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取列缺穴治疗颈项痛5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针刺此穴可治头项强痛.笔者独取列缺穴治疗颈项疼痛52例,每收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四总穴歌》记载:"头项寻列缺",言其该句的要旨主要说明位于头项部的病症当取列缺穴治疗。然而,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以及任脉循行皆不上行头项部,依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无法圆满地解释该句蕴含的深刻理论。临床上,很多医家在治疗头项部病症时也不会首先取列缺穴,而是腕骨穴、后溪穴等,笔者认为应当从列缺穴蕴义、肺主治节、肺经与膀胱经别通以及与小肠经互合等角度深入阐释其理论机制,从而拓展该穴在治疗头项部病症的临床运用。为进一步在临床验证该理论的作用疗效,笔者略举1例以彰显该穴作用的效显。  相似文献   

3.
<正>列缺穴,乃手太阴肺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别名:童玄、腕劳。穴义: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首见于《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掖下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手兑掌热,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历代中医学文献对列缺穴的主治应用均做了广泛地记载,其主治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这些记载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研究资料。为了总结列缺穴临床应用思路与方法,为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4.
列缺穴,首见于《灵枢·经脉》篇,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手太阴之络脉,由此别走手阳明经。唐代《千金要方》以列缺为手太阴所过之原穴,当另有所本。金代《针经指南》倡用流注八穴,将列缺归入八穴之一。明代《普济方》、《针灸大全》首载八脉交会八穴说,认为列缺通于任脉,金明以来流行的针灸歌赋,多次提到列缺穴的运用。如《四总穴歌》、《千金十一穴歌》提出列缺能治头项病;《席弘赋》、《灵光赋》等提出列缺能治偏正头风,究竟列缺穴的主治范围为何?兹探析如下:《灵枢·经脉》篇首载列缺的主治证称:  相似文献   

5.
列缺(Lie que) 归经 穴属手太阴肺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任脉。 定位 在桡骨茎突上方,距腕横纹1.5寸处。 取法 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有一小凹陷即是列缺穴。 刺法 斜刺0.3~0.5寸;埋针。  相似文献   

6.
从有关"头项寻列缺"的针灸理论基础、生理解剖基础、现代机理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从不同方面证实针刺列缺穴可以有效治疗头项部疾病。列缺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而任督二脉经气相通,督脉的循行路线过头项部,针刺列缺穴可疏通任督二脉的经气,能够有效治疗头项部的疾患,其机制可能与神经递质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筋膜通路相关。现代机理研究涉及穴位敏化机制、红外热像机制、血流动力学机制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列缺穴通于任脉的探讨泉州市第一医院(362000)黄莉莉泉州市卫生学校(362000)李锡榕"头项寻列缺"概括说明了列缺穴对头颈部疾患治疗的普遍意义。其实这只是列缺穴功能的一个方面。此穴尚有另一方面的作用,那就是金元时代窦汉卿所创的八脉交会穴指出列缺...  相似文献   

8.
尹旭辉  王凡 《北京中医药》2008,27(7):566-568
关于列缺穴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定位、取效机制以及感传现象的研究上.有人对教科书中列缺穴取穴法提出异议;也有人通过分析肺经、大肠经和任脉的循行均不上头认为"头项寻列缺"之说有误;有人认为列缺与任脉是在天突、中脘和中极部相交通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主要围绕肺经本经经穴作用、络穴作用和八脉交会八穴作用开展.现代研究主要是运用超声技术观察脑动脉及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于临床来说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9.
列缺穴是针灸临床常用腧穴之一,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通任脉,且为针灸临床“四总穴”之一。本人在查阅古今针灸经典及相关文献记载中,发现列缺穴除了可治疗头项病证“头项寻列缺”,还可用于肺系上焦系统、中焦系统、下焦系统等疾病的治疗,试图将列缺穴的穴性归纳为“通上、调中、澈下”,从穴性含义、穴名解释、列缺穴性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针灸初学者掌握列缺的穴性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列缺穴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定位、取效机制以及感传现象的研究上。有人对教科书中列缺穴取穴法提出异议;也有人通过分析肺经、大肠经和任脉的循行均不上头认为“头项寻列缺”之说有误;有人认为列缺与任脉是在天突、中脘和中极部相交通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主要围绕肺经本经经穴作用、络穴作用和八脉交会八穴作用开展。现代研究主要是运用超声技术观察脑动脉及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于临床来说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1.
列缺穴又名童玄,出自<灵枢·经脉>,为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在临床上,该穴适应证广泛,可用于治疗肺系、上肢、头颈、泌尿、生殖等病证,且疗效满意.对其适应症,历代文献专著亦多有记载.笔者根据个人临床体会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做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列缺(LU7)属手太阴肺经穴,该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1])。其主治广泛,临床常用,现总结如下。1操作列缺穴的操作~([2]),或针或灸,多以沿拇长展肌腱沟向肘侧或腕侧斜刺或平刺为主,灸3~7壮。临床针刺时,最好使患者仰卧,坐位极易晕针,前臂伸直于体侧或屈曲于腹部,手背向上;常规消毒后向肘  相似文献   

