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压(24-hour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24hPP)、动态脉压指数(24-hour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index,24hPPI)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F发生情况分为高血压合并AF组(n=106)和高血压无AF组(n=11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心脏重构情况、动态血压情况(24hPP、24hPPI),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动态血压情况与AF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高血压合并AF组较高血压无AF组24h动态收缩压(24hSBP)、24hPP、24hPPI、左心房前后径(LAD)水平高(P 0. 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P 0. 05);两组24h动态舒张压(24hDBP)、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 24hPP 60mmHg组24hSBP、24hPPI、AF发生率均低于24hPP≥60mmHg组(P 0. 05),两组24h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4hPPI 0. 5组24hSBP、24hPPI、AF发生率均低于24hPPI≥0. 5组(P 0. 05),24hDBP高于24hPPI≥0. 5组(P0. 05);(3)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24hPP、24hPPI均与AF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P 0. 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hPP、24hPPI与AF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临床诊治时对高24hPP、24hPPI患者应密切关注其AF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循环杂志,2017,32(5):447-451.该文探讨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压(24-hour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24hPP)、24h动态脉压指数(24-hour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index,24hPPI)和夜间动态脉压指数(nighttime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 index,NPPI)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共入选于2016年5月至7月在阜外医院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相似文献   

3.
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24小时动态脉压(24hPP)分为四组:Ⅰ组:≤40mmHg、Ⅱ组:41~55mmHg、Ⅲ组:56~70mmHg、Ⅳ组:>70mmHg。测量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PP及尿微量白蛋白(MAN)。比较各组的MAN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SBP、24hDBP。24hPP与MAN的关回归分析。结果:24hSBP、24hPP与MAN呈正相关(r=0.78、0.79,P<0.05),24hDBP与MAN呈负相关(r=-0.64,P<0.05)。进一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与早期肾损害对应的24hSBP、24hDBP及24hPP值分别为150mmHg、91mmHg、58mmHg。结论: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脉压(24hPP)、24 h动态脉压指数(24hPPI)与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期间在安康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其分为高血压组(9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24hPP、24hPPI,分析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hPP、24hPPI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24hPP、24hPP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年龄[(62.57±7.42)岁比(58.63±8.92)岁]、吸烟史占比(37.04%比19.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8±0.64)mmol/L比(2.75±0.58)mmol/L]、24hPP[(50.52±9.37)mmHg比(47.26±8.69)mmHg]、24hPPI[(0.42±0.07)比(0.37±0.08)]均高于高血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50±0.48)mmol/L比(1.68±0.52)mmol/L]低于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充数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LDL-C升高、24hPP升高、24hPPI升高均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不吸烟则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保护因素(P<0.05);Pearson分析显示,24hPP、24hPPI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24hPP、24hPP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24hPP的曲线下面积为0.669(95%CI 0.577~0.762),截断值取49.44 mm Hg时,敏感度为66.70%,特异度为63.50%,约登指数为0.302,24hPPI的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 0.646~0.813),截断值取0.39时,敏感度为70.40%,特异度为72.90%,约登指数为0.433。结论 24hPP、24hPPI升高均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二者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均有一定的预测、筛查价值,但24hPPI的预测、筛查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4h动态脉压(24hP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拟诊冠心病患者230例。入选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冠脉Gensini评分。比较冠状动脉正常者与不同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病变患者24hPP水平差异;比较24hPP50 mmHg组和≥50 mmHg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24hPP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双支及三支病变组24hPP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24hPP≥50 mmHg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率及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24hPP50 mmHg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4hPP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7~1.53)。结论 24hP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动态脉压和脉压指数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动态脉压 (PP)和脉压指数 (PPI)的变化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动态血压监测 (ABPM )手段 ,测定 76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 2 4hABPM变化 ,与 45例健康人ABPM值做对比 ,并在患者入院第 1 5天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 2 4h平均PP(2 4hPP)、2 4h平均PPI(2 4hPPI)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其中 ,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 2 4hPP、2 4hPPI均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 (P <0 0 5)。中度患者 2 4hPPI高于轻度患者 (P <0 0 5) ,2 4hPP差异无显著 (P >0 0 5)。 2 4hPP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呈弱的正相关(P <0 0 5) ,2 4hPPI与评分间呈强的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PP和PPI发生异常 ,并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即24 h平均脉压(24 h PP)、动态脉压指数(PPI)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预测早期肾脏损害的意义。方法对104例中老年EH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不同24hPP、PPI、AASI、肾小球滤过率(GFR)、微量白蛋白尿(MAU)及血清胱抑素C(Cys-C)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24hPP、PPI和AASI在预测肾脏功能早期受损的意义;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肾脏功能早期受损相关因素。