷类药物价格高、疗程长、疗效一般的情况下,苦参素注射液穴位注射不失为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