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听力语言障碍儿童听力和语言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以96例2000-09/2002-09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语言障碍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①针刺组:60例,主要取四神针、颞三针、耳三针、舌三针、风池、哑门、合谷、中渚、足临泣;针刺1次/d,30min./次。②药物组:36例,121服盐酸氟桂利嗪5mg;维生素Bl,B6各20mg,3次/d。4周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阈值V波反应阈评估听力,采用聋儿语言能力评估标准评估语言能力,根据2个指标变化评估总有效率。结果96例患儿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阈值V波反应阈: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低于药物组治疗后[(49.18&;#177;5.94),(71.24&;#177;8.25),(58.36&;#177;6.08)dB,P〈0.05]。②总有效率:针刺组高于药物组(78%,42%,P〈0.001)。结论针刺有效穴位能够促进听力语言障碍患儿的听觉和语言的发育,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改善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09/2002-09在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儿童脑病科治疗的儿童孤独症3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1次/d,30min/次,10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g/mL)、吡拉西坦口服液,3次/d,每次各10mL,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使用图片词汇量表测试患儿智商;使用社会适应行为量表评估社会适应行为商数(84~70为边界水平,69~55为轻度缺损,54~40为中度缺损);使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评估语言障碍改善情况(提高2个阶段为显效,提高1个阶段为有效,未提高为无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全部3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智商结果: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72.8±16.4,53.6±11.4,60.5±16.9,P<0.01,0.05),药物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②社会适应行为商数: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71.6±16.9,52.1±12.4,59.9±11.2,P<0.01),药物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③语言障碍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65%,30%,P<0.01)。结论: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对孤独症语言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9/2002-09在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儿童脑病科治疗的儿童孤独症3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1次/d,30min/次,10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g/mL)、吡拉西坦口服液,3次/d,每次各10mL,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使用日本MEB-4200诱发电位仪检测2组事件相关电位P3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事件相关电位P3的潜伏期可反映大脑对刺激进行编码、分类和识别的速度,P3的波幅与大脑皮质突触数目及注意状态有关,评估其由心理活动产生的脑电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P3潜伏期: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短犤(492.19±31.04),(525.64±39.26)ms,t=8.48,P<0.01犦,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犤(510.38±23.29),(518.23±26.35)ms,t=1.97,P>0.05犦,治疗前后差值针刺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犤(33.45±8.22),(7.85±3.06)ms,P<0.01犦。②P3波幅: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犤(5.98±1.63),(4.66±1.24)μV,t=2.21,P<0.05犦,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犤(4.85±1.09),(4.72±1.05)μV,t=1.48,P>0.05犦,治疗前后差值针刺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犤(1.32±0.39),(0.13±0.04)μV,P<0.01犦。结论:针刺能有效缩短孤独症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提示针刺治疗使神经冲动传导加快,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加工时间缩短。孤独症儿童针刺治疗后P3波幅升高,提示针刺可以促进发育受阻的患儿的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增加大脑皮质突触的数目与质量,同时,尽可能提高了孤独症患儿的注意水平,增加了能激活起来的神经元数量。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改善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09/2002—09在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儿童脑病科治疗的儿童孤独症3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1次/d,30min/次,10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异/mL)、吡拉西坦口服液,3次/d,每次各10mL,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使用图片词汇量表测试患儿智商;使用社会适应行为量表评估社会适应行为商数(84~70为边界水平,69~55为轻度缺损,54-40为中度缺损);使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评估语言障碍改善情况(提高2个阶段为显效,提高1个阶段为有效,未提高为无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全部3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智商结果: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72.8&;#177;16.4,53.6&;#177;11.4,60.5&;#177;16.9,P〈0.01,0.05),药物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②社会适应行为商数: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71.6&;#177;16.9,52.1&;#177;12.4,59.9&;#177;11,2,P〈0.01),药物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③语言障碍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65%,30%,P〈0.01)。