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53例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腰椎退变性疾病24例,胸腰椎骨折29例.置钉节段为T8~S1.根据术后CT轴位扫描图像以及患者是否出现椎弓根螺钉相关并发症,将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级:0级,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但≤2mm;2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2mm,但无神经受压等症状;3级,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12枚,平均4.0枚/例.212枚螺钉中,0级175枚(82.5%);1级32枚(15.1%);2级4枚(1.9%);3级1枚(0.5%),患者出现神经受压症状,行翻修术.37枚位置不佳的螺钉中,24枚向内侧切出椎弓根,13枚向外侧切出.结论: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虽置钉位置欠佳率较高,但很少发生2级以上置钉位置不佳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和置钉准确性。方法:70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患者采用传统透视下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共置入180枚椎弓根螺钉;B组35例患者采用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共置入178枚椎弓根螺钉,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置钉。记录两组椎弓根置钉时间、射线暴露时间,术后连续2次复查手术节段CT对两组病例置钉准确性进行评估并分级。比较两组患者单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和置钉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疾病、骨折类型、性别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单枚椎弓根螺钉平均置钉时间为14.11±3.32min,B组为11.35±2.8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A组平均射线暴露时间为12.07±3.06s,B组为8.06±2.15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A组155枚(86.11%)螺钉为A级置钉,23枚螺钉(12.78%)为B级置钉,1枚螺钉(0.56%)为C级置钉,1枚螺钉(0.56%)为D级置钉;B组156枚螺钉(87.64%)为A级置钉,20枚螺钉(11.24%)为B级置钉,1枚螺钉(0.56%)为C级置钉,1枚螺钉(0.56%)为D级置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经皮椎弓根置钉具有相同的准确性,但能明显减少置钉时间及辐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后置钉准确性的评价.方法 对10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后患者进行置钉节段CT扫描并行MPR,评价置钉准确性.结果 106例共置入椎弓根钉601枚,优秀率83.2%,良好率15.1%,不良率1.7%.腰段置钉能获得更高准确率(P<0.01),置钉准确性与经验有关(P<0.01).结论 术后CT扫描并行MPR能够量化评价椎弓根钉的准确性,帮助临床医师提高置钉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微创胸椎椎弓根钉置钉技术治疗胸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3-12采用改良微创椎弓根钉置钉技术治疗的30例胸椎压缩骨折。取小切口,从最长肌及多裂肌之间进入,分离肌间隙后,显露出相关节段的下关节突及横突,选择下关节突外缘延长线与横突中轴线交界点为进针点,置入螺钉后透视证实螺钉位置。结果本组共置入螺钉180枚,按Mobbs-Raley分级标准评定螺钉置入的准确性:0级155枚,1级17枚,2级6枚,3级2枚,安全置钉率95.6%。2枚3级者(L4、L5各1枚)出现神经受压症状,行术后翻修。30例均获得随访12~26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1个月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维持良好,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微创胸椎椎弓根钉置钉技术治疗胸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便捷、辐射损伤小、置钉准确率高的优点,并且能够很好地恢复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CT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及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共140例患者,男76例,女64例;年龄21~74岁,平均45.1岁。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共置钉596根,其中经皮置钉264根,开放置钉332根。术后应用CT扫描及相关软件测量分析,采用Mobbs-Raley简易分级标准评估螺钉置入的准确性,0级:螺钉完全在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螺纹穿透椎弓根壁小于2 mm;2级:穿透椎弓根壁大于2 mm,但无神经损伤;3级:穿透并伴有并发症,包括椎弓根骨折,螺钉穿透导致前侧血管、神经损伤,穿透导致内侧或外侧神经损伤后遗留症状等。