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皮肤破损创面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30例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患者皮肤破损创面的常见部位,根据皮肤破损情况总结具体的护理措施.结果 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患者皮肤破损创面常见主要发生的部位:头面部17例(56.67%),双眼14例(46.67%),双耳12例(40.00%),口唇、口腔黏膜25例(83.33%),颈项部14例(46.67%),躯干15例(50.00%),腋窝10例(33.33%),双上肢13例(43.33%),双下肢14例(46.67%),臀部11例(36.67%),会阴部16例(53.33%).结论 为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忠者皮肤破损创面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防止创面并发感染的关键.加强心理护理,保证营养供给,对促进患者创面愈合和病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初,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无论是在医学上还是工业上,应用十分广泛,仅发现少数轻度皮肤和肝脏损害病例,严重皮肤损害病例十分罕见,自1947年SCHWARTZ等首次报道至今,国外也仅有21例严重皮肤损害病例。但广东从1988年在国内首次发现TCE引起的严重剥脱性皮炎病例至今,已发现270多例严重皮肤损害病例。这组病例均为接触TCE工人,以严重皮疹、发热、肝损害和浅淋巴结肿大为主,因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严重的药疹相似,我们称之为“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这组病例表现特殊,发病机制未明确,病死率高,后果严重。为探索该…  相似文献   

3.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常见的卤代烃类工业有机溶剂,少数接触工人可出现以严重皮疹、发热、肝损害和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本文从该病的临床表现、皮损的临床分型、职业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及机制,以及预防措施5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有关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研究进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预防措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自 198 8年以来 ,广东省先后在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接触工人中发现以皮损 (严重的药疹样皮炎 )、发热、肝功能损害和浅表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病例 12 0例 ,死亡 2 0例。因其发病特殊 ,后果严重 ,诊断不易 ,且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现有对有机溶剂中毒的预防措施效果甚微。这确是三氯乙烯职业危害遇到的新问题[1] 。与以往报道的职业中毒不同 ,这是老毒物在新的经济组织的生产条件下发生严重损害的典型例子。研究预防以药疹样皮炎为表现的三氯乙烯职业损害 ,不仅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也具重大的理论价值。因此 ,…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组14名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肝功能指标进行分析,并与接触对照组16名接触TCE但未发病者和健康对照组15名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血清中的直接胆红素(DBIL) 44.2(7.6~166.0)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 681.5( 169.0~1 815.0) U/L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191.5(48.0~1 690.0)U/L均明显升高,而白蛋白(ALB)下降明显,为30.3(26.6 ~33.8)g/L,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和接触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接触对照组DBIL、ALT、AST与ALB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肝脏损害严重,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6.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3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3例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例,分析探讨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分析3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检验结果及治疗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但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不一,可伴随其他器官损害表现,经激素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临床表现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除皮肤、肝脏、淋巴结损害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器官损害。提示在今后诊治本病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多器官损害的观察,以提高对该病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7.
李焕英  张莹  谢国强 《卫生研究》2005,34(2):221-222
目的 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 (ODTCE)的肝脏、胆囊、脾脏B超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日立EUB -4 0 5型实时超声仪 ,对 6 3例ODTCE患者 (男 33例 ,女 30例 )入院和出院时分别观察肝胆声像图 ,测量肝脏、胆囊和脾脏的大小。同时测定肝功能、总胆红素的含量。选择年龄相似、非接触毒物的 6 0例 (男 34例 ,女 2 5例 )工人作为对照。结果 ODTCE患者入院时右肝斜径分别男 (14 3 .0± 8 .8)mm ,女(139. 3± 14 .5 )mm显著大于出院时 [男 (131 .9± 5 .5 )mm ,女 (12 .7 8± 9. 2 )mm],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 0 5 )。左肝长径、厚径和脾脏厚度显著大于出院时 (P <0 . 0 1,P <0 . 0 5 ) ,而出院时上述测值与对照组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ODTCE肝脏肿大者ALT和AST重度升高发生率显著高于肝脏正常者 ,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1)。ODTCE患者胆囊壁增厚组TBIL、DBIL、IBIL和TBA升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胆囊壁正常组 (P <0 . 0 1或P <0. 0 5 )。