结论: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针灸治疗有一定作用,三焦经是临床治疗耳病的首选穴位,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针刺三焦经腧穴翳风、耳门、中渚穴对庆大霉素中毒性听力损害的改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单位: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材料:选用健康白色雄性豚鼠60只,3~4月龄,普通级,体质量250~300g,耳廓反射正常。按随机抽签法将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翳风穴组、耳门穴组、中渚穴组,每组12只。方法:实验于2001-01/07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室完成。①正常组保持正常饲养条件,模型组、针刺各组每日肌肉注射庆大霉素80mg/kg,连续20d。3个针刺组分别选取翳风、耳门、中渚穴,在给药同时两耳分别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前豚鼠固定,选用0.35mm×25mm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刺入皮下,直刺约10mm,平补平泻捻转行针,隔10min1次,0.5min/次,留针30min,治疗20d。②干预前后采用7S11A诱发电位仪进行脑干听觉反应测试,声源通过耳机输入,检测豚鼠脑干听觉反应阈值。③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针刺翳风、耳门、中渚穴对庆大霉素致听力损害大鼠脑干听觉反应阈值的影响。结果:豚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干预前,各组间脑干听觉反应阈值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模型组、翳风组、耳门组、中渚组鼠脑干听觉反应阈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翳风组、耳门组、中渚组鼠脑干听觉反应阈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翳风组与模型组差异最明显。结论:针刺耳门、中渚穴,特别是翳风穴可以减轻庆大霉素耳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评价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将80例明确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刺+西药)40例和对照组(西药)40例,通过对吞咽功能、听觉诱发电位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针刺组可明显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吞咽功能分级,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能有效缩短假性球麻痹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结论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疗效确切,BAEP可作为评定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时,配穴方法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01/2004-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能够完成治疗所需疗程的10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每满25例一组,分别为治疗组Ⅰ,治疗组Ⅱ,治疗组Ⅲ和对照组。治疗组Ⅰ取穴:第1组: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胃腧、肾俞、悬钟、太溪、行间、然谷。第2组:关元、中府、期门、章门、中脘、京门、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治疗组Ⅱ取穴同治疗组Ⅰ的第1组腧穴。针具选择及针刺手法同治疗组Ⅰ。治疗组Ⅲ取穴同治疗组Ⅰ的第2组腧穴。操作同治疗组Ⅱ。对照组:仅药物治疗。检查并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Ⅰ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犤正中神经(40.6±3.4)m/s,胫后神经(37.0±3.2)m/s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犤正中神经(46.4±3.6)m/s,胫后神经(37.0±3.9)m/s犦明显高于治疗前犤(34.7±2.9),(30.2±3.0),(41.1±3.1),(32.4±3.3)m/s犦(t=6.556,7.753,5.579,4.51,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I治疗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治疗组Ⅱ,Ⅲ治疗后(t=3.115~4.390,P<0.01)。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能有效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者和正常耳针刺内听宫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ABR)的变化,以确定该穴位治疗耳聋的作用. 方法 19例( 21耳)突聋患者 ,使用丹迪公司 2000型诱发电位仪 ,在铜网屏蔽状态下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针刺内听宫穴 15 min,拔针后休息 5 min,再行 ABR检测,比较针刺前后 ABR的变化. 结果针刺正常耳"内听宫"穴,针刺前后 ABR的Ⅰ ,Ⅴ波潜伏期以及Ⅰ-Ⅴ波间期无显著性变化( P >0.05). 21耳突聋中 15耳针刺内听宫穴耳鸣减轻,甚至消失.耳闷减轻,听力提高.其中 5耳针刺前 ABR波形分化差,Ⅰ波或Ⅲ波消失,重复性差,针刺后其 ABR波形分化明显清晰,Ⅰ,Ⅲ,Ⅴ波均出现,且重复性好. 16耳突聋针刺前 ABR的Ⅰ波潜伏期( 2.00± 0.34) ms,Ⅴ波潜伏期 (6.04± 0.59)ms,ⅠⅤ波间期 (4.04± 0.57)ms,针刺后 ABR的Ⅰ波潜伏期 (1.77± 0.27)ms,Ⅴ波潜伏期 (5.79± 0.63)ms,ⅠⅤ波间期 (3.98± 0.58)ms,Ⅰ ,Ⅴ波潜伏期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406,2.463,P< 0.05). 结论针刺内听宫穴能提高突聋患者耳蜗听神经以及外侧丘系桥脑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但对正常耳无影响,针刺该穴位可作为治疗突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预防庆大霉素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cochlearspiralganglioncells,SGC)损伤的作用。方法:选用耳郭反射正常,体质量为300~350g的健康杂色豚鼠,雌雄兼用,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0只,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mL/(kg·d);庆大霉素组15只,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80mg/(kg·d);电针组15只,给予电针(针刺双侧“听宫、翳风、肾俞”穴)1次/d;针刺后再给予庆大霉素同对照组,各组用药均25d。