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无晶体眼和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14例120眼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ARD)和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PPRD)。发现这两种视网膜脱离发病早,发展迅速,眼内病变复杂、严重,术前眼内检查困难,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和黄斑脱离被确认为独立影响其解剖和功能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而PVR加重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成功地完成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术及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减少ARD和PPRD发生。在此基础上,对高危病人密切随访,在细致的术前检查后及早圆满地完成手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报导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72例(74眼)占同期原发性视网膜脱离1.09%,对其眼底改变特征、发病因素及预防无晶体眼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措施进行讨论。治疗方法以选择巩膜环札联合玻璃体切割或外加压手术为佳。 相似文献
5.
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年间住院的288例视网膜脱离病人中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情况进行分析。共发现此种视网膜脱离7例8眼。视网膜脱离均在2象限以上;锯齿缘截离6眼。白内障囊内、外摘出术后各3眼,人工晶体植入1眼,晶体脱位1眼。6例通过局部电、冷凝或加外垫压治疗,视网膜复位。影响其复位手术效果的因素有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在白内障手术后的时间、是否发现裂孔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04-105) 相似文献
6.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总结后房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44只眼.12只后囊膜破损眼中有11眼(91.7%)其视网膜脱离发生于1年内,而后囊膜完整的32只眼1年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有18眼(56.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采用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或联合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复位36只眼(81.8%),其中3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术前伴有严重PVR或未发现视网膜裂孔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74-76) 相似文献
7.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搪塞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方法:应用玻璃体手枚或常规视网膜复位手术治疗15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结果:术前发现视网膜裂孔7例、术崇高 膜裂孔6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0.8个月,视网膜复位11例,占73.3%。未复位2例,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结论: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术前检查困难,但选择手术方法可以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9.
李光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9):655-655
患者 女 2 5岁 一天前被人碰及左眼。出现视力障碍。查右眼视力 0 .0 5 ,左眼视力眼前手动 ,双眼有 - 8D的屈光不正。双眼角膜、前房、晶体未见异常 ,玻璃体液化 ,未见增殖性改变 ;左右眼颞上象限发现赤道部视网膜裂孔 ,12至 3点钟 (大约90°)范围 ,视网膜脱离约 3/ 4,累及黄斑部。视网膜呈波纹状隆起 ,活动度良好。左眼下方视网膜周边部有裂孔 ,由 3点至 10点(约 2 10°)范围 ,边缘内卷 ,视网膜全脱离。但未见明显增殖改变。发病后第 4天在局麻下行右眼巩膜外环扎、冷凝、放液及玻璃体切除术 ,术中行气 /液交换 ,C3F8气体眼内填塞。…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人工晶体植入后的视网膜脱离的特殊性,对我院自91年到96年收治的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42例44眼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特殊性予以分析和讨论。结果: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有发展快,裂孔难以寻找,增殖的后囊膜和人工晶体遮挡视路使检查很困难等特点,并易发展为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治愈率为80%。结论:在置入人工晶体时要尽量减少对手术眼的损伤,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要加大检查力度,尽早采取传统的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现代玻璃体手术,以增加其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或联合巩膜外环扎术治疗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或联合巩膜外环扎术治疗的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37例(37眼),探讨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眼的临床特点,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7眼中视网膜全脱离25眼,脱离范围三个象限者12眼;29眼周边可见两个以上的裂孔,且多为圆孔;PVR分级:C1~C3级24眼,D1~D3级13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26眼术中行硅油填充,另11眼行C3F8填充,其中13眼联合巩膜外环扎术。除1例患者视网膜脱离复发放弃治疗外,余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一般发生较晚,PVR分级多在C级以上,临床上需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视力恢复不佳。早期发现是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临床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虹膜后固定植入的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在无晶状体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间,在16例16只眼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患者中,通过虹膜后同定植入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观察其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等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46±0.19,术后裸眼视力为0.5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计数为(1914±151)个/mm2,术后1年为(1835±145)个/mm2,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4.1%.眼压未见明显改变.l例患者出现眩光不适症状.未见人工晶状体脱位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虹膜后固定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方式简单,术后视觉质量恢复好,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methods and outcomes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 in highly myopic eyes with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ICL).
METHODS: High myopia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for nontraumatic RRD after ICL implantation surgery at the Retinal Department of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from Jan 2018 to Dec 2022 were reviewed. Comprehensive ophthalmologic examinations including visual acuity measurement and digital fundus photography were performed in each patient.
RESULTS: A total of nine RRD eyes from nine patients who received V4c-ICL implantation were included. The mean time from ICL implantation surgery to the diagnosis of RRD was 32.44±22.56mo (range, 1-60mo). At the initial visit for RRD, giant retinal tear (GRT), horseshoe tear, simple round hole, and horseshoe tear combined with round hole were detected in 3, 3, 2, and 1 eye(s), respectively, with macula-off in eyes. Eight patients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and one patient was treated by retin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 alone. The ICL was preserved in 7 eyes. At the last follow-up, the mean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1.76±1.06 logMAR at presentation to 0.81±1.01 logMAR (P=0.035), and no case of recurrent retinal detachment was found.
CONCLUSION: The morphological presentation of retinal breaks is diverse in this study. The ICL can be preserved in most cases during the course of retinal detachment repair surgery in our data, companied with acceptable visual and anatomic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病危险性及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08/2007-10住院治疗的114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眼眼底病变及预防性治疗情况。结果:在114例中对侧眼存在视网膜病变者31例(27.2%),其中46例高度近视者对侧眼眼底病变发生率高于非高度近视者(P<0.05)。对侧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3例,单纯格子样变性18例,格子样变性合并视网膜干性裂孔3例,单纯囊样变性或其它变性7例。对侧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3例,经治疗后视网膜全部复位;18例单纯格子样变性和3例格子样变性合并视网膜干性裂孔眼,行激光光凝或冷凝封闭视网膜变性区及裂孔。经3mo~2a定期随访,未发生新的视网膜裂孔、脱离及其它并发症。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生视网膜变性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高,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对侧眼发生视网膜病变时,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措施,可安全有效的阻止对侧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对侧眼视力。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1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做常规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完全复位14例,一次复位率为87.5%,另2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后完全复位,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对该类患者术前应仔细检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施行手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8年~2002年4年间经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及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的16例(16只眼)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巩膜外加压 冷凝 放液术)12只眼;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联合巩膜环扎术4只眼。随访3月~1年,视网膜复位12只眼(占75%),术后视力提高10只眼,不变4只眼,下降2只眼。16只眼均未行人工晶状体取出。结论 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发展迅速、眼内病情复杂、眼底周边部检查困难、裂孔发现率低,易致严重PVR,诊断及治疗难度加大等特点。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verisyse)植入治疗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术后视功能及并发症,以期为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术式选择、手术方法提供一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2006-08/2008-07来本院住院的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患者42例43眼随机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以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作为试验组,晶状体悬吊作为对照组。作术后视力、角膜内皮及并发症的比较。结果:试验组所有病例术中1次固定成功,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高眼压、人工晶状体光学面倾斜、偏斜、脱位、眩光等并发症,所有病例中均未出现玻璃体积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两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具有操作简单及安全的优点。适合于无后囊、前房深浅正常及角膜内皮正常的病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