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对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仍是研究难题之一,主要是因为脊髓内的神经细胞再生修复能力较弱以及脊髓损伤后的微环境内出现大量神经生长抑制因子[1],特别是在脊髓损伤后由于炎症刺激神经突触囊泡导致谷氨酸大量释放,短时间内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浓度急剧升高,致使神经细胞受到兴奋性毒性损伤,所以治疗脊髓损伤是采取药物治疗,减少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分泌,调整脊髓内神经细胞再生修复的微环境,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再生修复[2]。三七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突触活性带蛋白1(Complexin-1,CPLX-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Allen's法制备SD大鼠脊髓钝挫伤模型,BBB评分评估大鼠的运动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CPLX-1在脊髓中分布,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检测CPLX-1基因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障碍,BBB评分于损伤后第1d最低,术后7d才有所恢复(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PLX-1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此外,脊髓损伤后CPLX-1在神经元中表达逐渐降低,至术后第3d时最低,后随时间逐渐增加,但在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逐渐增加,至术后第3d时最高,后随时间逐渐降低;qRT-PCR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CPLX-1的基因表达急剧下降,至术后3d达到最低,随后逐渐上升,但一直到术后28d仍低于正常水平(p0.05)。结论 CPLX-1在脊髓运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在脊髓损伤后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下降,可能在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在脊髓损伤(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定位情况。方法:使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PSD-95 mRNA及其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显示PSD-95在正常脊髓中的分布以及损伤后的定位改变。结果:PSD-95 mRNA及其蛋白水平在SCI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mRNA在5 d降到最低水平,蛋白水平在7 d最低。PSD-95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SCI后8 h存在着共定位关系,但在SCI后7d,PSD-95除与nNOS部分共定位之外,还高表达于损伤局部活化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结论:SCI后PSD-95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并且损伤后高表达在活化的炎症细胞,提示PSD-95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
脊髓横断损伤后再生基因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纪伟  韩曙  凌树才 《解剖学报》2008,39(4):454-459
目的探讨再生基因蛋白(Reg-2)在脊髓横断损伤后表达的时序变化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SD雌性大鼠45只,实验分为脊髓损伤组(30只)、假手术组(15只)。脊髓损伤组大鼠麻醉后于T9、T10脊髓节段之间用手术刀完全切断脊髓,建立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打开推板,不损伤脊髓,为阴性对照。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h、1d、3d、7d1、4d用多聚甲醛灌注后,以T10节段为中心取出长约2cm的脊髓,制作冠状切面及横断切面冷冻切片。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eg-2的表达水平及部位,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少突胶质细胞系转录因子2(Olig2)以及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性生长蛋白-43(GAP-43)等神经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做双重标记。结果脊髓损伤组中,表达Reg-2的阳性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脊髓损伤后的1周内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第3d后角神经元的Reg-2表达最高,第7d前角神经元Reg-2的表达最高。结论Reg-2可能参与了脊髓损伤后早期的神经再生和重建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突触后密度蛋白-93(PSD-93)在脊髓损伤(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定位情况.方法 使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致大鼠脊髓(T9、T10)重度撞击伤.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PSD-93 mRNA及其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PSD-93在正常脊髓中的分布以及损伤后的定位改变.结果 PSD-93 mRNA水平在SCI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3d降到最低水平;蛋白水平则在SCI后显著上调,于1d达高峰.免疫荧光双标显示,PSD-93在SCI后除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存在着共定位之外,还高表达于损伤局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脊髓损伤后PSD-93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并且与nNOS、活化的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提示PSD-93参与了脊髓继发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是否参与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的表达。在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动物存活1~2周,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突触素ImRNA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结果显示:注射BDNF抗体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突触素ImRNA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和平均光密度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参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缺血对照组(Con)和白藜芦醇组(Res),每组24只。脑缺血3h后腹腔注射白藜芦醇或无水乙醇,连用7d。脑缺血24h时,TTC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干湿称重法检测脑含水量。