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动物BAEP反应阈值;用组织学方法检测耳蜗SGC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在用药前对照组组、庆大霉素组和电针组BAEP反应阈分别为:(31.85±2.19),(32.23±2.26),(32.19±2.24)dBpeSLP;用药后27d检测分别为:(32.27±2.21),(59.58±17.74),(45.67±9.35)dBpeSLP。庆大霉素组、电针组分别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6.809,4.435,P<0.01);庆大霉素与电针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t=3.800,P<0.01)。在放大倍数为400倍光镜下平均在80μm×80μm视野内SGC存活数为:对照组(14.08±0.79)个,庆大霉素组(9.16±2.55)个,电针组(11.17±2.08)个;庆大霉素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67,P<0.05)。结论:电针对庆大霉素引起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血祛淤中药制剂成分川芎嗪对庆大霉素耳中毒豚鼠耳蜗毛细胞酸性磷酸酶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1在泰山医学院听觉研究室进行。选用耳耳郭反射正常的健康杂色豚鼠30只4月龄,体质量为250~300g,雌雄不拘。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mL/(kg·d);庆大霉素组给予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80mg/(kg·d);川芎嗪组给予腹腔注射川芎嗪6mg/(kg·d),同时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80mg/(kg·d)。各组连续用药20d。用电位仪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值(与用药前比较,其值升高可提示听觉受损);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耳蜗毛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变化(酸性磷酸酶染色缺失越明显,提示毛细胞损害程度越重)。结果:所有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值结果:用药前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川芎嗪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6.12±0.25,35.72±2.08,35.22±1.07)dBpeSLP,P>0.05];用药20d三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值分别为(37.27±0.13,69.06±24.73,40.46±10.34)dBpeSLP,即庆大霉素组与对照组和川芎嗪组相比较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值明显偏高,(t=5.75,t=4.77,P<0.01),川芎嗪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38,P>0.05)。②耳蜗毛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染色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耳蜗铺片显示对照组豚鼠耳蜗毛细胞排列整齐,酸性磷酸酶染色均匀,呈棕褐色;庆大霉素致聋豚鼠耳蜗毛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变化依动物耳聋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表现,出现显色变淡、消失;川芎嗪组酸性磷酸酶染色变化较轻。结论:川芎嗪能明显降低庆大霉素对听觉系统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川芎嗪能维持溶酶体的完整性、防止毛细胞溶酶体内的水解酶逸出造成的毛细胞自溶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血流速度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测定患儿血清胆红素,并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使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平均流速及脉动指数。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儿41例为观察组,重度异常患儿22例为观察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的76例为对照组。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脑血流速度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总的反应阈值为(59.36±25.18)dBnHL,总的异常率为45.19%。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红素值和脑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值越高,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越快,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程度越严重,提示听力损伤越严重;在综合治疗同时,改善患儿脑血流速度,可能为早期干预听力损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合并语言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法,提高患儿的语言能力。方法将93例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2组患儿都进行了语言训练以及系统的康复治疗,针刺组加针刺四神针、智三针、舌三针、脑三针、语言二区、风池、哑门为主;2组均治疗4个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瘫合并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针刺结合语言训练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语言训练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腭裂患儿术前的听力受损程度、性质及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 32例腭裂儿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观察其听觉阈值及潜伏期、峰间期的异常率。并与本院保健门诊体检的同龄健康儿进行比较。结果 :195 .31%的腭裂患儿存在听力障碍 ,大部分为中重度损伤 ,其听觉阈值及各波潜伏期较正常儿显著提高和延长 (P<0 .0 1) ,而各波峰间期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2不同类型腭裂患儿的听力障碍发生率及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腭裂儿存在高比率脑干听觉传导通路障碍 ,主要是传导性听力丧失 ,BAEP检查能早期、准确了解其听力情况 ,作为筛选适于低龄儿听力的工具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薇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07-1108
