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者 31岁 ,孕 2产 1,住院号 495 2。因孕 5个月 ,左上腹痛进行性加重 11天于 2 0 0 0年 4月 2 5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查体 :T36 0℃、BP14 5 / 8 5kPa ,心肺正常。腹膨隆 ,宫底平脐。胎心 140 /min ,于左上腹可触及一约 13cm× 9cm× 10cm大小的肿物 ,质软 ,压痛 ,境界不清。B超提示 :宫内妊娠 ,左上腹部可见 130 0mm× 97 8mm×12 5 0mm不均匀中等强度回声 ,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类圆形似蜂窝状及多房分隔状低回声。血常规Hb112g/L ,WBC10 9× 10 9/L。初步诊断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蒂扭转 ?于… 相似文献
2.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性索间质肿瘤,占卵巢颗粒细胞瘤的5%。卵巢JGCT的病因迄今尚不明确,典型特征为青春期前患儿出现女性假性性早熟。由于发病率低,其治疗的最佳方案尚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对卵巢JGCT的病因学、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J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75-2005年间收治的10例JGCT患者(JGCT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以同期随机(系统抽样法)选择的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AGCT)患者10例作为对照(AGCT组)。结果JGCT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7~31岁,平均20.5岁,其中30岁以前发病者占90%;肿瘤直径为5.5~15.0cm,平均9.8cm;肿瘤细胞排列为结节状,伴含有黏液的滤泡结构,瘤细胞黄素化明显;细胞核呈中~重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常见[3~5个/10高倍镜视野(HPF)],未见核沟和Call-Exner小体。AGCT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为14~74岁,平均45.1岁,70%的患者40岁以后发病;肿瘤直径为5.0~21.0cm,平均11.7cm;肿瘤细胞排列为多样性,滤泡规则无黏液,细胞黄素化少见;细胞核呈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不多见(0~3个/10HPF),核沟和Call-Exner小体常见。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JGCT组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0%,AGCT组患者PCNA、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细胞异型性程度的增加而递增,轻度与中~重度异型性细胞的p53、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p53蛋白分别为1/8和58%,PCNA蛋白分别为2/8和75%)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GCT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0%,AGCT组患者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GCT患者与AGCT相比,其发病年龄较轻,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PCNA、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卵巢颗粒细胞瘤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7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期别、不同原发肿瘤大小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5年及10年存活率。结果 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5年及10年存活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但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关系。I期病人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对存活率也无明显影响。结论 临床分期是影响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I期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5.
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年型粒层细胞瘤 (juvenilegranulosecelltumor ,JGCT)是一种少见的性索 间质肿瘤。至今约有 2 0 0余例报告。1999年 ,WHO关于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 ,将粒层细胞瘤分为幼年型和成年型粒层细胞瘤 (adultgranulosecelltumor,AGCT)两种。近年来 ,随着对JGCT不断地认识和研究 ,有关JGCT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现将其主要临床与病理学特征介绍如下。一、临床特征1.患者年龄 :JGCT患者的年龄是较重要的临床特征。据报道 ,97%的JGCT发生在中青年。也有报道 ,在 12 5例JGCT中 ,患者年龄从新生儿至 6 7岁 ,平均年龄 13岁。其中4 4 %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 1 例妊娠合并JGCT病例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27岁,因停经39+3周,间断右下腹疼痛3 d入院。彩色超声提示右下腹部一8.5 cm×6.1 cm囊实混合回声。查糖类癌抗原125(CA125) 32.3 U/mL, CA19-9为19.1 U/mL,诊断为先兆临产,盆腔包块(性质待排),行剖宫产术+剖腹探查术,探查见右侧卵巢一囊性肿物,已破溃,行右侧卵巢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卵巢JGCT。行二次手术,给予右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左侧卵巢活检术+盆腔淋巴结取样术+部分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予顺铂+长春新碱+博莱霉素(PVB方案)化疗3个疗程,随访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JGC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妊娠期者更为罕见,确诊需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7.
8.
