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减少漏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 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 ,2例为椎管内硬脊膜外囊肿 ,4例为髓外硬脊膜下囊肿 ,4例为神经根袖套部囊肿 (Tarlov囊肿 )。术后 7例症状消失 ;3例好转 ,其中 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 ,伤口二次缝合未成功 ,后经内引流后切口愈合。结论 椎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复杂 ,不典型 ,与椎管内肿瘤及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相似 ,易发生漏诊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和磁共振成像 (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对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宜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是切除囊肿壁及蒂部 ,同时解除对神经根及脊髓的压迫。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硬脊膜外囊肿为罕见的椎管内占位病变,据壬氏统计568例椎管内肿瘤,仅发现3例为硬脊膜外囊肿。Wilkins 等收集世界文献报道,至1971年止,共有116例。我国自朱氏。报道首例硬脊膜外囊肿后,陆续有个案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报道12例。这些报道均属于手术后诊断,均未在术前作出诊断,我院最近发现一例胸段硬脊膜外囊肿,术前通过椎管腔造影即可作出诊断,并经手  相似文献   

3.
表皮样囊肿多发生于颅内,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较为少见。其影像学误诊率较高,过去治疗多采取手术切除或将囊肿外翻于硬脊膜外,1992~1999年我们收治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病人16例,现将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脊膜囊肿又称蛛网膜囊肿 ,可以位于硬膜外 ,也可以位于硬膜内 ,其中硬膜外脊膜囊肿又有 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 ,包括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骶管内脊膜囊肿及根性囊肿。除骶管内脊膜囊肿较为常见外 ,其他类型的椎管内脊膜囊肿均很少见。临床上常表现为根性放射痛 ,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肋间神经炎或肿瘤。本文对 19例胸腰骶段椎管内脊膜囊肿进行总结 ,并就其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3年以来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19例胸腰骶段椎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畸胎瘤的诊断、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10例椎管内畸胎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7例为成熟畸胎瘤,2例为未成熟畸胎瘤,1例畸胎瘤恶变。其中7例位于髓外硬脊膜下,3例位于髓内。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手术治疗10例,8例症状消失,2例症状无明显改善,6例回访8个月至4 a,其中4例复发。结论椎管内畸胎瘤多位于髓外硬脊膜下,少数位于髓内,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手术效果好,未成熟畸胎瘤及畸胎瘤恶变者术后多复发,并可有髓内种植转移,故应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并定期复查CT或MR I。成熟畸胎瘤手术全切后,复发率极低。  相似文献   

6.
<正> 硬脊膜外囊肿系于1898年由Schlesinger在尸解时最先发现,此后文献报告渐多。此病好发于脊柱胸段可腰段,甚少发生于骶部。骶部硬脊膜外囊肿是Enderle 在1932年行脊髓造影时首先发现,同年Wilson 经手术证实1例,当时称其为“骶管内隐性脊膜膨出”(intrasacral occult meningocele),1955年Schurr 改称“骶部硬脊膜外囊肿”(sacralextadural cyst)。Cloward 认为这种囊肿亦属于先天性硬脊膜外囊肿。1973年Cre-Llin 报告7例,对此症作了详细论述,并认为它是腰骶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一种罕见  相似文献   

7.
孟喜军  师蔚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11):660-661
报告了椎管内硬脊膜外肿瘤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椎管内硬脊膜外肿瘤多属恶性肿瘤,病程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且易误诊,故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脓肿分为硬脊膜外脓肿、硬脊膜下脓肿和脊髓内脓肿三种,而其中以硬脊膜外脓最多见。三者临床症状基本相同,有时难以鉴别。椎管内脓肿往往感到有腰背痛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硬脊膜内皮样囊肿及囊性脊柱裂术后纤维奶粘连可造成继发性脊髓栓系,使得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或产生新的症状。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囊性脊柱裂修补术后18例,硬脊膜内皮样囊肿5例。手术年龄2岁 ̄12岁,术后随访3月 ̄12月,对大小便失禁分别采用Kelly评分法及Bruskewia评分法。结果:18例囊性脊柱裂,有的第一次手术后原有的神经损害症状进一步加重,有的产生新的症状。MR显示脊髓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孟焦 《华夏医学》2000,13(5):627-628
椎管内肿瘤是指脊髓、神经根、脊膜和椎管壁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椎管内肿瘤可分为硬脊膜外肿瘤、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及脊髓内肿瘤。硬脊膜外肿瘤和硬脊膜下脊髓外肿瘤主要有神经鞘瘤及脊膜瘤 ,均属良性肿瘤。脊髓内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常见 ,多为恶性。肿瘤的分布以胸段最多 ,其余分布于颈段、腰骶段及马尾。临床表现主要为受损节段以下疼痛、肌力减退及感觉减退 ,少数患者有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 ,晚期表现为受损节段以下的完全性瘫痪、感觉运动消失及括约肌障碍。椎管内肿瘤由于多属良性 ,一旦定位确定 ,应尽可能作手术切除 [1 ] 。本…  相似文献   