目的 :探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以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例共 151例 ,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出现异常作为神经损害标志。入院后即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当出现皮肤黄染后每日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一次 ,直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出现异常 ,并记录出现异常时对应的血清胆红素值。同时记录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值和血pH值。结果 :151例早产儿 ,引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时 ,其血清总胆红素临界值为 (189 3 6± 2 4 2 9) μmol/L ,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值为 (177 41±2 7 2 3 ) μmol/L。对于出生胎龄 <3 2周、~ 3 4周、~ 3 7周的患儿 ,导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时 ,其血清总胆红素临界值分别为 (160 3 6± 2 1 43 ) μmol/L、(170 67± 14 56) μmol/L和 (182 44± 15 3 7) μmol/L ;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值分别为 (154 67± 2 8 92 ) μmol/L、(161 61± 16 0 6) μmol/L和 (173 76± 19 2 2 ) μmol/L。应用二元变量相关分析研究 ,提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浓度及血pH值均与血清间接胆红素临界值有相关性 ,其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络导平仪对小儿听力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有听力损伤的小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经络导平仪联合药物和其他综合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应用药物等综合治疗,并将治疗前后测得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结果比较.结果 治疗组40例,左耳治疗后恢复25例,右耳治疗后恢复29例;对照组左耳恢复6例,右耳恢复4例,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络导平疗法治疗听力损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客观听力检测技术分析新生儿核黄疸后听觉通路损伤的临床听力学特点,评价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的蜗性及蜗后病变特征。方法:选择1999-06/2003-12就诊的2岁以下新生儿核黄疸后伴听觉通路损伤患者32例(62耳)为核黄疸组;以大脑半球病变为主的疾病,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精神和运动发育迟缓等其它中枢性病变伴听觉通路损伤患儿34例(68耳)为中枢性病变组;并选取同年龄段听力正常小儿30例(54耳)为健康对照组。同时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镫骨肌声反射检测,对比不同组别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V阈值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各自的特点,同一组间不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V阈值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变化特征。各组间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的差异显著性选用方差分析,11个频点引出率等计数资料的差异显著性选用卡方检验。结果:各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无脱落,均纳入结果分析。核黄疸组脑干诱发电位波V阈值>80nHLdB占81%,-80nHLdB占3%,-60nHLdB占16%;中枢性病变组分别为46%、28%、26%,分布比例较为均衡。核黄疸组脑干诱发电位波V阈值在-60nHLdB和>80nHLdB的F5频点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低于中枢性病变组(P<0.05);核黄疸组和中枢性病变组听阈值在-60nHLdB的F5频点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72,P>0.05)。中枢性病变组听阈值在-60nHLdB和-80nHLdB听阈值F5频点后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60nHLdB,-80nHLdB,>80nHLdB听阈值F5频点后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出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5.76,P>0.05)。结论:新生儿核黄疸后听觉通路损伤患者可联合应用客观听力检测进行评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应成为临床上测试听力的两项基本无创客观手段。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脑梗死发生后直接观察梗死区微血管灌注状态是评价治疗效果的最直接证据。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脑缺血区流质、流场的变化,定性、定量地分析软脑膜缺血区微血管的状态及其所伴随的血细胞的流速及流态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材料:实验于2000-05/09在解放军总医院微循环研究室完成。选用健康雌性2月龄Wistar大鼠120只,单纯随机分为针刺组36只,模型组36只,假手术组36只,正常组12只。前3组又按拟观察时段的要求分3,6,24h组,每组12只。方法:针刺组、模型组动物经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用开颅热凝阻断法行大脑中动脉阻塞术。假手术组经麻醉,开颅等手术过程,但不阻断大脑中动脉。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针刺组于大脑中动脉阻塞术60min后,在人中、内关穴区施加针法:先刺双侧内关,接电针仪,疏密波、频率4~10Hz,强度0.4V,持续刺激5min。继续针刺人中,施雀啄手法强刺激10下。假手术组、模型组动物经抓取、固定过程,但不针刺。采用血管内皮细胞荧光染色及白细胞荧光示踪法,结合显微录像系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动态定量地观察了针刺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后3,6,24h软脑膜微血管形态、密度、血流速度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段软脑膜微血管的形态、密度、血流状况,以及注入荧光剂后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周围脑组织状况。②定量测量各组大鼠不同时段梗死区微血管密度、血流速度。结果:1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各时段微血管内皮细胞着色差,组织渗出荧光多,针刺组明显好于模型组。