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虫病在中亚细亚地区居民中是相当常见的疾病,其中肺包虫病占23.7%。本文对肺包虫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对18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内囊摘除及缝合纤维囊腔。12例行肺部分切除术,2例行肺叶切除术。对11例双侧病变在间隔2~8个月后行二次手术。39例囊肿破裂一周的患者有10例进行急诊手术,术后6例发生过敏性休克及内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肺包虫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48例肺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痊愈好转出院。结论单纯内囊摘除术是肺包虫病最理想的术式,尤其是对肺包虫合并感染破裂时,行残腔处理后,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包虫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相关的高危因素,为个体化预防和治疗包虫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7年9月胸外科收治的肺包虫病患者临床数据,筛选出符合纳入条件的237例,统计肺包虫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选取12个危险因素,二分类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研究237例肺包虫病患者中,30例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率为12.65%,单因素分析提示肺包虫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咳痰(P=0.034)、咳出内囊皮(P=0.000)、术前囊肿破裂(P=0.000)、巨大肺包虫(P=0.041)、术前并发症(P=0.000)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咳出内囊皮(P=0.006)、术前囊肿破裂(P=0.0015)、术前并发症(P=0.0018)是肺包虫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咳出内囊皮、术前囊肿破裂及术前并发症是肺包虫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合并以上因素的患者应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干预,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内囊完整摘除术占同期手术的24.98%,术中不慎造成包虫囊肿内囊破裂13例,术后复发4例(1.37%),292例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好转出院。结论:内囊完整摘除术是肺包虫病最理想的术式,手术技术条件要求高,但只要掌握得当,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胸部包虫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川 《新疆医学》1998,28(1):9-13
目的:分析肺包虫病,尤其破裂、感染的肺包虫囊肿的CT征象及分型,估价CT诊断胸膜、纵隔、心包及膈肌等少见部位包虫囊肿的可靠性。方法:分析了21例由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包虫病,其中肺包虫病16例,胸膜包虫病3例,纵隔心包及肺、纵隔和膈肌包虫病各1例。结果:根据本组资料统计,CT对胸部包虫病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5%,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4%,破裂、感染肺包虫囊肿的诊断正确率为92%。结论:CT对破裂、感染的肺包虫囊肿和胸部少见部位包虫病的诊断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6.
包虫病是由粒棘球绦虫的蚴侵入肝或其它脏器所引起的囊肿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术中易发生包虫液过敏,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85年以来做包虫病内囊摘除术1000例,其中20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术中抢救脱离危险,现报告4例如下。病 例 介 绍例1,男,30岁。因肝左叶包虫囊破裂,并右肝包虫囊术后积液入院,经B超CT检查确诊,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叶包虫内囊摘除术,在穿刺右肝包虫囊抽吸积液时,突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改换气管插管麻醉,进行心外按压、人工呼吸、静点抗休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包虫囊肿破裂之过敏反应成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 6 6例包虫病患者中 6例发生包虫囊肿破裂的过敏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提前检测出包虫病人的反应是预防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关键。依其过敏反应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疗效可靠。结论 :个体差异是过敏反应强弱的主要因素 ;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有活动性的包虫囊肿破裂 ;包虫囊肿破裂的部位不同 ,其反应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8.
陈娟 《吉林医学》2015,(5):1014
目的:探讨肺包虫病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择进行诊治的肺包虫病患者85例,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导致肺包虫囊肿的因素调查,并进行手术干预,观察预后结果。结果:肺包虫病患者85例中有49例并发有包虫囊肿,发病率为57.6%;囊肿直径3~23 cm,平均(8.128±1.98)cm。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干预,无死亡患者,预后都良好。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职业、咳嗽、并发呼吸系统疾病与合并疾病为导致包虫囊肿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包虫囊肿破裂是由多因素导致的,要积极根据护理风险危险因素加强对症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包虫病 (细粒棘球蚴 )为高原牧区多发病、常见病 ,我院从 1 990年— 1 998年间共手术治疗包虫病 34 1例 ,其麻醉体会如下。临 床 资 料   34 1例中 ,男 2 4 9例 ,女 92例 ,男 女为 2 7 1 ,藏族2 82例 ,回族 4 6例 ,汉族 1 3例 ;年龄 6岁~ 65岁 ,平均2 8岁± 9.5岁。 34 1例包虫病中 :肺包虫病 36例 ,肝、腹腔包虫病 2 99例 ,腹壁及其它包虫病 6例。其中术中过敏性休克 8例、死亡 1例、术后死亡 2例。麻醉方式选择 :静脉复合麻醉 60例、静吸复合麻醉1 5例、分离麻醉 2 8例、硬膜外阻滞麻醉 2 38例 ,全麻诱导 ;静推氟芬合剂、羟丁酸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和分期手术治疗对肝囊型包虫病合并肺囊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9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1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一期手术组,21例)和B组(分期手术组,20例),并对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全治愈。A组复发4例,B组复发3例。结论:在肺包虫囊肿合并肝包虫囊肿的处理当中,充分认识术前病情,严格掌握两种手术路径的适应证,严格操作,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心脏包虫病     