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GCT)属于低度恶性的性索间质肿瘤,仅占卵巢肿瘤的3%-6%。按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将其分为2个类型,即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dult 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AGCT)和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JGCT)。JGCT于1977年首次由Scully提出,它虽仅占GCT的5%,但其生物学行为与AGCT明显不同。本文介绍1例JGCT在我院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颗粒细胞瘤 (granulosacelltumor,GCT)属于性索间质肿瘤 ,发病率为 0 0 5~ 1 70 /10 0 0 0 0 [1] 。GCT呈低度恶性 ,占卵巢恶性肿瘤的 2 %~ 5 % ,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属手术病理分期Ⅰ期 ,5年生存率高达 90 % ,但是易远期复发 ,2 0年生存率低于 5 0 % [2 ]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GCT认识的不断深入 ,其诊断和治疗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现综述如下。一、诊断GCT能分泌雌激素 ,临床表现有不规则阴道出血、闭经、不育、子宫内膜病变、假性性早熟和腹痛或腹胀。身体检查可有盆腹腔包块或胸腹水 ,故能早期发现。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卵巢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GCT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①临床分期及分型:FIGO分期ⅠA期15例(57.8%),ⅠC期5例(19.2%),ⅡB期3例(11.5%),ⅡC期1例(3.8%),ⅢB期2例(7.7%).高分化18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3例.成年型GCT 23例,幼年型GCT 3例.②肿瘤特征:肿瘤大体上多为表面光滑,分叶状、实性或囊实性肿块,仅1例呈囊性.肿瘤细胞由小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细胞构成,核呈石榴子样,可见或多或少的纵形核沟及Call-Exner小体.③免疫组化表达:抑制素α(α-inhibin)表达阳性率94.1% (16/17),CD99表达阳性率92.3% (12/13),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率94.7%( 18/19).④治疗及随访:1例放弃治疗死亡,其余25例均行手术治疗,联合化疗5例.随访1~6年,ⅢB期2例为中~低分化,肿瘤直径> 10 cm,已死亡,其余均存活.结论:GCT是低度恶性的卵巢肿瘤,核沟是常见的组织学特征,Call-Exner小体是最常见的排列方式.免疫组化中α-inhibin、CD99和Vimentin是诊断GCT比较有意义的抗体.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等因素均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1.
卵巢颗粒细胞瘤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58年至1995年收治的10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核分裂相及早期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等因素与预后的,并对复发与未复发患者,近期复发(〈10年)与远期复发(≥10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总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72%。不同年龄患者(≥40岁,〈40岁)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为Ⅰ期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和96%,Ⅱ期分别为70%和60%,Ⅲ~Ⅳ期均为0%;外院治疗后复发或未控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和4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47例有核分裂相计数的患者中,核分裂相〈5/10高倍视野(HPF)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均为96 相似文献
12.
卵巢支持莱狄细胞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支持莱狄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62—2002年治疗的11例卵巢支持莱狄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病理分化程度:高分化7例,中分化3例,低分化1例。临床分期:Ⅰ a期9例,Ⅱc期及Ⅲc期各1例。临床症状:腹部包块8例;去女性化及男性化表现共6例,其中3例行血清睾酮水平测定,均不同程度升高;月经增多、绝经后阴道出血等女性化表现者5例,其中1例同时具有女性化及男性化表现。合并症:5例合并与雌激素相关的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等,2例患者先后患乳腺癌。治疗: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肿瘤分化不良或Ⅱ~Ⅲ期者,术后行系统性巩固化疗。随诊:随诊时间为6个月至34年,中位数随诊时间为7年,无一例死于本病。3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均于术后1—3个月恢复月经,其中1例已生育。结论卵巢支持莱狄细胞瘤预后良好。早期、高分化者,可单纯手术治疗。分化不良或晚期肿瘤患者,术后应予巩固化疗。有生育要求者,可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Frausto SD Geisler JP Fletcher MS Sood AK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4,191(1):366-367
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 (JGCT) of the ovary, if diagnosed at an early stage, has a favorable prognosis. Recurrences are uncommon but typically occur within the first year. The patient presented here was treated with a left oophorectomy after initial presentation. Tumor recurrence in the left adnexa, diagnosed 48 months later, was treated with cytoreductive surgery followed by chemotherapy; she remains disease free 19 months after this recurrence. Late recurrences of JGCT can occur and continued close surveillance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4.