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磁共振(MRI)和延迟强化MRI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心肌活性的价值。方法: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于血运重建前行静息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5~10μg.kg-1.min-1)心脏电影MRI和延迟强化心脏MRI,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I存活心肌的定义为:≥2个相邻的静息期无运动及反向运动的节段,负荷后节段心肌收缩≥2 mm;延迟强化透壁程度分为5个等级评分,分别为无强化(0分),0~25%(1分),25%~50%(2分),50%~75%(3分),75%~100%(4分),节段心肌评分≤2为预测心功能可恢复。结果:延迟强化透壁程度≤50%的心肌节段(评分0~2),89%多巴酚丁胺负荷阳性;延迟强化透壁程度≥75%的心肌节段(评分4),21%多巴酚丁胺负荷阳性(P0.05)。延迟强化透壁程度在50%~75%(评分3)之间时,54%多巴酚丁胺负荷阳性,46%多巴酚丁胺负荷阴性。结论:当延迟强化为心内膜下强化和透壁强化时,与多巴酚丁胺负荷一致性好。当延迟强化透壁程度在50%~75%(评分3)之间时,需要进一步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以更好地预测心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QTV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LDDS)评价存活心肌。方法:结扎犬LCX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LDDS前、后记录心尖3个切面组织多普勒图像,根据QTVI在负荷前后变化特征确定存活心肌,并与三苯四氮唑溶液(TTC)染色及心肌声学造影对照。结果:LDDS前,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节段间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收缩期最大位移(D 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DDS后与LDDS前相比,存活心肌节段的室壁Vs及D s显著升高(P<0.01),无存活心肌室壁Vs及D 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LDDS中以负荷前后收缩期速度变化差值(△Vs)>0.66 cm/s作为截断值判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83%,特异性87%,以负荷前后收缩期位移变化差值(△D s)>0.61 mm作为截断值判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9%。结论:应用QTVI与LDDS结合,可以检测梗死区的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RT-3D-STI)结合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技术评价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5 例根据心电图、心肌酶学及冠脉造影确诊,且成功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 1 周内行 RT-MCE 检查,对心肌灌注结果进行半定量评价;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6 个月行二维超声分析左室各节段心肌进行室壁运动,根据术后室壁运动是否改善将室壁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分为两组:存活心肌组和非存活心肌组;同时行 RT-3D-STI 技术测得左室心肌整体及各节段三维峰值长轴应变 (3D-LPS) 、环向应变 (3D-CPS) 、面积应变 (3D-APS) 及径向应变 (3D-RPS) 参数指标。结果 血运重建术前,存活心肌组 3D-PLS、3D-PAS、3D-PCS、3D-PRS 明显高于无存活心肌组(P <0.05);单参数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以术前 3D-PAS ≤ -16.5% 作为截断值判断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 AUC 为 0.944,敏感性为 91.3%,特异性为 93.8%,明显高于其它应变值;多参数联合分析结果显示,三维应变参数联合判断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 AUC 为 0.969,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95.7%、 90.6%。血运重建术前,RT-MCE 评价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93.1%、 68.8%,一致性分析得出 Kappa 值为0.645。结论 在静息状态下, RT-3D-STI 技术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肌的存活性地价值高于 RT-MCE 技术,其中三维应变参数以 3D-PAS ≤ -16.5% 作为截断值判断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最高,且两种技术联合应用能更好地评价心肌存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左心室造影术 (L DDV)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存活心肌检测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 5 2例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史 ,心功能在 - 级间 ,超声心动图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在 35 %~ 4 0 %的患者 ,分别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 (L DDE)及低剂量多巴酚丁胺左心室造影 (L DDV)技术评价存活心肌后进行血运重建术 (PCI或 CABG)。于术后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存活心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L DDE技术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为6 7.1% ,特异性为 76 % ,准确性为 6 8%。 L DDV技术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为 6 8% ,特异性为 76 % ,准确性为7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L DDV技术识别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存活心肌与L DDE技术相比 ,同样具有较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正1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估存活心肌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后意义。负荷超声心动图常用负荷方法包括运动负荷和药物负荷。负荷超声心动图的综合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值80%。