缺血24h、7d、14d分别行Bederso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突触素蛋白的表达。结果 TTC染色显示,缺血对照组和白藜芦醇组脑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高(P0.05),而白藜芦醇组较缺血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脑含水量检测显示,缺血对照组和白藜芦醇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但白藜芦醇组较缺血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24h、7d、14d缺血对照组和白藜芦醇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白藜芦醇组较缺血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缺血对照组24h时脑缺血皮质突触素阳性表达减少,7d、14d时逐渐增加,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白藜芦醇组各时间点均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增加,14d增加更明显。Western blotting显示,缺血对照组24h、7d、14d脑缺血区皮质突触素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但7d、14d时逐渐增加;白藜芦醇组各时间点较缺血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14d时增加更显著。结论白藜芦醇治疗可增强脑缺血大鼠突触素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细胞周期是受到严格调控,有大量的细胞分子事件参与才能保证细胞完成DNA复制和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Wnt信号基因在不同时相脊髓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脊髓损伤组(SCI组),SCI组分为术后1d、3d、7d、14d、21d组,每组5只。SCI组大鼠T11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Wnt信号基因的表达。结果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为双后肢瘫痪,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sham组。SCI组在脊髓横断术后1d、3d、7d Wnt3a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增加;尾侧端Wnt3a较同时相头侧端的表达多,且在21d又出现明显的升高。在sham组和SCI组均未检测到神经基因蛋白1(Ngn1)的表达。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的表达在SCI后第1d较sham组有明显的下降,第3d出现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结论Wnt信号可能参与了脊髓损伤后修复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体外表达突触素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神经元在不同条件下及不同时间内表达突触素的动态变化。方法:使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条件液培养中脑N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状态。结果:在NSCs分化后的12d,可观察到神经元能够表达突触素,但水平较低;18d,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水平接近体外培养3d的海马神经元,并且也呈现典型的串珠样分布。结论:中脑NSCs分化而来的神经元在体外能够表达突触素,但与原代海马神经元相比,则需要更长的体外培养时间,提示NSCs分化的神经元发育成熟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11.
《神经解剖学杂志》2021,37(5):517-524
目的:探索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敲除对小鼠脊髓损伤后巨噬/小胶质细胞极化、血管生成、神经元存活、空洞形成及运动功能恢复的效应,阐明PD1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发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D1基因敲除小鼠,制备脊髓挫伤模型;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研究巨噬/小胶质细胞极化、血管生成、神经元存活及空洞形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研究炎症因子、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Basso小鼠运动功能评分(BMS)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PD1敲除小鼠脊髓损伤区M1型巨噬小胶质细胞相关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白细胞分化抗原86(CD86)、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FN-α)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M2型相关分子精氨酸酶1(Arg1)、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显著下调;损伤中心两侧1 mm内血管密度显著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空洞面积显著增加,空洞周围存活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BMS评分显示PD1敲除小鼠的自发运动功能恢复显著差于WT小鼠。结论:PD1敲除加重小鼠脊髓挫伤后的继发性损伤,增强PD1信号可能有助于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虫草素与顺铂联合用药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食管癌细胞Eca109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虫草素处理组、不同浓度顺铂处理组和虫草素(70μg/m L)与顺铂(0.8μg/m L)联合处理组。MTS法检测Eca109细胞增殖;Hoechst 33258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Eca109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 P65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 P65与DNA的结合活性。结果虫草素与顺铂联合应用使顺铂对Eca109细胞的抑制率由29.30%增加至70.41%(P0.05),增强了顺铂对Eca109的敏感性;与顺铂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能够显著增加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与对照组相比顺铂能够增加细胞核内NF-κB P65的活性,而虫草素却能抑制NF-κB P65的活性,联合用药后NF-κB P65的活性下调;与虫草素和顺铂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组能够使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则显著增高(P0.05)。结论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途径,调节下游信号分子Bcl-2和Bax的表达,增强顺铂对Eca109的凋亡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脊髓压迫损伤后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压迫损伤后COX-2mRNA和蛋白在脊髓组织内表达的时间特征,以及COX-2的空间分布特点。方法以压迫装置致脊髓损伤后,在伤后不同时间点(30min、3h、6h、24h、72h、1w)分别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OX-2mRNA和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COX-2mRNA和蛋白伤后30min表达开始增加,于伤后6h达到峰值,伤后1w表达接近基础水平。免疫组化提示,COX-2蛋白在假手术组表达仅见于脊髓血管内皮细胞,伤后COX-2蛋白表达见于损伤区附近脊髓灰质内的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心部位COX-2免疫阳性细胞少见。结论脊髓压迫损伤早期可快速诱导COX-2基因的表达上调和蛋白的合成,伤后COX-2蛋白分布发生变化,主要位于脊髓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
