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5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结论: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80例高龄股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将依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实施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和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方城县中医院58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长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髋关节置换术(张力带重建股骨粗隆股骨距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应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5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9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改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失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各具优势,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钟斌 《大家健康》2017,(10):90-91
目的:评价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该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进行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负重时间比较,观察组的较短;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选择本院接收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牵引治疗以及关节腔注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唐鑫   《中国医学工程》2021,(2):136-138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PFNA组和置换术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骨股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4%,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全髋双动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7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行全髋双动置换术,纳入全髋双动置换术组,45例患者行PFNA手术治疗,纳入PFNA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PFNA组(P<0.05);末次随访时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髋双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与PFNA术比较,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7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5例,采用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死亡人数。结果: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内固定术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优于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1.
戴海  黄宗贵  徐应龙 《广西医学》2015,(2):247-248,251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术组)42例,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44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对比术后3、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置换术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但下床活动时间长(P<0.05)。术后6、12个月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置换术组(P<0.05)。两组术后均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 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而PFNA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远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PFNA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BC、HB、HCT水平值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超高龄(年龄9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3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38例(PFN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两组均在术后1周内按三联药物(钙尔奇D、阿法骨化醇和福善美)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PFNA组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下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髋关节功能方面(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超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机体状况欠佳,合并较多内科疾患者,在积极综合调治下应争取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者术后均应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张志刚  冷震 《大家健康》2016,(10):68-68
目的:探究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DHS 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对比情况。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结合DHS进行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血量、术后首次负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结论: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有利于老年患者的日常活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ATBA)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ATBA)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P FNA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8年12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PFNA组(n=39)和髋关节置换组(n=29)。PFNA组采用PFNA手术,髋关节置换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PFN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小于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短于髋关节置换组,下床活动时间长于髋关节置换组(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髋关节置换组(P<0.05);PFNA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低于髋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PFNA、髋关节置换术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各具优势,PFNA治疗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明显,髋关节置换术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等方面优势突出,临床应依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FNA与DHS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7月-2012年6月本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4例75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治疗组与DHS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PFN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各项指标均比DHS组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过程中,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因此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罗耀超  郑永红  董方亮 《吉林医学》2013,(29):6001-6002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或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对4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25例,PFNA内固定19例,术后随访8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髋部功能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PFNA组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半年、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疗效优于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唐晓江 《吉林医学》2014,(14):34-35
目的:观察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治疗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一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作为置换组,一组采用内固定治疗手术作为固定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和骨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换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均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明显,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避免骨折不愈合、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效果情况。方法:选取9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和PFNA内固定组48例。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功能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预后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应根据临床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