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阵发性房颤的转复和窦性心律的维持;(2)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心室率的控制;(3)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近年来,随着对房颤临床和电生理认识的加深以及一些新的药物的出现和在临床上的应用,房颤的治疗有了很多新的进展,有些进展甚至是突破性的.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房颤动 (房颤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成年人中 ,房颤的发病率约为 0 .3%~ 0 .4%。随着年龄的增加 ,发病率也升高 ,60岁以上为 2 %~ 1 0 %。房颤患者的脑栓塞发病率是窦性心律的 4~ 7倍。合并心脏病者的病死率较未合并心脏病者增加两倍。近 1 5年来 ,射频消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与生理性起搏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使许多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得到了有效防治。因此 ,房颤的防治作为一个难题就更加突出。目前 ,房颤的形成机制尚无定论 ,其治疗目标为 :( 1 )控制心室律 ;( 2 )预防栓塞 ;( 3)转复为窦性心律。药物转复仍然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点是心悸、脉律绝对不整;心电图示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绝对不等.根据临床发作特点房颤分:(1)初发房颤:特指首次明确诊断的房颤,包括房颤发作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难以确定房颤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和既往发作史者;(2)阵发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d,常<48 h,多为自限性,但反复发作;(3)持续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d,常不能自行复律,药物复律的成功率较低,常需电复律;(4)长期持续性房颤:指持续时间>1年,药物复律的成功率低,用射频消融等方法仍可转复;(5)永久性房颤:指复律失败,不能维持窦性心律或无复律适应证的房颤.  相似文献   

4.
依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和比较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依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 (房颤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共入选房颤持续 1 5h~89d的患者 69例,其中男性 28例,女性 41例,随机进入依布利特组(n=34)、普罗帕酮组(n=35)。前者于 10min内静脉注射依布利特 1mg,后者于 10min内静脉注射普罗帕酮 70mg,如给药结束 10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各组重复前述治疗 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 1 5h内房颤的转复率及 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1)依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70 .59% vs42 .86%,P<0. 05); (2)房颤的转复率与房颤的持续时间有关,持续时间低于 24h的房颤转复率 ( 71 05%, 27 /38 )明显高于持续时间超过 24h者(38 71%, 12 /31,P<0. 01),其中依布利特对持续 24h之内的房颤转复率高达 83 .33% (15 /18); (3)房颤的转复率与左心房直径呈负相关,左心房直径 <4 0cm患者的转复率 ( 75 68%, 28 /37 )明显高于左心房直径≥4 0cm患者的转复率(34. 38%, 11 /32,P<0 01); (4)依布利特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 8 .82% (3 /34);普罗帕酮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 (2. 86%, 1 /35)及长间歇(RR间期>2 .0s, 11 .43%, 4 /35)。结论 依布利特是一种快速转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可能性、预测因素及胺碘酮的转复效果。方法:将11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48h和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将常规治疗组48h后未复律的患者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胺碘酮组,观察用药至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5例房颤患者,治疗48h和7d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转复率分别为72.73%和83.63%,常规治疗组48h的转复率为52.63%。未复律的患者给予胺碘酮和常规治疗至7d时房颤的转复率分别为53.84%和28.57%。多因素回归和相关分析表明,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原因。结论:多于50%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在48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高危房颤紧急电转复时联用伊布利特的强化治疗价值.方法 对2009年3月-2010年6月进行紧急电转复的30例高危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高危房颤患者单纯直流电转复成功22例,单纯直流电转复的成功率为73%,直流电转复失败的8例给予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 mg后,再次进行直流电转复,8例全部转复成功,加用伊布利特后转复成功率为100%.并且给予伊布利特注射的患者电转复能量明显低于未注射伊布利特的患者(170 J±8.5J vs230J±9.5J,P<0.01).结论 伊布利特的药物强化治疗,明显提高房颤电转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正>心房颤动(房颤)的律率治疗包括房颤的心室率控制,房颤的转复,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等三方面,涉及药物及非药物两大类的治疗。尽管律率治疗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姑息性缓解症状的治疗,但仍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控制心室率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室率控制包括药物和消融两方面的治疗。1.1急性期心室率控制  相似文献   

8.