张泳  刘学红 《解剖学报》2014,(4):545-549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丝蛋白(NF)、突触素(SYN)在人胚胎脊髓发育阶段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3、4个月龄段,共16例人胚胎脊髓中NF、SYN的表达、分布状况。结果第2个月胚龄时,NF仅在人胚脊髓的前正中裂和后正中隔两侧的边缘层呈弱阳性表达。第3~4月龄时,NF在脊髓的前正中裂、后正中隔及皮质区域均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在室管膜层外侧的部分灰质内可见NF表达阳性的神经纤维。第2~4个月龄段,人胚胎脊髓内均可见SYN阳性表达,随着胎龄的增大,脊髓内SYN阳性表达强度值呈先升高再降低,阳性数量值呈逐月升高。结论 NF和SYN参与调控人胚胎脊髓组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糜建红  朱楚洪  应大君 《解剖学杂志》2004,27(4):345-347,F002
目的:探讨外源性锌指蛋白基因A20对氧损伤诱导的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DOTAP脂质体介导peDNA3.1EHA20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G418筛选,免疫荧光检测A20基因的表达,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结果:A20基因在经G418筛选后的内皮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过氧化氢能诱导人内皮细胞E-选择素高表达,而A20基因能抑制80%以上过氧化氢诱导的内皮细胞E-选择素表达,两者间相差显著。结论:A20基因能够显著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内皮细胞活化,有助于氧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其病理发生发展过程由两种损伤机制主导 ,即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机制。对于SCI来说 ,原发性损伤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而继发性损伤则是一个可逆的且可控制的过程 [1 ] 。因此 ,探究继发性损伤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继发性损伤的早期 ,存在一个重要的炎症反应过程 ,它能够触发其后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受损脊髓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反应 ;此外 ,炎症反应可以导致受损脊髓局部胶质细胞的疤痕形成 ,也有可能阻碍脊髓的再生。现已明确 ,SCI后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发展的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 (cytokine) ,它…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质谱分析中,任何一种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试剂标记的不同样本中的同一蛋白质表现为相同的质荷比,而在串联质谱中,信号离子表现为不同质荷比(114-121)的峰,因此可以分析得到相关蛋白质的定量信息。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差异蛋白质谱,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联合LC-MS/MS质谱技术从分子水平来探索脊髓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 方法:取8只SD大鼠,参照Allen’s等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脊髓损伤后0 h组和8 h组,每组各4只。损伤后取脊髓组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分析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的差异蛋白质。 结果与结论:共鉴定到了22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上调的差异蛋白数是116个,下调的差异蛋白有104个。其中相关神经再生的差异蛋白12个,其中上调的有7个,下调的有5个。提示实验中检测到的多种差异蛋白及表达明显的神经生长因子可能作为急性脊髓损伤的生物标记物或可能作为临床管理监测急性脊髓损伤的损伤进程、靶向治疗及评估疗效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8.
金黄地鼠生后发育期间上丘内突触素的表达(北京医科大学解剖学系,*青岛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曹文强*于恩华)突触素(synatophysis,P38)是位于小突触囊泡的一种膜蛋白,可能与钙依赖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突触素在神经元胞体合成并转运至轴突终末...  相似文献   

19.
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突触前囊泡膜上的钙结合糖蛋白,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因其相对分子量为38KD,所以也简称为P38蛋白。1985年,Jahn等[1]和Wiedenmann等[2]先后在大鼠脑和牛脑内的突触前囊泡膜上发现此糖蛋白,命名为synaptophysin。研究表明,S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突触素(SYN)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端脑额叶中的表达与胎儿额叶皮质突触发育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突触素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额叶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周龄阶段胎儿额叶突触素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同时取材、常规电镜技术处理、透射电镜观察额叶突触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光镜下各组均可见SYN免疫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胎儿的额叶皮层,其表达量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强,各组间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6~24周胎儿额叶的阳性产物位于神经元的胞浆内,呈均匀的浅黄色,神经元突起内未见阳性产物;25~29周额叶的阳性产物呈黄色,在胞浆和突起内均可见,但阳性产物的量却下降;而30~39周额叶的SYN阳性产物呈棕黄色的点状或颗粒状,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突起内,神经元胞浆内未见阳性产物,阳性产物的量显著增加;(2)透射电镜下19~36周胎儿大脑额叶均可见到突触样结构,随着周龄的增加,突触的数量逐渐增多,结构逐渐清晰和完整。上述结果提示SYN的表达可以反映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程度,SYN的表达与突触的发育是一致的;SYN在胎儿大脑额叶的表达部位经历由神经元胞浆内表达为主到神经元终末表达为主的这一过程,可能是由于SYN先是在神经元胞浆内合成,再随着神经元的发育而逐步转移到神经元突起的末梢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