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自发痛、痛觉超敏、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等,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存在争议。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Wnt信号通路在神经发育中对细胞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神经损伤修复参与pNP的发生。本文就Wnt信号通路与pNP的联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细胞因子IL、TNF-α、NGF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系指由于某些病理原因[1]如身体损伤、外科手术、病毒感染、化学治疗、某些代谢疾病(如糖尿病)或癌症致神经组织(中枢或外周)自身受损或炎症病变引发的疼痛感觉系统功能异常所致的持续性疼痛,它常表现为持续性自发痛和痛觉过敏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其特征表现为自发痛、痛觉过敏以及痛觉异常。这种疼痛状态常使患者极度虚弱且难以治疗。虽然人们一般认为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的本质是不同的,但是显现出来的一些现象却与这一严格的分类不符。炎症极具特征性,涉及一系列不同的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此外,这些细胞还释放多种致痛复合物。最近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在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本综述阐述了不同类型免疫细胞在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致痛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一些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一种慢性疼痛,发病机制复杂.已经证实异位放电是痛觉异常的电生理学基础,并且离子通道改变是形成异常放电的主要原因.就现有文献报道的感觉神经元中一些重要离子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变化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5.
病理性疼痛包括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炎性痛是由创伤、细菌或病毒感染及外科手术等引起的外周组织损伤导致的炎症而引起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或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其共同的临床表现有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触诱发痛等。许多脊髓或高级中枢神经病理生理的改变都可引起或参与病理性神经痛的形成。目前的研究认为,脊髓背角神经元及脊髓胶质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活化与病理性疼痛有关[1,2]。现就MAPKs在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1 MAPKsMAPKs在所有真核细胞中均有表…  相似文献   

6.
<正>疼痛按持续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及疾病状态有关,其机制主要与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导致疼痛性介质(P物质等)大量产生和集聚在外周神经末梢有关。而慢性疼痛则通常持续3个月以上,在原发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依然持续存在[1]。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属一种慢性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  相似文献   

7.
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一种慢性状态,国际疼痛研究协会称之“来源于或者由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引起”,包括确切存在的神经损伤,比如神经缺血或其他病变,也包括缺少确切损伤状态下的疼痛,比如复合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和某些三叉神经痛。急性疼痛对机体具有警示和“保护”作用,而神经病理性疼痛与之不同,它可以持续存在,对机体无益,甚至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自发的疼痛,可以描述为针刺、电灼、撕裂、刀割样疼痛,也可表现为诱发的疼痛,被称作感觉异常和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8.
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神经系统的损害或炎症引起的一种常见而特殊的慢性疼痛,以痛觉过敏、异常痛敏和自发痛为特征.目前发病机制不清,发病率逐年上升,处理非常棘手而且目前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是医学领域的挑战性研究课题. 目的 综述表观遗传学在疼痛中的研究状况. 内容 主要对表观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生物学作用以及表观遗传学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趋向 表观遗传学在NP中的作用将为人们进一步深入阐明疼痛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NP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全世界有上千万人遭受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NP)的折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趋化因子(chemokine)与NP的形成与维持相关,现就趋化因子在N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表现与治疗 NP是指由原发性神经系统损害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其主要表现形式有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及痛觉过敏.触诱发痛是其重要特点,表现为非伤害性刺激即可诱发疼痛,性质如火烧或刀割样,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目前NP的主要治疗措施有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阿片类药物及局部神经阻滞等,但疗效并不确切,且常因各种不良反应而限制其临床应用[1].  相似文献   

10.
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 NP )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是脊柱手术后常见的不适症状[1].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 出 症 [ foraminal ( extraforaminal ) lumbar disc herniation,FEFLDH]属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1.
正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引发的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等,属于临床上的难治性慢性疾病[1]。药物耐受性、依赖性和随时间推移的恶性疼痛的出现,导致常见的药物治疗,如离子通道阻断药、镇痛药、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的使用在NP治疗效果上的不确定性[2]。几种经典的NP模型,如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局部坐骨神经结扎(PSNL)、脊神经结扎(SNL)和保留性神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定义为由于损伤或疾病作用于躯体感觉系统引起的一种疼痛[1]。由于其较高的患病率、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NP仍是疼痛研究者的主要关注点。NP不仅仅是一种感觉现象,也有免疫细胞参与,脊髓背角作为痛觉初级传入中枢,其各种免疫细胞自噬水平在N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可磨灭。自噬过度激活可诱导凋  相似文献   

