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性脑损伤是颅内外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放射治疗后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解决损伤和治疗之间的矛盾一直是难点和热点.对其研究主要涉及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早期监测和预测,放射性脑损伤与放射治疗最佳效应的相关性及放疗计划的调整,与肿瘤残留、复发或转移的鉴别以及原发和放疗后复发肿瘤的辅助立体定位等方面.就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像学检测技术和表现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脑损伤是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1H-MRS在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与肿瘤复发鉴别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就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1H-MRS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脑损伤是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1H-MRS在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与肿瘤复发鉴别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就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1H-MRS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0T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41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患者,肿瘤复发组24例,放射性脑损伤组17例.使用3.0T MR扫描仪行静脉团注Gd-DTPA的DSC灌注检查,分析强化中心区及强化边缘区血流灌注指标:平均rCBVmax比值、平均rCBFmax比值与平均rMTTmax比值.结果 强化中心区域的平均rCBVmax及平均rCBFmax比值分别为5.279±1.588及4.876±1.436,放射性脑损伤组强化中心区域的平均rCBVmax及平均rCBFmax比值分别为2.244±0.698及2.051±0.992,两灌注指标在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平均rCBFmax比值与平均rCBVmax比值均可用于脑胶质瘤术后肿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有助于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脑损伤是脑与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脑与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日渐推广,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因而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显得较为迫切。本文综述了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为减少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及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本文从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及电离辐射引起免疫系统改变的基础上推断放射性脑损伤可能引起的免疫系统改变。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脑损伤的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肿瘤行放射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的损伤具有不可逆性。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检测和诊断尤为重要。就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分类及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内原发性肿瘤,由于其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性,手术难以彻底切除,而且易复发,因此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后辅以放疗及靶向化疗.术后常规放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加强治疗效果,但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在接受脑部放疗后的一段时间内(3个月~10年),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脑损伤,主要包括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所致放射性脑坏死和射线所致广泛脑白质脱髓鞘[1-3],放射性脑损伤的最终结果为放射性脑坏死.即使患者行全脑放疗,放射性脑损伤通常也仅出现于原发肿瘤的部位,这种现象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术后原发肿瘤部位周围出现血管性水肿,而使邻近的脑白质更容易被射线损伤[4].  相似文献   

9.
李立伟  刘京璇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9,15(3):132-134,F003,F004
目的:探讨PET在颅内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作用。方法:对16例颅内胶质瘤术事并放射治疗后的病例采用双盲法将PET与CT/或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例中14例(占87.5%)CT和/或MRI表现不规则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不能准确作出手术后改变和/或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残存肿瘤或神经复发的诊断;其中9例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病灶^18F-FDG PET影像均表现为葡萄糖代谢率明显增高,另5例术后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病例和2例术后软化灶^18F-FDG PET影像均显示局部病变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低下。结论:与CT和MRI相比,PET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复发的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若结合CT和MRI多种影像结果分析,更能提供病变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综合信息,尤其是对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的临床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放疗在脑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18F-氟脱氧葡萄糖PET通过对脑组织细胞代谢功能的检测,能够早于形态学检查发现放射性脑损伤,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鉴别放射性脑坏死与肿瘤复发,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伪连续性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技术在鉴别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术后放疗后MRI随访中出现术区新强化灶的43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其中经二次手术或随访确诊肿瘤复发患者19例(肿瘤复发组)、确诊放射性脑损伤患者24例(放射性脑损伤组)。2组均行颅脑MRI平扫、增强扫描及3D pCASL扫描。由2位影像科医师测量3D pCASL图像中病变实性区和对侧镜像区及其周围脑白质、脑灰质的脑血流量(CBF)值。所得数值进行标准化得到相对脑血流量(r CBF)值,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位医师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好,组内相关系数(ICC)值(总)为0.995(P<0.001)。肿瘤复发组的各r CBF值均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3D pCASL技术无需外源性对比剂,且安全、无创、可重复性高,可用于鉴别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有助于选择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邸小青  胡新荣 《西南军医》2009,11(5):936-939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复发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放射治疗诱发的瘤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及细胞凋亡调控的不同直接影响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近几年提出的肿瘤干细胞(TSC)理论认为,肿瘤复发、转移以及对治疗的耐受等均与TSC相关。本文将从放疗所致的DNA损伤修复,瘤细胞凋亡和肿瘤干细胞三个方面来对NPC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6例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的^18F—FDG PET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在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同期行18F_FDG PET和CT,MRI检查,采用双盲法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例中87.5%(14例)CT和(或)MRI表现不规则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不能准确作出手术后改变和或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的诊断,其中9例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病灶18F-FDG PET影像表现为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有5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另5例术后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患者和2例术后软化灶18F-FDG PET均显示局部病变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低下,结论 18F-FDG PET在胶质瘤术后放射后的脑损伤和肿瘤复发的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CT和MRI更能提供病变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14.
