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各科室发生的输血不良发应病例,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类型及影响因素等。结果研究期间,输血人次共3272人次,发生不良反应22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其中发热反应20人次,发生率为0.61%,占90.91%;过敏反应有2例,发生率为0.06%,占9.09%。在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策后,输血反应症状均已得到显著缓解。结论输血过程存在一定风险,输血时必须严格把握指征,尽量避免不必要输血,临床需要健全输血制度,并合理用血,最大程度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进行输血的患者共计2031例,各种血液成分共计2532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的年龄、输注的血液成分、输血史、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2031例受血者中15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0.7%。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所占比例为80.0%和20.0%,无1例发生溶血反应以及其他输血反应。对输血不良反应造成影响的因素有输注的血液成分、年龄、输血史、过敏史、输血次数以及发血至开始输血的时间。结论要高度关注输血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加以警惕,采用对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受血者的输血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输血的4000例人次,观察所选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总结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者21例,发生率为0.525%,其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多见共16例,发生率为0.4%,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者5例,所占比率为0.125%,未见溶血反应以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包括过敏史、输血史、科室、输血成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进行输血时,需要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尤其要高度警惕观察有过敏史或输血史患者输血时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进行输血并出现不良反应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的病症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出现的43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包括32例(74.42%)过敏反应与11例(25.58%)非溶血性发热发应,并在经过及时的处理后患者的相应症状得以有效的缓解。输血不良反应临床主要集中在包括18岁的未成年人区,具有输血史、过敏史、以及未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的患者。结论对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应对患者的输血指征予以严格的把控,并加强对于具有过敏史与输血史的患者给予相应的重视,同时要对未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其器的患者在其输血期间进行严密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输血不良反应患者110例,即实验组,并在此时间段选择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0例,即对照组。对比分析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同时分析其具体影响因素。结果:在实验组患者中,其不良反应临床特点表现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未见溶血性反应、其他反应等。当对两组患者进行输血类型与输血次数、输血时间进行对比时,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对其风险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对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可有效减少临床输血发生的不良反应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及影响这些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各临床科室出现了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特点以及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共接收输血720次,其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共有16例,发生概率为2.22%,过敏反应占总不良反应的81.25%。机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8.75%,高于其他的血液成分;儿童输血患者以及年龄小于18岁的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高于年龄大于18岁以及血液科患者;有输血史和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较高。结论输血风险较高,应该严格控制输血的标准,采用滤器输注的方法进行控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有过敏史、未成年、有输血史等的患者要严格处理,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特点及相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为干预组,再选择同时间段内接受输血治疗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分析干预组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与发热反应,未见溶血性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此外,2组患者的输血类型、输血次数及输血时间等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输血有一定的风险,医护人员需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把握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此降低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入我院接受输血治疗后发生了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观察组)和未发生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分析病例不良反应类型、输入血液制品类型、接受输血次数等信息,总结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提出改善措施提供参考意见及建议。结果 80例输血不良反应者中发热39例(48.75%)、过敏反应41例(51.25%);血浆类血液制品输入产生不良反应者33例(41.25%)、冷沉淀类24例(30%)、去白红细胞/血小板类23例(28.75%)。单因素分析发现血液制品类型、输血次数和取血制品到输血间隔时间是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有输血次数、血液制品类型、取血制品至输血间隔时间等,以此为参考医护人员应采取对应改善措施,进而提升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输血不良反应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输血未发生不良反应66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观察组血浆类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类/白细胞类/血小板类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次数≥3次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血至输血时间间隔≥30min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响临床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输血类型、次数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因而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正确选择血液成分以及强化输血各环节的监控管理,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相关因素,并总结其临床特点,为采取相关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根据。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然后抽取输血后无不良反应的90例同期自愿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总结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具体分布。结果 1观察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均为非溶血性反应,其中有41例为发热反应,49例为过敏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45.56%和54.44%。2经对比,观察组在输血类型中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输血次数≥3次和出血到输血时间间隔≥30分钟的比例分别为87.78%和5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22%和24.44%,组间差异显著(P0.05)。3输血类型、次数和时间都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输血类型、次数和时间等,所以需要合理控制血液成分,严格控制输血适应症,加强输血各环节的质量控制,降低输血风险,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12.