随着病情的恢复 ,肝功能异常、肝脏肿大、胆囊壁增厚和脾脏肿大也随之恢复正常。结论 肝胆声像图改变可作为ODTCE判断肝损害和疗效的指标之一 ,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职业性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入住本院确诊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治疗方法相同的病人为对象,分为普通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观察两组的治愈率、住院天数、费用及病人满意率并加以比较。结果显示,整体护理组与普通护理组比较,治愈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人满意率等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整体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DMLT)是我国近10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职业病.目前研究显示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皮肤药疹样皮炎伴肝功能损害,严重的肝损害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肝损害的B超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通用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对住我院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进行肝胆脾B超影像学观察。同时测定其肝功能指标。选择同期来我院上岗前体检者,与病例性别、年龄配对,排除有肝脏疾病史和接触过肝毒性物质者50例(男30例,女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入院时肝脾大小测值大于出院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肝脏肿大者肝功能指标高度升高发生率高于肝脏大小正常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病情好转,门静脉血流量也增加,病情加重,门静脉血流量减低,门静脉血流量出院时大于入院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临床治愈出院,肝脾大小测值大多数恢复正常。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大多伴发严重的肝损害,其肝胆脾B超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特别是门静脉血流量,可以作为指标之一,为三氯乙烯肝损害的诊断治疗提供帮助和依据,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三氯乙烯接触工人出现药疹样皮炎和肝脏损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  王玉良 《职业与健康》2010,26(6):619-620
目的了解三氯乙烯(TCE)对接触工人的健康损害。方法对2005—2009年发生的10例典型TCE中毒病人进行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记录每个病人的职业接触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对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尿三氯乙酸(TCA)、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结果10例病人中4人发生在电子厂,6人在电镀和五金制品厂;TCE接触工龄35~50d,平均38.6d;出观头晕、头痛、皮肤瘙痒、发热的比例分别为100%、80%、100%和60%;具有皮肤红斑、皮疹、水疱的病人分别为80%、100%和60%;肝功能ALT、AST、总胆红素(T-Bil)异常率分别为80%、60%、40%;心电图检查异常2人,尿TCA升高4人。结论三氯乙烯接触工人可出观药疹样皮炎和肝脏损害,同时对心脏、肾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三氯乙烯工种接触浓度矩阵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上海市工作场所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资料库中的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资料,建立TCE工种接触浓度矩阵。[方法]运用Stata软件对TCE的监测资料作整理、分析、回归、预测推算和统计。[结果]该资料库中共有TCE的原始数据1490个,时间跨度1963~2000年;去除重复、非作业点等数据后为1180个。对这些数据求取以年段、行业级别和工种级别三者分类交叉归并,得21个对数浓度均值。求得对数浓度均值与年段、行业级别和工种级别之间的回归方程式,用其推算矩阵中的所有48个格内的浓度值,建立矩阵。[结论]以上海市工作场所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资料库中TCE的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统计方法,可以建立相应的TCE工种接触浓度矩阵,构绘以往的接触概况,供职业卫生及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其并发感染提供依据,并为该病患者防止感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合并感染的住院病例,按1∶1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9个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生有关(OR=0.006~26.806,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热情况、皮肤黏膜破损程度、病情是否危重与合并感染相关(OR=5.621~23.280,P<0.05)。结论皮肤黏膜破损、病情危重、合并感染前发热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三氯乙烯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三氯乙烯用染毒柜对雌、雄昆明小鼠分别进行染毒,染毒后雌雄合笼进行自然交配.观测子代鼠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脏器情况,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染毒组子鼠体重低于对照组,存在发育迟缓和缺肢畸形.结论 三氯乙烯可导致昆明小鼠子代发育迟缓和缺肢畸形,表明其具有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E)患者发病急性期与治愈后的血清蛋白质表达谱.方法 患者血清经前处理后,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软件分析凝胶图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斑点.结果 与治愈后的血清蛋白质表达谱比较,在发病急性期发现41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斑点,鉴定出31个蛋白.上调的蛋白有S100钙结合蛋白A8、钙网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亮氨酸氨基肽酶、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等;下调的蛋白有视黄醇结合蛋白、乙酰辅酶A羧化酶、羧肽酶N等;涉及的功能通路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视黄醇代谢、脂肪酸代谢、激肤和过敏毒素的调节等.结论 OMDTE患者在发病急性期血清蛋白质存在明显的差异表达,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不仅为其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候选靶标,并且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三氯乙烯(TCE)引起中毒性肝损伤的作用剂量。