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踝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陈旧性关节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外踝理筋手法治疗。观察疗效、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踝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效果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6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理筋手法组单纯采用理筋手法治疗。理筋手法和探穴针罐法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部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足功能,计算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并根据MRI检查结果评估患足韧带、肌腱及骨损伤情况。结果:①踝部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2±2.68)分,(6.70±2.22)分,t=-0.865,P=0.643];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踝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8.532,P=0.000;t=-4.235,P=0.007),联合治疗组的踝部疼痛VAS评分低于理筋手法组[(1.48±1.24)分,(2.24±1.42)分,t=-3.246,P=0.021]。②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23±12.46)分,(47.54±13.35)分,t=-1.435,P=0.546];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36.756,P=0.000;t=-24.146,P=0.012),联合治疗组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理筋手法组[(72.16±18.14)分,(61.33±13.48)分,t=-5.473,P=0.015]。③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2±2.45)分,(3.88±2.33)分,t=-0.743,P=0.632];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3.945,P=0.011;t=4.586,P=0.021),且2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1.55)分,(7.35±2.03)分,t=0.547,P=0.085]。④患足韧带、肌腱及骨损伤情况。MRI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的患足韧带损伤改善情况优于理筋手法组(χ2=4.266,P=0.039),2组患者的肌腱及骨损伤改善情况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95,P=0.107;χ2=0.517,P=0.472)。结论:理筋手法联合探穴针罐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在减轻踝部疼痛症状、提高患足功能、改善患足韧带损伤方面的效果优于单纯理筋手法,但两者在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及肌腱、骨损伤方面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林氏踝关节整复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推拿组采用林氏踝关节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乐葆口服+超激光治疗。参考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中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进行积分对比及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OFAS疼痛评分、功能评分都有显著改善,但推拿组治疗后AOFAS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 0. 05),且推拿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AOFAS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但推拿组治疗后AOFAS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且推拿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杨军林  张功林 《新中医》2018,50(12):221-224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联合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气滞血瘀证症状(疼痛、肿胀、瘀斑、口渴、便秘、尿赤)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4%(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P 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P 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气滞血瘀证症状(疼痛、肿胀、瘀斑、口渴、便秘、尿赤)评分减少(P 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少于对照组(P 0.01)。结论:理筋手法联合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可明显改善气滞血瘀证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踝三针"联合超激光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踝三针"联合超激光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超激光疗法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Kofoed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治疗前,Kofoed评分及AOFA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Kofoed评分及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踝三针"联合超激光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4,(8)
目的观察以"魏氏手法+特色中药外洗"和"主动功能锻炼+扶他林软膏"两种治疗手段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对比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78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9例,应用"魏氏手法+特色中药外洗"治疗,疗程6周。对照组39例,应用"主动功能锻炼+扶他林软膏"治疗,疗程6周。应用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及分级疗效评定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6周及半年后较治疗前AOFAS都有显著改善,治疗半年后治疗组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AOFAS评分,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071-1073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配合运动理筋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观察要求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运动理筋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局部推拿理筋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随访3~6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各分项与总均分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各分项(除对照踝关节活动范围评分项外)与总均分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除放射学分项外,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各分项与总均分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基于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3~6月,治疗组复发情况及进一步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小针刀配合运动理筋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负重关节之一,踝关节扭伤在日常工作生活极为常见,按其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踝关节扭伤与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急性踝关节扭伤治疗方式多遵循RICE原则,采用冰敷镇痛、固定制动,对于运用中医手法的治疗效果,临床存在不同看法。清宫正骨手法"摇拔戳"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巧理筋脉,要点在于外踝理筋手法的灵活运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电针结合冲击波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36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冲击波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冲击波治疗,对比总有效率、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较治疗前相比均缓解,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治疗上,运用电针结合冲击波的疗法更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程度,同时可提高踝关节功能,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节穴针刺配合运动理筋疗法治疗Ⅰ、Ⅱ度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Ⅰ、Ⅱ度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小节穴针刺配合运动理筋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跌打膏外敷配合理筋手法推拿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Mazur踝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3,5,7,14,28 