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通过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风险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符合选择标准的287例患者,根据有无OVF分为骨折组和对照组。根据股骨颈(femoral neck,FN)与腰椎(lumbar spine,LS) BMD是否相差一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分为BMD差异组和对照组。比较FRAX~?使用不同部位BMD的骨折风险预测值。以就诊时发生OVF与否为参考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FNBMD、LSBMD、FRAX~?、FRAX~?-FNBMD、FRAX~?-LSBMD预测OVF发生风险的准确性。结果 OVF组共计86例患者,OVF组FNBMD、LS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FRAX~?-LSBMD骨折风险评分显著高于FRAX~?-FNBMD(P0. 05)。BMD差异组共计39例患者,其中31例LSBMD低于FNBMD,24例OVF发生在低LSBMD组。FRAX~?-LSBMD骨折风险评分显著高于FRAX~?-FNBMD(P0. 05)。FNBMD、LSBMD、FRAX~?、FRAX~?-FNBMD、FRAX~?-LSBMD预测骨折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601、0. 719、0. 746、0. 810、0. 833。结论部分OVF患者存在FN-LSBMD差异,FRAX~?较BMD更能综合的评估OVF风险,有效的识别高危人群。同时FRAX~?-LSBMD评估OVF骨折风险的准确性可能优于FRAX~?-FNBMD,尤其是FN-LSBMD存在明显差异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FRAX联合腰椎或股骨颈骨密度评估中老年女性骨折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骨密度检查的女性337例,收集其个人基本信息、FRAX风险评估值及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按照骨密度及年龄分组,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和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比较FRAX联合腰椎或股骨颈骨密度评估骨折风险的差异。结果无论代入股骨颈骨密度还是腰椎骨密度计算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组的骨折风险均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②无论是在骨质疏松组还是在骨量减少组,采用股骨颈骨密度计算的骨折风险均高于采用腰椎骨密度计算的值(P0.05)。③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组采用股骨颈骨密度计算出的骨折风险均高于采用腰椎骨密度计算的值(P0.05)。结论对于不同年龄组的骨量异常女性,FRAX联合股骨颈骨密度预测的骨折风险高于联合腰椎骨密度预测的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BMD、OSTA与FRAX(不含BMD模型)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准确性,为选择适合我国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工具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并接受DXA骨密度检查的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连续纳入1497例,建立队列。基于基线数据,以就诊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否为参考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BMD、OSTA及FRAX评分预测骨质疏松骨折发生风险的准确性。结果发生骨折组(n=343)患者的BMD,OSTA评分与FRAX评分均低于未发生骨折组(n=115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D、OSTA及FRAX评分(不使用骨密度的主要部位FRAX评分)预测骨折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4(95%CI:0.621-0.687),0.629(95%CI:0.595-0.663)和0.907(95%CI:0.888-0.926),最佳诊断截点值分别为-1.25,-1.90和3.65%。结论不使用骨密度的主要部位FRAX评分可用于我国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但诊断截点值为3.65%,远低于WHO推荐的20%,其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骼疾病,绝经后女性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骨折风险评价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是一款研究、应用广泛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近年来研究表明,虽然FRAX?尚不完美,但对女性人群的骨折具有合理的预测能力,结合其他骨折危险因素对该工具进行调整、改进的研究也多见报道。设立符合本国国情的FRAX?阈值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使用该工具和进行临床决策。美国设立了固定的FRAX?阈值,英国则是按年龄分层的阈值。国内对FRAX?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暂无特异的干预阈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工具在我国的推广使用。笔者回顾了国内外FRAX?对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能力、骨量异常的诊断能力、在合并其他疾病的女性人群中的应用和干预阈值的研究等最新成果,为临床医生了解FRAX?的研究进展、探索针对我国人群干预阈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有效的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缓解社会的经济压力以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FRAX是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其简便且相对准确的优点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国家指南的推荐.现阶段FRAX广泛应用于原发性或者多种继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概率评估,并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edlink公司Osteocore 3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本地区417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各年龄段、各部位的BMD均比非骨折组低( 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近端骨量逐渐丢失,除了45~50组,其余各年龄段骨折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 P<0.05),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性越大。结论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呈明显负相关性,应该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代入FRAX工具后对于北京地区中老年人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地区9 726例中老年人群的相关资料,应用FRAX~?中国模式分别代入髋部BMD及腰椎BMD时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概率,评估FRAX~?在中老年人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1)应用FRAX~?分别代入髋部BMD及腰椎BMD后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并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代入髋部BMD后,男性及女性人群随年龄增大,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均增加。