13.
<正>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病变或疾病造成的疼痛,其病因多变,症状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这与其机制的复杂性有关。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的过程[1]。甲基化修饰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有关甲基化修饰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作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甲基化的概念甲基化是指在底物中添加甲基集团的反应,包括DNA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抑郁症共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抑郁共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的 综述炎症因子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内容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感觉系统的功能障碍相关,它包括触诱发痛、痛觉过敏、自发痛等一系列疼痛症状.抑郁症表现为心境低落和厌恶活动.小胶质细胞激活后,释放的炎症因子如TNF-α、IL-6、IL-1β,通过结合5-羟色胺受体、谷氨酸盐受体、γ-氨基丁酸能受体及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促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症的发生.趋向 炎症因子可能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抑郁共病的靶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分泌磷蛋白1(SPP1)在脊髓损伤小鼠神经病理性痛内源性保护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雌性昆明小鼠72只, 7~8周龄, 体重30~35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脊髓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痛+SPP1-siRNA组(NS-siRNA组)和脊髓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痛+空载病毒组(NP-EV组)。采用半横断脊髓的方法制备小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NS-siRNA组和NP-EV组鞘内注射7 μl AAV-SPP1-siRNA-GFP腺病毒或空载腺病毒AAV-vector-GFP后5 d制备模型。于术后1、2和3周时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WMT)和热刺激甩尾潜伏期(TFL), 随后处死取同侧损伤部位脊髓组织, 采用RT-PCR法检测SPP1 mRNA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SPP1、VEGF、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 NP组、NS-siRNA组和NP-EV组术后1、2和3周时PWMT降低, TF...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脑内组胺能神经元的代谢活性,及组胺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无镇痛作用。方法第一部分:疼痛组大鼠部分结扎坐骨神经致神经病理性疼痛(n=12),对照组大鼠行假手术(n=12),2周后在2组大鼠的纹状体内插入透析管,收集透析液,检测其组胺浓度。第二部分:分组情况与第一部分相同,2组大鼠腹腔内注射氯苯氨啶(左旋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剂),每小时收集1次纹状体透析液,持续5h,检测其组胺浓度并测定痛阈。第三、四及五部分实验中,均选择左侧坐骨神经部分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脑室内或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n=6):脑室内注射低剂量组胺(30μg)、高剂量组胺(300μg)或腹腔内注射左旋组氨酸(500 mg/kg),评价注药后痛阈的改变。结果静息时纹状体内组胺水平疼痛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氯苯氨啶诱导疼痛组大鼠纹状体内组胺水平增高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疼痛组大鼠痛阈明显升高(P<0.05)。脑室内注射低剂量组胺以及腹腔内注射左旋组氨酸可使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觉过敏,而脑室内注射高剂量组胺则产生镇痛作用。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脑纹状体组胺代谢活跃,氯苯氨啶诱导的大鼠脑纹状体内细胞外组胺水平的升高及脑室内注射大剂量组胺可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7.
国际疼痛研究会将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为:“原发或原发病灶引发的或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疼痛”[1]。神经系统内的损伤或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或中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Dvorkin[2]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即是通常所指的慢性疼痛,即持续超过3个月或在疾病治愈后持续时间超出正常范围的疼痛。感染、创伤、机体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化疗、外科手术、射线、神经毒性药物、神经受压、炎症和肿瘤的侵袭都可以引起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 孔钾离子通道TRESK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n=16):假手术组(S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仅暴露神经,不结扎.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14 d取8只大鼠,测定左后肢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术前1 d和术后14 d痛阈测定结束后取L4,5术侧DRG,采用RT-PCR法测定TRESK mRNA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MWT明显降低,DRG TRESK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0.01),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DRG TRESK mRNA表达下调,该变化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 孔钾离子通道TRESK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n=16):假手术组(S组)和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仅暴露神经,不结扎.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14 d取8只大鼠,测定左后肢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术前1 d和术后14 d痛阈测定结束后取L4,5术侧DRG,采用RT-PCR法测定TRESK mRNA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MWT明显降低,DRG TRESK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0.01),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DRG TRESK mRNA表达下调,该变化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其病理机制复杂,主要与神经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现有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随着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深入研究,其在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离子通道、线粒体功能、神经保护等方面的作用陆续被发现,并有望成为疼痛预防与治疗新靶点。本文就PPAR-γ在NP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N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