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即刻左心室同步性改变的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拟行CRT患者62例,采用RT 3DE评价CRT术前以及术后即刻左心室16节段收缩末期容积达峰时间标准差(Tmsv16-SD),计算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变化率(△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率(△LVESV)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率(△LVEF),筛选预测CRT反应的最佳Tmsv16-SD截断值.结果 △Tmsv16 SD与△LVEDV (r=0.563,P<0.001)、△LVESV (r=0.612,P<0.001)以及△LVEF (r=0.442,P<0.001)呈线性正相关;以△Tmsv16-SD=5.4%为截断值,预测CRT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 (95% CI:0.760~0.953),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86.4%.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CRT术后即刻左心室同步性改善可以显著改善CRT疗效,△Tmsv1 6-SD可能是预测CRT反应的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左心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40例,二维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使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最大位移达峰时间, 并将平均D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组的LVEDd、LVEDV、LVESV均显著增加(P<0.01),LVEF显著减低(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DS比正常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DS的达峰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正常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853,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呈正相关,但较正常组低(r=0.419,P<0.05).结论 TMAD作为一种新技术成为简单、准确、客观地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方法选择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1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应用RT-3DE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以及左心室容量-时间曲线各参数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R-R(%)、Tmsv16-Dif/R-R(%),并对两组各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LVEDV、LVESV、LVM、LVMI、左心室容量-时间曲线参数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R-R(%)、Tmsv16-Dif/R-R(%)显著升高,而LVEF明显降低(P<0.05)。结论 RT-3DE可反映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异常和收缩不同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超声组织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SCF)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SCF的患者61例(SCF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室间隔位点位移(TMAD1)、侧壁位点位移(TMAD2)、平均位移(TMAD Midpt)和平均位移率(TMAD Midpt%),并与6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SCF组TMAD1、TMAD2、TMAD Midpt和TMAD Midpt%均减低(P0.05),但LVEF无显著变化;(2)TMAD各参数均与LVEF呈正相关(r=0.20、0.26、0.29、0.24,P0.05);(3)TMAD各参数与年龄、心率无相关(P0.05),TMAD1、TMAD2、TMAD Midpt与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呈正相关(r=0.19、0.20、0.25,P0.05),而TMAD Midpt%与LVEDV无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TMAD参数中TMAD Midpt%不受左心室容积影响,是可简便、准确、灵敏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DCM患者32例(LVEF≤35%组23例,LVEF>35%组9例)、健康体检者30名(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查,测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TMAD)参数,包括后间隔处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TMAD sep)、左心室侧壁处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TMAD lat)、后间隔-侧壁瓣环连线中点的最大位移(TMAD Midpt)及左心室长轴缩短率(TMAD Midpt%),分析比较各组各参数及TMAD参数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LVEF≤35%组LVEDV、LVESV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LVEF低于对照组(P<0.01);LVEF>35%组LVEDV、LVESV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LVEF低于对照组(P<0.01);LVEF≤35%组TMAD sep、TMAD lat、TMAD Midpt、TMAD Midpt%均低于LVEF>35%组和对照组(P均<0.01),LVEF>35%组TMAD sep、TMAD lat、TMAD Midpt、TMAD Midpt%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DCM患者TMADsep、TMAD lat、TMAD Midpt、TMAD Midpt%均与LVEF呈正相关(r=0.64、0.69、0.70、0.75,P均<0.05)。结论 TMAD技术所测的瓣环位移参数有可能成为评价DCM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远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植入DDD起搏器术后2年的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RT-3DE图像,得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1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所用时间的最大差值(Tmsv16-Dif)及平均时间标准偏差(Tmsv16-SD).