代入腰椎BMD后,女性人群随着年龄增大,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均增加,但男性人群上述骨折概率并不伴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3)总人群中合并既往骨折史的骨折风险高于无既往骨折史人群。结论髋部BMD及腰椎BMD代入FRAX后均能较好地预测未来10年骨折的风险概率;对于男性病例,应用FRAX时更推荐代入髋部BMD预测未来10年骨折的风险概率;FRAX~?对中老年人骨折风险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骨折风险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过手术治疗的Ⅰ期至Ⅲ期乳腺癌女性181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181例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匹配的非乳腺癌女性作为对照组,收集个人基本信息、骨折风险因素、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治疗方式等资料,比较不同组间的骨折风险,并进行骨折风险与临床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1)乳腺癌术后患者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PMOF)和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PHF)较对照组无显著增加(P=0.570、0.582);(2)PMOF在芳香化酶抑制剂组最高,他莫昔芬组最低(P<0.05)。芳香化酶抑制剂组的PHF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和他莫昔芬组(P<0.05);(3)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股骨颈BMD、骨折史、父母髋部骨折史和激素应用史对PMOF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股骨颈BMD、骨折史对PHF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RAX工具评估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骨折风险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与骨密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妇女120例为骨折组,无椎体骨折的120例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差异无显著性,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腰椎(L2-4)前后位及髋部骨密度(BMD)和T值。结果骨折组腰椎及髋部BMD和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BMD降低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相关,髋部骨密度值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示骨折的危险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应重视BMD变化,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在新疆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人群骨折风险预测中的适用性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为1008例T2DM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 年龄、性别、民族、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HbA1c、Ca、25 (OH)D、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股骨颈T值等指标,以及FRAX中的 各种危险因素。分为FRAX评分(FRAX/-)(无骨密度值)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BMD T值), (FRAX/-)组髋骨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PHF)≥3%或主要骨质疏松性骨 折概率(probability of a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PMOF)≥20%、(BMD T值)组T 值≤-2.5)为治疗切点,若给出相同的治疗建议为相同组,否则为不同组。在两组进行一致 性分析以评价FRAX在特定人群中的适用性。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 险增加,而较高的BMD值可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性别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相同组有961例患者,不同组有47例,一致率达95.3%(961/1008)。其中,年 龄、性别、股骨颈T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不同组相比,相同组年龄小, 股骨颈T值、BMD值高。FRAX与股骨颈骨密度T值评估骨折是否需要治疗进行一致性分析, Kappa值=0.69,P<0.001。10年内PHF和PMO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1(P<0.01)和0.898(P<0.01)。结论 (FRAX/-)和(BMD T值)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FRAX软件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和预测新疆地区T2DM人群的骨折风险概率,同时给出较准确 的干预治疗建议,FRAX作为一项初筛工具在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横向研究探讨绝经后医务人员骨密度与椎体骨折的相互关系。方法从单中心医务人员中,随机抽取216名绝经后女性,通过双能X线吸光测定仪检测其骨密度,运用Genant半定量法评估椎体骨折,分析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骨折的畸形程度以及EQ-5D评分的关系。结果绝经后医务人员椎体骨密度的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分别占27%、35%、38%;随着骨密度T值的降低,正常组(T≥-1. 0)、骨量减少组(-2. 5T-1. 0)和骨质疏松组(T≤-2. 5)的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病率明显升高(P0. 05),分别为28%、42%和53%;椎体骨折组(无论有/无临床症状)的骨密度明显低于无骨折组(P0. 01);椎体骨折畸形程度越重,其骨密度越低(P0. 01),躯体伸展程度、日常活动、疼痛或舒适度的EQ-5D评分亦越低(P0. 05)。结论绝经后医务人员随着骨密度的降低,骨质疏松和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增加,生活质量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骨密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指导临床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以单光子吸收法(SPA)测量了435例妇女挠骨皮质骨密度,并以定量计算机层面扫描法(QCT)测其中263例腰椎松质骨密度。435例年龄21~75岁,分5组:正常月经130例,绝经前月经失调81例,自然绝经后172例,人工绝经13例,合并其它疾病39例。挠骨与腰椎单位长度骨矿含量(BMC)峰值分别出现于36~40和31~35岁。月经正常时,从峰值期至50岁,挠骨与腰椎年降率分别为0.94%和0.51%;从峰值期经绝经至75岁,年降率分别为0.89%和1.41%。骨加速丢失从绝经前月经失调时开始。与绝经时间的关系,BMC表现非线性下降,可分为加速丢失、稳定及再次丢失三期。人工绝经与合并疾病者BMC不同程度地提前下降。172例自然绝经后妇女总骨折率为12.8%,骨折组腰椎BMC显著低于未骨折组(P<0.01)。人工绝经组骨折率为15.4%,合并疾病组为25.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MD)与脂代谢相关性,探讨血脂紊乱对BMD的影响。方法 选择509名自然绝经后女性,未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无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史,未使用过调脂药物。根据年龄段不同,分为<60岁、60~69 岁、70 ~79岁、>80岁4组,分别测量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量正位腰椎,左侧股骨颈(Neck)处BMD,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 BMD和血脂之间的相关性,并控制年龄、体重指数因素后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BMD、TC、LDL-C有显著差异。 