其中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是公认的检测存活心肌的方法之一。对比观察负荷超声心动图静息状态和负荷状态的室壁反应类型,可以推测相应的临床状况:1没有冠心病或可能性很小;2心肌缺血;3心肌梗死,没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负荷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中,评估T波假正常化及收缩储备对存活心肌的检测价值。方法41例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于血管重建术前行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Low—Dose Dobutamine Echocardiography,LDDE)和负荷心电图检查,术后两个月重复静息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16节段和4分法评估左室功能,在术前和术后随访时有1个或1个以上梗死节段室壁运动评分≥1为功能改善;T波的假正常化的定义为在≥2个梗死相关的心电图导联上T波由倒置变为直立。结果术后对所有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有22例(54%)室壁运动改善,术前负荷超声心动图与负荷心电图总的符和率为71%,T波假正常化预测术后室壁运动改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和79%;LDDE预测术后室壁运动改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和84%;两种方法共同预测术后室壁运动改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和95%。结论负荷试验中T波假正常化和LDDE均是检测存活心肌安全、易行及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超声二维心肌应变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心肌梗死后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检查,根据心肌梗死面积将患者分为A组28例(心肌梗死面积<12%),B组43例(心肌梗死面积≥12%)。所有患者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分析,测量心肌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收缩期整体径向应变(GRS)、收缩期整体圆周应变(GCS),对心肌应变与SPECT检测的左心室壁缺血坏死心肌的面积占左心室壁的百分比(Extent)进行相关分析,并应用ROC曲线评价3种心肌应变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的价值。结果 B组的GLS、GCS及GRS均低于A组(P<0.05)。GLS、GCS与Extent均相关(r=0.721、r=0.504,P<0.01),GLS、GCS及GR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749、0.678,诊断心肌梗死面积≥12%对应的界值分别为-13.83%、-11.65%、26.6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88.9%,63.6%、88.9%,81.8%、55.6%。结论超声二维心肌应变的变化能够反映心肌梗死范围的改变,其中GLS能够较好地评价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8.
朱佳  杨性安  杨志伟 《心电与循环》2021,(3):258-261,后插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联合心肌分层纵向应变(LS)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PMI)患者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医院的PMI患者38例,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静息状态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节段多层LS检查,并在术后1、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荷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CSE)对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评价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肌梗死患者30例。首先在静息状态下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CE),MCE心肌灌注结果采用半定量评价。多巴酚丁胺负荷静脉滴注剂量分别为5、10、20μg·kg~(-1)·min~(-1),每期3 min观察心率、血压变化于达到负荷剂量后再次行MCE,并以~(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作为金标准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MCE总共评价360个梗死节段,静息MCE评价1、0.5、0分为264、22、74个节段。多巴酚丁胺负荷MCSE评价1、0.5、0分为286、30、44个节段,评价MCE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8.10%、88.89%,kappa=0.285(P0.01)。评价MCSE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21%、88.89%,kappa=0.746(P0.05)。结论MCE及MCSE安全性良好。MCE及MCSE均与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梗死部位有较好的相关性,以PET作为金标准,MCSE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评价梗死节段内存活心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与核素心室造影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存活心肌的意义。方法:采用静态核素心室造影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测定3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射血分数及局部心室壁运动的变化。结果:静态核素心室造影示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9.9±16.5%,右心室射血分数为51.0±7.2%,心室壁运动异常节段87个(41.4%)。给予多巴酚丁胺后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7.9±19.2%(P<0.01),右心室射血分数为61.9±6.1%(P<0.05),静态核素心室造影时87个心室壁运动异常节段中有48个(55.2%)节段心室壁运动恢复正常或改善。