结果共置钉596根,术后CT扫描5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总体不良置钉率8.7%;开放置钉332根,未穿破301枚,穿破31枚,1级20根,2级10根,3级1根,准确率90.7%;经皮置钉264根,未穿破243枚,穿破21枚,1级16根,2级5根,3级0根,准确率92.0%。两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级以上穿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优于开放置钉,适宜在胸腰椎创伤及疾患的手术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脊柱内窥镜系统——椎弓根镜系统,探讨在该系统下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椎弓根镜系统设计的工作通道为双通道,内镜通道用于放置小型内窥镜定位螺钉进入点,螺钉通道用于在内镜可视状态下置入椎弓根钉。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06接受微创腰椎融合术的1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退行性不稳,术中在椎弓根镜辅助下经皮置入长臂万向螺钉。记录单枚螺钉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时X线暴露次数和置钉调整次数,术后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共置入78枚螺钉,单枚螺钉置钉时间7~26(9.8±5.6)min,置钉出血量5~33(10.3±7.8)ml,置钉时X线暴露次数1~5(2.5±1.6)次,置钉调整次数0~4(1.8±1.3)次。术后CT显示螺钉位置:0级72枚(92.3%),1级4枚(5.1%),2级2枚(2.6%)。3枚(3.8%)螺钉轻度侵犯小关节。本组术后随访6~18个月,无钉棒松动、断裂发生。结论新型椎弓根镜辅助下经皮置入椎弓根钉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均较理想,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术中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X线暴露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术中解剖定位法确认置入器械的椎体节段及其椎弓根进钉点,并通过术后摄片判断解剖定位的椎体节段及其椎弓根进钉点的准确性。本组31例,共置钉124枚,位置优102枚,良14枚,优良率93.6%,无一例错置。术中解剖辨认椎体节段及其椎弓进钉点方法简便易行,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8.
下颈椎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置钉角度参考标志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置钉角度参考标志的可靠性。方法:完整成人颈椎骨性标本10具,男、女各5具,模拟施行下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术前对C3~C7进行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确定椎弓根进钉轴,并以椎板和侧块作为椎弓根内倾角和上倾角的参考标志,测量椎弓根进钉轴与同侧椎板的夹角(PL角)及与侧块后表面的夹角(PLM角),术中以相同参考标志和置钉角度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CT并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率:0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级,穿破椎弓根的部分<螺钉直径的25%;2级,螺钉直径的25%~50%穿破椎弓根;3级,螺钉直径>50%穿破椎弓根;2级和3级螺钉为误置。对颈椎标本各节段椎弓根螺钉位置的分级与椎弓根的宽度与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2月,用同样方法对6例患者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评估置钉准确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0具颈椎标本的下颈椎椎弓根的PL角,C3、C4>C5、C6>C7;PLM角,C3、C4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3D打印技术及骨科数字化技术制作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导航模板,观察模板辅助下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颈椎湿性标本10具(男、女各5具),将椎前软组织剔除,采用64排薄层CT扫描后获取其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后三维建模并为颈前路椎弓根螺钉选取理想钉道,设计建立螺钉导航模板后导出其STL数据,通过3D打印机快速打印成型。在导航导板引导下进行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通过X线及CT评价螺钉的准确性。结果:10具尸体分别于C3~T1每节段置入2枚螺钉,共计120枚,根据螺钉的位置将其分为4级:0级,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共115枚;1级,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穿出部分小于螺钉直径的25%,1枚;2级,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穿出部分为螺钉直径的25%~50%,3枚;3级,螺钉穿出椎弓根部分大于螺钉直径的50%,1枚。