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移植脊神经前后根重建脊髓白质纤维束的形态学情况。方法:取4 周龄SD 大鼠,分为移植组、 损伤组和假手术组。移植组损伤第10 ~ 12 胸段脊髓,然后切取脊髓损伤区废用的脊神经前根和后根,并将前根 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的皮质脊髓束位置,再将后根移植到薄束位置,脊髓与移植的神经根进行显微吻合,同时切 取第12、13 肋间神经连接损伤节段上下的脊神经,留置导管给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轴突生 长相关蛋白(GAP-43)、突触分化诱导基因产物1(SynDIG1)。损伤组仅损伤第10 ~ 12 胸段脊髓。假手术组仅 切开皮肤和分离肌肉,不损伤脊髓。术后7、30、60、90 d,行斜板实验、BBB功能运动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测 方法检测3 组大鼠运动功能。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移植区脊髓组织吻合段神经组织结构变化及神经细胞的活性。结 果:肉眼观察损伤组脊髓组织缺损、断端出现萎缩现象,移植组脊髓吻合段组织光滑圆润,没有明显萎缩现象, 吻合段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走行一致。移植组斜板实验、BBB功能运动评分明显高于损伤组,体 感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潜峰时较损伤组明显缩短。结论:移植脊神经前后根重建脊髓白质纤维束,神经组织结构 吻合修复良好,有利于神经信号传递,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后细胞周期蛋白H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取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组大鼠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而对照组大鼠仅切除椎板而不损伤脊髓组织。于术后12 h、1 d、3 d、7 d、14 d采集损伤区域的脊髓组织,分别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色、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各时间点细胞周期蛋白H含量。结果:脊髓损伤后12 h在脊髓内检测到细胞周期蛋白H,并在3d达到高峰,并以较高水平维持,14 d之后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大量表达细胞周期蛋白H,激活了细胞增殖因子,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修复,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Fas和Caspase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24只、脊髓损伤组24只、GM1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脊髓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1d、7d和14d三个亚组。伤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Fas和Caspase1的表达。结果术后7d和14d,GM1治疗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0.05)。假手术组大鼠脊髓仅有少量Fas和Caspase1阳性表达和阳性细胞,脊髓损伤后1d时则明显增多,7 d开始减弱,但仍多于假手术组(0.05)。与相同时间点的SCI组比较,GM1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Fas和Caspase1阳性表达和阳性细胞明显减少(0.05)。结论 GM1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可能与下调Fas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M1组,每组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脊髓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1、7和14 d三个亚组。伤后第1、7和14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Caspase-3的表达。结果术后7和14 d,GM1治疗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假手术组大鼠脊髓仅有少量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在脊髓损伤后1 d时,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7 d表达开始减弱(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SCI组比较,GM1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下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GM1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Bcl-2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2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Nystrom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24只、脊髓损伤组24只、GM1组24只,脊髓损伤组和GM1治疗组依据脊髓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1d、7d和14d三个亚组。伤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Bcl-2的表达。结果术后7d和14d,GM1治疗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明显优于脊髓损伤组(<0.05)。假手术组大鼠脊髓有大量Bcl-2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后1d时,损伤部位Bcl-2阳性细胞数及表达水平明显减少,7 d时略有上升,14d时仍明显低于假手术组(<0.05),与相同时间点的SCI组比较,GM1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的Bcl-2阳性细胞数及表达水平明显上升(<0.05)。结论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可能是GM1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脊髓损伤后会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肠道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疾病治疗与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影响肠道结构与功能,但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跑台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小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肠道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实验采用改良脊髓打击法制备大鼠T10不完全脊髓损伤模型。54只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运动组各18只。脊髓损伤运动组在造模后7 d开始跑台运动训练,总时长3周;在末次干预后,采用BBB评分和斜板实验评估运动能力,取脊髓损伤处上下0.5 cm的脊髓组织检测神经元存活情况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以评估运动对神经功能的影响;采用灌胃染色剂法检测各组大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肠道染色推进效率以评估肠道转运功能;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4,21,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的病理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小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9、Bax、Caspase-3和Cyt-C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脊髓损伤组比较,脊髓损伤运动组BBB评分、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脊髓损伤组(SCI)与蛇床子素治疗组(Ost),采用Allen法建立大鼠SCI模型。建模7d后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并检测脊髓含水量。TUNEL方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Wnt-1、GSK-3β、β-catenin表达。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导致大鼠后肢功能障碍,脊髓细胞发生凋亡,蛇床子素可以减少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后肢功能,减轻脊髓损伤,同时可以下调GSK-3β表达水平,上调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蛇床子素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脊髓损伤后炎性微环境的失衡会加剧脊髓继发性损伤,阻碍神经功能的修复,川芎嗪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但其在脊髓损伤领域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川芎嗪能否通过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行T10椎板切除术,后两组采用自制双刃显微剪行T10脊髓完全横断,川芎嗪组模型制备后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5 d。