结论:多巴酚丁胺核素心室造影是可供临床检测存活心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多巴酚丁胺、硝酸异山梨酯负荷试验核素锝[^99mTc]甲氧异丁异腈(technetium [^99mTc] methoxy isobutyl isonitrile,^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识别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对4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进行静息心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和多巴酚丁胺、硝酸异山梨酯负荷试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用半定量的方法将^99mTc-MIBI摄取进行评分,区分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结果^99mTc-MIBI显像判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存活心肌节段有279个.非存活心肌节段235个;经多巴酚丁胺加硝酸异山梨酯负荷后,心肌显像改善:轻度稀疏节段9个、中度稀疏节段24个、严重稀疏或缺损节段10个,共计43个节段显像改善,评分减少1分以上,存活心肌节段313个,非存活心肌节段201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6个月,随访多巴酚丁胺加硝酸异山梨酯负荷后,心肌显像改善的32个节段发现,静息^99mTc-MIBI显像改善,另有8个受损节段正常化。多巴酚丁胺加硝酸异山梨酯负荷后心肌显像无变化的389个节段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346个节段无变化。多巴酚丁胺加硝酸异山梨酯负荷心肌显像检测存活心肌的阳性预测值93%,阴性预测值89%。结论多巴酚丁胺加硝酸异山梨酯负荷后心肌显像对存活心肌的识别能够提高存活心肌的检出率。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硝酸异山梨酯单用及合用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存活心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对4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拟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3、5、10μg·kg-1·min-1)、硝酸异山梨酯及两药合用的负荷2DE检测。结果硝酸异山梨酯与多巴酚丁胺(3、5μg·kg-1·min-1)合用无诱发心肌缺血,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两者单用时显著提高(P值均<0·05),且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硝酸异山梨酯+多巴酚丁胺5μg·kg-1·min-12DE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达多巴酚丁胺10μg·kg-1·min-12DE水平。多巴酚丁胺10μg·kg-1·min-1可诱发心肌缺血。结论多巴酚丁胺5~10μg·kg-1·min-12DE检测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存活心肌效果较好,但可诱发心肌缺血。硝酸酯与多巴酚丁胺合用能提高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孤立性CLBBB患者35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其分为A组(LVEF≥50%,18例)和B组(LVEF50%,17例)。另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采集各组二维超声数据,采用Simpson法测定LVEF。记录并比较各组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的三维应变数据: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L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C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VGRS)、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LVGAS),以及各组间左心室心肌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三维应变值。采用ROC曲线分析各三维应变参数诊断CLBBB合并心功能减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与B组LVGLS、LVGRS、LVGCS、LVGAS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LVGLS、LVGRS、LVGCS及LVGAS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局部三维心肌应变数值均呈递减改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参数诊断CLBBB合并心功能减低的曲线下面积为0.805~0.910,准确性较好,其中LVGLS的敏感性(96.4%)及特异性(76.7%)高于其他应变参数。结论:CLBBB患者左心室心肌不协调运动,主要以前壁及前间隔的改变为主;左心室不协调运动导致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减低。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早期、敏感、准确地评价CLBBB患者的左心功能,其中LVGLS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CK技术识别存活心肌的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彩色室壁动力分析 (CK)技术检测冠心病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能力进行探讨。方法 :将 CK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DE)相结合 (CK- DE)对 1 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 DE。结果 :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作为“金标准”对照分析 1 82个节段 ,二维超声心动图(2 DE) DE试验 (2 DE- DE)和 CK- DE试验判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6%、65%、76%、79%和 91 %、75%、84%、87% (P<0 .0 5~ 0 .0 1 )。结论 :CK- DE试验判断存活心肌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 2 DE- DE试验好 ,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ASE)与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E)在识别冬眠心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10只家兔开胸不结扎左前降支,模型组26只家兔开胸不全结扎左前降支。1个月后行药物负荷试验,测量节段心肌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PRS),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正常组心肌PRS随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冬眠心肌在静息状态、多巴酚丁胺5μg.kg-1.min-1时PRS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大;10μg.kg-1.min-1时PRS没有明显增大,20μg.kg-1.min-1时反而明显减小。