5枚穿破椎弓根皮质者2枚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3枚穿破外侧皮质,总体准确性为95.8%。结论:在湿性尸体颈椎标本上应用3D打印及骨科数字化技术制作的导航模板辅助行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高,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设计并制作胸椎椎弓根导向模板,评价其在胸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01—2015-02行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5例单椎体骨折,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扫描所得的数据,借助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 17.0软件重建伤椎三维数字模型,并根据三维空间内的椎体骨折情况,利用Unigraphics NX 9.0工程软件设计具有椎弓根钉最佳进钉通道且与置钉椎体三维互补的导向模板。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胸椎椎弓根导向模板及椎体,并在术中通过椎弓根导向模板与椎体后侧结构的精确贴合,按照预先设计的置钉通道置钉,术后复查CT评价螺钉位置。结果 5例均顺利完成椎弓根钉置钉操作,共置入30枚椎弓根钉,置入螺钉长度为30~45 mm,直径为5.0~7.0 mm。按改良置钉分级标准评定椎弓根钉置入结果:Ⅰ级19枚,Ⅱ级9枚,Ⅲ级2枚。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13.00±4.12)个月随访,未发现与置钉相关的神经根、脊髓等损伤症状,无螺钉松动、退出、断裂。结论胸椎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数字化椎弓根导向模板辅助椎弓根钉置入较传统置钉方法有更快速、安全和精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手动导航经皮置入普通胸腰椎椎弓根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4-12诊治的26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利用自行设计简易通道,在C型臂X线机下手动导航经皮置入椎弓根钉。结果置入椎弓根钉104枚,按Mobbs-Raley简易分级评估置钉的准确性:0级97枚,1级5枚,2级2枚。结论在自行设计的简易通道下手动导航经皮置入普通椎弓钉安全、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47-2251
[目的]比较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腰椎后路翻修手术的病例69例,其中使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共31例,使用传统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38例。记录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CT对螺钉精度进行Gertzbein Robbins分级,比较螺钉置入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徒手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共置入螺钉152枚,术后CT评估显示:A级置钉137枚,B级置钉11枚,C级置钉4枚,没有D、E级置钉,置钉准确率97.37%。徒手组共置入螺钉194枚,术后CT评估显示:A级置钉129枚,B级置钉48枚,C级置钉15枚,D级置钉2枚,没有发现E级置钉,置钉准确率91.24%。在螺钉精度分级及螺钉准确性方面,机器人组优于徒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置钉技术相比,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翻修手术中具有置钉精度高、且术中出血及术中透视次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O型臂3D导航下C1、C2椎弓根螺钉置钉与徒手置钉精确性的差异,探讨O型臂导航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C1、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62例,分为导航置钉组(A组)与徒手置钉组(B组)。A组:2014年1月~2015年3月,O型臂导航下行C1、C2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7~58岁(40.8±12.7岁);B组:2005年3月~2013年12月经徒手置入C1及C2椎弓根螺钉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2~70岁(42.0±15.6岁)。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颈椎CT平扫,按照Neo等的方法,根据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的程度将置钉精确性分为四级(0级,螺钉完全处于椎弓根中,没有穿破骨皮质;1级,螺钉穿破皮质2mm,或小于螺钉直径的50%;2级,螺钉穿破皮质≥2mm且﹤4mm,或大于螺钉直径的50%但没完全穿出;3级,完全穿出皮质,螺钉处于椎管或椎动脉孔内),分别评估两组的置钉精确性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组共置入C1、C2椎弓根螺钉67枚(C1 28枚,C2 39枚),其中0级60枚(89.6%),1级7枚(10.4%),无2级或3级不良置钉;B组共置入C1、C2椎弓根螺钉134枚(C1 64枚,C2 70枚),其中0级116枚(86.6%),1级13枚(9.7%),2级4枚(3.0%),3级1枚(0.7%)。