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胸腔镜的推广和普及,胸腔镜手术已取代了越来越多的开放手术,成为主流。对于广泛开展胸腔镜手术的医院而言,低年资医生所接触的开放手术甚至少于胸腔镜手术[1]。医学生进入临床时往往会感到迷茫,可能在临床上接触到的术式、操作和理念与书本里的东西大相径庭[2]。因此,临床上如何开展胸腔镜手术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胸腔镜手术教学中局部解剖学的重要性解剖是外科的基础,胸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局部解剖  相似文献   

2.
王永亮 《医学信息》2006,19(5):70-71
目的 了解胸腔镜检查在胸腔积液的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3例经常规检查未明确病因的胸腔积液病人,男49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4岁,采用胸腔镜直视下病变处取活组织进行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根据细胞学及病理学活检结果。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结果 胸腔镜时胸腔积液诊断率为92.1%(58/63),其中结核性胸膜炎26例,胸膜转移癌18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3例,脓胸3例,慢性炎症2例。对恶性胸水病人经胸腔镜喷洒滑石粉或注入抗癌药物治疗,时良性胸水病人进行了时因治疗。63例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局部麻醉下胸腔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在胸腔积液的诊断中阳性率高,具有诊断治疗一次进行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微创伤诊治方法。方法 1994年10月至2003年3月电视胸腔镜下切除孤立性肺结节47例。结果 除1例炎性假瘤因胸腔内较严重粘连、中转开胸手术外,其余均在电视胸腔镜下顺利完成肺楔形切除术。手术时间、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平均为26.8min。、1.2天和3.9天。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与手术相关的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诊治孤立性肺结节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4.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具有对呼吸机功能及胸廓结构影响小、术后疼痛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VATS由于完全借助于器械在胸腔内操作,手术视野局限,对手术医生操作技术要求很高,在肿瘤切除的完整性、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术后患者生存率的改善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孔内科胸腔镜在胸膜疾病中的诊疗价值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45例不明原因的大量胸腔积液,7例顽固性胸水行胸腔镜下滑石粉喷洒术,12例包裹结核性胸腔积液,18例不能耐受手术难治性气胸,5例早期脓胸行内科胸腔镜诊治的患者的护理配合。结果4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内科胸腔镜检查,得到确诊为44例,7例顽固性胸水行胸腔镜下滑石粉喷洒术,18例不能耐受手术难治性气胸患者治愈,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单孔局麻下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诊治胸膜疾病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特别重要,精心的护理细致的配合能确保手术成功,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与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2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组(n=97)和单操作孔组(n=65)。单孔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单操作孔组患者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单操作孔组(P<0.05),引流量少于单操作孔组(P<0.05);单孔组术后第1天、第3天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单操作孔组(P<0.05);术后6个月,单孔组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高于单操作孔组(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治疗中,采用单孔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的迅速发展,适应症不断扩大,尤其在胸腔内肺部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从本院的32例胸腔镜辅助手术,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探讨猪尾巴导管用于单孔胸腔镜肺结节手术后胸腔引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单孔胸腔镜肺结节手术患者,其中术后猪尾巴导管引流62例作为观察组,28Fr胸腔引流管引流6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发现单孔胸腔镜肺结节手术后使用猪尾巴导管进行胸腔引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引流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切口美观、不增加肺部并发症的发...  相似文献   

