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能够反映体内免疫激活程度和炎症水平。大量研究显示suPAR在心血管疾病中呈高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斑块炎症反应、斑块稳定性及心力衰竭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Alport综合征患儿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 PAR)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34例Alport综合征患儿,11例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儿疾病对照以及13例健康对照儿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u PAR的浓度,并收集患儿同期临床资料。结果:Alport综合征患儿平均年龄(9.56±4.65)岁,男性28例、女性6例,X连锁显性遗传型24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10例。Alport综合征组血清su PAR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 896.65±979.34)pg/ml vs(2 747.62±277.59)pg/ml,P0.000 1],但低于原发性FSGS组(4 619.27±1 043.56)pg/ml(P=0.042)。Alport综合征患儿血清su PAR浓度与24h尿蛋白定量(r=0.400,P=0.021)、血清肌酐(SCr)水平(r=0.410,P=0.016)呈正相关。Alport综合征Ccr90ml/(min·1.73m2)组患儿的血清su PAR的浓度显著高于Ccr≥90 ml/(min·1.73m2)组(P0.000 1)。Alport综合征患儿血清su PAR浓度与年龄、性别、遗传型等无明显相关性。原发性FSGS患儿血清su PAR浓度与Ccr呈负相关(r=-0.833,P=0.008),与24h尿蛋白定量、SCr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lport综合征患儿血清su PAR浓度升高,提示该指标是一种新的标志物,可与蛋白尿、SCr共同用来反映肾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和滑液中的含量,并结合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了66例RA、23例骨关节炎(OA)和2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以及15例RA、9例OA患者滑液中suPAR的水平,比较不同病情活动组之间suPAR含量的变化,分析血浆和滑液中suPAR的含量与RA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联系。同时观察其中16例RA患者治疗后血浆中suPAR的变化。结果RA患者血浆中suPAR的含量明显高于OA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血浆中suPAR水平随着RA病情活动程度的增强而增高。RA和OA滑液中suPAR水平均高于相应外周血水平(P<0.01和P<0.05),而RA滑液suPAR水平明显高于OA滑液(P<0.01)。RA血浆和滑液中suPAR水平均与反映RA病情活动的指标如关节肿胀数、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治疗后RA患者血浆中suPAR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RA患者血浆和滑液中suPAR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其在RA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血浆suPAR水平与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判断RA病情活动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炎性关节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与其配体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介导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裂解作用与炎性关节疾病中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密切相关。本文就uPAR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炎性关节病中的病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 PAR)是近年特别关注的两个纤溶因子 ,它们除了纤溶作用外 ,还参与胞外基质降解、细胞修复和组织重塑等过程。因此这两个因子与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预后有关。我们对急性和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u PA和u PAR水平及其在化疗前后变化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一、资料与方法1 对象 :(1 )白血病组 :81例中男 46例 ,女 35例 ,年龄1 8~ 68岁 ,平均年龄 33岁 ,均为本院诊断明确的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1 ] 。按疾病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组 44例 ,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筛选2016-01-2017-08本院收治的105例CHF患者(CHF组),心功能Ⅱ级28例,心功能Ⅲ级55例,心功能Ⅳ级22例。另设同期健康体检且结果为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suPAR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并计算平均室壁应力(MWS)和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比较2组研究对象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suPAR水平及心功能LVMI、MWS水平。CHF老年患者血清suPAR水平经Pearson分析与LVMI、MWS呈明显相关性。出院后第12个月心脏彩超复查患者心功能,统计发生心脏事件的病例数,比较并发心脏事件与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入院时血清suPAR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uPAR水平与CHF患者心脏事件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患者血清suPAR水平及MWS、LVMI增高,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大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老年患者血清suPAR水平经Pearson分析与MWS和LVMI呈正相关(r=0.609和0.644,P=0.000和0.000)。出院后第12个月发现,随访并发心脏事件的CHF老年患者入院时血清suPAR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脏事件患者。CHF老年患者血清suPAR水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为发生12个月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血清suPAR水平可能是CHF老年患者早期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含量,分析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纤溶活化的变化情况。方法 ELISA法检测48例肝硬化和3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浆中u-PA及其受体的含量。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u-PA(1362±481ng.l~(-1))及u-PAR(1037±357ng.l~(-1))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P<0.05),且u-PA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纤溶活性增强,并随病情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观察该指标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36例,其中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8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1例,另选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留取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uPAR的表达水平。观察ACS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24,48h,3个月后外周血单核细胞uPAR表达水平的变化。随访ACS组患者2年,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CS组uPAR表达水平较SAP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均显著升高(P0.01),ACS组PCI术后3个月的uPAR表达水平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1)。85例ACS患者平均随访(20.46±2.45)个月,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24例,事件组单核细胞uPA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事件组(P0.01)。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单核细胞上uPAR的表达水平与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单核细胞uPAR的表达水平较SAP患者显著升高,ACS患者uPAR的表达水平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具有明显相关性,单核细胞uPAR的表达水平是冠心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对于判断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多沉积为特征。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PAI)是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和ECM降解的关键因素。uPA通过uPA-纤溶酶-MMP级联反应途径,最终可产生活化的纤溶酶和MMP,后两者是降解ECM的重要物质。