方法①取FMMU白化豚鼠2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分别皮内注射TCE0、167、500、1500、4500mg/kg,48h后处死动物取血清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取肝脏观察病理变化;②取FMMU白化豚鼠12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涂皮TCE0、900mg/kg,48h后处死动物,处理同上。结果与对照组(0mg/kg)相比,皮内注射TCE48h后4500mg/kg组的ALT、AST均升高(P<0.01),TP、GLB下降(P<0.05);1500mg/kg组AST升高(P<0.05)。4500mg/kg组动物均见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部分动物肝窦扩张,并见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局灶性坏死;1500mg/kg组个别动物血管周围肝窦轻度扩张。与对照组比较,TCE900mg/kg涂皮组的观察指标未见显著异常。结论TCE皮内注射剂量低于500mg/kg,涂皮剂量低于900mg/kg时,都不会导致明显的肝损伤。TCE急性中毒性肝损伤病理学变化以脂肪变性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豚鼠致敏最大值试验(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GPMT)方法建立豚鼠致敏模型,检测并比较TCE致敏豚鼠与未致敏豚鼠血清中IL-6和IL-8的水平,探讨IL-6和IL-8在三氯乙烯(TCE)过敏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橄榄油)对照组,DNCB阳性对照组和TCE处理组。采用GPMT法建立豚鼠致敏模型。根据致敏结果及末次激发后采血的不同时点将TCE处理组分为TCE未致敏24h组,TCE致敏24h组,TCE未致敏72h组,TCE致敏72h组。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L-6和IL-8的含量。结果DNCB组致敏率为100%,TCE组致敏率为62.1%。溶剂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相比,TCE未致敏24h组IL-6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E未致敏72h组与TCE未致敏24h组相比,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TCE未致敏72组IL-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细胞因子IL-6和IL-8水平在TCE诱导的致敏组和未致敏组豚鼠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对角质形成细胞(KC)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以及银杏叶提取物(GBE)的保护作用,为预防三氯乙烯皮肤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以不同浓度TCE处理8h,GBE保护实验则以不同浓度GBE预处理2h后再进行TCE染毒,采用罗丹明123(Rh123)和碘化丙啶(PI)双染色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Rh123荧光强度为18.73±0.45,正常和早期凋亡细胞分别占(77.10±2.08)%和(12.33±1.39)%;2.0mmol/LTCE染毒组Rh123荧光强度下降到8.20±0.66(与空白对照相比,P<0.01),正常和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1.90±0.56)%和(65.33±1.45)%(与空白对照相比,均P<0.01)。10mg/L的GBE预处理对2.0mmol/LTCE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即显示有保护作用,Rh123荧光强度为13.80±0.92,正常细胞占(40.90±2.10)%,早期凋亡细胞占(32.10±1.25)%(与2.0mmol/LTCE染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GBE浓度的增大,保护作用渐强,100mg/L的GBE达到完全的保护作用,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18.57±0.57,(76.57±2.67)%和(11.63±1.07)%(与2.0mmol/LTCE染毒组相比,P<0.01,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E可以剂量依赖性地诱导KC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使细胞进入凋亡状态;GBE预处理能有效预防TCE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并可降低KC凋亡。研究结果提示GBE可能用作预防三氯乙烯皮肤损伤的有效保护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肝脾声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了50例(男31例,女19例)TCE药疹样皮炎(TCEMD)住院病人,全部病例经过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确诊,检测指标有:肝中静脉内径(HVD)及血流频谱,门静脉内径(PVD)及血流量(PVQ),肝实质回声,肝右叶最大斜径(RLH),脾脏厚度及长径(SPT,SPL),脾静脉内径(SPVD),脾静脉血流量(SVQ),脾静脉最大流速(SPVx)。选择同期来我院的健康体检者50例(男30例,女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除HVD和PVQ外,TcEMD患者上述所有指标均高于正常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VD和PVQ低于正常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CEMD早期即可出现肝脾声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肝脾静脉进行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可以作为TCEMD的一项定量性检测手段,为TCEMD患者肝损害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和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的肝损害情况及规律。方法对我院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55例(临床分型为:剥脱性皮炎29例,多形红斑22例,重症多形红斑3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的肝损害临床表现及肝功能(ALT、AST、GGT、TBA、T-BIL等)和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抗-HAV、抗-HCV、HbsAg、HbsAb、HbeAs、HbeAb和HBcAb)的检查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有肝损害53例,占96.4%。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肝、脾肿大23例,占41.8%。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查4例HbsAg阳性,余者均为阴性。在治疗过程中随着激素的使用,皮疹逐渐消退肝功能也明显好转,一般一周后好转,平均40—49d痊愈。结论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肝损害出现率高,且较严重;肝功能损害随着皮疹消退而较快恢复,一般预后较好,但也是造成这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