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  肖荣玲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0):663-664
目的 探讨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 (PA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62例房颤持续时间 2~ 48小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2例口服悦复隆 3 0 0mg~60 0mg ,对照组 3 0例静注西地兰 0 .4~ 0 .8mg。记录从用药到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 结果 治疗组转复率 4小时内为 5 6.3 % ( 18/3 2 )、8小时内为 62 .5 % ( 2 0 /3 2 )、12小时内为 71.9% ( 2 3 /3 2 ) ;对照组转复率则分别为 16.7% ( 5 /3 0 )、40 .0 % ( 12 /3 0 )及 46.7% ( 14 /3 0 )。各时间段治疗组PAF转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4小时内平均转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治疗组中未转复成功的 9例患者房颤持续时间明显高于转复成功者 (P <0 .0 1)。结论 对于不伴有心功能不全、缓慢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缺血的非瓣膜病PAF患者 ,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能有效和迅速地使PAF转复 ,缩短PAF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治疗手段可谓纷繁复杂,药物治疗包括控制心室率和转复窦性心律(简称赛律)两大策略,非药物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外科手术、起搏治疗、植入性心房除颤仪(IACD)等;除此之外,抗凝治疗也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心房颤动(房颤)治疗整体概念划时代的改变,房颤的抗凝治疗近年来出现革命性进展。1房颤治疗的新理念1.1三降三升的治疗新目标既往房颤的治疗都以消除和缓解患者症状为主要指标,而疗效常以心电图的改善为重要标准,包括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窦律)或控制房颤过快的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再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它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力衰竭和中风等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是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房颤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1)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2)控制心室率;(3)抗凝,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目前,房颤的转复治疗主要有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手段,尽管非药物手段在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药物治疗仍是最常用的有效手段。本文着重讨论胺碘酮(amiodarone)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31例,对照组应用西地兰和高辛片实施治疗,研究组应用胺碘酮对患者实施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房颤转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患者实施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和心率水平,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房颤转复时间,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钙在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及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其对血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6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胺碘酮,治疗组34例给予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钙。两组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及转复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治疗组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率均较对照组高(79.41%vs 61.76%,76.47%vs 55.88%,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无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降低房颤的复发,其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预激综合征(WPW)合并房颤时药物复律的有效药物及剂量。方法 对14例确诊为WPW合并房颤者给予可达龙治疗:150~300mg,iv。结果 14例中12例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未转复,但心室率控制在100次/min以内。结论 可达龙治疗WPW合并房颤时效果好,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研究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有症状就诊的房颤患者61例,最近房颤持续发作在48h之内,既往无心力衰竭表现,本次发作不伴急性心肌缺血和其他急性心外病症,临床排除心脏瓣膜病、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甲状腺机能亢进.随机分为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组和静脉毛花甙C组.普罗帕酮组顿服负荷量普罗帕酮450mg(2例体重过轻者给以300mg).毛花甙C组采用0.4mg静脉小壶滴人,若4h仍未转复则追加0.2mg.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观察心电、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服药到转复为窦律的时间.比较两组4h和8h的转复率和转复时间.结果普罗帕酮组共31例,4h转复17例(54.8%),平均转复时间(1.6±0.2)h;4~8h转复6例(19.4%),未转复成功8例的房颤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转复成功者(P<O.01),未发现明显副作用.静脉毛花甙c组共30例,4h内转复8例(26.7%),平均转复时间(2.7±0.9)h;4~8h转复5例(16.7%).两组比较4h内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P<0.05),4h内的平均转复时间亦有明显差异(P<O.01).结论对于新近发生的(持续发作48h之内)、不伴心功能不全和急性心肌缺血及其他急性心外病症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是一个快速、方便、安全的转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治疗的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 ,其治疗策略除病因治疗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即针对房颤心律的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虽然现阶段房颤治疗的整体状况并不理想 ,存在诸多问题 ,然而近年该领域内的多项重要进展却已经使房颤的治疗在相当程度上出现了改观 ,甚至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一、房颤治疗策略的转变与思考目前针对房颤心律的治疗策略包括控制心室率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基于经验和推理 ,很容易认为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的策略要优于控制心室率的策略 ;然而 ,近年发表的以AFFIRM (At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与洋地黄转复慢性房颤的作用。方法 房颤发作时间大于3周的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洋地黄组,普罗帕酮组先静脉推注普罗帕酮2mg/kg,再以5mg/kg维持24小时,后改口服每天450mg治疗4周。洋地黄组先静脉推注毛花甙C 0.4mg,然后每6小时静脉推注0.2mg,24小时后改口服地高辛每日0.25mg。结果 普罗帕酮组17例(48.6%)转复为窦性心律,洋地黄组仅2例转复成功。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者与未转复者相比,左房内径明显较小(P<0.001),房颤持续时间显著较短(P<0.001)。结论 普罗帕酮可有效地用于慢性房颤的转复,洋地黄转复慢性房颤疗效不佳;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是影响转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和验证顿服600mg心律平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74例,无禁忌证,随机分为2组;口服组给予心律平片600mg顿服;静脉组给予心律平针剂70mg静推,无效后30min重复该剂量给药.用药期间及用药后监护心电及房颤转复情况.结果 口服组37例,1h转复3例(8.1%),3h转复19例(51.4%),8h转复28例(75.7%);静脉组37例,1h转复12例(32.4%),3h转复15例(40.3%),8h转复27例(7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静脉组2例转复后一过性严重窦缓.结论 顿服心律平片与静脉推注心律平针剂转复近期房颤疗效相同,而且顿服600mg心律平转复房颤的方法简单,疗效肯定,转复快捷.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房颤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是控制心室率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窦律)两种策略.药物治疗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前者仅仅能减轻部分患者的症状,不能终止抗凝治疗;后者往往效果不佳,电复律或药物转复后使用胺碘酮维持窦律,一年成功的比例仅65%左右,且随着时间延长,维持率逐渐下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也使患者依从性下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近十年来,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发展迅速,新的术式不断涌现,成功率逐步提高,已经成为最有希望根治房颤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的复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电转复   1 .直流电体外转复  适用于以下情况[1] :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伴有血流动力学恶化 ,药物转复失败 ,房颤转复的一线治疗。  方案 :转复前需检查甲状腺功能、血清肌酐和血钾。食管超声应用于血栓栓塞高危患者 (有脑血管事件、左室功能不全或瓣膜疾病 )。房颤≥ 48h转复前抗凝 3周 ,转复后继续抗凝 1个月。直接电转复必须与心电图的 R波同步 ,避免在心室的易损期放电 ,引起心室颤动 (室颤 )。技术上需考虑电极大小和电极位置 ,输出波形和储存能量。起始能量 2 0 0 J,75%以上患者能够转复 [2 ] ,不成功时第 2次可用 36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