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进行调查及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两家(A企业、B企业)主要的焦化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的调查,分析并评估企业内存在的职业病相关危害因素,并对企业施行的生产流程、防护职业病的相关安全措施、职业卫生的管理手段进行分析,同时分析B企业施行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前后的体检结果差异。结果采取较完善职业防护措施的B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较高;针对B企业在控制效果评价时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合格率较整改前明显提高。干预前粉尘、焦炉扩散物、噪声控制合格率分别为89.6%、2 6.0%、60.0%,干预后分别为96.8%、91.6%、70.0%。结论在焦化类别企业中实施规范性的安全防护,可明显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职业病防护知识知晓情况及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农民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及其他权益,我们调查了深圳市外资企业中农民工对职业病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十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淀粉生产项目采取除尘、隔声等防护措施技改前后的粉尘、噪声危害状况,对其技改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技改前后工作场所粉尘、噪声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技改措施效果良好,粉尘合格率从19.0%上升至88.9%,噪声合格率从66.7%上升至100%,技改后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采取的综合除尘、降噪技改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某石化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石化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该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磺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噪声等,检测值(TWA、STEL)分别为5.2、6.8;0.52、5.22;0.6、0.6;0.009、0.03;0.13、0.52ng/m3;68~89dB(A);硫化氢MAC〈0.53mg/m3,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该公司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焦化企业年产90万t捣固焦及煤气综合利用项目中粉尘及焦炉逸散物的超标岗位,进行超标原因分析,结合现有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出并实施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干预措施。粉尘、焦炉逸散物浓度干预前分别为9.0~15.0 mg/m3、0.35~0.38 mg/m3;干预后分别为2.7~6.3 mg/m3、0.013~0.017 mg/m3,均符合容许超限倍数的要求。说明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焦化企业工作岗位中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放射诊断放射防护状况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明确放射诊断防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督促落实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培训、座谈会及现场调研等方法,了解放射诊断放射防护基本状况;用X射线巡检仪监测机房的放射防护状况;汇总资料明确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经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并督促落实后,放射诊断防护状况整体较好,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晓率上升至97.9%;所有防护缺陷的防护门均得到及时更换或修补;在明确专人负责放射防护管理后,个人剂量计的送检及时率达到100%;受检者防护用品配备率由73.7%上升到100%;使用率由45.6%上升到71.9%以上。结论 开展放射诊断防护状况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是保证放射防护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企业CR2032电池开发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改造的防护效果。方法根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超标点改造前后现场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石墨粉尘、炭黑粉尘、二氧化锰(按MnO_2计)、乙酸丙酯、草酸、噪声和激光等;企业对超标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了改造,粉尘8 h加权浓度平均降低为改造前的28.1%(配对t=3.09,P0.05),噪声8 h等效声级降低1.3~8.6 dB(A)(配对t=4.20,P0.05),噪声改造作业点检测合格率达100%。结论某企业电池开发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较重,企业应从多方面对生产过程的职业病危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危害因素检测值控制在国家标准限值内,还应完善并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以防控职业病危害,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卫生防护效果,提出防护建议,为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某危险废物处置公司进行调查,确定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虫菊酯类农药、氰化氢、硫化氢、盐酸、磷化氢、腈类化合物、氨、铅及其无机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硫酸、氢氧化钠、噪声、高温及工频电场等。检测的粉尘、毒物、噪声共20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危险废物暂存库1个点的磷化氢浓度为0.55 mg/m~3,高于其最高容许浓度(0.3 mg/m~3),其余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要求;28名接触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结论该企业现行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达到防护效果,所处理的危险废物种类复杂,需准确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管理,同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9.