结果以24hPP≥55 mm Hg、PPI≥0.36及AASI≥0.30为切点,高血压患者的GFR水平明显低(P<0.01);24hPP、PPI和AASI的ROC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AASI、PPI和24hPP;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P=0.009)和高血压病程(P=0.008)与GFR的变化密切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高血压病程的延长,GFR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关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FR与年龄(r=-0.367,P=0.001)、高血压病程(r=-0.371,P=0.001)、24hPP(-0.254,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均值、动态脉压及昼夜节律变化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高血压性肾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测量动态血压各参数: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脉压(24hPP)等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1)根据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将受试者按24hPP≤40mm Hg(1mm Hg=0.133kPa)、41~55mm Hg、56~70mm Hg、>70mm Hg分为A、B、C、D组,比较各组的尿mAl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SBP、24hDBP、24hPP与尿mAlb、NAG的相关回归分析。(2)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将上述受试者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比较两组尿mAl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结果(1)A组与B组之间,尿mAl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与D组随24hPP的增高,尿mAl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24hPP与尿mAlb、NAG呈正相关(r=0.79、0.78,P<0.05),24hSBP与尿mAlb、NAG呈正相关(r=0.78、0.76,P<0.05),24hDBP与mAlb、NAG呈负相关(r=-0.64、-0.65,P<0.0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得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时对应的24hSBP、24hDBP及24hPP值分别为150mm Hg、91mm Hg、58mm Hg。(3)"非杓型"组尿mAl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明显高于"杓型"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均值、动态脉压及昼夜节律变化可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检测评价指标,24hSBP高于150mm Hg、24hPP高于58mm Hg,24hDBP过度下降的患者易出现高血压性肾损害,夜间血压下降率<10%的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性肾损害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 ( 2 4hPP)与左心室肥厚 (LVH)及主动脉根部 (AOD)扩张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1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 (ABP)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分别测量ABP和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将 2 4hPP≥ 60mmHg( 1mmHg =0 13 3kPa)的患者 5 8例列为A组 ,2 4hPP <60mmHg的患者 60例列为B组。结果 A、B两组LVH和AOD扩张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与 2 4hPP、2 4h平均收缩压 ( 2 4hSBP)呈密切正相关 (r分别为 0 47、0 42 ,P均 <0 0 1) ,与脉压 (PP)和收缩压 (SBP)呈弱相关 (r分别为 0 2 5和 0 2 1,P均 <0 0 5 )。AOD与 2 4hPP、2 4hSBP、PP、SBP、年龄和病程密切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9、0 49、0 45、0 3 7、0 2 9和 0 3 4,P均 <0 0 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 2 4hPP与LVH及AOD扩张密切相关 ,2 4hPP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动态脉压(24h APP)及动态脉压指数(24h APPI)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住院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1例,入选患者均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24hAPP分为低脉压组(24hAPP60 mmHg,n=136)和高脉压组(24hAPP≥60 mmHg,n=55);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的数值,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脉压组24hAPPI、LVMI、24 h收缩压(24hSBP)的水平大于低脉压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24hAPP、24hAPPI、24hSBP为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提示24hAPPI为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4hAPPI可能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43例高血压患者,经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患者被分为颈动脉硬化(CAS)组(106例)和无CAS组(37例).结果:(1)与无CAS组比较,CAS组的诊室收缩压[(120.16±11.53) mmHg比(133.15±16.81) mmHg],24h平均收缩压[24hSBP,(119.78±11.67) mmHg比(132.87±16.63) mmHg]、脉压[24hPP,(48.60±8.12) mmHg比(59.51±15.32)mmHg],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121.57±11.78) mmHg比(134.15±16.86) mmHg]、脉压[dPP,(48.65±8.45) mmHg比(58.72±14.06) 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114.22±13.49) mmHg比(130.54±18.70)mmHg]、舒张压[nDBP,(66.81±10.41) mmHg比(71.40±12.53) mmHg]、脉压[nPP,(47.86±9.21) mm-Hg比(59.82±15.61) mmHg]明显升高(P<0.05);(2)偏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至中膜厚度(CA-IMT)值与诊室收缩压、24hSBP、24hPP,dSBP、dPP,nSBP、nDBP、nPP呈正相关(r=0.48~0.70,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多种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冠脉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24h平均脉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探讨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66例高血压病患者,男570例,女39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根据SCA结果分为冠心病组(A组)及非冠心病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24h平均脉压(PP);根据脉压结果分为PP>40mmHg组及PP≤40mmHg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P:A组(56.6±10.3)mmHg,显著大于B组(35.1±9.8)mmHg,P<0.01;PP>40mmHg组共有767例患者(79.4%),其中有610例冠心病患者(79.5%),PP≤40mmHg组共有199例患者(20.6%),其中有73例冠心病患者(3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脉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大高度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尤其在脉压>40mmHg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h动态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6例入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术。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所有病例均在术前、术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患者较非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73.6%比58.4%,P=0.038)。高血压患者冠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35.2%比12.3%,P=0.001)。冠脉狭窄患者,24h动态测压,其收缩压脉压均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收缩压与脉压随着血管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脉压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24h动态脉压在预测冠脉病变程度的严重性方面优于肱动脉脉压。  相似文献   

14.