11.
53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分析53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所有患者依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53例神经鞘瘤中全切除37例,其余均为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手术全切除率为69.8%.术后有5例肌力较术前略有减退,3例变化不明显,其余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痊愈;1例为转移瘤患者,因全身衰竭在手术中死亡,手术有效率为83.0%.结论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前确诊主要依赖MRI,根据肿瘤的部位,早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12例椎管内(胸段至骶段)肿瘤,包括脊膜瘤3例,神经鞘瘤7例,皮样囊肿2例(其中合并脊髓栓系1例),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12例肿瘤术中均全切.其中1例伴有脊髓栓系者并进行栓系松解术.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随访1月-1.5年,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McCormick评级均达Ⅰ级或以上.复查MRI未见复发.伴发有脊髓栓系者,其神经源性膀胱术后改善不明显,残余尿量多,后行膀胱造瘘手术治疗.结论 与传统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具有明显特点:疗效明确,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磁共振成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为进一步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6例肠源性囊肿多呈类圆形或梭形,边界清晰,5例位于髓外硬膜下,1例位于髓内。病变平扫表现为长或等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显示5例无强化,1例囊肿边缘轻度强化。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及影像资料有助于术前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脉冲序列 (Fast- FL AIR)在椎管内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 2 .0 T超导磁共振仪对 2 3例疑有椎管内病变的患者进行 T1 WI、T2 WI和 Fast- FL AIR扫描 ,5例患者进行了 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 :脊髓肿瘤 6例 (髓内肿瘤 1例 ,髓外硬膜下肿瘤 5例 ) ,脊髓血管畸形 2例 ,椎管内囊肿 2例 ,脊髓局灶性水肿 2例 ,白血病 1例 ,脊髓炎症 3例 ,脊髓空洞 7例。Fast- FL AIR序列可以清晰的显示髓外病变范围 ,优于 T2 WI;显示髓内病变范围不如 T2 WI;对于椎管内病变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优势 ,尤其是鉴别 T2 WI均为高信号的病变 (脊髓炎症、空洞、水肿、肿瘤 )。结论 :对于椎管内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Fast- FL AIR序列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序列 ,特别是对 T2 WI为高信号的病变的定性诊断 ,应在 MR检查时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情况以及5年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病程最长8年,最短20天,下肢肌力减退12例,腰、骶尾部疼痛不适8例,肛门坠落感、小便潴留2例,下肢及臀部肌肉萎缩4例。MRI检查显示椎管内囊肿。手术治疗18例,4例因病程较短门诊观察治疗。随访17例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3例缓解,2例术后缓解,3个月后症状复发,予门诊保守治疗。结论:椎管内囊肿病程缓慢。临床表现及体征不典型,耐心、细致的体格检查必不可少,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有明显的神经定位体征,且与影像学相吻合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17年间收治25例蛛网膜囊肿病人进行分析。颅内蛛网膜囊肿17例(68%),椎管内蛛网膜囊肿8例(32%);CT或MRI对该病有诊断价值,明确诊断后均经手术治疗。18例病人中16例疗效较好,2例病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钟永海 《当代医学》2009,15(7):128-130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6例胰腺囊性病变中先天性囊肿2例,CT清晰显示囊壁薄而光整,囊内无分隔及实性组织成分。潴留性囊肿2例.CT表现为其与胰管相连,囊壁稍厚,囊肿近端均为胰腺癌。假性囊肿7例(急慢性胰腺炎所致4例、外伤所致2例、手术所致1例),CT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外伤性假囊肿密度复杂多变。感染性囊肿2例,CT表现无特异性,肿瘤性囊肿5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粘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1例),肿瘤性囊肿多有软组织成分,囊壁多不规则,囊内多可见分隔。结论CT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肠源性囊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例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磁共振(MRI)特点和手术结果.结果发现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病理征阳性,9例伴有神经根痛,2例病程大于3年者,症状发作性出现,可自行缓解.MRI可清晰显示囊肿及其周围结构.囊肿通常表现为稍长T1、长T2均匀信号.11例中8例全切,3例次全切,残留与脊髓粘连甚紧之小片囊壁.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肠源性囊肿是少见的先天性疾患,多发生于颈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常伴有脊椎畸形.MRI是最方便有效的检查工具.手术切除囊肿,神经功能多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姚永平  张德辉  吴鹏  姚瑞  郭家杏  张光强 《安徽医学》2009,30(11):1323-1324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34例椎管内各类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手术疗效满意。术后病理神经鞘瘤22例、脊膜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胶质瘤2例、血管瘤1例。术后随访4个月~3年,2例胶质瘤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余32例包括复发2例再次手术,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椎板切除显微镜下肿瘤摘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而MRI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