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中的作用。方法检测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中TAF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结果TAFI的活性在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浆中高于对照组(P<0.05),高蛋白尿组较尿蛋白正常组和低蛋白尿组升高(P<0.05)。t-PA在无并发症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蛋白尿约较尿蛋白正常组和低蛋白尿组低(P<0.05)。PAI-1在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高蛋白尿组较尿蛋白正常组利低蛋白尿组升高(P<0.05)。TAFI的活性与t-PA和PAI-1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TAFI活性水平,对于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程度,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和PAI-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各10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制成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前2组,但不线栓;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4组大鼠均同步喂养,电针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即刻给予电针百会、水沟穴,每天1次,30min。治疗5d后,4组大鼠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PA及PAI-1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但电针组低于模型组(P<0.05,0.01)。结论:电针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调节机体纤溶系统活性,改善梗死区域的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2DM)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常规+替米沙坦(80mg,qd)治疗组(n=30),另选择2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为对照。治疗4周后测定血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纤溶功能显著低下,虽t-PA活性无显著改变,但PAI-1活性增加了约70%(P〈0.01)。常规治疗组t-PA及PAI-1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替米沙坦治疗使PAI-1活性显著下降约60%(P〈0.01),t-PA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纤溶功能低下,替米沙坦可显著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提高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RAS对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CHF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20例(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CHF组和对照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抗原含量.结果 CHF组血浆PRA、AngⅡ、ALD、t-PA和PAI-1平均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患者血浆PAI-1和AngⅡ水平增高程度随心力衰竭恶化而愈加明显.CHF患者血浆PAI-1抗原含量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r=0.994, P<0.01).结论在CHF的发展过程中RAS对纤溶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降糖通脉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经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并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实验,分为中药干预组、病理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连续8周。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组织PAI-1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理模型组PAI-1mRNA为0.258±0.041,TGF-β1mRNA表达为0.193±0.023,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AI-1mRNA为0.052±0.014,TGF-β1mRNA为0.047±0.022,P均<0.01);中药干预组PAI-1mRNA为0.112±0.016,TGF-β1mRNA为0.055±0.009,较病理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PAI-1和TGF-β1表达增高导致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生成增多,是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原因,也是加重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因素;而降糖通脉方可以干预这两项指标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大鼠肾小球硬化细胞外基质降解系统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对B,C 2组大鼠行左肾切除,1周后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肾小球硬化模型.A组行假手术及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C组给予缬沙坦20 mg/kg,灌胃1次/d;A,B 2组给予2 mL清水灌胃,1次/d.1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及血生化指标和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Ⅳ型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蛋白表达;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肾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mRNA的表达.结果:第6周C组尿蛋白较B组明显降低(P<0.05),第12周血白蛋白较B组明显增高(P<0.05);B组多数肾小球呈节段性硬化,C组肾小球硬化指数明显低于B组(P<0.01);C组Ⅳ型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肾脏沉积较B组明显减少(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l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mRNA吸光光度值与Ⅳ型胶原均呈正相关.结论:缬沙坦通过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在肾脏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中腹膜纤维蛋白溶酶的变化。方法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前、手术后立即、分别测量腹膜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及t-PA活性。结果腹膜组织中t-PA浓度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2组术中均下降,但在传统腹部手术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腹膜组织中PAI-1水平在腹腔镜手术组术前较高(P<0.05),PAI-1浓度在传统腹部手术组术中明显升高,但在手术后,2组PAI-1浓度无显著差异。t-PA活性在2组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但术中2组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对腹膜的影响是相似的,腹腔镜手术中最初的腹膜组织中PAI-1浓度的升高由CO2气腹造成并影响腹膜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特异性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4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21例正常人血浆中u-PA、u-PAR和PAI-1含量.结果食管癌、胃癌和结肠癌患者的血浆u-PA、u-PAR和PAI-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01);肿瘤组中,中、晚期组u-PA显著高于早期组(P<0.05),已转移组u-PA、u-PAR和PAI-1较未转移组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u-PA、u-PAR和PAI-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水平,并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影响。结果10 mg和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PAI-1均有显著下降(P<0.05)、t-PA水平显著上升(P<0.05),20 mg组治疗后TC、t-PA及PAI-1均较10 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有积极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作为体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主要抑制剂,与动静脉血栓、出血和凝血异常、细胞迁移密切相关,进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静脉血栓、肿瘤转移、出血、股骨头坏死、流产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体内血浆PAI-1活性水平又受血脂、血糖等调节,进一步参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进程,又影响着上述相关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胡颖  梁华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4):330-332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系统的变化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干预影响。方法测定患者血浆组织型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并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动态观察。结果治疗前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降低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转化生长因子-β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降低,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其抑制物比值升高,常规组上述指标无改变。