13.
“头项寻列缺”,最早记载于明.徐凤《针灸大全》,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尤擅头项部疾病。本论文基于列缺穴与头项部体表的循证医学探讨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方法:通过整理近年来关于“头项寻列缺”的理论机制、研究现状、机理方面去探析列缺穴与头项部的特定联系。目的:为经脉体表-体表的特异性联系提供更多客观依据,以期为今后针灸临床以及基础研究的发展提供进一步崭新思路。结果:针刺列缺穴可通过调控脑血管的舒缩、改善血流量以及升高局部温度,从而治疗头项部体表疾病。结论:基于现代医疗技术阐明列缺穴对头项部体表疾病的特殊疗效,进一步为体表-体表特异性联系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是否通过表里同治这一作用途径实现。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健康学生志愿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列缺组和经渠组,每组18例。列缺组针刺受试者单侧列缺穴;经渠组采用与列缺同经且位置相近的经渠穴作为对照点针刺,使用红外热像技术测量两组针刺前后手太阴肺经上穴位(经渠、列缺、孔最、尺泽、天府)和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温溜、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臑)的温度变化。结果:针刺列缺穴后,手太阴肺经上穴位(经渠、列缺、孔最、尺泽、天府)和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温溜、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臑)的温度均明显高于针刺前(均P0.05);针刺经渠穴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温度比针刺前明显上升(均P0.05),手阳明大肠经的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列缺穴治疗头项疾患可一穴通两经,起到表里同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头项寻列缺”临床机理不清的问题进行剖析,明晰源流,提出见解。“头项寻列缺”目前主要从列缺穴位特殊性、列缺所属肺脏生理功能、列缺所属肺经与膀胱经相关及现代科技等方面加以阐释。结合文献发生学对“头项寻列缺”进行溯源研究,认为“头项寻列缺”应是以《凌门传授铜人指穴》所载“千金十一穴歌”中“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为基础,结合其它歌赋与临床实践提炼而成。历代文献中列缺主治风病的记载与现代临床医家多将头项病症与风邪相联系为“头项寻列缺”提供了理论支撑。“头项寻列缺”对临床治疗风邪所致头项病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读《中国针灸》2017年第37卷第2期"从气机升降角度浅谈列缺治疗偏头痛"~([1])一文,作者从气机升降角度论述列缺穴的治疗功用,认为肺具有"清肃、降敛之性""肺气以降为宜",可谓是深合医道,余思之亦有所得。因列缺穴治疗颈项疾病并不是通过肺经、大肠经及任脉实现的~([2]),所以有必要从气机升降角度论述列缺穴的治疗作用。从气机升降角度阐述"头项寻列缺"的内涵,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列缺、照海属八脉交会穴,分别通于任脉、阴跷脉,其经脉之气合于胸膈、肺系、咽喉。二穴合用具有滋阴降火之功。通过对列缺配照海的临证病案分析,为证属肺肾阴虚病症的针灸选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1985年以来,笔者采用艾炙列缺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6例,效果满意。治疗方法小艾条一端蘸桐油少许,点燃后对准患侧列缺穴(桡骨茎突的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尽处两筋骨罅中)。迅速点炙,一触即起。此时该穴处可发出清脆的“喳”一声响,则为操作成功。点灸后局部起一小水泡,数日后结痂自愈。如两侧腮腺同病,取双侧列缺穴。点灸1次后,疼痛即缓解,腮腺部位逐渐消肿。86侧中除并发睾丸炎1例,颌下腺炎1例的加用抗菌素外,其余全部炙愈。据《四总穴歌》载:“头项寻列缺”。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别走手阳明。手阳明经行于头面与手太阳表里相  相似文献   

19.
感冒,俗谓"伤风",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为外感风邪、时行流毒所致.我在临床上采用药物敷贴穴位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一、风寒感冒:主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喷嚏鼻塞,流涕咳嗽,胸闷不渴,舌苔薄白,脉来浮紧.此系风寒外束,肌腠不固,肺卫受邪所致,俗称"重伤风".治则:辛温解表.方药用葱豉汤(以下为1日量):葱白连须3~6个(9~12克)、豆豉9~15克.取穴:①太渊、经渠、列缺.太渊乃手太阴肺经"脉之所注"的"俞"穴,它的作用是"俞主体重节痛",乃人体经脉"八大会穴"之一;经渠穴是治疗外感疾病的要穴;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之间互相通连的"联络"之穴,且为人身"五总要穴"之一.②亦可取劳宫穴.它为"手心主脉  相似文献   

20.
经络的三阴三阳称谓及其临床意义/王居易(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北京100700)主题词经络/历史,阴经/历史,阳经/历史,手经/历史,足经/历史经络的称谓指;肺手太阴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胃足阳明之脉,脾足太阴之脉……,后世多称: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