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4h平均脉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166例,男780例,女386例。对比冠心病组以及非冠心病组的临床资料和24h平均脉压。结果冠心病组24h平均脉压(47±10)mmHg(1mmHg=0.133kPa),略高于非冠心病组(36±9)mmHg(P〉0.05);脉压超过40mmHg561例,冠心病患者516例;脉压40mmHg或以下119例,冠心病患者44例(P〈0.05)。结论脉压超过40mmHg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pluse pressure index,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4月~2013年4月实施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高血压患者355例。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237)及非冠心病组(n=118)。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计算脉压指数(PPI,PPI=PP/SBP)。分析上述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PP及PPI水平更高,分别为(77.8±8.7)mmHg vs.(64.7±7.6)mmHg,(0.52±0.08) vs.(0.4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PPI值越高,患者冠脉病变数值越高(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PPI(OR=1.39)、PP(OR=1.23)、SBP(OR=1.27)均为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 PPI值有助于预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24hP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24hPP≤40mmHg、41~55mmHg、56~70mmHg、>71mm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动态血压参数、尿微量白蛋白(mA1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的尿mA1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PP与尿mA1b、NAG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Ⅰ组与Ⅱ组之间,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随24hPP的增高,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r=0.79、0.7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当24hPP>57mmHg时,易出现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糖代谢水平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对称动脉硬化指数(S-AASI)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H型高血压患者257例,根据75g OGTT结果分为H型高血压合并T2DM组109例、H型高血压合并IGR组80例及H型高血压合并NGT组68例。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系统测量血压,计算S-AASI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 H型高血压合并T2DM组和H型高血压合并IGR组BMI、FPG、2hPG、FIns、HbA1c、HOMA-IR、TG、TC、LDL-C及Hcy均高于H型高血压合并NGT组,HDL-C低于H型高血压合并NGT组(P0.05或P0.01)。H型高血压合并T2DM组BMI、FPG、2hPG、HbA1c、HOMA-IR、LDL-C及Hcy高于H型高血压合并IGR组,HDL-C低于H型高血压合并IGR组(P0.05或P0.01)。H型高血压合并T2DM组24hSBP、24hDBP及24h脉压(PP)均高于其他两组,S-AASI水平低于其他两组,且H型高血压合并IGR组S-AASI水平低于H型高血压合并NGT组[(0.47±0.03)vs(0.66±0.04),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S-AASI与年龄、BMI、HbA1c、HOMA-IR、Hcy、24hSBP、24hPP及吸烟呈正相关(r=0.079、0.084、0.117、0.421、0.295、0.361、0.492、0.287,P0.05),与24hDBP呈负相关(r=-0.146,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BMI、HbA1c、Hcy、24hSBP、24hDBP及24hPP是SAASI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随糖代谢状态异常的加重,S-AASI水平随之降低,S-AASI水平的变化对判断不同糖代谢水平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有一定帮助;BMI、HbA1c、Hcy、24hSBP、24hDBP及24hPP可能是S-AASI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杂志》2008,16(1):96
该文探讨动态血压均值、动态脉压及昼夜节律变化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高血压性肾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3-06—2004-10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125例,测量动态血压各参数: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脉压(24hPP)等及尿微量白蛋白(MAU)、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管病、周围性眩晕、头痛等患者255例。根据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分为正常组99例,斑块组53例,轻度狭窄组53例(狭窄率30%),中度狭窄组29例(狭窄率30%~69%),重度狭窄组21例(狭窄率70%~99%),根据不同程度狭窄组又分为颅内狭窄组68例及颅外狭窄组35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血液学指标,完善动态血压,计算平均脉压指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脉压指数明显升高(0.41±0.08、0.41±0.05 vs 0.38±0.06,P0.01;0.43±0.05 vs 0.38±0.06,P0.05)。颅内狭窄组与颅外狭窄组脉压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1±0.06 vs 0.40±0.05,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颅内外动脉硬化与脉压指数、高血压、年龄呈正相关(P0.01),与性别、糖尿病、TC、TG和LDL-C不相关(P0.05)。结论脉压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硬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4h平均脉压(24hP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hPP水平分为A组(24hPP<40mmHg)、B组(40~50mmHg)、C组(50~60mmHg)、D组(60mmHg≤24hPP)四组,行超声心动图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查。结果高血压患者,随着24hPP水平的增宽,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的比(E/A)值减少、E峰减速时间(DT)值增加,24小时尿微量蛋白增多(P<0.05~0.01)。结论24hPP对左心室功能损害及肾功能损害有预测价值,高血压病患者随着24hPP增宽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及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