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对外周血管病变的影响,分析其纤溶功能紊乱的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及各种检查结果,分为4组。对照组23例,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20例,微血管病变组20例,大血管病变组1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水平,同时测定其它一些临床生化指标。结果: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微血管病变组及大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浓度显著增高(P〈0.01),凝血酶无时间缩短(P〈0.05)。微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组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APTT明显高于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P〈0.01,P〈0.05),微血管病变组的纤维蛋白原高于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痛变者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均升高,这种纤溶功能异常可能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降糖通脉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经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并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实验,分为中药干预组、病理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连续8周。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组织PAI-1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理模型组PAI-1mRNA为0.258±0.041,TGF-β1mRNA表达为0.193±0.023,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AI-1mRNA为0.052±0.014,TGF-β1mRNA为0.047±0.022,P均<0.01);中药干预组PAI-1mRNA为0.112±0.016,TGF-β1mRNA为0.055±0.009,较病理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PAI-1和TGF-β1表达增高导致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生成增多,是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原因,也是加重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因素;而降糖通脉方可以干预这两项指标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中的作用。方法检测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中TAF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结果TAFI的活性在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浆中高于对照组(P<0.05),高蛋白尿组较尿蛋白正常组和低蛋白尿组升高(P<0.05)。t-PA在无并发症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蛋白尿约较尿蛋白正常组和低蛋白尿组低(P<0.05)。PAI-1在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高蛋白尿组较尿蛋白正常组利低蛋白尿组升高(P<0.05)。TAFI的活性与t-PA和PAI-1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TAFI活性水平,对于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程度,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红  王秀芬  王燕  徐和平  胡建峰 《临床荟萃》2005,20(21):1222-1223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DN) 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 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纤维蛋白原 (FBG)的浓度可以反映体内血栓前状态.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及其抑制物( PAI) 等对调节纤溶和平衡纤溶系统功能起关键作用,血清脂蛋白(a)[Lp(a)]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已成为共识,它与DN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故我们同时观察DN患者血浆中Lp(a)、tPA、PAI、FBG含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2DM)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常规+替米沙坦(80mg,qd)治疗组(n=30),另选择2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为对照。治疗4周后测定血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纤溶功能显著低下,虽t-PA活性无显著改变,但PAI-1活性增加了约70%(P〈0.01)。常规治疗组t-PA及PAI-1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替米沙坦治疗使PAI-1活性显著下降约60%(P〈0.01),t-PA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纤溶功能低下,替米沙坦可显著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提高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6.
纤溶和凝血功能变化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凝血与纤溶功能变化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纤维蛋白原(Fg)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结果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血浆PAI-1和Fg水平高于小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浆PAI-1和Fg水平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的高凝及低纤溶状态,在发生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后更为明显,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PAI-1和Fg水平,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和PAI1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罗格列酮(文迪雅)4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浆tPA和PAI1活性、血糖和胰岛素等,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将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活性升高(P<0.05),PAI1活性及PAI1/tPA活性比值降低(P<0.05,P<0.01)。