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 所有入选对象入选后记录标准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计算QTd。95例高血压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室心肌重量指数,依据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分为无心律失常组、轻度心律失常组及复杂心律失常组,比较不同情况间QTd差异。结果 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者QTd(57.36±9.1)与高血压无定性心律失常者比较QTd(38.91±9.21)显著增加(P<0.05);高血压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QTd(74.82±12.62)与高血压伴轻度心律失常者比较QTd(41.89±10.51)显著增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在伴左室肥厚情况下,复杂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d及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6h内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AMI溶栓成功组与溶栓失败组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比较各组溶栓前和溶栓治疗后7d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事件发生率。结果:AMI溶栓成功组治疗7d后QTd或QTcd较失败组显著减少(P<0.05),CVA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溶栓失败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可减小AMI患者的QTd或QTcd,减少CVA的发生,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胆石症患者手术前后QT离散度对比分析。方法:对146例胆石症患者,以术前1d和术后3d记录12导联心电图;选择T波清楚12导联心电图分析,并由专人测量每导膜QT间期,QT期间测量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每导联中测3个相邻Q-T间期,取平均值作为本导联的Q-T间期。以各测量导联中最长Q-T间期减去最短Q-T间期为QT离散度(QTd),每例测量导联不少于9个。结果:胆石症患者手术前后的QTd分别为(50.1±1.2)ms和(43.7±1.5)ms;手术组与对照组为(43.1±1.3)ms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胆石症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其心电图QTd延长提示系胆心综合征并发症,应以手术治疗原发症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前后,患者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T波峰末间期(T peak-T end interval,Tp-Te)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成功实施PCI术的AMI患者为AMI组;同期100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2、4、8、24 h及3、5、7 d的心电图,测量各个时期的QTd和Tp-Te值并行统计学分析。PCI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有无恶性心律失常(malignant arrhythmia,MA)分为心律失常组和非心律失常组,比较术前及术后第7天QTd和Tp-Te值。结果:AMI组QTd和Tp-Te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患者PCI治疗4 h后QTd和Tp-Te值显著减少(P0.01)。心律失常组较非心律失常组QTd和Tp-Te值明显延长(P0.01)。结论:AMI患者PCI治疗前后QTd和Tp-Te值显著减少。PCI能降低心肌复极离散度,提高心肌电稳定性,明显改善AMI患者预后。QTd和Tp-Te可作为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O辅助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分成HBO组60例和常规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HBO组再行20次HBO治疗.所有患者在行HBO治疗前和HBO治疗20次后测定心率、血压、心脏射血分数、血清钾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并行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计算QTd和QTcd.结果 QTcd在HBO治疗前后分别为(59.8±17.4)ms和(52.2±15.5)m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辅助治疗可以降低QTd,可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 (IP)对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发生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92例初次发作的AMI患者根据AMI前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 (IP组 ) 5 0例和非缺血预适应组 (NIP组 ) 4 2例。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由专人测量入院后第 1天、1周及第 4周时的QTd ,应用Bazett’s公式QTc =QT/RR1/ 2 校正 ,QTcd =QTcmax -QTcmin ;Holter检查及心电监护记录。观察 4周内两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频发、多源或有RonT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入院后第 1天、1周及第 4周IP组的QTcd值分别为 (6 5 .3± 2 1.5 )ms、(6 0 .8± 2 0 .4 )ms和 (5 2 .5± 18.7)ms ,NIP组的QTcd值分别为 (85 .2± 2 3.1)ms、(75 .6± 2 1.2 )ms和 (6 5 .4± 18.6 )ms ,IP组较NIP组缩短 ,差别有显著性 (t值分别为 2 .89、2 .32和 2 .16 ,P值分别 <0 .0 1、<0 .0 5和 <0 .0 5 )。②IP组发生CVA 12例 ,发生率 2 4 .0 % ,NIP组发生CVA2 3例 ,发生率 5 4.8% ,IP组较NIP组发生率低 ,差别有显著性 (χ2 =4 .0 8,P <0 .0 5 )。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缩短心肌梗死患者的QTd ,减少CVA的发生 ,但由于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各种离子通道、受体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心房优先起搏功能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6例病态窭房结综合征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根据置入起搏器类型分为两组,一组置入带心房优先起搏功能(APP)的双腔起搏器(APP组),另一组置入普通的双腔起搏器(对照组);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心脏房室结构、心房自动模式转换(AMS)情况以及房颤总负荷.结果 术前APP组与对照组临床特征基本可比.术后6个月两组间P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115.0±10.1)ms和(122.0±11.0)ms,P>0.05);Pd在对照组明显增大,较APP组显著(32.7±4.2)ms和(20.1±5.3)ms,(P<0.05).术后6个月,两组超声心动图与术前相比右房(RA)、左房(LA)有轻度扩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V)、收缩末内径(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APP组较对照组AMS次数明显减少分别为(145±37)次和(327±13)次,(P<0.05).AMS持续时间缩短,分别为(73±15)h和(139±28)h,(P<0.05);房颤总负荷减轻[(13±5)%和(28±6)%,P<0.05].结论 心房优先起搏功能可以改善双心房除极的各向异性.减少远期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缩短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进而降低房颤总负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兔心率变化对心室肌跨壁离散度(TDR)的影响,观察兔正常心肌及缺血心肌在CL(Cycle lengh)增大时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参数及图形变化规律。