戎世琴 《吉林医学》2013,(36):7619-7620
目的:统计分析红细胞无效输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预防措施,为如何保证临床科学有效输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输血病历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输血后24 h查血红蛋白(Hb)升高低于理论值者,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各科室出现红细胞输血无效的比率以及输血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症状、输血次数、妊娠次数、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等差异与红细胞输血无效的关系,其中血液渗透血管外、大量补液血液稀释、继续失血、红细胞体外循环丢失、脱水等情况不在统计范围内。结果:研究表明各科室均有红细胞输血无效现象发生,其中肝胆科、儿科、血液内科发生率大;性别、年龄、原发症状、输血次数、妊娠次数、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等差异对红细胞输血无效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红细胞输血无效现象、提出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使临床输血科学有效,既能节约血液资源,增加治疗效果,又能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创伤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铜城人民医院实施输血治疗的4654例创伤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54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83例(1.78%),其中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分别占74.7%(62/83)、24.1%(20/83)和1.2%(1/83)。2有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者(3.10%比1.57%),女性有妊娠史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妊娠史者(3.94%比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不同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史、妊娠史、不同类型血液制剂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输血史及妊娠史与创伤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有关,滤白细胞成分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成分输血、加强输血前筛查等是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92-95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结构及其特点,探讨导致临床输血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输血且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87例为研究组,分析临床输血反应结构及其特点,随机选择同期到该院输血但未发生输血反应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就两组对应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输血不良反应结构为:过敏反应占比50.57%;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比48.27%,输血后紫癜占比1.15%;输注成分以血浆/红细胞搭配输注、血浆、血小板、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列前四位。研究组既往输血史、既往过敏史、IgE含量及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职业结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输血史,既往过敏史、患者血液存在不规则抗体、免疫球蛋白IgE的过表达是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搭配血浆/红细胞、单纯血浆输注及血小板输注是临床输血反应的主要构成;提高对免疫球蛋白IgE的高表达、反复多次输血、免疫性疾病史的患者输血过程的密切监控,或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输血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及职业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15.
胡佳林  周浩锋 《重庆医学》2018,(8):1068-1069
目的 了解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基本情况,为临床更加合理用血、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涪陵中心医院2012-2015年输血病例24408例,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为准对其进行统计.结果 医院4年间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14例,反应率为0.88%.各种血液成分中,以冰冻血浆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其次为单采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最低.所有反应中过敏反应最多,其次为发热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随年龄段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血型、性别输血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疗单位应充分认识输血风险,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输血知识培训,提倡自体输血及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该研究选取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6 040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总结分析患者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6 040例输血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1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9例输注冰冻血浆,有4例输注血小板,有2例输注红细胞,有1例输注冷沉淀。1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10例为过敏反应,占62.5%;有3例为发热反应,占18.8%;有2例为肺损伤,占12.5%;有1例为溶血反应,占6.3%。结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肺损伤及溶血反应等为常见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输血过程中应加强输血防治工作开展,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袁丁 《大家健康》2016,(2):29-29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该研究选取了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6040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总结分析患者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6040例输血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6%。1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9例输注冰冻血浆,有4例输注血小板,有2例输注红细胞,有1例输注冷沉淀。1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10例为过敏反应,占62.5%;有3例为发热反应,占18.8%;有2例为肺损伤,占12.5%;有1例为溶血反应,占6.3%。结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肺损伤及溶血反应等为常见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输血过程中应加强输血防治工作开展,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血液制剂的临床特点及差异,为实际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含白细胞血液制剂输注的3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义为对照组,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行去白细胞血液制剂输注的35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义为观察组.比较2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全血输注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过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回顾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7 818例次,对输血种类、不良反应类型、输血史等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7 818例次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43例,发生率为0.6%,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14例次(32.6%),过敏反应为29例次(67.4%),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应遵循合理科学用血原则,大力提倡自身输血和新的输血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