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姜爱凤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13(1):64-65
1999年 2月~ 2 0 0 2年 2月 ,我科收治了 12 0余例脑梗死患者 ,其中除了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外 ,80例有运动障碍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运动功能恢复较好 ,临床疗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80例患者中 ,男 6 0例 ,女 2 0例。 >6 0岁6 4例 (80 % ) ,<6 0岁 16例 (2 0 % )。急性发病 ,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 (MRI)证实的基底核区梗死 4 0例 ,放射冠区及丘脑梗死 10例 ,额叶梗死 7例 ,顶叶 7例 ,内囊区梗死 6例 ,脑桥梗死 5例 ,小脑梗死 5例。其中有2 0例有 2个以上梗死灶 ,有 30例为再梗。所有患者除了有脑缺血症状 :头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5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化淤汤;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总结,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以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及神经损伤的难治性等因素,备受神经科医生关注,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医学-经济问题。脑梗死属中医的“中风”范畴,考诸历代文献,记载甚多,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使中医治疗脑梗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脑梗死病理生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如缺血半暗带、缺血细胞程序性死亡等概念的提出,使脑梗死的治疗步入了一个新台阶。结合这些新理论、新技术与中医学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对脑梗死治疗多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方面,比单纯用西药治疗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在脑梗死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属于祖国医学“中风”、“卒中”范畴 ,主要症状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我科自 1996年 2月~ 1997年 2月间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 4 0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中西医组 4 0例中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19~ 78岁 ,发病年龄 <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灸加西医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140例脑梗死患者作治疗组,40例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提高,特别是病程在1个月以上的脑梗死患者采用针灸加西医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结论:针灸加西医治疗脑梗死能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患有脑梗死后遗症的患者按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口服西药肠溶阿司匹林,并采用针灸治疗以及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口服西药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各类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患常有多种基础病史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史,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单纯西药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疗效。2002年~2004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陆小强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3):209-2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与降纤酶等药物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为9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方案治疗脑性瘫痪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针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方案对脑性瘫痪(CP)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0例CP患者给予针刺、神经促通手法、电磁物理因子刺激、躯干肢体易化训练以及神经营养药物,分析治疗前、治疗1.5个月后(中评)、治疗3个月后(末评)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的变化。结果治疗1.5个月时FIM结果变化不明显(P〉0.05),而治疗3个月后FIM明显提高,其中生活自理能力、转移行进能力以及社交交流能力好转明显(P〈0.05),而括约肌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中评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治疗的FIM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9岁患者的FIM值提高较明显(P〈0.05)。结论以针刺为主的中西医神经康复方案能明显促进CP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行进转移能力以及社交交流能力的提高,而且以坚持治疗3个月以上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3例。对照组在非月经期期间均服用甲福明片,每次1粒,每日3次,并在月经第5天起服用达英-35片,每次1粒,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桂枝茯苓汤加味(药物组成:桂枝15 g,茯苓30 g,淫羊藿30 g,牡丹皮9 g,赤芍15 g,桃仁12 g)治疗,水煎取汁400 m L,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用药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含量及体质量指数。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9,P=0.031);排卵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77,P0.001);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08,P=0.007);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均降低,子宫内膜均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清胰岛素含量及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加味联合西药可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排卵,调节性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周爱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160-16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西药组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7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0.5g,每日1次,甲硝唑0.4g,每日3次;治疗组同时加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21天。结果:107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21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率为32%,治疗组治愈率为52.6%,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肯定,有较明显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可以作为临床考虑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前往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及研究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NIHSS评分、Barthel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治疗后NIHSS评分(3.98±0.62)分、Barthel评分(55.89±1.31)分,同期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治疗后NIHSS评分(7.55±0.78)分、Barthel评分(64.33±1.2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效果相较于阿司匹林单用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莆田平民医院与莆田市第一医院就诊98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口服胞磷胆碱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中医症候积分、MMSE、ADL得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43.58±2.63)分和(33.23±2.65)分。在治疗前MMSE评分和ADL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MMSE评分为(25.78±2.9)分,ADL评分为(85.74±7.04)分;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对照组中,有12例无效,有37例有效和显效,有效率为75.51%;实验组中,有7例无效,有42例有效和显效,有效率为85.71%;实验组有效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目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步长脑心通胶囊,对照组为常规治疗,14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是血脂、血糖、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为其主要病因,对缺血性中风注重溶栓、抗凝治疗,改善微循环;对出血性中风注重降低颅内压,维持血压稳定。通过治疗证实脑心通可以抗氧自由基损伤、降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减轻脑水肿,可明显增加脑血流量,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恢复脑神经系统,使其控制的运动、语言等神经系统体征得以改善,步长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动态的监测患者的血压、血流量的变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药量降低,同时并附加针灸、推拿、中药(磁石、党参、石决明、黄芪、桑枝、当归、蔓荆子、枳壳、乌药、白芍、白蒺藜、牛膝、炒杜仲各6 g,独活18 g)等中医疗法。两组患者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中医证候积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相结合治疗高血压可有效的降低血压,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2次·d~(-1),连续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定喘汤,3次·d-1,连续7 d。比较两组患者咳嗽、喘息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动脉血气水平、咳嗽等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和CD_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和S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和咳嗽等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7.1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_3~+、CD_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疗效显著,且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