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男,38岁。初诊日期:2017年9月10日。主诉:左侧口眼歪斜3月余。现病史: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后疼痛,伴听力下降,2天后左外耳道出现疱疹,左侧额纹消失,左眼用力不能完全闭合,左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歪斜,鼓腮漏气,面部肌肉麻木无力,就诊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治疗半个月(具体治疗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而出院。近日劳累后自觉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分析顽固性面瘫验案一则,认为标本同治为本病的治疗关键。本案的治疗以整体扶正和局部活血通络并重,通过针刺、艾灸翳风穴及麦粒灸疗法的合用,一方面调整全身气血,补虚扶正;另一方面强通、温通面部瘀阻之经络,收效甚佳。总结验案心得,以期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面瘫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庆其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八代从医,国医大师裘沛然的学术传承人,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顽固性咳嗽是指咳嗽迁延日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属中医"内伤咳嗽"范畴,又称久咳。临床上,由于顽固性咳嗽病机较为复杂,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5.
<正>顽固性胸水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多发于中年以上患者。从缓解症状来说,西医主要是胸穿抽液治疗。而老年人体质较弱,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常常反复迁延难愈,胸水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引发的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生存质量。单纯的胸腔穿刺放液虽可暂缓症状,但胸水反复生成增多,可导致蛋白大量缺失甚至电解质紊乱,往往得不偿失。杨保林教授擅长利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顽固性胸水,现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炎,可出现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露齿时口角向健侧歪斜等一系列症状.笔者运用麻黄升麻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现举验案二则.  相似文献   

7.
【瘀血内阻胃失和降】崔×,男,69岁。因直肠癌术后二年伴老年性震颤一年入院,住院号35596。住院治疗期间突然呃逆不止,每于进食加重,饮食难进,曾用西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五种疗法并用治疗顽固性面瘫。方法:电透穴法:每日1次10天为l疗程,TDP治疗器照射每日1次10天为l疗程。电指针法:每日1次10天为l疗程。水针法:隔日1次,5次为l疗程。牵正散口服法:每日服2次,每次服3g,连续服用至病愈。结果:经上述五法并用治疗l例顽固性面瘫,10个疗程,诸症消失而获愈。结论:本法治疗l例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且经济实用,元副作用,值得基层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9.
<正>顽固性失眠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重症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或(和)睡眠质量的严重下降,引起机体功能低下的一种综合征[1]。顽固性失眠一般病程较长,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困扰,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使用镇静催眠药,由于药物的耐药性、依耐性、成瘾性及副作用等问题临床疗效受到一定影响[2]。中医药从整体观及辨证论治角度出发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临床疗  相似文献   

10.
面瘫,中医称"口眼歪斜"。面瘫的发生,多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有关。现代医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麻痹。是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临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患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  相似文献   

11.
王××,男,56岁,1981年8月20日就诊。患者体质素虚,因夏秋间外出,感受风邪,致面瘫。诊察:身体瘦弱,舌淡无苔,间有瘀斑,脉虚弦。经当地医生用针灸、药物治疗数月未愈,故来我院治疗。拟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60克红花地龙桃仁各6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稀签草15  相似文献   

12.
验案二则     
验案二则汩罗市中医院(414400)杨进先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黄某某,男,63男。农民。于1987年6月18日初诊。面部及下肢浮肿已2年。渐至加重。近半年来,面色白无华,指甲及眼结膜苍白,精神不振,纳食无味,少气懒言,动则气短,周身懈惰乏力,形体日渐消...  相似文献   

13.
验案二则     
患者,女56岁,2001年7月4日就诊。患者几个月前自觉舌头中部、腹部及会阴部寒冷如冰,伴腹痛、腹泻,大便日3—4次,不成形。曾就诊于他医,服中药数剂(药物不详),上症于就诊时无改善。今日就诊,症状如前,时值盛夏,因上述三部位寒冷,虽炎热亦不敢吹电扇,且需用热水袋敷腹部及会阴处则舒。诊得两脉弦而缓,舌体略胖  相似文献   

