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导致氧化应激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可通过某些途径如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变性造成细胞坏死;线粒体、内质网途径、死亡受体途径的激活及直接的DNA损伤等导致细胞凋亡;炎症瀑布级联反应以及细胞信号调节等途径造成细胞死亡。目前实验研究发现,通过抗氧化剂、细胞凋亡抑制剂、抗炎、干扰细胞信号调节的药物以及中医药针灸等,可以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综述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实验研究,为临床脑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病理改变,探讨高压氧与甘露醇联合作用对不同时相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凋亡及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04只SD大鼠随机分组,各组均持续缺血8 h,分别行再灌注0,4、24、72 h,连续5 d经甘露醇和/或高压氧干预,制备石蜡切片检测大鼠肌肉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以大鼠腓肠肌制备电镜标本,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所有干预组较Control组在再灌注后4、24、72 h 3个时点Bax含量均显著降低;HBO组、甘露醇-HBO组较Control组在再灌注后4、24 h 2个时点Bel-2均显著升高.甘露醇组较Control组在再灌注后4 h Bcl-2均显著升高.高压氧治疗后,骨骼肌细胞肿胀及炎性细胞浸润均较轻,微血管内几乎无微血栓形成,肌小节极少断裂.质膜较少破坏,少数线粒体肿胀,髓样结构形成.高压氧与甘露醇联合作用显著优于单用高压氧或甘露醇(P相似文献   

3.
肠缺血/再灌注时会引发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而氧自由基在肠道中可引起肠道细胞的脂质过氧化、DNA损伤、蛋白质变性、钙超载、信号转导异常、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等一系列变化。氧自由基清除剂可缓解氧自由基对肠的损伤。通过对氧自由基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的了解,医师能够更充分地对肠缺血疾病进行系统性的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小管细胞ATP酶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小管上皮细胞ATP酶活性与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方法:利用离体培养小管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ATP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肾小管细胞ATPase、SOD活性明显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增高,中药参麦注射液(ShenMai injeclion,SMI)能明显提高ATPase、SOD活性,同时脂质过氧化MD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实验结果提示在缺血再灌注中,氧自由基损伤了细胞的ATP酶和脂质成分,SMI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各种原因造成的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常常使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但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中也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血液再灌注后,部分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因而将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损伤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器官中,视网膜缺血损伤在临床上一般地说不能超过90分钟,否则可以使视网膜功能严重受损不能恢复.Oz等[1]在实验中发现,仅仅5~10分钟的缺血后再灌注已可造成视网膜细胞层的明显凋亡.当缺血因素解除后,供血恢复,损伤仍然继续加重,或较缺血相比再灌注后细胞损伤更重.临床应用中对提高和保护受损神经节细胞功能的治疗措施很少.中药野菊花含有多种成分,各种成分相互协同在视网膜缺氧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可能有着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参与体内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在神经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BDNF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它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它的作用机制及高压氧作用下的变化情况还不太清楚。本实验复制了小鼠全脑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高压氧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及BDNF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实验表明肾缺血后如使肾血流再通时,反而可见细胞的损伤继续加重,称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缺血性急性肾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无论是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急性肾小球肾炎,还是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均伴有相应的细胞凋亡过程存在。近年来研究发现缺血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肝、肺、肾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参麦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5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 Sham)、缺血再灌注组 ( IR)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组 ( IR+ SMI)。各组均经缺血 4h后再灌注 4h取材 ,分别测定血浆及各种组织中丙二醛 (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及各组织中 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SOD活性显著降低 ( P<0 .0 5 ) ,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血浆及组织中 MDA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 ,SOD活性显著升高( P<0 .0 5 )。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远隔器官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参麦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 ( L IR)引起的远隔器官脂质过氧化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后血液中的SOD、MDA等指标的影响。方法:腹正中切口开腹夹闭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下肢及盆腔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h组、缺血2h组、缺血1h+PNS治疗组和缺血2h+PNS治疗组。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血清中的SOD、MDA值以及缺血前后、三七总皂苷处理前后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腓肠肌的变化。结果:三七总皂苷可降低缺血大鼠血清中MDA的含量.升高血清中SOD的含量,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对大鼠骨骼肌的损伤。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拮抗缺血-再灌注骨骼肌损伤的作用,可能与其一方面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激活抗氧化酶SOD活性,抑制氧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从而发挥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1977年,Hearse[1]首次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指组织器官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灌注后,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缺血再灌注时生成的自由基可促进钙超载,胞浆内游离Ca2+增加又加速了自由基的产生,共同导致IRI;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作为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细胞粘附分子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在IRI的发生发展中亦起重要作用[2].