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不孕症与情志因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曼翔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6(2):29-30
历代医家对不孕症与情志因素关系的论述,阐明了情志因素在不孕症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作用的机理。认为情志因素在不孕症发病中的作用是通过其对脏腑气血功能的影响来实现的,而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是情志因素导致不孕的关键。在治疗上强调了心理疗法“移情变性”的重要性,并提出心理疗法与疏肝解郁调经法相结合,是提高不孕症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张永华教授运用情志辨证理论体系辨治脾胃病思路。[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导师讲以及相关文献研究等方法,归纳总结张永华教授情志辨证理论体系的主要内涵及其辨治脾胃病的思路。[结论]情志辨证理论体系是张永华教授首创的一种新型辨证体系,该理论体系在形神合一指导下,重视辨识患者情志特点,以“烦-郁-虑-惊”为纲,与辨体质、辨病相结合,三位一体,整体辨证论治。脾胃病与情志密切相关,情志失调不仅是脾胃病的诱发因素,同时也是伴随症状,从情志辨证入手,协调心身关系,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论治的优势以提高疗效。[结论]情志辨证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新型辨证体系,能够为脾胃病的辨证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于学仁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4(4):56-56
目的:探讨脾胃病证治的关键。方法:根据脾胃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结合临床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和效果,阐述脾胃病辨治要点。结果与结论:临床治疗脾胃病。应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通补结合,以益气健脾、和胃降浊为法,从而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功能。 相似文献
5.
6.
7.
梁海凌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3,(5):50-51
<正>中医强调形神一体观,认为情志变化对人体有相应的影响,七情内伤会影响脏腑气机,直接损伤相应的脏腑,最易影响心、肝、脾三脏。临床资料显示心身疾病中以胃肠消化功能紊乱为多发,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除消化道症状外,多伴有情绪焦虑、抑郁,治疗效果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根据中医脾脑相关、脾主化生、脾藏营舍意、脾主思理论,我们认为脾胃与情志的关系密切。1理论基础1.1脾脑相关理论中医脾胃是包括了形、神、 相似文献
8.
陈勇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4):36-36
通过对张锡纯治疗老年脾胃病验案的探析,认为降胃镇冲气逆、活血化瘀疗噎膈、药食用治泻痢是张氏治疗老年脾胃病的独到经验和物色值得临床上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脾脑相关性从脾胃论治情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玮教授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深受路老"治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之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影响.魏玮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脾在志为思,为情志之本,二者常相互为患.故从脾胃论治情志病,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防止病情演变的作用.从脾脑相关理论出发,探讨脾胃与情志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身心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11.
论脾胃的气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立金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9,9(1):38-41
从理论与临床两方面探讨与反证了脾胃间存在着阴阳相助,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的气化结构,揭示脾胃生理的内在机制,说明脾与胃密切的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现代医疗技术并无理想的根治手段,而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刘龙民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后,学验俱丰,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善于从脾胃进行论治,效果显著,文章从理论来源、临证分型、主要治法进行简要总结,并有病案举例。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脾胃学说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从六经病的理、法、方、药等方面探讨张仲景脾胃学说的内涵,认为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多取决于脾胃的盛衰。治疗时立法、组方、用药、服法应处处顾护脾胃;诊察脾胃之气的盛衰可测知疾病的传变及预后;药后饮热粥、禁生冷和久病的调、补、和、清之法均意在顾护和恢复胃气。 相似文献
14.
初探李东垣脾胃学说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其创立的脾胃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内经》,而张仲景、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对李东垣影响也较深,尤以张元素的直接经验对李东垣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影响尤为深刻。李氏认为"脾胃为生化之源",人以胃气为本,人身机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依赖于脾运胃纳。文章从该学说形成的时代背景、典籍和师承的启示及理论依据3方面对李东垣脾胃学说理论作以初探。 相似文献
15.
16.
细胞自噬作为细胞的分解代谢过程,在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免疫防御等功能上与中医脾胃的生理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基于中医脾胃理论,从机体运化失调、卫气不固及气血津液输布失常等脾气虚病机着手,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对自噬功能下降在细胞代谢、免疫防御及衰老中的研究成果,分析脾气虚病机与自噬功能紊乱之间的关联,提出自噬功能下降可视为中医脾气虚的微观病机,为揭示脾气虚的微观本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史锁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5):260-262
就中医脾胃病研究的现状和未来采访了单兆伟教授,脾胃学说的研究居于整个中医理论研究的前列,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应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并不断总结发展和加以推广验证,临床如能将辨证与微观、辨证与病因治疗相结合并加大专病与专方的研究开发力度,定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并提出要遵照自身规律发展中医,中医现代化不能走“中医西化”、“中西药制”或“废医存药”的路子。要使科研成果尽 相似文献
18.
19.
王长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4):199-200
系统地整理、研究了董建华的脾胃学术思想。在治法上强调治胃病用通降法,在病机上认为脾胃虚寒学说固然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应着力研究胃热学说;注重疏肝气以调脾胃气机,用药忌壅补,轻灵流畅为其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20.
黄孟君教授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孟君,湖南长沙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专家,从事医疗、教学工作40余年,善长使用升降理论治疗内科杂病,尤其是脾胃病方面,每每能起病沉疴。笔者有幸师从黄老学习,在跟师门诊临证的一年半里,中医临床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脾胃病方面,感悟颇深。现将黄师运用升降理论治疗临床常见脾胃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