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治疗与预后(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2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治疗及可能的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化疗、放疗在卵巢颗粒细胞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1月至1999年12月20年间收治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61岁,平均年龄38.4岁。随诊时间为1~14年,随访率为91.4%。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version 8.0)进行数据分析,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2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期为Ⅰ期20例,占87.0%,Ⅱ期1例,占4.3%,Ⅲ期2例,占8.7%,临床Ⅰ-Ⅲ期5年生存率在90%以上。病理切片分析,成年型20例,幼年型3例,幼年型患者1年生存率<50%。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复发率为34.8%,复发与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及肿瘤大小有关。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卵巢肿瘤,生存率高,局部复发,晚期复发。预后相关因素包括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以及初次手术方式。手术治疗仍是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Ⅰc期以上,病理类型不良,肿瘤直径大于l0cm,则最好辅以化疗。放疗主要用于盆腔局部复发、手术难以切除或切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42例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l临床特点,探讨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及预后因素.方法 同顾性分析1984年1月-2006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预后情况.结果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患者占本院同期收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0.98%(42/4286).42例患者中,鳞癌13例,黑色素瘤13例,腺癌8例,内胚窦瘤及肉瘤各3例,癌肉瘤及阴道上皮瘤样癌各1例;1期19例,Ⅱ期12例,Ⅲ期5例,Ⅳ期6例.治疗七采用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诊至2007年8月,有19例患者牛存,死亡18例,失访5例.随诊时间最长为10年,中位随诊时间为2年,总体两年生存率达60.6%.其中,1期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为71.3%,Ⅱ期为58.3%,Ⅲ~Ⅵ期为29.6%.根据病理类型不同,鳞癌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为46.8%,黑色素瘤为72.9%,腺癌为20.0%,3例内胚窦瘤患者随诊6~10年全部尤瘤存活.结论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预后与分期、病理类型相关.阴道黑色素瘤患者以手术+化疗+免疫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阴道内胚窦瘤患者以单纯化疗效果好.对于其他少见的病理类型,缺乏治疗经验,但基本上仍以手术+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16.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3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我院及福建省安海、永春县等医院1983年6月-1993年6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p53及C-erbB2、C-ras、C-myc在卵巢粒层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此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对25份卵巢粒层细胞瘤组织进行p53、C-erbB2、C-ras及C-myc表达的检测,分析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5例卵巢粒层细胞瘤中p53、C-erbB2、C-ras、C-myc的过度表达率分别为56%、56%、48%、48%。Ⅲ~Ⅳ期p53的过度表达高于Ⅰ~Ⅱ期;有残余瘤者较无残余瘤者显著增高。Ⅲ~Ⅳ期的C-erbB2过度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者。高分化组的C-ras基因过度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未发现C-my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各指标有关。两种及两种以上基因同时表达者显著高于单基因表达者。p53与C-erbB2及C-myc过度表达间呈正相关。临床分期及C-erbB2的过度表达是独立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p53及C-erbB2、C-ras、C-myc的表达对卵巢粒层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Levavi H Sabah G Kaplan B Tytiun Y Braslavsky D Gutman H 《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06,273(4):246-249
Granular cell tumors are rare neoplastic skin and soft tissue lesions: only 1–2% are malignant. Five to sixteen percent occur
in the vulva. We present our experience with granular cell tumors of the vulva in six patients, all of whom had wide local
excisions and were followed-up in our outpatient clinic for 3–171 months. One died of an unrelated cause. None of the others
has evidence of the disease.
Rabin Medical Center is affilated with the Sackler Faculty of Medicine, Tel Aviv University, Tel Aviv, Israel 相似文献
19.
Sex cord-stromal tumors comprise approximately 5% of ovarian neoplasms and among these the granulosa cell tumor is the one most commonly seen (1). Two histopathologically well defined patterns of granulosa cell tumor are known: the common adult granulosa cell tumor (AGCT), and the less frequent 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 (JGCT) (1, 2, 3, 4). In addition to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the two tumor types differ in prognosis and clinical course (4, 5, 6, 7, 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