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本文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影响预后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进行治疗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7例,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4例。根据GCS评分以及改良CT图像评分将患者分为三组,GCS评分为3分的患者10例,4~5分的患者21例,评分为6~8分的患者26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入院GCS评分、入院时的血糖、改良CT图像评分、凝血功能是否异常、是否患有脑疝等对进行分析,比较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其中GCS评分在3分、4-5分且改良CT图像评分高的患者治疗时死亡率高于三组患者,且患有高龄患者、高血糖、凝血功能异常~([1])和脑疝的患者死亡率高于没有出现这些情况的患者,且预后情况不佳。并且将患者所得临床数据进行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中出现的各种信息数据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年龄、入院GCS评分、入院时血糖、改良CT图像评分、凝血功能异常~([2])、脑疝这些因素影响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磊  张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2,5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组患者均为2006年7月到2012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DTICH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年龄、DTICH确诊时间、确诊时GCS评分、DTICH出血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GCS评分为13-15分、年龄在≤60岁患者、确诊时GCS评分为13-15分、及DTICH出血量小的患者预后良好,与其他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后影响因素为年龄及确诊时GCS评分(3-8分)。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方法,其影响因素为年龄及确诊时GCS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1 h内测定血糖,结合患者昏迷程度(GCS评分)对其预后(GO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明显升高,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越高(P<0.01);高血糖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P<0.01),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不同GOS分组之间血糖浓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是判定伤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于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程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8分23例,4~6分22例,3分12例,分别观察其预后.结果:入院时GCS 7~8分无死亡,恢复良好14例;4~6分死亡13例(病死率59.1%),恢复良好2例;3分死亡11例(病死率91.7%).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程度愈高,病死率愈高,功能恢复愈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心综合征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0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入院后3周内行心电图、血清心肌酶(ME)监测,其结果与患者伤情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伤情按GCS评分标准,入院时分为3组:GCS3分组、GCS4-5分组、GCS6-8分组。预后采用1个月时病人GOS评分标准,分为:①死亡组;②预后差组(包括重残、植物生存);③预后良好组(包括良好、轻残)。结果GCS3分组、4-5分组与6-8分组三组间ME值含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分组与6-8分组两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越低,ME值含量越高。1个月时,死亡组、预后差组及预后良好组3组间ME值含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预后良好组两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E值含量愈高,预后愈差。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ME值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77-80
目的 评价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3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伤后3 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二聚体、FIB、PLT 及DIC 评分),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根据GCS 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根据伤后3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PT 明显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PT、D-二聚体及DIC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APTT、FIB 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GCS评分、PT 和APTT 延长、D-二聚体升高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低GCS 评分、PT 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可根据凝血功能水平判断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陈小飞  康蓉 《中外医疗》2012,31(19):62+64-62,64
目的总结和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救治情况。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患者。结果根据GCS评分标准评估预后,GCS评分3-5分16例中,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休克及呼吸循环衰竭。GCS评分6-8分者死亡36例,死亡15例,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衰竭3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硬膜外血肿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他两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脑疝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人群来源于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符合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先调查SIRS在本组患者的发病率,继之以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了解SIRS与临床结局的关联。统计模型采用Pearson分析模型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1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建立研究数据集。数据经清理和标准化后进行分析。发现:①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SIRS的发生率为68.6%,与性别、年龄无关,与入院时GCS评分、有无脑干伤、入院时ISS≥26分有关,各组间比较P<0.05;②将出院时GOS作为结局指标分为死亡组(GOS 1分)、预后不良组(GOS 2~3分)、预后良好组(4~5分),统计发现发生SIRS后将增加病死率和不良预后率,3组间比较P<0.05;③为消除混杂偏倚,按照GOS对入院临床指标进行分层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ISS≥26分、有无脑干伤交互效应明显,多元回归ISS≥26分对SIRS效应值OR值3.73(P=0.032),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易发生SIRS,与病情轻重有关;SIRS的出现将影响预后;ISS≥26分时,易发SIRS且SIRS将成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卉  张德明  周述芝 《重庆医学》2012,41(17):1736-173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GCS 5~8分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30例,观察患者的颅内压(ICP)、GCS评分、血糖(Glu)、WBC及GOS预后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用药第5天后,GC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ICP、Glu、WBC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而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OS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P、Glu、WBC,其疗效可靠,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心电图(EKG)异常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关系。方法选择92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重型颅脑损伤组(GCS3~8分,34例),中型颅脑损伤组(GCS9~12分,19例)和轻型颅脑损伤组(GCS13~15分,39例);入院24h内、72h、7d和15d抽晨血测定CKMB、cTnI,并行EKG检查;住院治疗2周时进行早期预后评分(GOS),分为死亡或植物生存组(GOS1~2分,23例)、残疾组(GOS3~4分,18例)和预后良好组(GOS5分,51例)。研究颅脑损伤患者不同发病时间CKMB、cTnI、EKG的异常变化以及发病早期血清CKMB、cTnI和EKG异常与GCS评分和GOS评分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发病24h内血清CKMB、cTnI和EKG异常率分别为35.9%、50.0%和51.1%,72h异常率达到高峰,分别为54.5%、55.7%和68.2%,以后逐渐下降。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CKMB、cTnI和EKG异常率高于中型和轻型颅脑损伤组(P均〈0.05),中型颅脑损伤组血清cTnI和EKG异常率高于轻型颅脑损伤组(P均〈0.05)。死亡或植物生存组血清CKMB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和残疾组(P均〈0.05),cTnI和EKG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残疾组血清CKMB、cTnI异常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普遍存在血清CKMB、cTnI异常升高和EKG异常,其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对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血清CKMB、cTnI监测和EKG检查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59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CT确诊,并在伤后24h内行心电图检查,第7、14、21天复查。结果:GCS评分13~15分患者中有32.3%出现心电图异常,GCS评分8~12分患者中有78.5%出现心电图异常,GCS评分<7分患者中百分之百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随着颅脑损伤病情的稳定好转而心电图异常也随着好转者占96.7%。结论:心电图异常对估计心脏损害、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颅脑损伤后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提示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16,(2):149-151