因而调控uPA的表达,可能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1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90例对照者,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和以PCR对PAI14G/5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AI1活性升高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特征之一,4G等位基因、血糖、甘油三酯与PAI1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发卡样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人肝癌HpG2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PA(uPA)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短发夹状PAI siRNA的寡核苷酸链,将其插入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SilencerTM 2.1-U6 neo载体中构建重组载体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构建的重组载体导入人肝癌细胞HpG2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PAI mRNA和蛋白对tPA和uPA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后细胞中PAI含量降低,tPA和uPA的表达减少(均P<0.01)。结论测序结果表明发卡样的PAI 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pG2细胞后获得稳定表达,并可特异性封闭PAI的表达,PAI siRNA能有效阻断PAI的蛋白合成,同时抑制细胞中tPA和uP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单核细胞表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黏附法分离、提取并纯化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对原代培养的单核细胞分别加入25,50,100mg/L浓度的oxLDL,分别培养12,24,48h,测定单核细胞的uPAR蛋白表达量及uPAR mRNA的水平变化。药物干预组加入含阿托伐他汀(终浓度为5.0μmo/L)和50mg/L的ox-LDL的培养液培养12,24,48h,同样方法测定单核细胞的uPAR蛋白表达量及uPAR mRNA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xLDL刺激组单核细胞uPAR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升高,并呈剂量依赖关系;oxLDL刺激组单核细胞uPAR mRNA的合成量被显著上调。阿托伐他汀干预组uPAR蛋白的表达水平及uPAR mRNA合成量的刺激效果均被显著抑制。结论 oxLDL刺激单核细胞高表达uPAR是通过转录水平的上调来刺激蛋白质合成增加的;阿托伐他汀对uPAR表达的抑制是通过下调uPAR转录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杨春花  黄烽 《风湿病学杂志》2000,4(3):159-161,I004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蛋白和mRNA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表达,探讨uPA、uPAR基因在RA细胞外基质降解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cDNA-mRNA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24例RA、18例骨关节炎(OA)和6例正常滑膜组织中uPA、UPAR蛋白和mRNA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 24例RA滑膜组织均呈uPA、uPAR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uP  相似文献   

1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与血液纤溶系统密切相关。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可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下降,而PAI活性升高,这为临床应用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提供了理论依据。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软斑表面存在血栓附着,那么动脉粥样硬化期是否也存在tPA、PAI活性的异常?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与冠脉钙化、心血管事件与死亡的关系。方法:在2010年至2016年期间随访99例MHD患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suPAR,用64层螺旋CT(MD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分析suPAR与CACS的关系,及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2010年~2016年,91例(91.9%)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Spearman相关分析中,suPAR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呈正相关(P=0.001,r=0.315),与CACS100分组比较,CACS≥100分组血浆suPAR显著提高(P=0.048)。根据血浆suPAR的四分位数进行分析,发现高suPAR组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最高(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suPAR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suPAR仍然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MHD患者中,suPAR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呈正相关,suPAR作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液和血浆中的含量,并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其实际意义。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46例RA、8例骨关节炎(OA)和12名健康对照个体的血浆以及15例RA患者滑液中的uPA和uPAR含量,同时将类风湿因子阳性(RF^ )和阴性(RF^-)组之间uPA和uPAR含量进行比较,并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方法分析血浆和滑膜中uPA、uPAR的含量与相评价RA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RA患者滑液中uPA、uPAR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自身血浆(P<0.001,P<0.01);RA血浆中uPA、uPAR的含量又明显高于OA组(P<0.05,P<0.0001)和正常对照组(P<0.0001,P<0.001);RF^ 和RF^-组之间uPA、uPAR在滑液和血浆中的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RA滑液和血浆中uPA、uPAR在滑液和血浆中的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RA滑液和血浆中uPA、uPAR的含量还与反映RA病情活动的指标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之间均呈正相关;RA滑液中uPA、uPAR的含量还与关节肿胀个正相关。结论 RA患者滑液和血浆中uPA和uPAR的含量是反映RA病情活动的有用指标,提示uPA和uPAR基因可能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裂解作用参与RA的免疫作用机制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膜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等因子对单核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在25μ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有促进单核细胞迁移的倾向,迁移细胞由对照组的179.40±38.49升高至251.00±26.11,P=0.076;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体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细胞迁移没有明显影响;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则抑制迁移的细胞数至56.40±76.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加入抗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之后单核细胞迁移也受到抑制,160μg/L组迁移细胞数为151.20±20.33,与10μg/L组(228.40±83.96)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参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的单核细胞迁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对迁移具抑制作用,该作用甚至强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提示单核细胞迁移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对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04—2016-10就诊的FN患儿2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正常患儿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suPAR、CRP、PCT的差异和FN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7天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不同指标对FN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作用。结果:FN组发热时间为38(8~72)h,住院时间9(7~15)d,随访期间6例接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8例退热后再次出现发热,共3例死亡;suPAR、PCT和CRP对FN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7、0.861、0.835(Z=1.806、4.136、5.221,P=0.503、0.017、0.011);培养阳性组、死亡组患儿2次suPAR均高于培养阴性组、非死亡组(P0.05),而发热时间与suPAR呈正相关(P0.05),需要抗生素治疗和反复发热患儿PCT高于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和非反复发热组(P0.05)。结论:suPAR对儿童FN无明显的诊断价值,但持续升高的suPAR能预测FN儿童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吸烟对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珍  彭小菊  王晓林 《山东医药》2001,41(21):38-38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是 t- PA的抑制物质 ,能够迅速有效地抑制 t- PA活性。正常血液中两者间达到平衡状态 ,打破这种平衡可导致 t- PA生成与释放能力下降或 PAI升高 ,使血液中纤维蛋白清除障碍 ,造成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基于此 ,我们观察了吸烟者与正常人的 t- PA、PAI变化 ,旨在明确吸烟对 t- PA、PAI系统的影响。临床资料 :本组吸烟者 30例 ,均为健康成年男性 ,年龄2 7~ 42岁、平均 34 .2岁 ,烟龄 4~ 2 3年、平均 7.5年 ,吸烟量每日 10~ 40支、平均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