某炼化企业化验分析岗位通过采取改造职业病防护设施、完善HSE管理体系等措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明显下降,均低于行动水平(10%~50%PC-STEL);改造后化验人员白细胞(WBC)初检结果异常率明显降低,2015年WBC偏低率1%。该企业化验分析岗位所采取的防护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两个电焊工职业病高发的机械制造企业,随机整群抽样各1个班电焊工进行职业病防护行为的干预和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后电焊工耳塞、过滤式防毒面具、焊接眼面防护具等使用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康促进可有效提高电焊工的职业病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某中药厂饮片筛选生产线现场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分析其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并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工作场所提出控制补充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使用滤膜称重法和仪器直读法计算结果。结果除尘器清理时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超限倍数计算结果超标,破碎机、筛选机、人工拣选台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分别是86.6、88.0、86.5 dB(A)超标。结论为中药饮片筛选生产线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化工厂全封闭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防护措施效果综合分析。结果该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丙酮、噪声。丙酮检测点STEL、TWA合格率分别为77.8%、90.0%,卷曲机单元丙酮STEL最高为1146.2mg/m^3。卷曲机单元噪声强度合格率为66.7%,其余单元均合格。结论在该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中,空调通风系统需改善,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和健康监护体检的方法对某焦化公司焦炉逸散物相关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显示,炼焦工段焦炉作业工人接触焦炉逸散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率为75.0%,按超限倍数要求,作业工人接触焦炉逸散物超标率为33.3%,其中炉顶导烟车工为高度危害作业。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确定某焦化企业粉尘、焦炉逸散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分别为备煤工段的铲车室、皮带尾部、粉碎机,炼焦工段的焦炉炉顶、导烟车室以及发电厂的燃气轮机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评价,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该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铅烟、铅尘、硫酸合格率分别为60%、40%和100%,铅烟铅尘通风防护设施效果差,现场管理混乱。结论只有工程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双管齐下,才能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6.
了解打印机制造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接触水平,找出该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并开展防护措施,为该行业防护措施的整改和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对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分析结果,针对关键作业岗位防护措施进行整改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整改前投料、充填、加剂、涂布、分解和压片岗位炭黑粉尘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清扫、碎料、冲压、卸料和空压机巡检岗位噪声现场检测强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整改后作业场所炭黑粉尘和噪声现场浓度或强度和合格率均明显优于整改前。提示,该企业针对关键作业岗位炭黑粉尘和噪声的整改措施可行,防护效果良好,能有效的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异氰酸酯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并介绍相关防护措施。 方法 通过异氰酸酯光气化法生产工艺介绍,结合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分析异氰酸酯生产过程主要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 结果 异氰酸酯生产过程存在光气、氯气、一氧化碳、异氰酸酯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危害风险较高。为避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各企业从工程防护、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方面采取了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结论 异氰酸酯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的分析可为该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兴春  朱方艳  郁颖香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37-2138
目的了解某煤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对该企业实施防护整改措施前后现场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效果。结果通过采取更换新型材料的收尘布袋,测定吸尘罩口风速达到设计要求。硫磺粉尘和煤尘检测合格率由实施整改措施前的0和77%提高至整改后的100%。结论煤化工类项目应加强职业危害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才能保证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某电子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对其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对其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予以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以及现场检测法,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设施开展检测与评价。结果该企业生产车间作业场所主要职业危害为:二氧化锡(C_(TWA)2 mg/m~3、el2.5),丙酮(C_(TWA)6.7 mg/m~3、C_(STEL)6.7 mg/m~3),丁酮(C_(TWA)4 mg/m~3、C_(STEL)4 mg/m~3),苯(C_(TWA)0.6 mg/m~3、C_(STEL)0.6 mg/m~3),甲苯(C_(TWA)1.2~6 mg/m~3、C_(STEL)1.2~8 mg/m~3),二甲苯(C_(TWA)3.3~3.9 mg/m~3、C_(STEL)3.3~5.2 mg/m~3),异丙醇(C_(TWA)0.3~3 mg/m~3、C_(STEL)0.3~4 mg/m~3),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的要求,经对其局部通风设施的通风进行检测其防护效果达到防护要求。结论该企业对车间各工作场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有效的,使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浓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作业工人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