结果 A方案:病例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方案:近心尖组LEDV (P<0.05)及SV、LVEF (P<0.01)均小于高位间隔组,Tmsv16-Dif、Tmsv16-SD均大于高位间隔组(P<0.01).结论 右室高位间隔部起搏的优势显著,是较好的右室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内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DCM患者和31例正常志愿者应用超声技术获取左心室的全容积图像。计算左室17节段达到收缩期最小容积点的时间(Tmsv),并计算出左室16节段、12节段及6个基底段达到Tmsv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即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和Tmsv6-Dif)。结果DCM组的各项收缩不同步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1)。与DCM伴左室收缩功能轻度减退组相比,DCM伴左室收缩功能中重度减退组的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等指标均显著增高(均P<0.01)。所有受检者的全容积三维法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与二维Simpson法的测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12,P<0.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其定量分析软件能在同一心动周期内比较左室各节段的同步性,并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为临床评价左室内不同步提供了简便、直观、无创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局部功能的变化,以提示心肌早期损害与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室间隔厚度(IVSTd)及左室后壁厚度(LVWTd),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全容积成像技术获得左室容积—时间曲线,计算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16、12、6节段达最低收缩末容量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以及最大差异(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结果糖尿病组LAD、IVSTd、LVWTd,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E、A峰峰值速度、E/A比值(E/A),以及左室心肌指数(LVM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LVEF糖尿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及Tmsv6-Dif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左室容积—时间曲线及参数可作为定量评估左室机械非同步运动的有效指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客观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及运动同步性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CRF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先行常规超声检查,获取M型左心室射血分数(M—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再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获取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并采用Qlab分析软件计算左心室17节段达到收缩期最小容积点时间(Tmsv)的标准差(Tmsv16-SD、Tmsv 12-SD和Tmsv 6-SD)及最大时间差(Tmsv 16-Dif、Tmsv 12-Dif和Tmsv 6-Dif),对标准差及最大时间差行心率校正,同时采集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和心率(HR)。结果一般情况比较显示,CRF组HR、LVIDd、IVSd、LVPWd及LVESV均大于正常组(P〈0.05或P〈0.01),LVEF小于正常组(P〈0.05);时间-容积曲线同步性收缩参数比较显示,Tmsv 6-SD及Tmsv 6-Di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参数CRF组均大于正常组(P〈0.01或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在同一心动周期内比较左心室各节段收缩的同步性,为临床评价CRF患者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及心功能提供了简便、直观、无创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HHC)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方法 选择HHC患者30例,健康人32名.在心尖四腔观,应用全容积显像方式采集RT-3DE图像,显示左心室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获得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17节段收缩容积变化比值即ESV/EDV,左心室16节段心率校正后达到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和时间的差值(Tmsv16-Dif).结果 HHC组较正常对照组整体EDV及ESV明显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29)ml vs (72±15) ml,t=-2.680,P=0.008;(28±10)ml vs (22±6)ml,t=-2.613,P=0.01],而LV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7)% vs (68±5)%,t=-0.261,P=0.795].HHC组较正常对照组室间隔中段及心尖段收缩容积变化比值明显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室间隔中段:(40.51±20.28)% vs (26.43±10.10)%,t=-3.378,P=0.002;后室间隔中段:(41.44±23.55)% vs (24.46±8.12)%,t=-3.688,P=0.001;室间隔心尖段:(30.96±21.31)% vs (19.53±7.33)%,t=-2.745,P=0.01].HH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心室Tmsv16-SD及Tmsv16-Dif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sv16-SD:(2.48±1.38)% vs (1.16±0.26)%,t=-5.117,P<0.001;Tmsv16-Dif:(7.67±5.07)% vs (3.95±1.48)%,t=-3.865,P<0.001].HHC组和正常对照组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发生率分别为43%及3%.