血糖、胰岛素水平降低(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能增强糖尿病患者纤溶系统的活性,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水平,并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影响。结果10 mg和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PAI-1均有显著下降(P<0.05)、t-PA水平显著上升(P<0.05),20 mg组治疗后TC、t-PA及PAI-1均较10 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有积极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周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纤溶活性和胰岛素抵抗改善的情况。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3例,入院后治疗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胰岛素抵抗用Homa—IR表示。予胰岛素泵治疗两周后停止胰岛素泵,第2天行OGTT实验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结果胰岛素泵治疗后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P〈0.01),糖化血红蛋白从治疗前(8.6±3.1)%降至(7.1±1.6)%,且未见明显低血糖。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为3.26±0.85mmoL/L,治疗后为1.81±0.78mmoL/L(P〈0.05),三酰甘油治疗前2.86±0.85mmoL/L,治疗后1.92±0.64mmoL/L(P〈0.01)。纤溶活性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从治疗前0.225±0.113IU/ml升高至0.457±0.177IU/ml(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从治疗前0.898±0.168AU/ml/L降至0.533±0.215AU/ml(P〈0.05)。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为4.11±0.85,治疗后为2.42±0.91(P〈0.01)。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显著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改善脂质代谢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世德  陶新智  伍伟锋 《临床荟萃》2004,19(13):724-726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0例CHF患者 (CHF组 )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血浆t PA及PAI 1抗原含量。结果 CHF组血浆t PA和PAI 1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CHF患者血浆PAI 1含量增高随心功能恶化而愈加明显。结论 CHF患者纤溶功能明显下降 ,可用血浆t PA、PAI 1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PLT)及其参数、PAI-1,t-PA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均有显著性变化[MPV分别为12.11±1.21 fl和11.07±0.96 fl,PLT分别为(182±54)×109/L和(225±59)×109/L,P-LCR分别为41.25%±9.55%和32.14%±8.77%,PDW分别为17.06±4.26 fl和14.85±3.12 fl,P均<0.01],PAI-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09.1±19.8 ng/ml和35.3±7.7 ng/ml,P<0.01),t-P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0.3±4.7 ng/ml和22.1±4.8 ng/ml,P<0.01).结论 血小板参数及PAI-1,t-PA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显著性改变,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减低的现象,凝血系统活性改变在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纤溶活性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53例2型糖尿病惠者(包括无血管并发症组30例和微血管并发症组23例)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含量明显降低,而PAI-1含量明显升高,t-PA分别是(7.09±2.10)μg/L vs(12.40±2.11)μg/L(P<0.05),PAI-1分别是(40.38±1.74)μg/L vs(25.28±2.83)μg/L(P<0.05),合并微血管病变者,此变化更为显著,t-PA分别(6.22±1.23)μg/L vs(12.40±2.11)/μg/L,PAI-1分别是(44.57±2.16)μg/L vs(25.28±2.83)μg/L(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教(HOMA-IR)是PAI-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降低,IR在降低其纤溶活性,并发微血管病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8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三组:A级组30例,B级组32例,C级组18例。均同时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聚体。结果 随病情的加重,肝硬化患者纤维蛋白原活性明显下降,D-聚体和t—PA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活性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无显著性变化,t-PA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其检测有利于了解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用于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1例SI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90天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教职工体检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前肽(propeptide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vWFpp)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浓度、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的厚度(carotid arterial 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和血流速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8例(年龄40~60岁)无心、脑血管意外病史的体检者,按年龄分为高年龄组(≥50岁)、低年龄组(&;lt;50岁)。分别进行血浆vWF,vWFpp,tPA,PAI-1浓度,血糖,血脂检测,利用超声技术进行颈动脉IMT与血流速度的检测。