各年龄组BMD与TC及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与TG无相关性。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后的偏相关显示BMD仍与TC及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TC和LDL-C升高与BMD下降密切相关,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未使用骨密度检测时,通过FRAX工具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中骨折发生概率的应用准确性。方法 系统检索CNKI、CBM、VIP、WanFang、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开展方法学质量评估,同时借助软件Stata16.0和Metadisc实施Meta分析。所纳入文献合计12篇,涉及研究为14个。结果 Meta分析结果表明,FRAX敏感度为84.68%,特异性为63.18%。合并SROC曲线绘制,最终得到诊断的准确率为85%,P<0.05,准确率接近骨密度检测方法。其中,髋部骨折概率对于骨密度评估方法的敏感度为81.9%,特异性为65.02%。使用FRAX评估时,诊断的准确率为83%,P<0.05;主要部位骨折概率对于骨密度评估方法的敏感度为73.5%;特异性为72.71%,使用FRAX评估时得到诊断的准确率为81%,P<0.05。 结论 FRAX工具是一种可靠的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骨折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妇女23例为骨折组,无椎体骨折的2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的腰椎(L2-4)前后位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T值。结果骨折组BMD、BMC和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BMD降低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相关。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应重视BMD变化,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握力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绝经后女性进行握力测量和骨密度测定,观察≤60岁组、61~70岁组和70岁组的握力和骨密度变化,应用单因素Person相关性分析和散点图研究握力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最大握力:≤60岁组25.86±4.77 kg,61~70岁组23.37±4.64 kg,70岁组16.63±5.40 kg。骨密度测定提示:65例股骨颈T值≤-2.5;90例腰椎T值≤-2.5。最大握力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握力与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呈非常显著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握力越大,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对贵阳市云岩区4 073名40岁及以上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检验及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等。根据基线TSH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3组,分别是TSH降低组(TSH0.55 mIU/L,71人)、TSH正常组(0.55 mIU/L≤TSH≤4.78 mIU/L,3 113人)、TSH升高组(TSH4.78 mIU/L,889人),比较各组基线特征。随访3年后,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骨折分析不同TSH水平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TSH降低组、TSH正常组、TSH升高组中新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人数分别为8例、51例、148例,发病率分别为11.3%、4.8%、5.7%,TSH降低组骨折发病率高于TSH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TSH升高组较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骨密度T值≤-2.5[OR=1.822,95%CI(1.124,2.954),P=0.004]、血脂异常[OR=1.381,95%CI(1.038,1.836),P0.05]、TSH0.55 mIU/L[OR=2.469,95%CI(1.163,5.243),P0.05]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校正血脂异常、骨密度T值≤-2.5后,TSH降低组与TSH正常组相比,骨折风险增加2.626倍[OR=2.626,95%CI(1.233,5.592),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TSH水平降低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危害来自骨质疏松性骨折,绝经后女性尤其多见。由于脊柱独特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椎体骨折。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探讨腰椎体骨密度检测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意义,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BMD水平比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无脊椎骨折者明显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水平越低,其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越高;有椎体骨折史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水平与发生再次椎体骨折的风险呈负相关。药物干预通常可明显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水平,同时还可减少椎体骨折的发生。尚存在一些不足:腰椎骨密度可能出现假性增高;需进一步探讨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骨密度阈值;药物干预的研究中BMD水平与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性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缺少大规模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流行病学,现有研究也大都存在病例收集方法不规范、样本量小、年龄分布存在差异等不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深入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变化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了545例绝经后女工腰椎和股骨骨密度。通过分析发现,骨密度值以股骨Ward's区最低,结合占正常同龄人百分比、骨丢失率及负重多因素考虑,以第一、二腰椎最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血清尿酸(uric acid,UA)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女性患者临床骨折患病率的关系。方法收集980例接受BMD测量和临床骨折评估的绝经后T2DM患者,测量血清尿酸(uric acid,UA)浓度。结果与骨密度正常和骨质减少的患者相比,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T2DM患者血清UA浓度较低。绝经后妇女的血清UA浓度与腰椎、股骨颈和全髋的BMD值显著相关。此外,临床骨折患者的血清UA低于无骨折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碱性磷酸酶后,血清UA浓度与临床骨折存在显著正相关。当模型进一步调整每个部位的BMD值时,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低的血清UA浓度可能与较低的BMD值和较高的临床骨折患病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