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0)和缺血组(n=10)。对照组开胸,利用整合的三层心肌同步记录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电极,40g/L甲醛可逆抑制兔窦房结,测量CL在300ms、500ms、700ms和900ms时三层心肌100%动作电位时程(MAPD100)并计算TDR。缺血组制作缺血模型,相同时间点记录三层心肌MAPD100并计算TDR。结果:随着心动周期从300ms逐步增至900ms时,三层心肌MAPD100均相应延长(P<0.01),其中以Mid的MAPD100延长最为明显。TDR从(11±5)ms增加到(49±20)ms(P<0.01)。与对照组300ms相比,缺血组在300ms时中层心肌MAPD100减至(136±12)ms(P<0.01)。缺血组TDR随CL变化从(32±6)ms(300ms时)到(4±2)ms(700ms时,P<0.01)到(60±8)ms(900ms时,P<0.01)。结论:兔心率减慢时,心室肌TR增大,折返激动易于发生;兔心肌缺血时TDR增大,当缺血伴心率减慢时,TDR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量62例高原心脏病不同的心律失常组与62例正常人的QT离散度(QTd),计算校正QT离散度(QTcd)。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QTd显著增高(P〈0.01);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TQd亦有显著差异;无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TQ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原心脏病患者QTd值越大,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越大,测定QTd这种简单的方法可用于预测高原心脏病恶性或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对Q 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测量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6 8例、正常对照者 4 0例的QTd和QTcd。其中 4 5例患者接受了PTCA或支架置入治疗 ,2 3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QTd或QTcd较正常对照者显著增加 (P <0 .0 1)。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后QTd或QTcd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 <0 .0 1)。介入治疗组治疗后QTd或QTcd较药物治疗组明显缩短 (P <0 .0 5 )。随访 6个月 ,介入治疗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2例、心绞痛 3例、心肌梗死 2例、再次接受介入治疗 2例。药物治疗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5例、心绞痛 5例、心肌梗死 2例、接受介入治疗 5例、猝死 1例。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QTd或QTcd降低程度明显大于药物治疗者 ,从而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必要尽早进行冠状造影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Variations in angles of gait are common and can cause injuries such as shinsplints. Stretching exercises and physical therapy can be used for tight or weak muscles.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6年肿瘤病区抗肿瘤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6年我院肿瘤病区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肿瘤病区应用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DDD费用、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我院肿瘤病区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列前三位的品类为多西他赛(15.6%)、易瑞沙(11.64%)和奥沙利铂(8.6%)。DDDs列前三位的品种是赛格恩(12.53%)、顺铂(10.34%)和艾恒(9.37%)。结论:进口化疗药物昂贵,应加快国产化疗药物及化疗辅助药物的研制。我院在抗肿瘤治疗中较多使用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便宜的国产抗肿瘤药物,在合理用药和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生物合成的游离NgR对新生大鼠原代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ViraPowerTM慢病毒将NgR(310)ecto基因转染人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收集培养上清获得游离NgR.分离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直接将神经元种植到经含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培养;实验组先将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含CNS髓鞘蛋白的培养皿中,孵育4 h后再植入DRG神经元.两组细胞均在培养24 h后固定,进行βⅢ-tubu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观察神经元及其突起生长情况.结果 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后48 h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可见胞浆内荧光表达.种植24 h后对照组DRG细胞很少有突起长出;而实验组DRG细胞中60%的神经元长出突起,且突起较长.结论 游离NgR能够竞争性结合脊髓损伤后局部分泌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从而保护生理性NgR,可能是促轴突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17.
根据全军卫生工作安排,军队医院在近3年内陆续实施微机联网工作。我院是军区首家试点并正式开通的单位,经管科在全院微机联网过程中发挥了参与、协调和推动作用,保证了网络数字、信息的准确性、可行性。经过近1年的运行观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18.
19.
20.
Characterization of in vivo chemistry of cations in the hear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variety of laboratory procedures can be used to define the chemistr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myocardial cationic imaging agents. These methods are utilized to define the in vivo chemistry of cationic heart agen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tissue and cellular transport,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intracellular localization. Transport across cell membranes can be active, passive or facilitated. Studies performed in erythrocytes, heart cells, slices and isolated perfused hearts using methods for separation of metabolites have shown a high degree of myocardial specificity for [99mTc]hexakis alkyl isonitrile by an uptake mechanism different from 201Tl. 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in vivo chemistry and pharmacokinetic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adiopharmaceutic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