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盲选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徒手旋转胎头术,将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率、产伤率以及新生儿的1min和5min Apgar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产伤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的1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可以提高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和产伤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对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技术对于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的最终分娩方式、母亲并发症情况以及婴儿并发症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恩泽妇产医院院区妇产科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枕横位或枕后位难产的产妇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7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自然分娩方法,不做特殊干预,维持宫缩,出现产力减弱时给予催产素维持产力,按照顺产自然旋转分娩;观察组实施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方法。比较2组产妇最终分娩方式、母亲并发症情况以及婴儿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35例(81.39%),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19例(5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例数8例(18.60%)明显低于对照组18例(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伤、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呼吸窘迫、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头皮损伤)总发生率为23.26%,小于对照组的45.95%(P<0.05)。 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技术能够提高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采用徒手胎头旋转对孕产妇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 将506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4例,对孕产妇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对照组252例,采用让孕产妇与大卤门方向一致的侧卧位.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可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B超引导下行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难产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08例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纠正,对照组采用中向胎腹侧卧法方法纠正;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分析临床体会。结果全组孕产妇均安全度过围产期,未发生母婴死亡病例,两组均发生数例产后出血和轻度新生儿窒息。将两组的自然分娩率、顺产的平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难产,能明显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了产科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产科助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志君 《现代医学》2004,32(3):171-172
目的 探讨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方法。方法 对 45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者采取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的手法进行纠正 ,并对产妇损伤情况及新生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将持续性枕横位纠正为枕前位后 ,41例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 ,成功率达 91.1% ;1例产妇出现阴道水肿 ,1例新生儿出现轻度窒息。结论 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明显降低了胎吸助产率 ,对母婴损伤低于胎吸助产  相似文献   

6.
对31例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以徒手旋转法纠正胎头位置,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分析处理结果,并设1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提示,徒手旋转组顺产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并发症无增加。说明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可确实有效纠正异常胎位,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吴金花 《吉林医学》2010,31(29):5111-5112
目的:观察头位难产产妇分娩方式和自然分娩率。方法:对223例活跃期枕后位、枕横位足月妊娠健康产妇,随机分为改变体位组(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观察组嘱其取与胎背相反的方向,侧俯卧位同时加强宫缩的方法,可使胎头枕部绝大多数能向前转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减少了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的发生,降低手术分娩率,以提高产科质量。对照组采取随意体位。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0.26%,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53.23%。结论:临产后尽早发现枕后位、枕横位并改变产妇体位,可预防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发生,减少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腹壁协助徒手旋转异常胎头位置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胎头位置异常者中的枕横位和枕后位在宫缩间歇期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并经腹壁协助旋转胎体。结果:本组36例枕横位和枕后位经纠正后自然分娩29例,7例失败行剖宫产术,其中5例为持续性枕后位,2例为持续性枕横位,成功率为80.5%。结论:部分异常的胎头位置,可经徒手旋转并经腹壁协助纠正,从而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赵贵  汪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116-1118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待产的100例单胎初产,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方式;观察组第二产程全程采用自由体位联合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分娩方式。对比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转位成功率、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耗时缩短、产后2 h出血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转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宫颈裂伤、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在第二产程中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缩短持续性枕横位的产程 ,降低持续性枕横位的剖宫产率。方法 :宫口开大 6~ 8cm后仍处于持续性枕横位 (DTA)的产妇分为两组。处理组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 ,对照组仅作一般产科处理。结果 :处理组平均总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处理组的顺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新生儿窒息率并不增加 (P >0 0 5 )。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术可明显缩短产妇产程 ,提高顺娩率 ,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周晓莉 《当代医学》2010,16(13):90-91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的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初产妇210例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结果经阴道徒手旋转成功并以枕前位自然分娩182例,成功率86.6%。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时机和技巧掌握得当,可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提高阴道分娩质量及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2.
牛桂聪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110-110
目的:总结分析手法旋转术处理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难产经验,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2001~2008年2812例产妇分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8年2812例产妇中,难产723例,占分娩人数的25.7%,其中头位难产545例,占75%;头位难产中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难产408例,占75%。利用手法旋转术处理成功顺产362例,成功率88.7%。结论:准确的手法旋转术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第一产程活跃期使用产程活动车联合特殊体位矫正枕横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院时B超确诊为枕横位且符合试产条件无胎膜早破的初产妇1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活跃期胎膜未破时予产程活动车自由行走,宫缩较强时卧床休息予胎背对侧卧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产妇自由选择卧位。分析2组产妇的胎头转正率、分娩方式、第一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产程中,试验组由枕横位胎头转到枕前位的有60例,对照组由枕横位胎头转枕前位有41例,试验组胎头转正率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自然分娩第一产程的潜伏期和活跃期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非自然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产妇产后出血量、软产道损伤率、产褥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对枕横位的孕妇实行产程活动车联合特殊体位,可以增加产妇胎头转正率、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缩短第一产程的时间并降低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分析278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程特点,与同期110例枕前位作对照,并采用徒手或徒手配合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成枕前位钳出胎儿。结果枕横位、枕后位产程各期平均时间(除第3产程外)、产程异常和胎窘发生率、新生儿lminApgat评分<7分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宫颈撕裂与产后出血发生率枕后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表明对产程异常倾向者应警惕枕横位、枕后位的可能;用徒手或徒手配合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牵出胎儿对母婴损伤同枕前位产钳术。  相似文献   

15.
头位难产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为枕横位,降低其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传统徒手旋转胎头法是全手进入阴道,手握胎头进行旋转,因其明显增加产道的扩张,常导致产道撕裂伤及产妇失血增加。1993年以来我们随机选择进入活跃期后产程受阻的枕横位49例施行双指内旋转胎头及同时腹部旋转胎背的联合手法纠正枕横位,随机选择同期活  相似文献   

16.
徒手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116例分析谢爱兰林莲莲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我院对产程图宫口扩张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各种检查,证实为枕横位与枕后位的116例初产妇,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及经腹部纠正胎方位等综合方法,效果明显,现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宫口开大6~8cm后仍处于持续性枕横位(DTA)的产妇分为两组,处理组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仅作一般产科处理.结果 处理组平均总产程及第二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的顺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新生儿窒息率并不增加(P>0.05).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术可明显缩短产妇产程,提高顺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造成头部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适时采用手法旋转,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产率,本文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妇在不同时期施行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使难产转为顺产,取得了不同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枕横位是头位分娩中一种常见的异常衔接方式,多数由于胎头与骨盆人口关系异常所致。胎头以枕横位人盆以后,若中骨盆与骨盆出口正常,产力正常,胎儿较小,部分于中骨盆水平自然旋转至枕前位自阴道娩出。但自然旋转多受产力、骨盆、胎儿三者之因素影响,若胎头下降进程中不能克服向前旋转所遇到的阻力,则很大一部分不能自然旋转至枕前位,最终导致难产。本文选择进人活跃中期宫口开张7scm的枕横位,产妇中骨盆及出口平面正常,头盆关系尚正常;采用徒手旋转的方式纠正胎方位异常。观察活跃中期徒手旋转胎方位对枕横位分娩的影响。1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枕后位难产产妇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9例,对照组29例,分别接受胎头旋转法治疗和自然产程。比较2组产妇的顺产例数和新生儿 Apgar 评分。结果观察组顺产26例,助产2例,转剖宫产1例,Apgar 评分平均(9.9±1.2)分;对照组顺产19例,助产6例,转剖宫产4例, Apgar 评分(7.1±1.3)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