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师对于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干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本院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治疗的100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药师干预情况分为两组,5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药师干预用药,42对照组患者仅由临床医生给予用药,对两组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使用剂量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过量、重复等用药情况,观察组患者用药更为规范,两组用药不规范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治疗时,药师的干预能有效降低药物使用不规范情况,增加用药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还间接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监督中药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中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接受药师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治疗过程中实施由药师主导的用药干预,可有效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进而提高中药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陈云侠 《吉林医学》2011,(34):7267-7268
目的:通过对临床所见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285份,对其中发现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不合理用药39份(占总量的13.7%),主要表现在超适用症,溶媒选择不当,给药剂量过大,改变给药途径,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某院中成药注射剂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00例应用中成药注射剂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50例,加强临床药师干预)和对照组(750例,未进行临床药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应用中成药注射剂的用药不合理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加强临床药师干预后,医院中成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率(30%)明显低于未干预前(57.6%).用药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未单独给药、溶剂选择不当、超适应证给药、溶剂用量不足以及给药剂量超标等方面.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7%)明显低于对照组(6.9%),两组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有利于规范中成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给予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6.03%(58/126),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占53.97%(68/12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包括用药指导、药历建立、药学咨询、合理随访;对比两组用药次数、时间、剂量、方式正确率及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用药次数、时间、剂量、方式正确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于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秋云 《吉林医学》2011,32(23):4875-4876
目的:了解和评价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通过对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及排序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31种,金额占全部注射剂金额的11.1%。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临床使用空间巨大。部分药品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差,医院管理层要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7.
安玉英 《吉林医学》2014,(15):125-3322
目的:分析药师干预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临床用药时未进行干预,而观察组患者临床用药时药师全面参与,观察两组药物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医药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使用时间及种类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23%(13/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合理用药中药师参与其中,不仅能够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而且对降低医药费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院2010~2013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及合理性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调取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对某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查阅病历系统及合理用药分析系统,评价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结果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0~2013年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分别占全年药品总金额的10.O%、10.1%、10.5%、10.6%,疏血通注射液连续2年跃居DDDs排名第1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最为广泛,历年占比均超过45%:使用中存在用药剂量过大、联合用药不当、疗程偏长、溶剂选择不当等情况。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规范之处。有待通过临床药师干预、医嘱处方点评、医疗质量监督、合理用药宣教等手段来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问题,对我院2007年7~12月住院患者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DDDs)、各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及排序等情况进行分析。我院21个科室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17种,金额占全部注射剂金额的15.3%;活血化瘀类的疏血通、灯盏花素、丹参的用药频度排序均高于金额排序,肿瘤用药康艾、艾迪,清热解毒药血必净的用药频度排序均低于金额排序。提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多,而部分药品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差,医师要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剂量,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实施药师干预后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00例作为干预组,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未实施药师干预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58.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1.5%,P0.05;干预组患者的抗菌药合理使用率为6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1%,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三联及以上用药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的口服制剂用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剂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引入药师干预机制,能够显著降低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并促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化,对于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合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未实施药学干预的100例中药注射剂使用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实施药学干预的100例中药注射剂使用患者为观察组,对比药学干预方式与常规用药管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为7.00%(7/100),低于对照组的13.00%(13/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4/100),对照组为9.00%(9/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中引入药学干预模式,能够降低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分析某院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医嘱,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用药医嘱,对超说明书用药医嘱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医院心血管内科723例老年住院患者中共14种中药注射剂,877条用药医嘱。其中超说明书用药人数380例,发生率为52. 56%,超说明书用药医嘱525条,超说明书医嘱占比为59. 86%。80岁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超说明书发生率最高占70. 00%(63/90),而60~69岁和70~79岁老年住院患者超说明书发生率基本相等。超适应证用药构成比最大,占52. 34%(402/768),其次是超溶媒给药,占21. 87%(168/768),第三是超疗程给药,占13. 15%(101/768)。结论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存在超说明书情况,建议审方药师及临床药师指定相关干预措施和指标,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09年10~11月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处方1 000张,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37.70%,各年龄组使用中药注射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所占比例为17.51%,与抗菌药物注射剂联合使用的处方占81.96%.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独特功效得到临床认可,但在针对幼龄儿童使用及与抗菌药物注射剂联合使用时应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采用中药注射液进行治疗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未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69.44%;观察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疗效理想,可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并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12例患者(共2840份医嘱),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药学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对比药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占比2.75%与对照组9.51%相比显著较低(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73%与对照组8.59%相比也较低(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减少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药师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近年本院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师干预情况分为两组,10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药学干预用药,100例对照组患者用药不实施药学干预,对两组患者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更少、抗菌药使用率更低及处方合格率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过量、重复等用药情况,观察组患者用药更为规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对患者治疗用药时,药师的干预能有效降低药物使用不规范情况,增加用药的有效性,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间接减少了患者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效果及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就诊的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80%、63%,总有效率分别为90%、97%、90%。结论:采用中药注射剂方法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闫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34-1536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药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呼吸内科(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358份病例和1600张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住院患者药疗中存在用药档次高、合并用药频繁等不合理用药现象,中药注射剂使用扩大化,处方中商品名的使用占36.3%。结论:住院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有助于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该院临床药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提高我院抗菌药物和基本的管理水平。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56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处方是否有临床药师干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处方抗菌药物用法用量、适应症、联合用药、重复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抗生素销售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基本药物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门诊、急诊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存在抗生素基本药物使用率不高,抗生素用药量大等问题,临床药师要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交流,大力宣传临床抗生素药物用药规范知识,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意识,全面提升我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规范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本院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结果,以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共抽取2014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出院病历120份,临床药师设计《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评价表》对其规范性和适宜性进行初评,医务处、质控办和药学部再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最终核定。结果 120例患者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中主要为活血化瘀类药物,不合理用药共计17例,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集中在超功能主治用药以及药物浓度使用不当。结论为进一步提高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应密切关注特殊人群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