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科成立项目团队,明确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质量改进目标,分析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病情、设备、转运人员等方面建立预警分级管理,并应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比较实施前(2017年6-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6月)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后,急诊科患者转运至CT室、重症病房及手术室的时间均短于实施前(t=60.557,P<0.001;t=14.096,P<0.001;t=45.117,P<0.001);实施后转运期间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χ2=58.699,P<0.001)。结论 预警分级管理能有效缩短院内转运时间,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李明曲  苏黎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8):2936-2940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ICU需要院内转运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转运方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警分级管理。结果干预组转运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及检查等候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SpO2下降、SBP下降、严重输液外渗、非计划拔管、设备故障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警分级管理能够提高ICU患者院内转运效率,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转运质量,保证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在病房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77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将2019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77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转运质量。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病房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转运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应用标准分级管理指导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降低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临床不良事件,保证危重病人转运安全。方法:本研究将2016年6月至9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病人20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转运方法;2017年6月至9月收治的危重病人209例为观察组,观察组通过实施标准分级管理转运方案,对危重患者病情进行标准分级管理,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为各级患者制定转运人员及物品管理,优化转运流程。评价实施危重病人转运方案后,两组转运平均时间、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转运平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标准分级管理转运方案可以降低转运时间,减少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运装置在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于福建省立金山医院需外出检查的危重症新生儿179例,按是否使用转运装置分为观察组(n=92)和对照组(n=87),比较转运前后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皮肤颜色,外出检查的准备时间,转运后血气分析等6项指标。结果两组患儿转运前心率、呼吸、SPO~2、皮肤颜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过程中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皮肤颜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运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血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对照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外出检查的平均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转运装置在危重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危重症新生儿外出检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危重患者首诊科室常为急诊科,经过急诊科初步的应急处理后,为了进一步诊断或治疗,往往需要转运至其他科室接受相关检查和治疗.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特殊的治疗措施、转运人员的素质等多个因素可以影响到患者转运的安全,转运不当可能使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1 ~3].院内转运虽然时间短、距离近,但途中可能发生输液管道脱落等意外及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4~5].因此危重患者的转运应当谨慎小心,转运前主管医生应评估病情,判断转运的可行性.转运人员在转运中应当遵守相关制度,转运到相应科室后做好交接,以圆满完成院内转运[6].对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转运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对我院193例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院内转运的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40例。其中,甲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乙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乙组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取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还可以对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分级色块管理方案,并评价该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将2018年8月1—31日入住的11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11月1—30日入住的13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分级色块管理方案。观察比较2组危重症患者术后院内转运所用时间、转运物品准备时间和转运相关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施分级色块管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和转运物品准备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相关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的25.21%降至实施后的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并实施分级色块管理方案,可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效率,为转运同质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病人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晓梅 《护理研究》2010,(7):1954-1955
急诊病人经抢救后需住院治疗或转送到相关科室检查。在护送过程中,病人随时会出现各种病情变化而危及生命,因此做好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持续监护和生命支持非常重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学评分,数分钟即可完成评分和对病人的病情评价。  相似文献   

11.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病人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病人经抢救后需住院治疗或转送到相关科室检查.在护送过程中,病人随时会出现各种病情变化而危及生命,因此做好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持续监护和生命支持非常重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学评分,数分钟即可完成评分和对病人的病情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配合转运流程在急诊综合病房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需进行院内转运的226名急诊综合病房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将3月收治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方式),将4月收治的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配合转运流程),两组均11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交接合格率、家属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交接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配合转运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交接合格率,减少转运过程中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在急诊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3月经抢救后需转运的1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4~6月经抢救后需转运的1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在转运前采用常规评估,观察组转运前在常规评估基础上增加MEWS评分进行风险评估,比较两组转运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交接合格率及转运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交接合格率及转运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转运前运用早期预警评分进行风险评估,将病情危重度分值化,能有效判断患者预后,保证了急诊患者转运安全,提高了护士的风险评估意识及转运质量满意度,降低了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指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级转运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对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转运前进行转运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根据转运风险等级确定转运人员及转运物品。结果实施分级转运后,转运总体不良事件下降,其中,患者相关性不良事件与转运人员相关性不良事件均下降(P0.01)。结论分级转运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运流程在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传统转运方法对315例重症病人(对照组)进行院内转运,采用转运流程对309例重症病人(实验组)进行院内转运,观察两组病人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了解接收重症病人科室护士的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病人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士对转运流程的评价优于对传统方法的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转运流程可有效降低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提高接收重症病人科室护士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957例Ⅰ级危重患者。其中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就诊的4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方式,即由一名急诊专科护士负责转运;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49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MEWS对患者进行转运前评分、合理安排转运人员及设备。比较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处置成功率及转运护士的心理压力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vs.27.9%),转运过程中心搏骤停、呼吸困难及窒息、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处置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采用MEWS后,护士转运时心理压力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MEWS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转运前的风险评估,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患者转运、规范转运流程,不仅有助于提高转运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基层医院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1日~4月30日经抢救后需转运的81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5月1日~7月31日经抢救后需转运的10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验方法进行评估病情,并转运。观察组转运前在常规评估基础上增加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病情评估,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及接受科室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的8.64%降低到实施后的0.97%(P=0.030);患者家属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5.19%提高到实施后的94.17%(P=0.042),接受科室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0.25%提高到实施后的93.20%(P=0.008)。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客观、准确评估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病情,有效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以及科室间合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姚丽  梁艳  仲韦  王新丽 《全科护理》2021,19(2):253-256,288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成立风险管理团队,明确质量改进目标,分析C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救护理现状,发现护理问题,从病情、制度、人员方面建立预警分级管理,再将预警分级管理方案运用于CCU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护理管理中并评价效果。结果: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方案实施后抢救时间明显缩短(t=3.591,P<0.001),护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分级管理的认知提高(t=16.428,P<0.001),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降低(χ^2=11.636,P<0.001),病人和(或)家属满意率同步提高(χ^2=4.574,P<0.05)。结论: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病人风险,保障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程序有序展开,实施高质量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院内转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干预。比较2组的平均转运时间、转运成功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2组转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的转运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通过集束化干预可提高重症患者的转运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实施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回顾性分析运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对553例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的情况,分析转运效果。结果:平均转运时间为(25.1±9.7)min,553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死亡、心跳呼吸骤停、意外脱管(除输液管道)、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结论 :规范的危重患者转运流程、标准化地配备转运物品及药品、有效的风险告知、完善的转运交接单建立、转运医护人员资历的规定、多学科参与的危重患者转运演练与培训、危重患者转运质控小组的专门化管理是确保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