14.
验案二则     
例1 癔病 迟某,女,23岁,通化四中教师,1977年11月10日入院。主诉(家属代述):苦闷抽搐1d。3d前患者因与学生生气后,心情苦闷,不语,于睡眠醒后痛哭流涕,问语不答,到室外走窜不休,后突然昏倒,口噤握拳,吐白沫,四肢厥冷,抽搐5次后方止。醒后双目直视,心烦善怒,夜不能寐,不进饮食,有时意识较清楚时诉说头痛,心难受,重复说一句话,发音不清而嘶哑,因抽搐而急诊入院。脉证合参,乃肝气不舒而致气机逆乱,阻塞清窍而突然昏厥,不省人事。诊断:厥证(气厥,癔病性抽搐)。治则:舒肝理气,豁痰开窍。处方:桃仁40g,香附15g,青皮15g,柴胡15g,半夏  相似文献   

15.
验案二则     
例1 刘某,女,22岁,工人。1988年8月12日初诊。患者3年前,感冒后突发口唇肿胀,搔痒难忍,溃烂,流黄水。经本市某医院诊断为口唇周围湿疹,经中西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一月余而愈。但每感冒则复发。  相似文献   

16.
验案二则     
郜波 《河北中医》1984,(2):25-25
案一、胃溃疡郭××,女,60岁,农民。1983年2月1日初诊。自诉上腹经常疼痛已三年余,81年8月在县分院作钡餐透视,确诊为胃溃疡,遂给予抗酸药和解痉止痛药治疗一年余,未见好转,故转余诊治。在我院又作钡餐透视,胃小弯部有龛影。患者要求改服中药治疗。症见上腹隐痛持续不已,时感胃脘灼热,  相似文献   

17.
案验二则     
一阴吹吴××之妻,39岁,农妇。住太和县黑虎公社后吴桥村。患阴吹九年余,自觉羞丑,隐忍不言。1982年5月13日初诊。患者1972年4月上环后月经过多,躯体渐瘦。次年3月取环,历约月余,大便溏泻,时腹胀肠鸣,发生前阴排气,无臭味,如转矢气。自此致今,曾治过三次,未见好转。细询知一下午阴道排气达30余次。月经延后,白带量多,少腹坠痛,腰酸膝软,纳谷欠佳,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脉沉弱。此乃系气血虚弱,脾肾亏损,运化失职,谷气转急,逆道旁窍,病为阴吹。治宜补气血,健脾温肾,升阳举陷。处方。党参15克白术30克黄芪30克熟地12克山药30克肉桂3克陈皮9克 升  相似文献   

18.
董坚  王刚 《光明中医》2009,24(2):317-317
医生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清·黄凯钧<友渔斋医话>"为医须明十弊"所言,都是医生容易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验案二则     
一、酒精中毒孙某男44岁木工1983年5月10日入院住院号:12296。患者长期饮酒,日饮1斤,于1983年5月9日晚大醉后突然呕吐鲜血,遂即人事不省,手足扭曲,牙关紧闭,持续约10分钟后转为狂躁、谩骂不休。入院时颈部抵抗,二便失禁,体温39℃,血压17.3/10.7kPa(130/80mmHg),脑脊液检查正常,先后给予冬眠灵、安坦、大伦丁、葡萄糖静滴及导尿管治疗4天,症状未减,而请中医会诊。症见神识昏糊,四肢强直,烦躁谵语,脉弦数有力,即以鲜竹沥100cc灌  相似文献   

20.
误案二则     
例一、吕某,女,40岁,1985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自1984年6月始头晕乏力,腰酸胫软。多次查血常规,白细胞均较低。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此次因国庆节前劳倦过度而诸症加重。见头晕眼花,头顶有空洞感,神疲乏力,不耐烦劳,倦怠嗜卧,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无华,腰酸胫软,便纳如常,舌淡,苔薄白,脉弱。查血常规:Hb10.7g%,RBC365万/立方毫米,WBC2900/立方毫米,N70%,L23%,E5%,M2%。证属脾气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