结论 HHC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之前可能已存在室壁节段收缩功能受损,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异常发生率较高,RT-3DE是评价HHC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价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正常对照组39例,LVNC患者43例。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应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室间隔、前壁和下壁等4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MAD)、心尖四腔观、两腔观的二尖瓣环中点位移(MADmid4、MADmid2)及其百分比(MADmid4%、MAD-mid2%)。将上述指标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分析二尖瓣环位移参数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LVNC组LVEF显著减低(P<0.01),EDV、ESV、LVDd测量值均显著增大(P<0.01)。(2)LVNC组二尖瓣环4个位点的MAD、MADmid4、MADmid2、MADmid4%、MADmid2%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LVNC组二尖瓣环4个位点的MAD、MADmid4、MADmid2、MADmid4%、MADmid2%与LVEF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MADmid4%、MADmid2%与LVEF的相关系数较高(r=0.753、0.794)。结论应用TMAD法测量LVNC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的相关性良好,TMAD作为一种新技术能简单、准确、客观地评价LVNC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正常人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法 选取27例DCM患者(DCM组)与29名正常人(对照组)的标准心尖位左室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及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得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Q波起始点距离16节段和12节段最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及其最大差(Tmsv16-Dif、Tmsv-12Dif).用STI分别测量其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心电图Q波起始点到组织速率收缩峰值(Ts-SD)、应变率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r-SD).结果 DCM组左心室心肌的组织速率、应变率及RT-3DE的容积-时间曲线交错紊乱,同步性差;DCM组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Ts-SD、Tsr-S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T-3DE 和 STI两种方法 均能够评价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STI是通过检测多个心动周期,而RT-3DE则是在同一心动周期检测,更加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入组16 例心脏移植患者,采集左心室二维及三维图像,测量左心室三维收缩同步性参数,包括16 节段、12 节段和6 节段达最小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及其最大差(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测量左心室二维收缩同步性参数,包括16 节段、12 节段和6 节段纵向、横向、轴向、径向应变收缩峰值时间标准差(LS-SD16/SD12/SD6、TS-SD16/SD12/SD6、CS-SD12/SD6、RS-SD12/SD6)和16 节段、12 节段和6 节段横向、径向位移收缩峰值时间标准差(TD-SD16/SD12/SD6、RD-SD12/SD6).结果 STI 获得的16 节段横向位移收缩峰值时间标准差和RT-3DE 测得的16 节段达最小容积时间标准差呈正相关(r =0.5140,P <0.05),两种方法所获得的12 节段和6 节段指标均不相关(均P >0.05).结论 STI和RT-3DE 均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移植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且Transv Displ SD16 可以作为评价心脏移植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 例,健康者30 例,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TMAD 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 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计算6 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平均值,与用简化的双平面Simpson 法计算的LVEF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 组的LVEDV 、LVESV 均显著增加(均P <0.01 ),LVEF 显著减低(P <0.01 ).AMI 组前室间隔、前壁二尖瓣环2 个位点的Ds 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均P <0.001 );其他4 个位点的Ds 及平均Ds 较对照组亦减低(均P <0.01 ).正常组二尖瓣环6 个位点平均Ds 与LVEF 呈正相关(r =0.833,P <0.01 ),AMI 组二尖瓣6 个位点平均Ds 与LVEF 亦呈正相关(r =0.678,P <0.01 ).结论 TMAD 是一种快速估测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半定量方法 ,可作为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的简便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RT-3DE检查,应用QLAB 4.2软件分析TDI及三维全容积数据.获得TDI同步化收缩运动的指标:左心室12节段达到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 12-SD),RT-3DE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指标:左心室特定节段达到最小收缩血量时间(Tmsv)的标准偏差和最大差值被标准化为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 16-SD%、Tmsv 16-Dif%、Tmsv 12-SD%、Tmsv 12-Dif%、Tmsv 6-SD%、Tmsv 6-Dif%),两种诊断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RT-3DE与TDI左心室收缩同步化运动指标的相关分析显示Tmsv 16-SD%、Tmsv 12-SD%、Tmsv 16-Dif%、Tmsv 12-Dif%与Ts 12-SD呈中度正相关(r=0.651、0.639、0.626、0.646,P<0.01),Tmsv 6-SD%、Tmsv 6-Dif%与Ts 12-SD呈低度正相关(r=0.332、0.347,P<0.01);RT-3DE左心室收缩同步运动的指标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Tmsv 16-Dif%、Tmsv 12-Dif%、Tmsv 6-Dif%与Ts 12-SD之间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660、0.652、0.373、0.721、0.735、0.362(P<0.01).