9.
杨静 《医学信息》2010,23(16):2717-2718
内科胸腔镜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技术,主要用于经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及复发性气胸患者的诊治[1]。近些年来,由于电子内窥镜及电视摄像技术的进步,内科胸腔镜技术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内科胸腔镜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技术,主要用于经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及复发性气胸患者的诊治[1].近些年来,由于电子内窥镜及电视摄像技术的进步,内科胸腔镜技术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古燕晖 《医学信息》2010,23(18):3457-345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自发性气胸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全部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结论术前做好病人的评估、指导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加强肺功能锻炼、预防切口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是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施行电视胸腔镜手术77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自发性气胸肺大泡结扎或切除、胸膜固定术45例,自发性或创伤性血气胸紧急探查止血15例,胸腔积液行胸膜活检及胸膜固定术9例,心包积液行心包开窗引流及心包活检术3例,肺部良性疾病行肺楔形切除、活检11例,纵隔肿瘤及囊肿摘除3例,周围型肺癌行下肺叶切除术2例。结果69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4例因操作困难附加胸部小切口,2例胸腔广泛粘连及2例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胸手术。胸部手术时间45 ̄200 min,平均65 min。术后近期并发症7例,占9.1%(7/77),其中肺泡漏气2例,复张性肺水肿2例,喉返神经损伤致声嘶1例,肺不张1例,心律紊乱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无气胸复发及明显切口疼痛。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胸部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OlympusLTF-240型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对8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在局麻下行开放式胸腔镜术,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直视下活栓,观察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8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确诊66例,诊断阳性率达81.5%,包括胸膜转移癌43例(肺癌胸膜转移42例、食管癌胸膜转移1例),胸膜间皮瘸3例,结核性胸膜炎19例,矽肺累及胸膜1例;未确诊的病例包括13例病理示非特异性炎症、2例胸腔镜检查未见异常.81例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可弯曲内科电子胸腔镜术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可做为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常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4,23(2):124-124
在胸部打一个6cm大小的切口,就可以完成食管肿瘤切除和消化道重建手术,手术中不需要其它形式的辅助,西南首例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近日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成功进行。患者于日前康复出院,没有产生并发症。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胸部恶性肿瘤,由于肿瘤与多个胸腔内重要脏器毗邻,在食管肿瘤切除的同时需要进行消化道重建,手术风险大、手术步骤复杂,因此国内外开展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单位极少,而且手术方式不统一,有些胸腔镜辅助下的手术创伤较常规开胸手术反而带来了其它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内科胸腔镜在提高胸腔积液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及内科胸腔镜的检查时机。方法连续收集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311例,其中男性194例,女性117例;年龄17~90岁,平均年龄58.3岁。评估胸腔积液细胞学对恶性胸水的诊断率。对27例经胸水细胞学未能诊断的患者和2例胸水细胞学恶性胸腔积液但未准确分型的患者进行了内科胸腔镜检查,评估胸腔镜检查联合胸水细胞学检查对胸腔积液诊断率及恶性胸水的准确诊断率的影响。结合不同次数的胸腔积液细胞学的阳性率及相关支出,评估内科胸腔镜的检查时机。结果311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胸水细胞学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为80例;231例胸水细胞学未确诊的患者结合各自情况,经过内科胸腔镜检查和/或支气管镜、或肺动脉CT造影等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系统分析后,诊断如下:恶性胸腔积液106例,良性胸腔积液91例,未确诊病例34例。胸水细胞学检查的确诊率为28.9%(80/277)。29例接受了内科胸腔镜检查患者中,25例患者直接确诊,诊断率为86.2%。内科胸腔镜检查使该组病例的确诊率提高到37.9%(105/277),与单纯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3次及以上的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不能较2次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提高更多的诊断率(P=0.156),且其支出超过内科胸腔镜的支出。结论内科胸腔镜不仅较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能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更能提高胸腔积液总体诊断率。对2次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无结果者,如无禁忌证,应积极进行内科胸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内科胸腔镜、经CT引导穿刺活检及经皮胸膜盲穿活检在不明原因的渗出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149例,分成CT穿刺组、内科胸腔镜组和盲穿组,比较三组胸腔积液的病理确诊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操作时间.结果:内科胸腔镜组在恶性间皮瘤病理确诊率(94%)上高于盲穿组(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T穿刺组(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相关的恶性胸腔积液病理确诊率上,内科胸腔镜组病理确诊率(100%)高于盲穿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穿刺组(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转移肿瘤及结核性相关的胸腔积液病理确诊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内科胸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9.42±1.7)d短于盲穿组(13.2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短于CT穿刺组(12.65±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胸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4.34±0.81)高于盲穿组(3.25±0.68)和CT穿刺组(3.21±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胸腔镜组的操作时间(42.53±17.3)min短于盲穿组(53.27±19.3)min及CT穿刺组(80.38±27.4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对恶性间皮瘤和肺癌相关恶性胸腔积液的病理确诊率优于CT引导下经皮胸腔病变穿刺活检和经皮胸膜穿刺活检,在结核性和肿瘤转移性胸腔积液上,三种方法无差异;三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内科胸腔镜组操作时间更短、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替代胸腔镜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54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7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5岁。经过一系列常规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对其行纤支镜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54例胸腔积液患者纤支镜活检标本行病理组织检查,肺癌胸膜转移23例,胸膜间皮瘤5例,胸膜结核15例,非特异性炎症7例;共50例患者获得明确诊断,纤支镜检查确诊率为92.6%(50/54)。结论局部麻醉下行纤支镜替代胸腔镜检查创伤小,诊断率高,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顽固性恶性心包积液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5例顽固性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施行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心包腔内滴注滑石粉、紫杉醇悬液。结果25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周无心包积液复发及胸腔积液。结论胸腔镜心包开窗、心包腔内滴注滑石粉、紫杉醇悬液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电视内镜手术的出现,令外科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多种胸科疾病的处理中,已证明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是安全而有效的,但在肺切除大手术的应用尚有争议。通过小的胸部切口在闭合的胸腔内进行解剖分离是否安全?切除胸内恶性病变,清扫是否足够?这种技术所使用的昂贵的消耗品及内镜设备,而难于肯定其长远效益。电视胸腔镜肺  相似文献   

20.
陈文  李星  吴晓阳 《医学信息》2008,21(2):123-12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处理血胸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方法对25例血胸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9例为创伤性血胸,5例为自发性血胸,手术后血胸1例。结果手术时间(40-140)min,平均66min。手术中从胸内清除的血量(800-2200)ml,平均1310ml。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2-5d,平均2.8d。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中转剖胸手术,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适应于自发性血胸、创伤性血胸、凝固性或包裹性血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