目的探讨影响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根据103例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9例)和预后不良组(n=3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低血压、合并伤、并发症、手术时间、血糖水平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低血压、并发症、手术时间、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低血压、并发症为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上需对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低血压、并发症等因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颅脑外伤应激性血糖水平与病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应激性血糖水平与患者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对87例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血糖水平与病情转归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病情严重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组,测定患者入院后次日晨或手术前的空腹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糖水平与GCS评分有很大的关联,GCS(13~15分)组的血糖浓度为5.7±2.5mmol/L,预后全部恢复良好;GCS(8~12分)组的血糖浓度为7.6±3.0mmol/L,其预后恢复良好者有25例,植物生存者6例,死亡5例;GCS(≤7分)组的血糖浓度为10.1±3.6mmol/L,其预后植物生存者5例,死亡10例;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越高(p〈0.05),其病情转归越差。结论颅脑外伤应激性血糖水平与病情转归有着明显的关系,血糖越高,病情转归越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8例急性颅脑损伤后DTICH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回顾性分析其入院时GCS评分、受伤性质、合并伤、合并慢性病、血肿类型、合并并发症、DTICH出血量、伴慢性病史及年龄等因素.结果 9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2例,中残21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伤性质、血肿类型、GCS评分、合并并发症、DTICH出血量、伴慢性病史、年龄等因素与DTICH预后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多发性血肿、年龄>60岁、GCS评分(3~8分)和合并并发症是导致DTICH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与血肿数量、患者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按国际颅脑损伤分类 ,GCS评分≥ 9分者为轻、中型颅脑损伤。一般来说 ,此类患者病情较轻 ,预后良好 ;但也有一小部分患者病情迅速恶化 ,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对我院近 5年来 6例GCS评分≥ 9分的颅脑损伤突发性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作一分析 ,以从中吸取教训 ,指导对该类患者的处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中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3 3~ 54岁 ,平均 44.2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5例 ,坠落伤 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 :3h 3例 ,4~ 2 4h 2例 ,>2 4h 1例。1.2 入院临床表现 原发昏迷均在 3 0min以内 ,GCS评分9~ 12分 3例 ,13~ 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应激性血糖水平与患者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 对87例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血糖水平与病情转归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病情严重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组,测定患者入院后次日晨或手术前的空腹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糖水平与GCS评分有很大的关联,GCS(13~15分)组的血糖浓度为5.7±2.5 mmol/L,预后全部恢复良好;GCS(8~12分)组的血糖浓度为7.6±3.mmol/L,其预后恢复良好者有25例,植物生存者6例,死亡5例;GCS(≤7分)组的血糖浓度为10.1±3.6 mmol/L,其预后植物生存者5例,死亡10例;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越高(P<0.05),其病情转归越差.结论 颅脑外伤应激性血糖水平与病情转归有着明显的关系,血糖越高,病情转归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院前急救过程中不同评分系统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总结临床实践中院前急救评分方法的选择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117例院前急救中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其临床指标,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院前指数(PHI)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根据患者院内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入院后90 d内死亡情况评价其病情及预后,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EWS、PHI、GCS评分评估患者颅内出血、入院后90 d内死亡的效能。结果 117例患者中,共有41例(35.04%)院内检出颅内出血(硬膜下出血17例,硬膜外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13例(11.11%)患者住院期间或入院后90 d内死亡。颅内出血组、死亡组院前MEWS、PHI、GCS评分均分别高于未颅内出血组、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MEWS评分、PHI评分的升高以及GCS评分的下降,其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MEWS评分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灵敏度、特异性最高,其次为PHI、GCS评分。结论 M... 更多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65-96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早期检测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的意义分析。方法:将9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分为3组:轻度损伤组(GCS13~15分)32例、中度损伤组(GCS9~12分)35例、重度损伤组(GCS3~8分)28例,检测患者入院后不同时刻的血浆BNP水平,探讨其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组在入院即刻、入院24h、48h、72h时间点血浆BNP水平以及BNP平均值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24h、48h、72h时间点血浆BNP水平及BNP平均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BNP平均值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834(95%CI=0.586~0.932,P<0.05),最佳的诊断截点值为212.7pg/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9%和85.1%;以血浆BNP平均值的诊断最佳截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BNP≥212.7pg/ml组患者中含有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比例、预后不良患者的比例高于BNP<212.7pg/ml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BNP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检测BNP对于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58例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洪  陈忠  刘谊  杨清 《重庆医学》2004,33(1):90-9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手术或非手术及其它综合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8例.结果 GCS 3~8分患者死亡率为25.9%,GCS 3~5分患者死亡率为54.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伤后GCS评分密切相关.及时适当的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后早期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表现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3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一般情况、临床经过特征调查和预后指标评估。结果:73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确诊为SIRS 36例,占49.32%。颅脑损伤早期发生SIRS患者组的平均意识障碍时间、平均血肿量、平均住院天数和出院时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发生SIRS患者,而入院时GCS评分却明显低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颅脑损伤早期发生SIRS患者可影响其临床经过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