结论 RT-3DE可以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化运动,其中以Tmsv 16-SD%、Tmsv 12-SD%、Tmsv 16-Dif%、Tmsv 12-Dif%与TDI检查方法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三维超声左心室容积定量技术测量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左心室容积的变化,分析其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关系,评价 PCI对 IMR的影响。方法采集87例患者PCI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超声图像,根据二尖瓣反流容积(MRvol)的变化将患者分为 IMR减轻组(Ⅰ组)和非减轻组(Ⅱ组)。分别测量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左心室同步性指标,包括16节段收缩容积达峰时间标准差(Tmsv 16-SD%)和最大时差(Tmsv 16-Dif%)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两组患者 PCI术后左心室同步性指标均较术前改善;Ⅰ组患者术后左心室容积指标减小,重构减轻;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参数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左心室容积指标变化值与 MRvol变化值之间呈正相关,左心室同步性参数变化值与 MRvol变化值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PCI可以改善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反映重构过程的左心室容积指数与 IMR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显像在分析正常人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研究对象分为二组:A组为31例健康志愿者,B组为29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均行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得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心电图Q波起始点距离16节段和12节段容积最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及其最大差(分别为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2Dif)。对组织多普勒显像进行定量评价,得到心电图Q波起始点到等容收缩波峰值、收缩波峰值、舒张早期及晚期波峰值、最大应变的标准差(分别为Tmvc-SD,TS-SD,Te-SD,Ta-SD,TE-SD)。结果:B组的LVEF显著小于A组(P〈0.05)。B组的同步性参数值均大于A组(P〈0.01或P〈0.001)。TIVC-SD,TE-SD与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显著相关(r=0.583~0.743,均P〈0.001),Ts-SD,Te-SD与Tmsv16SD和Tmsv16-Dif中等相关(r=0.561~0.605,均P〈0.001),Ts-SD,Te-SD与Tmsv12-SD和Tmsv12-Dif的相关性较弱(r=0.410~0.588,均P〈0.05),Ta-SD与实时三维超声的各参数均不相关(r=0.264~0.383,均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均能够评价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 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30 例健康志愿者,采用RT-3DE 技术获得左心室达到16 节段、12 节段和6 节段的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 、Tmsv12-SD 、Tmsv6-SD)和最大差值(Tmsv16-Dif 、Tmsv12-Dif 、Tmsv6-Dif),同时获得其标化值(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17 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参数即标准差(Tmsv16-SD 、Tmsv12-SD 、Tmsv6-SD)和最大差值(Tmsv16-Dif 、Tmsv12-Dif 、Tmsv6-Dif)及其标化值(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能够快速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不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梗死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行左室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17节段时间一容积分析,获取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除心尖帽外的16节段从QRS波起点到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16-SD、Tmsv16-Dif);二者除以心动周期分别得到SDI、Tmsv16-Dif%。分析LVEF与SDI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左室扩大,LVEDV、LVESV增高,LVEF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与LVEDV呈负相关(r=-0.83,P〈0.01);心肌梗死组SDI高于对照组(P〈0.01),SDI与LVEF呈负相关(r=0.84,P〈0.01)。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明显,不但心功能减低而且普遍存在收缩不同步,不同步程度与收缩功能呈负相关。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同时提供左室收缩功能和不同步性的详细信息,是评价心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接受CRT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24例,在术前3 d及术后1个月采用RT3DE检测左室16个心肌节段达收缩末最小容积时间的差值(Tmsv 16-Dif)和标准差(Tmsv 16-SD)作为同步性参数,同时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将术后LVESV减小率ΔLVESV≥15%定义为CRT短期治疗有效.结果 14例患者(58.3%)为CRT短期治疗有效组(R组).术前R组Tmsv 16-Dif和Tmsv 16-SD长于无效组(NR组),其余参数无差异.术后与NR组比较,R组的LVESV减小,LVEF增高,Tmsv 16-Dif和Tmsv 16-SD缩短.Tmsv 16-SD是预测ΔLVESV≥15%的独立因素,Tmsv 16-SD>3.9%预测CRT短期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和79%.结论 CRT短期疗效可改善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RT3DE能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预测CRT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