分别于术后1,3,7,14 d通过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以及改良Rivlin斜板实验评估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于术后14 d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Niss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术后7,14 d,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炎性因子(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脊髓损伤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改良Rivlin斜板角度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模型组与川芎嗪组大鼠BBB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脊髓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的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00 g。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急性脊髓损伤组和急性脊髓损伤后EGb治疗组(简称EGb治疗组)。采用Allen’s打击方法损伤大鼠胸椎T_8~T_(10)节段,分别于术后3、7、21 d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并取受损节段大鼠脊髓,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时相点Nogo-A蛋白表达量及其变化。结果术后21 d EGb治疗组比急性脊髓损伤组BBB评分和斜板实验临界角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go-A蛋白在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急性脊髓损伤组与EGb治疗组各个时相点Nogo-A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7 d时最高,21 d有所下降,但表达量仍高于正常组。EGb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的NogoA表达量显著低于急性脊髓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b可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对脊髓损伤后Nogo-A蛋白表达量的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NF-κB及Ⅰ-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脊髓损伤组和川芎嗪处理组.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BBB评分对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在建模后1、3、6、12 h,1、3、5、7、14和21d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F-κB及Ⅰ-κBα表达.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术后斜板临界度数和BBB评分值均逐渐升高,CBS评分值逐渐降低,且术后7、14和21 d川芎嗪处理组斜板临界角度数均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术后5、7、14和21 d实验组BBB评分值均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而术后5、7、14和21 d,川芎嗪处理组CBS评分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3、5和7d,川芎嗪处理组NF-κB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单纯脊髓损伤组低(P<0.05),Ⅰ-κBα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结论 川芎嗪能够促进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后脊髓组织中Ⅰ-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从而起到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干预大鼠脊髓中miRNA-125a-5p的表达量,探讨miRNA-125a-5p在脊髓损伤(SCI)后对血脊髓屏障(BSCB)的作用及对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miRNA空载组(NC组)和miRNA-125a-5pagomir鞘内注射组(miRNA组)。RT-PCR检测miRNA-125a-5p在各种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尼氏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数量以及通过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结果:MiRNA组的miRNA-125a-5p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CI组,且ZO-1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相对蛋白质表达量较SCI组和显著增加。MiRNA组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相对数量明显多于SCI组。MiRNA组大鼠脊髓损伤后1 d、3 d、7 d、14 d、21 d和28 d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SCI组。结论:MiRNA-125a-5p可以有效保护脊髓损伤大鼠的血脊髓屏障功能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橄榄苦苷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JNK/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60只8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脊髓损伤组(SCI)和橄榄苦苷处理组(Oleuropein),每组20只。脊髓损伤后3 d,进行BBB评分评估运动功能恢复情况;TUNEL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磷酸化JNK(p-JN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CI组相比,橄榄苦苷处理组大鼠BBB评分及斜面试验结果明显升高(P<0.05),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脊髓组织p-JNK、p-p38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橄榄苦苷能够通过抑制JNK/p38 MAPK信号通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继而减轻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15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3组(n=50),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后,假手术组仅咬除椎板,暴露脊髓。术后1、3、7、14、21 d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实验评价大鼠后肢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并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COX-2和i NOS的表达变化。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BBB评分及斜板实验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05);但是自7d开始,各时间点姜黄素处理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模型组(0.05)。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COX-2和i NOS阳性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姜黄素治疗组,但姜黄素治疗组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模型组(0.05)。结论姜黄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COX-2和i NOS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NF-kB及I-kBα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10只,随机分正常对照组、单纯脊髓损伤组和川芎嗪处理组。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及CBS(Combine Behavior Score)评分对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在建模后1h、3h、6h、12h、1d、3d、5d、7d、14d和21d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F-kB及I-kBα表达。