d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逐渐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4,28 d,2组Mazur踝关节评分分项与总分均逐渐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基于Mazur踝关节评分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小节穴针刺配合运动理筋疗法能快速改善Ⅰ、Ⅱ度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体征,提高踝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制消瘀止痛膏外敷联合正骨理筋手法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自制消瘀止痛膏外敷联合正骨理筋手法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对比两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消瘀止痛膏外敷联合正骨理筋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富林  李伟利  邓娟 《新中医》2019,51(9):247-249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运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2组均给予常规RICE法和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观察组加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外洗配合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评价踝关节的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评估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2周时,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Kofoed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Kofoe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略高于对照组8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可有效缓解疼痛、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踝关节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结合中药熏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及AOFAS踝与足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AOFAS踝与足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及AOFAS踝与足功能评价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结合中药熏洗可有效缓解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郝金林  徐芳华 《新中医》2018,50(2):119-122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针刺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110例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3疗程。治疗后对2组患者患侧踝关节疼痛、肿胀及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OFAS及RO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OFAS及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1%(6/5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3/5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针刺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且治疗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简化摇拔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同时探讨简化摇拔手法在患者家庭医疗模式中的意义。方法:将5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简化手法+基础治疗(试验组)及基础治疗(对照组)。对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进行AOF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3d和7d后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简化孙氏手法操作简便安全,可显著改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疼痛症状及功能,加快愈合,同时适合应用于家庭医疗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弹性固定配合正骨理筋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就诊的114例急性外踝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给予正骨理筋手法+弹性固定,对照组给予冰袋外敷+弹性固定,两组均2周为1疗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在前足部变形、后足部变形方面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和治疗组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5.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39%,与对照组相比较,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固定配合正骨理筋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符合现代医学骨伤科治疗理念,临床疗效满意,方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伤科外敷散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中医正骨理筋手法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伤科外敷散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韧带松弛、反复扭伤以及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时间、肿胀缓解时间以及皮肤瘀斑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扭伤应用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伤科外敷散治疗能有效缩短踝关节疼痛、肿胀时间,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肌骨超声技术直观观察外踝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选取踝关节扭伤患者39例,于清宫外踝理筋手法治疗前、治疗疗程结束后及治疗后平均18.6个月随访时,对踝关节患侧、健侧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对比观察记录踝关节患侧、健侧外侧3条韧带的厚度;韧带纤维的连续性,踝关节运动过程中的韧带张力,外侧副韧带周围组织肿胀面积等。结果:39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手法治疗前患侧相比健侧超声下见踝关节外侧三条副韧带连续性好,但韧带肿胀,有不同程度变厚,回声不均匀,以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明显,距腓后韧带患侧健侧差别较小;踝关节做背伸、跖屈、内翻、外翻活动动态下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无回声变化区域患侧较健侧有增大或扩展,提示张力弹性患侧较健侧差,距腓后韧带健侧、患侧变化不大。手法治疗后患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厚度回声变薄,宽度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腓后韧带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张力改善明显。随访时患侧韧带厚度、周围组织肿胀区域与动态张力观察与健侧基本接近。结论:运用外踝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经过肌骨超声检查证实可以对踝关节外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厚度、宽度、动态张力弹性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揿针联合手法与单纯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90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手法推拿治疗结束后在阿是穴(最痛筋结点)、申脉/照海、解溪/中封、丘墟/商丘(根据内外侧踝关节损伤不同选穴,每次选取5个腧穴,包括2个痛点)将揿针埋入穴位皮下24~48h。两组患者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8次,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筋结点"压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行走与跑步活动时踝关节疼痛程度分级人数变化,及随访期两组患者踝关节休息痛发生人数及发生次数,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行走与跑步活动时踝关节疼痛分级人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踝关节跑步疼痛分级人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踝关节休息痛发生人数与发生次数均较对照组少(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揿针治疗满意度高。结论:揿针配合手法治疗可改善踝关节扭伤后遗症筋结点压痛、行走和跑步活动时疼痛,较单纯手法治疗能降低损伤关节休息痛发生,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正骨理筋手法联合秦威舒筋汤外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陈旧性踝关节损伤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正骨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秦威舒筋汤外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骨理筋手法联合秦威舒筋汤外洗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损伤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正骨理筋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