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 对177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血前1周内是否服用NSAIDs分为NSAIDs组(36例)和非NSAIDs组(14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36例(20.34%)服用过NSAIDs.两组比较,NSAIDs组在年龄、溃疡类型、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但在性别、Hp阳性率、既往溃疡病史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强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认识,合理用药,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使用NSAIDs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30-1031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与同期172例溃疡及胃黏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出血前服药史、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5.2%(58/230),多发生在服药后2周内,NSAIDs组年龄偏大、多有心脑血管病史、出血前临床症状不明显、Hp感染可能加剧NSAIDs诱发胃肠黏膜损害,两组性别、消化道溃疡史、治疗及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发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机制。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8月~2008年7月收治的78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分析其胃镜下表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临床表现等。结果 78例患者中胃溃疡35例(占44.87%),十二指肠溃疡21例(占26.92%),复合溃疡5例(占6.41%),胃黏膜糜烂17例(占21.79%)胃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全部患者均行Hp检测,有8例为阳性(占10.26%),说明Hp的存在并未加剧NSAIDs相关性疾病的发生。78例患者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47例(占60.26%),中青年患者31例(占39.74%),说明老年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结论 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多见,老年患者为主,常为无痛性,NSAIDs是消化性溃疡的独立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柳家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151-152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UGIB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按照1:1比例选择非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UGIB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个体情况、胃镜表现、治疗结果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间平均(33.23±28.67)d,空腹服药60例(66.67%),餐后服药30例(33.33%),非甾体抗炎药均为常规剂量。按照UGIB常规治疗,观察组年龄大、女性比例高、消化道症状少、血红蛋白水平高;胃镜下表现糜烂、多发、病变部位胃部为主、出血方式以ForrestI~Ⅱ多见、Hp阳性率高;观察组住院时间短、死亡率低(P〈0.0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UGIB发生率较高,应做好预防: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使用COX-2抑制剂,同时增加PPI降低胃肠道风险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在服药过程中定期检查大便潜血,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为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提供依据和措施。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的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出血前1周是否服用过NSAIDs将患者分为NSAIDs组和非NSAIDs组。分析NSAIDs组的服药的种类、服药原因、用药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年龄、性别、既往有无心血管疾病病史、溃疡病史、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临床症状(腹痛、消化不良)以及胃镜表现。结果 167例中有39例(23.35%)出血前1周服用过NSAIDs。NSAIDs组服药种类以阿司匹林占多数(19例,占48.71%);用药时间以1周以内最多见(15例,占38.46%);服药原因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为主(17例,占43.59%)。组间比较:NSAIDs组年龄≥60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非NSAIDs组(P<0.05);NSAIDs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较非NSAIDs组多见(P<0.05);NSAIDs组出血前消化道症状不明显(P<0.05);胃镜下NSAIDs组以胃溃疡、糜烂性出血多见,非NSAIDs组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出血量>1 000mL者所占比例高于非NS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为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的特点为起病隐匿、无明显腹痛,且出血量大。  相似文献   

7.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抗炎药(nonse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是一类具有抗炎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上消化道出血是NSAID胃肠道损害的常见并发症。我们对2001年2月-2006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分析和随访.总结NSAID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回顾性总结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NSAID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病人50例临床资料。结果,50例均发生不同程度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以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居多,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伴出血。显示NSAID可诱发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应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因呕血或黑便就诊并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的178例患者,分为NSAIDs组和非NSAIDs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伴随的消化道症状、心脑血管病史、内镜下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出血方式、Hp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病史的老年患者,多不伴有消化道症状,以胃黏膜糜烂及溃疡居多,两组患者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盘县地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我们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因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治疗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老年人服药后以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为主,较中青年人更易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为33.3%。