结论肾炎患者存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系统失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在纠正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和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行为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纤溶激活系统的变化,为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A型行为问卷评定56例冠心病患者和52例健康人群,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他们血浆中的纤溶激活系统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活性。结果:冠心病患者PAI-1活性(AU/mL)高于正常人群(1.04±0.18比0.52±0.07,t=20.42,P<0.001),t-PA活性(IU/mL)低于正常人群(0.35±0.09比0.38±0.04,t=2.81,P<0.01);这种改变在不同行为类型之间比较,与非A型行为类型的冠心病患者比,A型行为类型PAI-1的活性高(1.19±0.19比0.90±0.12,t=5.25,P<0.01),而t-PA活性低(0.30±0.08比0.37±0.09,t=3.5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A型行为的增加,血浆中PAI-1活性上升,t-PA活性下降,导致凝血功能亢进,纤溶功能下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和发展,从而导致各种血管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去卵巢大白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组血浆t-PA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PAI为9.7±1.2AU/ml,去卵巢组PAI为7.8±1.9AU/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去卵巢组血浆中PAI降低,可能与卵巢激素的减少有关。卵巢激素会促使PAI合成并释放增加,这可能是服用雌激素等避孕药者纤溶活性降低、血液呈高凝状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气腹及腹腔镜手术对腹膜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中腹膜纤维蛋白溶酶的变化。方法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前、手术后立即、分别测量腹膜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及t-PA活性。结果腹膜组织中t-PA浓度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2组术中均下降,但在传统腹部手术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腹膜组织中PAI—1水平在腹腔镜手术组术前较高(P〈0.05),PAI-1浓度在传统腹部手术组术中明显升高,但在手术后,2组PAI-1浓度无显著差异。t—PA活性在2组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但术中2组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对腹膜的影响是相似的,腹腔镜手术中最初的腹膜组织中PAI-1浓度的升高由CO2气腹造成并影响腹膜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凝血系统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其抑制物 (PAI- 1)和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 - 14 0 (CD6 2p)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 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ELISA法检测t-PA和PAI- 1活性 ,计算t-PA/PAI- 1比值 ;流氏细胞仪测定CD6 2p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性期 (<1周 )血浆t-PA水平和t-PA/PAI- 1比值明显下降 (P <0 0 1) ,血浆CD6 2p、PAI- 1明显增高 (P <0 0 1)。 3周后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t-PA水平和t-PA/PAI- 1比值上升 ,与急性期相比P <0 0 5 ;血浆CD6 2p、PAI- 1下降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活化、纤溶系统失衡参与了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病发展过程 ,CD6 2p、PAI- 1和t-PA/PAI- 1比值作为老年人脑梗死进展的预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纤溶活性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53例2型糖尿病惠者(包括无血管并发症组30例和微血管并发症组23例)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PA含量明显降低,而PAI-1含量明显升高,t-PA分别是(7.09±2.10)μg/L vs(12.40±2.11)μg/L(P<0.05),PAI-1分别是(40.38±1.74)μg/L vs(25.28±2.83)μg/L(P<0.05),合并微血管病变者,此变化更为显著,t-PA分别(6.22±1.23)μg/L vs(12.40±2.11)/μg/L,PAI-1分别是(44.57±2.16)μg/L vs(25.28±2.83)μg/L(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教(HOMA-IR)是PAI-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降低,IR在降低其纤溶活性,并发微血管病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分成两组,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5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分别测定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含量并和正常人组40例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肾病t-PA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PAI-1则高于正常人组(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t-PA活性低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1),而PAI-1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病人存在t-PA/PAI-1失衡,t-PA升高,PAI-1降低,失衡程度与肾脏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基因4G/5G多态性、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血浆水平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5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2组:26例有环境诱因,26例无环境诱因)和57例正常对照者,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PAI-1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PAI-1和t-PA水平.结果 (1)无环境诱因组4G/4G基因型显著高于有环境诱因组和正常对照组(P=0.034),而有环境诱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无明确环境诱因组t-PA明显降低,PAI-1明显升高与有环境诱因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环境诱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在三组中,无论何种基因型,无环境诱因组的PAI-1血浆水平均最高.在4G/4G基因型和4G/5G基因型中,无环境诱因组与正常对照组、有环境诱因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G等位基因与PAI-1血浆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肺栓塞有关,4G/4G基因型显著增加无肺栓塞环境诱因个体肺栓塞危险.急性肺栓塞无环境诱因患者存在明显的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19.
高艳玲  谢林金  汪洋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066-2068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是否存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Ⅰ(PAI-Ⅰ)功能紊乱,以及这两个指标与血脂、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于我院住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临床类型分为SAP组、UAP组、AMI组、OMI组,并设健康对照组。检测t-PA、PAI-Ⅰ、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结果:(1)健康对照组t-PA高于各型冠心病组(P<0.05),AMI组t-PA低于其余各型冠心病组(P<0.05);健康对照组PAI-Ⅰ低于各型冠心病组(P<0.05),AMI组PAI-Ⅰ高于其余各型冠心病(P<0.05)。(2)t-PA与IAI呈正相关,与TC、TG、LDL呈负相关;PAI-Ⅰ则与IAI呈负相关,与TC、TG、LDL呈正相关。(3)各病例组t-PA于治疗后有所升高,PAI-Ⅰ于治疗后有所下降(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纤溶功能紊乱,且以急性期为重,并且纤溶功能紊乱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PAI-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及肾皮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热量饲料喂食2月后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灌胃给药10周,测定血糖、血脂及24h尿蛋白,取肾皮质提取总RNA,应用RT-PCR检测肾皮质中PAI-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脏PAI-1蛋白表达。结果罗格列酮能降低血浆血糖、尿蛋白水平,对血脂的影响不明显,三组肾皮质PAI-1 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0.67±0.03,1.47±0.07,0.83±0.05,相互间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肾小球PAI-1明显增强,罗格列酮能降低肾小球PAI-1表达。结论罗格列酮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尿蛋白水平,抑制肾脏PAI-1表达,这种作用可能是罗格列酮治疗效益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