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在胃癌组织内的形成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6~2008年存档的163例胃癌标本。经常规HE染色判读TLS组织学评分,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随机选取63例为验证组进行MECA-79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与TLS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MECA-79与TLS评分具有相关性(P=0. 002)及一致性(P=0. 024)。TLS的形成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TLS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8. 54个月,预后良好(P=0. 02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TLS是独立性预后因素(P=0. 031)。结论 TLS组织学评分准确可行。胃癌组织内TLS形成是提示患者预后良好的重要指标,反映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内抗肿瘤免疫功能良好,具有成为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胃癌淋巴转移机制。方法取人胃癌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区组织块,常规固定,树脂包埋,半薄切片,光镜下定位,检出淋巴管经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人胃癌中心区未见淋巴管;胃癌周边区较正常区淋巴管增多(t=3.270,P=0.002),管腔较小(t=-5.315,P=0.000),开放连接增多(χ2=12.895,P=0.000),淋巴管破坏增多(χ2=15.674,P=0.000);淋巴转移组胃癌周边区比无淋巴转移组胃癌周边区淋巴管多(t=2.523,P=0.021),被破坏的淋巴管多(χ2=5.281,P=0.022),开放连接/非开放连接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7,P=0.641)。结论人胃癌周边区存在淋巴管新生;胃癌细胞可能是通过胃癌周边区被破坏的淋巴管进行转移的。  相似文献   

3.
胃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胃癌和10例胃腺瘤PD-L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胃癌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胃腺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不表达PD-L1分子,胃癌组织中PD-L1呈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为42.2%;PD-L1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当肿瘤大于5cm(P<0.05)、肿瘤浸润达深肌层、淋巴结转移阳性、生存期<2年时,PD-L1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多变量分析还显示,PD-L1分子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胃癌组织PD-L1分子的检测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和作为个体化治疗选择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整合蛋白SLP-2(stomatin-like protein 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胃癌手术标本19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中SLP-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胃癌组织中SLP-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3.2%(120/190)。SLP-2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2)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LP-2阳性表达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LP-2 的表达、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均影响胃癌预后;多因素分析表明,只有肿瘤直径和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1)SLP-2在胃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2)SLP-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胃癌的预后,其过度表达提示胃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VEGF-C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及两者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人胃癌组织、40例癌浸润前缘组织及139例人胃正常粘膜组织中VEGF-C、D2-40的表达,对D2-40阳性脉管进行MLVD计数,并结合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χ2=109.199,P<0.01);胃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χ2=14.496,P<0.01)或浸润透浆膜(χ2=11.586,P<0.01)组VEGF-C表达水平分别较无转移或浸润未及浆膜组增高。癌浸润前缘组织中MLVD(18.36±15.60个/mm2)明显高于胃癌组(9.41±9.32个/mm2,t=-3.681,P<0.01)和胃正常粘膜组织(7.70±7.69个/mm2,t=-4.180,P<0.01);胃癌淋巴结转移组MLVD(9.81±9.97个/mm2)高于无转移组(6.41±7.85个/mm2,t=2.516,P<0.01),而在浸润透浆膜组(11.20±10.55个/mm2)和未及浆膜组(8.54±9.36个/mm2)MLVD无差别(t=1.467,P=0.472)。另外,在胃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MLVD呈正相关(F=2.910,P<0.05)。结论VEGF-C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6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学定量方法,对19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及11例滤泡性淋巴瘤组织中T细胞的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反应性淋巴滤泡中的了细胞90%以上分布于核分裂象较少的明区,而在核分裂象较多的暗区,T细胞仅占10%。在滤泡性淋巴瘤组织中,T细胞失去上述极性分布特点。组织学观察发现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相对应,T细胞呈弥漫型、边缘优势型、边缘型、部分边缘型、散在型等5种分布样式。根据上述结果推论T细胞主要介入正常及肿瘤性B细胞的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PVR)对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VR mRNA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V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bcl-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癌细胞浸润、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术后复发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阐明bcl-2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的作用,检测60例胃癌bcl-2表达情况,探讨与胃癌发展及预后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60例胃癌均取自张家口地区1996~2  相似文献   

9.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issue resident memory T cells,TRM)是一种存在于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肿瘤免疫中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是在炎症、感染或肿瘤组织中发现的异位淋巴样结构,作...  相似文献   