结论:老年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应注意和防治上消化道出血,应用过程中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调查亳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因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收住院治疗142例患者,根据入院前10 d内有无服用过NSAIDs的病史,将患者分为NSAIDs组(49例)及非NSAIDs组(93例)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比较,患者的性别、消化道溃疡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SAIDs组患者在年龄、心血管病史、出血前消化道症状、血红蛋白含量、内镜下消化道溃疡、住院时间、72 h止血率等方面与非NSAID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年老、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更易出现并发症,且止血效果欠佳。应掌握NSAIDs类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可同时使用胃肠道保护药。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医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10d内有无服用NSAIDs及年龄(≥60岁)分为4组,对老年人NSAIDs组(Ⅰ组)、老年人非NSAIDs组(Ⅱ组)、中青年NSAIDs组(Ⅲ组),中青年未服药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597例病人,其中Ⅰ组82例、Ⅱ组95例、Ⅲ组45例。Ⅰ组心脑血管病史高于Ⅲ组,消化道出血病史高于Ⅱ组;Ⅰ组服用阿斯匹林类药物为主,发病多在服药1个月以上;Ⅲ组主要服用非阿斯匹林类NSAIDs,发病多在服药1个月以内(P〈0.01);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高;Ⅰ组无痛性溃疡、胃溃疡、多发性溃疡、复合性溃疡及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均高于Ⅱ组;胃体溃疡、胃黏膜萎缩发生率高于Ⅲ组;Ⅱ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较Ⅰ组高(P〈0.05)。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认识及预防。  相似文献   

14.
李朝瑛 《中国医刊》2005,40(6):34-3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0例连续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4~12周的患者行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经检查将110例患者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组45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发生率17.78%(8/45),幽门螺杆菌感染组65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发生率18.46%(12/6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加剧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伴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关系。方法 :14 2例胃镜检查明确为消化性溃疡伴出血与同期 42 6例胃镜检查明确为消化性溃疡无并发症患者 (对照组 ) ,Hp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14 C尿素呼气实验、组织学检查 ,调查 2周内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及吸烟情况。结果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组Hp( +) 12 3例( 86 62 % ) ,服NSAID 45例 ( 3 1 69% )。对照组 42 6例Hp( +) 3 66例 ( 85 92 % ) ,服NSAID2 8例 ( 6 5 7% )。NSAID显著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性 (OR =6 5 9,95 %CI =2 44 -10 62 )。Hp本身不增加溃疡出血的危险性 (OR =0 94,95 %CI =0 5 1-1 72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组及对照组服NSAID者Hp感染减低 ( 77 78%、78 5 7%对 90 72 %、94 2 2 % )。服NSAID出血组Hp( +) 77 789% ( 3 5 /4 5 ) ,服NSAID对照组Hp( +) 78 5 7% ( 2 2 /2 8) ,两者相比差别无显著性 ( χ2 =0 0 0 6,P >0 .0 5 )。结论 :NSAID增加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危险。服NSAID者Hp感染减低。Hp感染不增加服NSAID患者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危险 ,也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非甾体类抗炎药利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以"限定日剂量"作为药物利用动态客观指标,药物利用指数作为分析判别指标,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1—12月门诊29 241张处方进行用药情况分析统计。结果非甾体类抗炎药处方有3 134张,占总处方总数的10.7%,大多数药物的DUI≤1。结论我院的非甾体类抗炎药,DUI值≤1的药物超过83%,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7.
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年龄较大,多有心脑血管病史,出血前临床症状不明显,出血量较大,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肠镜检查多为小肠、结肠节段性浅溃疡,黏膜红斑、糜烂等表现.结论 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发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较大,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效果较好.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溃疡组与对照组进行询问服用NSAIDs史,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是否感染Hp。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于NSAIDs和Hp这一事件的优势比(OR)来评价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相对危险度。结果①服用NSAIDs的消化性溃疡OR值为2.225;②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为3.635;③服用NSAIDs发生胃溃疡的OR值为2.537;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为1.996;④单纯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值为6.85,单纯服用NSAIDs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值为6.10,既服用NSAIDs,且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值为13.70。结论①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机率较不服用NSAIDs的大;②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高于不服用NSAIDs;③服用NSAIDs发生胃溃疡比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机率高;④Hp感染者同时应用NSAIDs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