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厄贝沙坦是一长效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Ⅱ型受体阴断剂。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等治疗心衰,便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增加。运动耐力改善。本院内科应用该药治疗患者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11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均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十螺内酯片,心功能Ⅳ级者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液5 mg+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心功能Ⅳ级以下者联合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观察组均停用ACEI类药物,螺内酯片、硝酸甘油、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口服厄贝沙坦75 mg/次,1次/d,于第7天增至150 mg/次,1次/d.2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胸比;并行6 min步行试验,观察2组步行距离,步行前后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结果:2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胸比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延长(P<0.05),心肌耗氧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ACEI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40例CHF患者分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mg/d,平均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内径缩短率(LVFS)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P<0.05),心率、血压及LVDD显著降低(P<0.05,P<0.01),LVEF、LVFS显著升高(P<0.05,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厄贝沙坦治疗CHF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9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CHF患者92例,随机分为心力衰竭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7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口服地高辛0.125mg,呋塞米20mg,螺内酯20mg/d,倍他乐克12.5~50.0mg。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从小剂量开始,渐增至最大耐受量,疗程6~12个月,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均使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左心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超声心动图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观察心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LVEDV、LVESD、LVEDD、LVESD在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至6月末,两组LVEDV、LVESD、LVEDD、LVESD进一步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LVEF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结论 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显缩小心室,增加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5.
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将55例CHF患者分为厄贝沙坦组(28例),服厄贝沙坦75~300 mg/d,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7例),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实验室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厄贝沙坦组显效率50%,有效率43%,无效率7%;对照组分别为37%,41%,22%,两组LVEF,LVEDV,LVESV相关参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后厄贝沙坦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血生化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CHF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90 d,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实验距离及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30/34)、67.65%(23/3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2.4±2.6)%、(52.6±6.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1. 2±5.4)%、(44.1±1.6)%;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7.0±4.2)%、(23.6±5.6)%,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6.8±3.2)%、(19.8±6.9)%;2组两项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增加(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CHF临床疗效良好,且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CHF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n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β受体阻断剂已被众多的研究证实成为治疗CHF的常用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ade,ARB)对CHF患者同样可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次研究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基础上加用ACEI和ARB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双克、关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心衰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洋地黄及速尿,治疗组用厄贝沙坦150mg/d,分1次121服,双克25—50mg,分2次口服,倍他乐克12.5~50mg,分2次121服,治疗4周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9、8、3例和12、7、11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双克、美托洛尔联合用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螺内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厄贝沙坦联合螺内脂治疗组(治疗组),取不同时间点(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观察脑钠肽(N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LVDd)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在治疗后第8、12周时,NBP、LVDd均下降,LVEF上升,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2周时,NBP、LVDd明显下降,LVEF上升幅度更大,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脂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6例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沙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氯沙坦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8.4%。结论对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心衰患者,可用氯沙坦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高血压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患者共38例,在强心、利尿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予氯沙坦50mg口服治疗,疗程12周。作治疗前、后NYHA分级,心功能的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NYHA分级、心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2周后,能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恶化,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14.
厄贝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非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病常常伴有高血压,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本院分别使用用厄贝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慢性肾病,发现两者降压效果相当,均能较大程度降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不增加血钾水平,同时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将72例CHF分为伊贝沙坦组(36例),服用伊贝沙坦150mg/d,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6例),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6分钟步行试验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伊贝沙坦组临床显效率47.22%,有效率44.44%,无效率8.33%,对照组分别为38.89%,36.11%,25.00%,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LVEF,LEDV,LESV,6分钟步行试验相关参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伊贝沙坦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结论:伊贝沙坦治疗CHF疗效肯定,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围生期心肌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75~225mg/d,螺内酯40mg/d,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未期内径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以及左室舒张未期内径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围生期心肌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隆铿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5,6(7):35-37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并左心室肥厚(LV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伴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26例,0.15~0.3g,1次/d,口服;氨氯地平组(对照组)26例,5~10mg,1次/d,口服。两组均连续服药半年。观察用药前后偶测血压、动态血压(ABP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等项目。结果两组用药后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2/26)和80.7%(21/26);降压幅度(偶测血压)分别为(26.5±3.7)/(16.1±3.3)mmHg和(26.4±4.6)/(15.8±3.8)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是82%和80%、76%和72%;两组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均比用药前有显著下降,两组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高血压,并逆转LVH,与氨氯地平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P组,AP组分为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组.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淀粉酶(AMY)水平,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红细胞(FITC-RBC)技术及微循环观测系统观察大鼠胰腺微循环血液流速.结果 随着病变的进展,AP组胰腺炎病理由水肿向出血坏死发展,AngⅡ、AMY同步上升,胰腺局部组织血液流速降低.中剂量厄贝沙坦干预组则胰腺炎病理改变减轻,胰腺局部组织血液流速改善,且血浆AngⅡ、AMY水平低于模型组,其他剂量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AP时胰腺微循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氯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于CHF的治疗已有多年的历史,临床观察证实能显著减少CHF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和住院率,成为目前CHF治疗的常规药物,但对于因应用ACEI出现药疹、血管性水肿、顽固性咳嗽、味觉改变而不能继续治疗的患者,理 相似文献
20.
斯红萍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4):274-276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慢性心力衰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厄贝沙坦37.5~150mg/d,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2-8mg/d。治疗观察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变,血钾、尿素氮、肌酐变化及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组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2.55、2.04、2.98、3.39、2.58、3.24、3.07、3.28,t治疗组分别=2.35、2.14、3.08、3.29、2.56、3.22、3.05、3.18,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6分钟步行距离、LVEDV、LVESV、EF、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8、2.20、3:04、2.75、3.19,P均〈0.05);两组间心功能改善显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5);组内治疗前后血钾、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分别=3.41、4.22、3.86,t治疗组分别:3.46、4.38、3.89,P均〉0.05)。结论培哚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优于单用培哚普利,能提高临床疗效而未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