两组间置钉精确性分级(P=0.49)及0级置钉率(P=0.55)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未发现不良置钉,B组不良置钉发生率为3.7%,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7)。两组均无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O型臂导航与徒手置钉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精确性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虽然导航能提供清晰的术中3D图像,但该技术未能完全避免置钉时螺钉轻度穿破骨皮质的发生,仍需提高术者与导航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完善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置钉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基于X线片的十二等分法评估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的AIS患者40例(女性34例,男性6例),年龄15.2±1.9岁(11~18岁),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十二等分法在X线片上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并通过CT平扫验证。传统方法:A级,螺钉钉尖在椎弓根内壁和椎体中线之间,且与相邻螺钉相比无明显偏内或偏外;B级,螺钉钉尖超越椎体中线或与相邻螺钉相比明显偏内;C级,螺钉钉尖在椎弓根内壁以外或与相邻螺钉相比明显偏外。十二等分法:将椎体由凹侧外侧缘及凸侧外侧缘向分别正中线画等分线分12等份,并根据螺钉钉尖在所在椎体上的位置和椎体旋转的程度确定相应的安全范围。A级,螺钉钉尖在安全范围内;B级,螺钉钉尖超出安全范围内界或与相邻螺钉相比明显偏内;C级,螺钉钉尖超出安全范围外界或与相邻螺钉相比明显偏外。CT平扫:A级,螺钉全部在椎弓根内;B级,螺钉有任何部分超出椎弓根内壁;C级,螺钉有任何部分超出椎弓根外壁。通过卡方检验和诊断试验结果法对比两种X线片评估方法的准确性。结果:CT平扫评估,638枚螺钉中595枚(93.3%)A级,9枚(1.4%)B级,34枚(5.3%)C级;十二等分法,589枚(92.3%)A级,10枚(1.6%)B级,39枚(6.1%)C级;传统方法 ,582枚(91.2%)A级,19枚(3.0%)B级,37枚(5.8%)C级。使用传统方法误判螺钉49枚(7.7%)枚,十二等分法误判螺钉14枚(2.2%)枚,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B级误判的螺钉分别为25枚(3.9%)和5枚(0.8%)(P0.001),C级误判的螺钉分别为24枚(3.8%)和9枚(1.4%)(P=0.006)。此外,使用传统方法和十二等分法,评估凹侧椎弓根置钉的误判率高于凸侧,评估旋转较大椎体置钉的误判率高于旋转较小的椎体。结论:在X线片上采用十二等分法评估AIS患者的置钉情况简便、可靠,可以提高评估螺钉置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中38例使用传统置钉法(Weinstein法或AO法)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A组),40例采用MSCT三维重建设计钉道的置钉方法进行螺钉置入(B组),术后两组均复查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了解置入螺钉位置情况,应用Lonstein等的方法评判置钉准确率。结果:78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36枚,A组38例共置入212枚,12例3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穿破椎弓根内外皮质21枚,穿破椎弓根上下皮质11枚,置钉准确率84.91%;B组40例共置入224枚,5例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穿破椎弓根内外皮质4枚,穿破椎弓根上下皮质2枚,置钉准确率97.33%。两组置钉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应用MSCT三维重建设计钉道的置钉方法较传统置钉方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颈椎椎弓根逐级扩孔锥用于开凿椎弓根钉固定的螺钉隧道,以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颈椎椎弓根逐级扩孔锥分为3级,横截面积(或口径)逐级依次增大。纳入颈椎骨折脱位9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2例,术中采用逐级扩孔锥辅助置入椎弓根钉。结果本组11例共置入椎弓根钉70枚,其中C_3 6枚,C_4 8枚,_C5 20枚,C_6 20枚,C_7 16枚。椎弓根钉直径:3.5 mm 66枚,3.0 mm 4枚。术中未出现椎动脉、神经根、硬脊膜及脊髓损伤。术后70枚螺钉按Neo等的标准评价置钉准确性:0级62枚,1级8枚,均属于优良置钉。结论颈椎椎弓根逐级扩孔锥使用方便,结合术前个体化设计能提高徒手置入颈椎椎弓根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分析螺钉误置的临床特征。方法:32例施行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25~74岁(51.5±13.6岁)。颈椎骨折/脱位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8例,颈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颈椎管内肿瘤7例(神经鞘瘤3例,脊膜瘤3例,室管膜瘤1例)。