10.
三级淋巴组织常见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病变组织局部。对疾病状态下机体的免疫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发现,肿瘤组织中成熟的三级淋巴结构能够募集T细胞并激活其抗肿瘤效应,但在三级淋巴组织形成的不同阶段,其对肿瘤的免疫抑制或耐受作用并不一致。因此,对肿瘤浸润的三级淋巴组织的发展阶段及其内部的免疫细胞群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评估,可为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一种有益借鉴。本文综述三级淋巴组织的免疫学特征、形成过程及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血管生成与胃癌发展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抗体标记56例人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与胃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MVD与胃癌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5)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分级和生长方式无关(P>0.05);MVD≥43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结论:血管生成对胃癌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MVD可成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组织的免疫结构及其病理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能够显示淋巴结结构的方法,研究正常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结构,对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免疫结构(immunt)architeccture)”一词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即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有时辅以特殊染色)显示淋巴造血组织的结构,包括肿瘤性和(或)非肿瘤性淋巴细胞、辅助性非淋巴细胞及血管、淋巴窦、网状纤维的数量和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的淋巴管生成与其肿瘤转移及患者临床预后间的可能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对60例喉癌组织进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LYVE-1)特异性染色,并对淋巴管计数,进一步分析淋巴管密度(LVD)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喉癌组织LYVE-l染色LVD为14.98±5.1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76±3.01)(P<0.001);分层分析示喉癌组织LVD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临床分型和远隔转移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P<0.05);高LVD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23.3%,低LVD组5年生存率为66.7%,两组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Cox生存风险模型分析示,肿瘤分期和LVD可能是影响喉癌患者5年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喉癌淋巴管生成可能参与淋巴结转移等过程,且LV D可能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10在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01/2002-12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手术的13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IL-10蛋白的表达,分析IL-10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IL-10在肿瘤细胞及肿瘤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肿瘤细胞IL-10高表达与较小的肿瘤直径、较高的肿瘤分化程度、ER阳性和脉管癌栓阴性相关(P0.05或P0.01);在COX多因素预后分析中,肿瘤细胞质IL-10染色强度是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HR=0.443,P=0.022),IL-10+间质细胞密度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HR=0.411,P=0.051)。结论 IL-10在乳腺肿瘤细胞和间质的表达强度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预测指标。较低的IL-10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较差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加帽蛋白(gelsolin-like actin-capping protein,CapG)在胃癌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中的表达,探讨CapG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5例胃癌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及癌旁组织30例。患者均为未行放、化疗的初诊患者。每例组织样本均行CapG免疫组化染色,并设置对照组。通过病理医师评分来确定CapG蛋白的表达量,探讨CapG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apG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癌旁组织中基本无表达,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CapG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P均0.05),与浸润深度(P=0.044)、淋巴结转移(P=0.026)、远处转移(P=0.001)及AJCC分期(P=0.012)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apG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预后较低表达组差,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AJCC分期、CapG蛋白表达情况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pG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发现淋巴组织器官之外存在淋巴滤泡样结构,将其称之为异位淋巴组织,也叫三级淋巴组织。目前发现在许多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糖尿病、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风湿性关节炎等中存在三级淋巴组织。在这里我们着重阐述三级淋巴组织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三级淋巴组织与多发性硬化(MS)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疾病的关系,简述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关机制和研究进展,使人们对三级淋巴组织的形成和它如何参与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04例胃癌组织CEA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胃癌组织CEA有三种分布型式:即Ⅰ型(浆型),Ⅱ型(膜型)和Ⅲ型(弱反应型)。粘液癌以Ⅰ型分布为主,分化性癌以Ⅱ型分布为主,差分化癌三种分布型式均有。按组织发生分型,肠型胃癌主要显示Ⅱ型分布,胃型和干细胞型胃癌主要显示夏型分布。提示癌组织CEA分布型式可能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而癌组织CEA含量可能与组织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外力作用下,不动的组织中的淋巴流动发生阻塞,会阻止细胞外蛋白质和代谢废物从受影响区域的组织间隙排出,有可能导致细胞坏死,形成褥疮。本文报导了使用放射性胶体示踪技术对管道中的淋巴流动所做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Forty-three cases of nasopharyngeal lymphoid hyperplasia (NPLH) were studied morphologically and had been followed-up for a period of 7.5 years in a high-incidence cit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NPLH might be recognized as a disease entity in adults. Basing on the sites and gross appearances of the hyperplastic lymphoid tissue, two types of NPLH, namely, adenoids and nodular might be distinguished.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NPLH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NPC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is study, the authors' opinion is that NPLH is not a precancerous condi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CD133 mRNA和GW112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无瘤生存率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2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相应癌外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133mRNA和GW112mRNA的表达,随访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胃癌组织CD133 mRNA和GW112 mRNA表达量[0.07(0.01~0.13),0.12(0.04~0.36)]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0.01(0.00~0.07),0.02(0.01~0.05)](P<0.05).(2)GW112 mRNA表达量随患者年龄增高(>60岁),合并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或Ⅳ期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 mRNA则和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关系.(3)随访所有病例,5年生存率为(28.0+9.0)%,无瘤生存率为(24.6±9.5)%.分别按照癌组织CD133和GW112表达水平分为高、低表达组.CD133高、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7.7%比50.0%)和无瘤生存率(0%比5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W112高、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11.1%比71.4%)和无瘤生存率(20%比29%)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癌组织CD133和GW112的表达水平是患者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子(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792和5.155);GW112同时也是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子(RR=4.978).(4)ROC曲线分析发现,联合检测CD133和CEA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胃癌组织CD133 mRNA和GW112 mRNA 表达水平与胃癌恶性潜能有关,可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