现就细胞凋亡、细胞内钙超载、炎性损伤等与脑IRI相关基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器官缺血后的血液再灌注是必然的治疗措施,但再灌注的同时也会引起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再灌注损伤机制中氧自由基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等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抗氧化剂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经典的抗氧化剂,近年来许多国外实验室开始关注它对器官缺血再灌注(如脑、肝、肾、胃肠、后肢、睾丸及卵巢等)损伤的治疗作用,而且目前在国外DMSO已经应用于临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缺血性疾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由此产生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是当务之急,希望通过本次综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一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 ,器官移植已大量应用于临床 ,然而移植后不可避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是存在的问题。有实验证明脂质过氧化抑制剂能有效的抑制同品系大白鼠移植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因表达 ,同时对移植肾脏的功能起保护作用[1] 。也有实验直接证明肾组织中氧自由基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在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 ] 。但其产生的部位尚无定论。目前直接检测氧自由基的方法是电子自旋共振法及自旋捕捉法 ,但其不能对组织或细胞产生活性氧的部位进行定位 ,而通过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肾动脉的损伤尚不多见。本实验用Spr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断肢再植过程中缺血性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情况和病理改变,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规律.方法 建立大鼠后肢断肢实验模型,以光镜观察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早期的骨骼肌组织病理变化,检测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apoptosis)现象的发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缺血5h的大鼠断肢再植全部存活,而缺血9h者未获存活.大鼠断肢再植过程中,缺血性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引起骨骼肌细胞水肿,坏死和细胞凋亡,并于再灌注过程观察到微循环障碍和中性粒细胞趋化浸润现象.缺血7h凋亡率最高,相关基因Bax表达与缺血时间成正比.Bcl-2表达与缺血时间成反比.结论 骨骼肌存在缺血性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细胞凋亡是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改变.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过程存在微循环障碍和中性粒细胞趋化浸润,它们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关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变化及苯甲酸雌二醇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组、缺血组、雌激素治疗组.缺血组和治疗组分为再灌注后3、6、12、24、72 h5个时间段.制作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视网膜组织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酶法检测不同时段视网膜组织中的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雌激素治疗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在再灌注后12、24和72 h均低于缺血组(P<0.05 ~P <0.01).治疗组bcl-2阳性细胞数在再灌注12、24和72 h均较缺血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苯甲酸雌二醇可以增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抗凋亡基因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其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睾丸扭转是青年男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症,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一旦发生需立即采用手法或手术复位。睾丸扭转后睾丸可呈缺血改变,可导致脂质过氧化、蛋白变性、DNA受损以及细胞凋亡,严重者可导致睾丸坏死。除对睾丸本身有影响外,对其周围组织(如健侧睾丸、附睾、输精管等)也有一定的影响,严重者可导致不育。睾丸扭转后的组织损伤主要是由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缺血预适应、缺血后适应以及逐步再灌注治疗可改善睾丸扭转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在临床经常遇到,如视网膜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疗、青光眼高眼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等。研究证明,细胞凋亡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细胞主要的死亡形式,是视网膜神经细胞变性的最后共同途径。雌激素(estrogen)是一类维持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甾体类激素,在体内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结合等途径发挥其生理功能。雌激素在体内除了具有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维持女性性征和调节生殖功能外,还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能明显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发生,并对缺血组织有保护作用”。本实验通过建立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早期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最理想的治疗措施,能够缩小梗死面积,提高心脏功能,改善预后[1],但也可引起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本实验利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模拟人类心梗后的再通过程,以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加用大蒜素进行干预,初步探讨大蒜素后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处理缺血性损伤的原则是尽早恢复血液灌注,使缺血组织和器官重新得到氧的供应,提供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并清除代谢废物.及时地恢复血液再灌注有利于减轻缺血损伤,至少对某些可逆性损伤获得功能上的恢复.近年来发现,在缺血后恢复血流有其不利的一面,某些情况下导致进一步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这种恢复血流灌注后反常的有害情况称为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统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生理过程,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脏器移植、断肢再植、动脉伤以及肢体手术时长时间应用止血带等恢复血流灌注后等.许多研究学者都在努力探求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疗法,而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近年来研究低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高压氧疗法、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6例行颈、胸椎后路椎板减压治疗的颈、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术前、术后应用高压氧、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高压氧疗法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应用能有效缓解或消除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症状。结论:高压氧疗法、甲基强的松龙是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指器官或组织经历缺血再灌注后,不能使其功能恢复,反而加重其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如何能有效防止心肌再灌注损伤已成为当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机制及其保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有助于临床实践. 1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1 自由基的作用 IR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形成增多,XO可催化次黄嘌呤生成黄嘌呤,同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当氧自由基超过抗氧化系统清除能力时,可使细胞结构及功能发生障碍[1].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主要包括:①对膜磷脂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