正常组心肌各节段的PRS随腺苷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各级负荷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冬眠心肌在静息状态、腺苷80μg.kg-1.min-1时PRS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大;100μg.kg-1.min-1时反而明显减小。DSE结合STE检测冬眠心肌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5.7%。ASE结合STE检测冬眠心肌的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87.8%。结论 ASE及DSE结合STE均能有效识别冬眠心肌。二者结果比较,ASE的特异性高于DSE,但敏感性不如DSE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梗死相关血管重建后存活心肌的功能恢复与左室重塑进程和左室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将心肌梗死区异常室壁运动节段中存活心肌的节段数做为量化存活心肌的指标。筛选 4 8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心肌梗死后 (2 0± 12 )天成功的接受梗死相关血管的介入治疗术 ,术前 1~ 3天接受静息超声心动图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 ,术后 (5 4± 1 6 )个月复查静息超声心动图。依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检测出的梗死相关的异常室壁节段中存活心肌的节段数 ,将 4 8例患者分为 :Ⅰ组 ,大量存活心肌 (存活心肌节段≥ 6段 ) 11例 ,Ⅱ组 ,少量存活心肌 (2段≤存活心肌节段≤ 5段 ) 2 9例 ,Ⅲ组 ,无存活心肌 (存活心肌节段 <2段 ) 8例。分别测定术前和术后静息状态下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室壁节段运动积分指数。结果 重建血管术后 (5 4± 1 6 )个月随访发现梗死相关动脉血管重建后 ,梗死相关血管的异常室壁运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Ⅰ组的左室收缩末容量由 (6 3± 8)ml降至 (4 7± 10 )ml(P <0 0 1) ;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由 1 4± 0 2降至 1 1± 0 1(P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由 (4 6± 9) %增至 (5 7± 10 ) % (P<0 0 1)。Ⅱ组的左室收缩末容量 (7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二维应变超声诊断心肌梗死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的价值。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35例为心肌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21例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心室各节段的峰值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和径向应变(RS),并按室壁运动评分将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心室壁518个节段分为1分患者270个节段,2分患者116个节段,3分患者106个节段,≥4分患者26个节段;对照组为327个节段。对比各组LS、CS和RS的差异,并对各应变指标绘制ROC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的2分、3分和≥4分患者各节段LS、CS、RS明显降低(P<0.01),1分患者节段LS和CS明显降低(P<0.01),且1、2、3、≥4分患者左心室各节段随室壁运动评分的增加,LS、CS及RS明显降低(P<0.01);ROC曲线诊断室壁运动减弱的敏感性分别为85.7%、76.5%、85.6%,特异性分别为74.5%、80.6%、64.3%。结论二维应变超声中LS、CS和RS能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其中LS、CS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心肌的存活性。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入本研究,分别采用5μgkg-1/min和10μgkg-1/min的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体表超声心动图观察梗死区域心肌收缩心室壁运动和厚度的变化,以识别有无存活心肌。结果:对36例病人分析了576段心肌,基础状态时94段心肌运动消失;119段心肌运动减低;363段心肌为正常心肌。静脉滴注5μgkg-1/min多巴酚丁胺后,运动消失的94段心肌中,30段心肌心室壁运动及收缩心室壁增厚率得到了改善,其中23段心肌变为运动减弱心肌,7段心肌变为正常心肌,将多巴酚丁胺增量至10μgkg-1/min后,由第1次剂量无反应的运动消失的64段心肌中,有5段心肌心室壁运动和收缩心室壁增厚率得到改善。结论: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识别是安全的,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诊断可以预测功能受损心肌在血运重建后的功能恢复。存活心肌检测方法很多,磁共振成像提供了不同的方法观察存活心肌。本文综述了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及舒张末期室壁厚度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存活心肌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与18F 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心肌代谢显像对比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受损 (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 0 3 8± 0 0 5 )的患者 3 3例 ,1周内分别进行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 [3、5、10 μg/(kg·min) ]超声心动图和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图像分析均采用 16节段半定量法。以18F 脱氧葡萄糖SPECT检测结果为标准 ,评价不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 :3 3例患者的 3 65个运动异常节段中存活心肌检出率 :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为 67 4% ,多巴酚丁胺 3、5和 10 μg/(kg·min)分别为 3 8 9%、61 4%和 70 4%。多巴酚丁胺 3 μg/(kg·min)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显著低于18F 脱氧葡萄糖SPECT心肌代谢显像检出的存活心肌节段 (P <0 0 0 1)。多巴酚丁胺 3、5、10μg/(kg·min)超声心动图检出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分别为 5 1 6%、82 9%和 91 8% ,准确性分别为 63 6%、81 6%和87 8% ,均显著递增 (P <0 0 5~ 0 0 0 1) ;副作用发生率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