术前进行颈椎CT三维重建,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并测量椎弓根的内倾角、矢状面角度及直径、长度等参数;术中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颈椎CT观察椎弓根螺钉位置,按照Lee等的方法判断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0级,螺钉未穿破椎弓根;1级,螺钉穿破椎弓根25%的螺钉直径;2级,螺钉穿破椎弓根25%,但50%的螺钉直径;3级,螺钉穿破椎弓根50%的螺钉直径。2级和3级判为螺钉误置,分析椎弓根螺钉误置的特点;观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因术中置钉困难更改为侧块螺钉3枚,改为寰椎椎板钩1枚,共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147枚(上颈椎40枚,中下颈椎107枚),椎弓根螺钉位置0级53枚,1级67枚,2级17枚(上颈椎2枚,下颈椎15枚),3级10枚(上颈椎1枚,下颈椎9枚)。椎弓根螺钉总误置率为18.3%(2级+3级);外侧壁穿破17枚,下壁5枚,上壁4枚,内侧壁1枚。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7.5%)显著低于中下颈椎(22.4%)(P0.05);椎弓根外侧壁穿破率(11.5%)高于上壁(2.7%)、下壁(3.4%,)及内侧壁(0.7%)(P均0.01)。5例患者6枚螺钉术中椎弓根钉道攻丝后活动性出血,予骨蜡封堵及置入螺钉后即止血,无血肿或脑缺血梗死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神经根刺激症状,予颈椎制动、神经营养治疗,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4个月好转。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误置率较高,但相关并发症较少;穿破椎弓根外侧壁多于内侧壁、上壁或下壁;中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高于上颈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路锥置钉技术比较,评价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应用球形探针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需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06例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应用球形探针技术或传统开路锥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其中56例采用直径2.5 mm球形探针穿刺(球形探针组),其余50例采用传统开路锥穿刺(传统组)。术后采用CT检查确认螺钉位置以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球形探针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96枚,传统组共置入264枚。术后CT显示球形探针组置钉准确率为97.64%,7枚置钉不良;传统组置钉准确率为83.71%,43枚置钉不良。2组置钉准确率及穿透椎弓根内侧、椎弓根外侧、椎体前壁骨皮质螺钉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1例出现L5神经根损伤致足下垂;球形探针组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脑脊液漏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开路锥置钉技术相比,球形探针技术能更准确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减少因螺钉位置不良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在中上胸椎"分水岭"区域损伤(T3~7)椎弓根置钉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6-02手术治疗的7例T3~7骨折或脱位。对患者进行薄层CT扫描,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中上胸椎实体模型,在模型上标定需固定节段的椎弓根钉进钉点(Magerl法),测量每一个节段螺钉的直径、长度、内倾角、头倾(尾倾)角,然后选择合适的椎弓根钉模拟置钉。结果本组共置入56枚椎弓根钉,按目前通行的评估椎弓根钉准确性的方法,在CT平扫的影像上对椎弓根穿透的程度进行分级:0级33枚,1级18枚,2级4枚(穿破外侧壁),3级1枚(穿破外侧壁,未造成不良后果),准确率91.1%。结论对于中上胸椎椎弓根置钉困难的患者,尤其是需要长节段置钉时,可以在3D打印的实体模型上模拟置钉,选择安全、有效的椎弓根钉,提高徒手置钉准确率,缩短了年轻医师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20.
个体化选定椎弓根螺钉入钉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个体化选定椎弓根螺钉入钉点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和体会。方法:测量胸腰段脊柱前后位X线片上椎弓根与上一椎体同侧下关节突的相互位置,以该下关节突为参照物,个体化选定椎弓根螺钉入钉点,使用RF及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51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拍X线片复查,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良好,骨折椎体恢复正常高度,椎体滑脱得以复位。结论:通过测量胸腰段脊柱前后位X线片上椎弓根与同侧上一椎体下关节突的相互位置,以该下关节突为参照物,个体化选定胸腰段脊柞柞弓根螺钉入钉点是一个较好方法,术中入钉点处椎板后壁骨皮质部分的预先切除和正确的操作手法可以防止不良置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