结果:低年龄组平均IMT(0.71&;#177;0.09)min,平均血流速度(44.4&;#177;13.2)cm/s与高年龄组平均IMT(0.82&;#177;0.10)min,平均血流速度(32.8&;#177;9.2)cm/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36,P&;lt;0.01;t=3.092,P&;lt;0.05);高脂血症者tPA浓度[(23.8&;#177;16.5)μg/L]高于血脂正常者tPA浓度[(9.4&;#177;8.0)μg/L,t=2.690,P&;lt;0.05],高血压者PAI-1浓度[(93.3&;#177;15.8)μg/L]高于血压正常者PAI-1浓度[(82.94-5.2)μg/L,t=2.578,P&;lt;0.05],糖尿病者vWFpp水平[(7334-220)μg/L]高于正常者vWFpp水平[(571&;#177;176)μg/L,t=2.089,P&;lt;0.05];vWF与胆固醇,vWFpp呈正相关(r=0.374,r=0.385,P&;lt;0.05);vWFpp与血糖呈正相关(r=0.469,P&;lt;0.05)。与tPA,PAI-1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509,r=0.527,P&;lt;0.01)。结论:vWF,vWFpp均可反映内皮细胞的损伤,vWFpp与机体纤溶系统的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凝血与纤溶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在途径在凝血过程中起启动作用,生成的少量凝血酶活化因子Ⅴ、Ⅷ和Ⅺ,维持了凝血过程。内在途径和外在途径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新发现的血浆抗纤溶物质,通过因子Ⅺ依赖性的凝血酶途径被激活。抗TAFI抗体和TAFI抑制剂在体外与动物实验有促纤溶效果,将会成为溶栓治疗的一个新的有效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系统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变化.方法256例ACS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8例)及非糖尿病组(188例),并将100名同期在本院行体检的正常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员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糖尿病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5.5±1.7)μg/L]较非糖尿病组[(8.8±1.5)μg/L]低,而两组均较对照组[(9.7±2.8)μg/L]低(P<0.01~P<0.05).糖尿病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45±3)μg/L]较非糖尿病组[(35±3)μg/L]高,而两组均较对照组[(17±7)μg/L]高(P<0.01~P<0.05).糖尿病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78±14)%]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66±11)%],而两组均较对照组[(56±14)%]高(P<0.01~P<0.05).结论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ACS患者比较,其纤溶系统异常更明显,血小板凝聚性更强,提示此类患者应加强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去卵巢大白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组血浆t-PA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PAI为9.7±1.2AU/ml,去卵巢组PAI为7.8±1.9AU/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去卵巢组血浆中PAI降低,可能与卵巢激素的减少有关。卵巢激素会促使PAI合成并释放增加,这可能是服用雌激素等避孕药者纤溶活性降低、血液呈高凝状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合成释放的细胞因子,与其特异性受体C-met结合及相互作用,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证实HGF还是凝血-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促进血栓形成。目前,对于其在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伴有糖尿病(DM)的冠心病(CHD)患者纤溶系统的变化,并以罗格列酮进行干预,由此对罗格列酮防止支架术后再狭窄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试验对象共分为3组:伴有2型DM的CHD患者48例;不伴有2型DM的CHD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同期我院体检健康成人20例;3组对象均在入院后清晨抽血、分离血浆。检测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含量;培养上清中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t-PA和PAI-1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另外将合并DM的CHD组48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针对CHD和DM常规治疗,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 mg/d,口服。治疗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伴有或不伴有DM的CHD患者NO的浓度分别为(40.83±5.34)μmol/L、(50.31±5.34)μmol/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73.37±6.46)μmol/L(P均<0.01);t-PA的浓度分别为(18.53±7.05)μg/L、(26.72±8.20)μ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40.17±8.30)μg/L(P均<0.01);PAI-1的浓度分别为(86.04±8.88)μg/L(、78.52±7.34)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8.86±5.41)μg/L(P<0.01);伴有DM的CHD患者NO和t-PA的浓度均低于不伴有DM的CHD患者组(P<0.05),PAI-1的浓度高于不伴有DM的CHD患者组(P<0.05)。伴有DM的CHD患者常规治疗和常规 罗格列酮治疗后NO,t-PA显著高于治疗前:NO治疗前后的变化值分别为(20.97±3.49)μmol/L、(30.32±3.36)μmol/L(P均<0.01);t-PA治疗前后的变化值分别为(11.97±2.07)μg/L、(21.32±2.21)μg/L(P均<0.01);伴有DM的CHD患者常规治疗和常规 罗格列酮治疗后PAI-1的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AI-1治疗前后的变化值分别为(-23.98±5.12)μg/L、(-34.02±5.64)μg/L(P<0.01);和常规组比较,常规 罗格列酮治疗组改善的幅度要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伴或不伴DM的CHD患者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纤溶活性的降低,这种高凝状态会促进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对于冠心病患者,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能促进纤溶系统的激活,防止血栓的形成,有效防止支架术后再狭窄,特别是对于伴有糖尿病的CHD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