结果:随着时间推移,术后斜板临界度数和BBB评分值均逐渐升高,CBS评分值逐渐降低,且术后7、14和21d川芎嗪处理组斜板临界角度数均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术后5、7、14和21d实验组BBB评分值均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而术后5、7、14和21d,川芎嗪处理组CBS评分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3、5和7d,川芎嗪处理组NF-kB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单纯脊髓损伤组低(P<0.05),I-kBα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结论:川芎嗪能够促进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后脊髓组织中I-kBα的表达,抑制NF-kB的表达,从而起到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用于修复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效果。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按改良Tuszynsl法建立大鼠脊髓完全横断伤模型,损伤水平位于T9,损伤24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BMSCs,对照组经静脉注射PBS。利用BBB(Basso-Beetle-Bresnahan)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并进行斜板实验。结果实验组运动功能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BBB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其中实验组大鼠在注射BMSCs后35d时后肢能支撑身体站立行走。斜板实验结果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说明骨髓间质干细胞用于修复大鼠SCI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易于提取、分离及扩增,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等中胚层组织细胞,还可以跨胚层分化为神经细胞等,是组织工程临床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对脊髓半切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均进行脊髓半切损伤,伤后9d,移植组于伤处移植体外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大鼠肌源性干细胞,而对照组仅注射等量PBS,于移植后1,2,3,4周用斜板实验和BBB评分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同时进行损伤脊髓取材、快速冰冻切片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与结论:所有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动物死亡。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后1周,移植组与对照组均有所恢复,斜板实验和BBB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4周移植组恢复明显较好,斜板实验和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后肢活动与前后肢活动的协调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荧光显微镜观察经诱导分化和基因标记的肌源性干细胞在损伤脊髓组织局部生长良好,并且有沿着脊髓神经束向头尾两侧迁移的趋势。提示脊髓半切损伤大鼠经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后能在损伤脊髓组织局部长期存活并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对脊髓半切损伤大鼠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Wnt信号基因在不同时相脊髓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脊髓损伤组(SCI组),SCI组分为术后1d、3d、7d、14d、21d组,每组5只。SCI组大鼠T11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Wnt信号基因的表达。结果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为双后肢瘫痪,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sham组。SCI组在脊髓横断术后1d、3d、7d Wnt3a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增加;尾侧端Wnt3a较同时相头侧端的表达多,且在21d又出现明显的升高。在sham组和SCI组均未检测到神经基因蛋白1(Ngn1)的表达。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的表达在SCI后第1d较sham组有明显的下降,第3d出现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结论Wnt信号可能参与了脊髓损伤后修复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预处理对脊髓横断大鼠行为功能、不同时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CBS评分对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用免疫荧光分别检测3组大鼠在3、7、14 d GFAP的光密度值;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21 d神经元和髓鞘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第3天模型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斜板临界度数及CBS评分无明显差别;术后第7、14、21 d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斜板临界角度数均较模型组高。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术后第7~21天CBS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免疫荧光检查显示,米诺环素预处理组在3、7、14 d GFAP平均光密度值较模型组呈现出递减趋势。超微结构观察可见,米诺环素预处理组神经元和髓鞘的形态结构均优于模型组。结论:米诺环素预处理可有效改善脊髓横断大鼠不同时间GFAP蛋白的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损伤脊髓组织神经元和髓鞘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用于修复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效果. 方法 30只成年SD大鼠按改良Tuszynsl法建立大鼠脊髓完全横断伤模型,损伤水平位于T9,损伤24 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BMSCs,对照组经静脉注射PBS.利用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并进行斜板实验. 结果 实验组运动功能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BBB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快.其中实验组大鼠在注射BMSCs 后35 d时后肢能支撑身体站立行走.斜板实验结果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说明骨髓间质干细胞用于修复大鼠SCI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期有文献报道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脑梗死模型及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应用的动物模型均非击打模型,与人体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一定差距。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Allen’s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使用改良Allen’s法制作T10节段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撞击模型,随机分为2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vehicle组注射等剂量PBS。于造模后第1,7,14,21,28,35天分别应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和Rivlin斜板实验评估大鼠运动功能,造模后第7,14,21,28,35天使用网格步行实验评估大鼠四肢肌力。 结果与结论:所有大鼠造模后均出现后肢瘫痪症状。造模后第7,14,21,28,35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BBB运动功能评分及Rivlin斜板实验评分高于vehicle组(P < 0.05-0.01),造模后第14,21,28,35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网格行走实验错误数低于vehicle组(P < 0.05-0.01),结果显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大鼠运动功能及四肢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vehicle组。提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疗法对脊髓损伤起到了积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