②软脑膜微血管密度: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针刺组3,6,24h时段明显高于模型组犤(6.92±0.42),(3.25±0.52)根/视野;(7.61±0.51),(3.68±0.32)根/视野;(8.24±0.72),(5.49±1.2)根/视野,q=5.02~13.84,P<0.01犦。③软脑膜微动物白细胞速度: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针刺组3,6,24h时段明显高于模型组犤(1193±358),(600±261)μm/s;(1112±267),(517±115)μm/s,(1766±293),(611±291)μm/s,q=4.60~8.28,P<0.01犦。结论:在脑梗死早期,缺血区动、静脉、毛细血管断流现象严重,开放的血管数目少,流速减慢,脑灌注不良。针刺可改善缺血区的灌注状态,使开放的血管数增多,血细胞流态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对孤独症语言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9/2002-09在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儿童脑病科治疗的儿童孤独症3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1次/d,30min/次,10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g/mL)、吡拉西坦口服液,3次/d,每次各10mL,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前后使用日本MEB-4200诱发电位仪检测2组事件相关电位P3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事件相关电位P3的潜伏期可反映大脑对刺激进行编码、分类和识别的速度,P3的波幅与大脑皮质突触数目及注意状态有关,评估其由心理活动产生的脑电变化。绪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P3潜伏期: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短[(492.19&;#177;31.04),(525.64&;#177;39.26)ms,t=8.48,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510.38&;#177;23.29),(518.23&;#177;26.35)ms,t=1.97,P〉0.05],治疗前后差值针刺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3.45&;#177;8.22),(7.85&;#177;3.06)ms,P〈0.01]。②P3波幅: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98&;#177;1.63),(4.66&;#177;1.24)μV,t=2.21,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4.85&;#177;1.09),(4.72&;#177;1.05)μV,t=1.48,P〉0.051,治疗前后差值针刺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32&;#177;0.39),(0.13&;#177;0.04)μV,P〈0.01]。结论:针刺能有效缩短孤独症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提示针刺治疗使神经冲动传导加快,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加工时间缩短。孤独症儿童针刺治疗后P3波幅升高,提示针刺可以促进发育受阻的患儿的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增加大脑皮质突触的数目与质量,同时,尽可能提高了孤独症患儿的注意水平,增加了能激活起来的神经元数量。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针灸治疗有一定作用,三焦经是临床治疗耳病的首选穴位,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针刺三焦经腧穴翳风、耳门、中渚穴对庆大霉素中毒性听力损害的改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单位: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材料:选用健康白色雄性豚鼠60只,34月龄,普通级,体质量250~300g,耳廓反射正常。按随机抽签法将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翳风穴组、耳门穴组、中渚穴组,每组12只。方法:实验于2001-01/07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室完成。①正常组保持正常饲养条件,模型组、针刺各组每日肌肉注射庆大霉素80mg/kg,连续20d。3个针刺组分别选取翳风、耳门、中渚穴,在给药同时两耳分别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前豚鼠固定,选用0.35mm&;#215;25mm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刺人皮下,直刺约10mm,平补平泻捻转行针,隔10min 1次,0.5min/次,留针30min,治疗20d。②干预前后采用7S11A诱发电位仪进行脑干听觉反应测试,声源通过耳机输入,检测豚鼠脑干听觉反应阈值。③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针刺翳风、耳门、中渚穴对庆大霉素致听力损害大鼠脑干听觉反应阈值的影响。结果:豚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干预前,各组间脑干听觉反应阈值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模型组、翳风组、耳门组、中渚组鼠脑干听觉反应阈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翳风组、耳门组、中渚组鼠脑干听觉反应阈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中,翳风组与模型组差异最明显。结论:针刺耳门、中渚穴,特别是翳风穴可以减轻庆大霉素耳毒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面神经逆行轴突转运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针刺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同龄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兔18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2.8kg。均在30mg/L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下,分离暴露面神经上颊支,在手术放大镜下切断神经,用硅胶管将两断端嵌入并缝合固定,形成再生室。术后动物根据体重和雌雄,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只,每组的90只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小组,每小组各30只。分别接受125I-BDNF,125I-NT-3或125I-NT-4再生室内注射,10μl/只。针刺组于术后2和26h各接受1次治疗,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24,48h摘取含面神经核的脑干检测,两组对照。结果对照组脑干中125I-BDNF,125I-NT-3或125I-NT-4的γ计数在12和24h达到峰值,分别为犤(1413±1),(1348±4)〗,犤(1352±3),(1286±3)〗犤(806±2),(1137±2)〗,48h又明显降低,分别为(594±1),(624±2),(354±2),不同时段波动很大。而针刺组脑干的125I-BDNF,125I-NT-3,125I-NT-4γ计数在各个时段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针刺可促进面神经神经营养因子逆行轴突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