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患者70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控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控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控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86%、患者投诉率为0、护理满意度97.14%;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4.29%、患者投诉率8.57%、护理满意度82.86%。两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前馈控制应用到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中,对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的降低,及医院信誉与形象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间门诊护理患者17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管理办法,实验组给予前馈控制的管理办法.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馈控制在根管治疗术中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行前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成立口腔前馈控制护理管理小组、应用橡皮障隔湿术,护士定期进行层级培训考核、不良事件应急处理及上报流程的制订、开展患者的安全教育,实行品管圈。结果:口腔护理安全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由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的12.02%下降到4.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根管治疗术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对精神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精神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患者。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上进行前馈控制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馈控制模式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ICU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的患者400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的患者398例纳入观察组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7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仅2.26%,两组患者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显著P<0.01,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改善。结论:QCC小组活动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经本院急诊抢救室转运的88例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8年3月-2019年2月实施常规转运方式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的4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各医疗区域院内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转运至普通病房、检查室及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家属与接收科室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有利于缩短院内转运时间,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升者家属、接收科室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主要针对前馈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做出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出生的200名新生儿(包括45名患儿)选为主要的观察对象,重点分析不良护理事件,用心总结护理安全隐患。通过比较前馈控制实施前后患儿的护理质量、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护理管理工作的改进。结果:实施了前馈控制后,新生儿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患儿家属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结论:临床医务人员要重点分析新生儿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安全隐患进行前馈控制,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增加风险管理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细致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妊娠高血压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细致化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血压控制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新生儿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高急诊外科多发伤的救治效果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分析和探讨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遵照随机原则将选取200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急诊外科就诊的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治疗方案选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选取传统方式进行治疗,不仅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差异。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的DIC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治疗时选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不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有利于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夏涛  汤军  张纯  游慧超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1):1528-1531
目的: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风险预警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风险预警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调查问卷得分、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手术护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手术护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调查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风险预警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在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方法 我院手术室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一般风险管理制度,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重点加强护理标识应用,在上述时间段内手术室共收治患者470例,划分为对照组235例与干预组235例.总结2年中科室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对于风险管理制度质量的评价.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情况为6.81%,干预组为1.28%,干预组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标识使用、用药使用干预、病史观察及术前积极评估等指标评分均明显比干预组较低(P<0.05).结论 在手术室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使用护理标识,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且患者对于科室风险管理质量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临床管理中的作用价值,目的在于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科在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各100例患者为护理对象,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不但可以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还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馈控制下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手术的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理论。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4.15%(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护理工作态度、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考核、护理差错行为和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2.2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9%,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下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手术室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价运用风险评估量表对减少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精神一科收治的精神疾病男性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针对预测结果中有风险发生高危行为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计算并比较其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和2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病房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在患者住院期间运用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能够有效对患者的高危行为进行预测,并通过针对性、预防性措施的实施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周镁洁  钟利君 《浙江医学》2018,(18):2078-2079
目的探讨基于SHEL分析的院内转运管理在减少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6例实施基于SHEL分析的院内转运管理(观察组)、46例实施急诊常规院内转运管理(对照组)的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内运转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接收科室各项内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对院内转运各项内容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基于SHEL分析的院内转运管理,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行冠脉介入术治疗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患者,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8.6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介入术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对冠心病和冠脉介入术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有效减少了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观察医院感染控制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纳入病例均为本院住院部各科室收治患者,以2016年4月-2016年6月所纳入患者3250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7月-2016年9月所纳入患者31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以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1.98%,显著低于对照组1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64%,显著优于对照组82.55%(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有积极作用,可供临床借鉴并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房实施医护合作工作模式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初产妇80例为试验组,实施医护合作工作模式。8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工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房实施医护合作工作模式,能提高对产妇的护理质量,提高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分析妇产科应用护理干预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来本院妇产科就诊的58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9例。将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经检验,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妇产科疾病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心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心内科患者实施了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控制,以实施干预前1年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干预后1年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护患满意率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管理与控制,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