心脏包虫病是比较罕见的,从某些学者资料统计,仅占棘球蚴病总发病率的0.01~2%。心脏包虫病的发病机理是包虫病的大钩蚴穿过肝脏和肺脏的屏障以后进入到冠状动脉。继发性心脏包虫病多发生于头节的传播或原发于心肌、心包的包虫病囊肿破裂后于囊的植入而引起的;或其他部位包虫病囊肿破裂亦可能引起继发性心脏包虫病,尤其肺包虫病的破裂,头节通过肺静脉进入心脏、主动脉而后进入冠状动脉。心脏包虫病潜伏着严重的并发症,如囊肿破裂到心腔常常由于过敏性休克而导致死亡;或子囊栓塞肺动脉,主动脉及其分枝,如冠状动脉、大脑动脉等。囊肿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悬雍垂腭咽成型术治疗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58例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全麻下行低温等离子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结果:5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顺利手术,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重视术前准备,加强术中管理,术后监测,严格掌握拔管指证,就会大大降低麻醉风险,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提高麻醉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包虫囊肿破裂之过敏反应成因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32例包虫病患者中12例发生包虫囊肿破裂的过敏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提前检测出包虫病人的反应性是预防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关键。依其过敏反应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疗效可靠;结论:个体差异是过敏反应强弱的主要因素;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有生命活动的包虫囊肿破裂后,包虫囊肿破裂的部侠不同,其反应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局麻用于宫外孕破裂出血伴有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376例宫外孕破裂出血需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对其中52例术前已经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其麻醉方法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局麻,观察术中的麻醉效果及麻醉方法选择的安全可行性。结果52例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局麻的手术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手术顺利,术后清醒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局麻用于宫外孕破裂出血伴有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局麻用于宫外孕破裂出血伴有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376例宫外孕破裂出血需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对其中52例术前已经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其麻醉方法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局麻,观察术中的麻醉效果及麻醉方法选择的安全可行性.结果 52例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局麻的手术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手术顺利,术后清醒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局麻用于宫外孕破裂出血伴有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谢鹏  王启军 《新疆医学》2007,37(5):159-160
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38例肺包虫囊肿,其中肺包虫囊肿破裂20例,高达52.63%。本组病人均生活于农牧区且有羊犬密切接触史,肺包虫囊肿发病率相对肝包虫囊肿发病率较低,手术治疗预后良好,但肺包虫囊肿破裂造成手术被动,手术较复杂,并发症多,且术后复发致使二次手术治疗更为困难。肺包虫破裂合并感染者占40%,病程长者残腔处理困难。现对本组肺包虫囊肿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肺包虫囊肿破裂原因、诊断、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李应龙  徐鹏  张宏 《吉林医学》2011,(5):935-936
目的:探讨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66例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手术,对手术前后麻醉处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且较平稳的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尽管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的手术麻醉危险性比较大,操作困难。但只要熟悉患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麻醉前准备充分;麻醉操作时按原则处理;术中术后处理得当;就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降低麻醉风险,提高麻醉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总结肺包虫囊肿破裂的病例特点,探讨其破裂原因、诊断、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方法 对2001年1月~2006年1月期间20例肺包虫破裂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包虫囊肿破裂均行内囊摘除术,19例治愈,1例术后两肺种植复发。结论 随着肺包虫囊肿生长增大其容积压力与支气管及胸腔存在压力差增大,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发生破裂,随之继发感染,手术较复杂,需仔细处理残腔,防止术后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术后应药物治疗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包虫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效果。方法:对我院1978~2005年间收治的16例心脏包虫病患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气管插管及静吸复合麻醉。麻醉及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及血气分析。结果:麻醉后及术中血气分析结果、K 、尿量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CVP、SpO2稳定,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0~6.5)h,平均拔管时间(4.5±1.4)h。16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麻醉相关并发症,未见过敏反应。结论:心脏包虫病麻醉和手术期间应严密观察呼吸与循环的变化,调控与维持内环境平稳,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脑包虫病是包虫病中较少见的一种。我科从1982~1992年共收治各类脑包虫病患者48例。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本病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在于术前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预防脑包虫囊肿破裂发生。因颅内压(ICP)增高是囊肿破裂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的方法是要病人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或碰撞头部;避免一次性快速大量输液;头痛、烦躁较甚者,给予脱水剂;防治感冒、便秘。一旦发生囊肿破裂症状者应立即抢救并手术。还要特别注意ICP增高症状,意识、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