肿瘤非手术治疗后FDG PET随访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FDG PET影像诊断在肿瘤非手术治疗后临床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实质性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后 2 1例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 14例 ,共 35例 ,随访中同期行 FDG PET和 CT、MRI检查 ,并将结果进行双盲比较。 结果  2 1例实质性肿瘤 HIFU治疗后 2~ 3个月复查 ,19例 CT、MRI表现密度和信号有变化 ,但形态、大小未见明显改变 ,另 2例 CT、MRI密度和信号变化不明显 ;PET示 17例肿瘤中心大部分放射性分布缺损 ,但以肿瘤边缘部分为主仍有 FDG代谢活跃现像 ,提示部分肿瘤存活 ,其中 6例在 FDG代谢活跃局部经穿刺活检证实肿瘤存活 ;4例 PET表现为 FDG摄取缺损 ,其中 1例局部穿刺活检证实为坏死组织。 14例鼻咽癌放疗后 12~ 18个月复查 ,CT和 MRI提示 11例未见局部肿瘤复发 ,PET显示其中 3例有局灶性 FDG浓聚病变 ,其中 1例局部穿刺活检证实为局部肿瘤复发 ;2例 CT和 MRI提示肿瘤复发 ,FDG显像病变处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 ;余 1例放射治疗后脑损伤 FDG PET显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区。 结论  FDG显像在实质性肿瘤 HIFU治疗后疗效判断和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诊断上较 CT和 MRI准确 ,两者结合分析在临床随访中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例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的18F-FDG PET显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在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6例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同期行18F FDGPET和CT、MRI检查 ,采用双盲法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例中 87 5 % (14例 )CT和 (或 )MRI表现不规则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 ,不能准确作出手术后改变和 (或 )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的诊断 ;其中 9例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病灶18F FDGPET影像表现为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 ,有 5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 ;另 5例术后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患者和 2例术后软化灶18F FDGPET影像均显示局部病变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低下。结论 18F FDGPET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复发的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结合CT和MRI更能提供病变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16.
李立伟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2,18(3):141-143,F003
目的:探讨FDG PET影像诊断在肿瘤非手术治疗后临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实质性肿瘤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21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14例,共35例,随访中同期行FDG PET和CT、MRI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双盲比较。结果:21例实质性肿瘤HIFU治疗后2-3个月复查,19例CT、MRI表现密度和信号有变化,但形态、大小未见明显改变,另2例CT、MRI密度和信号变化不明显;PET示17例肿瘤中心大部分放射性分布缺损,但以肿瘤边缘部分分为主仍有FDG代谢活跃现象,提示部分肿瘤存活,其中6例在FDG代谢活跃局部经穿刺活检证实肿瘤存活;4例PET表现为FDG摄取缺损,其中1例局部穿刺活检证实为坏死组织。14例鼻咽癌放疗后12-18个月复查,CT和MRI提示11例未见局部肿瘤复发,PET显示其中3例有局灶性FDG浓聚病变,其中1例局部穿刺活检证实为局部肿瘤复发,2例CT和MRI提示肿瘤复发,FDG显像病变处理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余1例放射治疗后脑损伤FDG PET显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区。结论:FDG显像在实质性肿瘤HIFU治疗后疗效判断和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诊断上较CT和MRI准确,两者结合分析在临床随访中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照射后学习记忆力下降及脑损伤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alopathy REP)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经过一段潜伏期产生神经系统损害的疾病,是肿瘤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建立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并给予GM1进行干预治疗,以观察GM1对脑照射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放射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镁离子对放射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腩损伤是脑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几年对Mg2+的研究证明了其在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是目前综合性评价前景较好的神经保护剂。该文综述了放射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的Mg2+变化情况及产生原因,并从减轻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抑制脂质过氧化、抗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等方面分析了Mg2+对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涎腺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口腔疼痛,说话、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涎腺放射性损伤的防治十分重要。本文从放疗保护药物、放疗技术、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针对头颈部肿瘤涎腺放射性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恶性星形细胞瘤(BMA)术后放疗后的颅内变化规律,以指导术后放疗及CT随诊。材料与方法:对54例BMA术后放疗后患者的275次CT复查所见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其颅内变化规律为:术后肿瘤残留(92.6%)→残留灶复发(96.3%)→放疗后肿块缩小(84.6%)→再复发(70.5%)→再手术和/或再放疗→肿瘤恶性度向高级别移行、快速生长或放射性脑坏死。结论:BMA术后肿瘤残留是导致其术后复发并影响其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系列性CT复查动态观察能早期检出并鉴别术后肿瘤残留、复发及放射性脑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