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49岁,以"声音嘶哑5天"为主诉于2015-12-10入我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伴干咳,无胸背部剧痛、胸闷、晕厥等不适,遂至当地医院行喉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示:纵隔增宽。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内条状强回声——主动脉夹层(AD)左心增大;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内径增宽;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最高180/100 mm Hg(1  相似文献   

2.
3.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冠脉)是主动脉夹层最危重的类型之一,表现为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因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更为常见,一旦患者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此类人群极易发生漏诊,治疗中一旦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极易造成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风险极高.此外主动脉夹层累及冠脉的患者多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其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报道1例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主动脉夹层,讨论了二者伴发时可能出现的3种情况,提出临床上对二者尽早识别的意义,提醒临床上应提高对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特别是累及冠脉开口的主动脉夹层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8岁.因"突发胸背部剧痛4小时"于2013年1月3日19时30分以"胸痛原因待查"收入我科.血压升高9年,最高血压220/140 mm Hg,平时间断服用硝苯地平,未监测血压.有近50年吸烟史,平均每日30支,否认酗酒嗜好,父母均死于脑卒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术式和方法.方法 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1月对4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予以外科治疗.Bentall(带瓣人造血管替代升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瓣膜,并移植左右冠状动脉)手术17例,其中10例同期行主动脉弓部替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置入术;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8例;窦部成形+主动脉瓣交界悬吊术6例,窦部替换+主动脉瓣成形+升主动脉半弓替换5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主动脉全弓替换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DHCA)12例,其余为浅中低温体外循环.采用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12例,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TK)停搏液灌注7例,冷晶体心脏停搏液21例.采用改良超滤技术19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围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12.5%(5/40),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细化A型主动脉夹层的分型有利于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止血彻底及心肌、脑保护确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手术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术)及全弓替换+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手术8例。结果全组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02.65±22.31)分,体外循环时间(159.09±34.25)分,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6.10±12.83)分。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并发症有: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暂时意识障碍2例。出院前复查全主动脉CT,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升主动脉及弓部人工血管血流通畅,主动脉管壁结构恢复。结论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是治疗急性与慢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比较凶险的心血管病疾病之一。Kiyotaka Imoto等回顾性研究,约15%的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状动脉损伤[1]。尽管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已经很成熟,但是由于术前准备往往不够充分,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对外科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难题,而且一旦发生,其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均高于单纯主动脉手术,本文就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急诊手术治疗16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按主动脉根部术式,分为Bentall术7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3例,David+升主动脉置换术2例,全弓置换术+支架象鼻术4例。涉及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结果全组16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胸腔积液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住院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过透析治愈,无手术死亡,无精神症状发生,无二次开胸止血。生存出院者随防0.5~8年,期间失防3例,晚期死亡1例,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手术治疗,术中采用最佳术式及合适的脑保护,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表现的不同,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我院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41例患者急性发病后、手术前心电图作为观察组,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参数,寻找心电图的不同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存在QTc间期延长。进一步分析发现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QRS波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缩短,心肌复极时间(QTc-QRS)延长为主。比较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心脏彩超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术后患者血流速度减慢,后负荷减小,QTc间期缩短。结论: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存在QTc间期延长,其机制可能与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射血时间延长有关。以此为依据,计算心肌复极时间(QTc-QRS)可以作为鉴别诊断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主动脉夹层为致命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如何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使之成为“急症可治”,根本在于两点:(1)早期准确诊断,尤其是对不典型病例的鉴别诊断;(2)建立内、外科密切配合的抢救系统,以便根据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为5%~10%,如误诊为脑梗死而采用溶栓治疗可引起出血或心包填塞;另一方面对于有卒中或一过性缺血发作症状的病例,因肝素和体外循环的作用,外科手术可致脑部病变的恶化,因此必须权衡利弊。本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随之很快出现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的严重并发症(组织灌注不良,主动脉瓣反流),并已有主动脉破裂、急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灌注受损等危及患者生命的征兆,在内科为稳定病情而抢救治疗的同时,应及时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主诉呕血1小时而就诊。于1小时前在修车时用力吸吮一根不通的管子,导致汽油被吸入口中,随即出现恶心、呕吐,咳嗽、吐出鲜红色血性物2口量约20ml,伴有紧张、出汗、胸部隐痛。既往曾有左侧胸膜炎病史8年。胸透:左肋膈角变钝,余未见异常。急诊收入呼吸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我院16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收集16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Wheat、David、Bentall及全弓置换和支架象鼻术等术式。根据术式分别采用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SACP)等体外循环灌注方法。其中,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均行右锁骨下动脉与右心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DHCA加SACP下完成主动脉远端支架植入及弓部血管吻合,期间脑灌注流量5~10ml.kg-1.min-1。术中采用单泵双管及单侧选择性脑灌注、α+pH稳态和高氧血气管理及超滤等技术。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97.3±28.3)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5.3±3.8)min、SACP时间(45.2±7.7)min、心肌阻断时间(86.1±10.8)min。重症监护室时间72~516(181.31)h。院内死亡17例(死亡率11.25%),余134例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NYHAⅠ~Ⅱ级。结论:正确选择体外循环方法及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的保障。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采用单泵双管及单侧选择性脑灌注、α+pH稳态和高氧血气管理及超滤等技术切实可行,临床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 4岁。发病前患者在床上休息,突然大叫一声,继而呼之不应,无小便失禁,不伴抽搐,4 0min急诊入院。血压14 0 / 70mmHg(1mmHg =0 133kPa) ,昏迷状态。给2 0 %甘露醇注射液2 5 0ml、地塞米松注射液2 0mg ,5 %葡萄糖注射液2 5 0ml、乙酰谷酰胺注射液15ml静滴后,神志逐渐清晰,烦躁不安,以卒中收入神经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不规则服用“北京降压0号”,具体用量不详,有头痛病史5年余,经常自服“头痛粉”,头痛可暂时缓解。入院查体:T 37 2℃,血压110 / 5 0mmHg ,肥胖体型,被动体位,平车推入病房,检查不合作。皮肤多汗。口唇轻度发…  相似文献   

16.
17.
患者,男,43岁,因“晕厥半小时”入院。患者半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急送我院就诊。入院时即给予多巴胺200mg静点后15分钟后患者转醒,自诉胸痛,中上腹痛,向左肩背放射,腹胀,伴恶心、呕吐,大汉淋漓,四肢末端湿冷。既往20年饮白酒每天500ml。人院查体:体温36.2℃,脉搏细弱,触不清,血压0mmHg。自主体位,皮肤黏膜无黄染、瘀斑。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67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5小时”于2022年1月15日11时30分由120送入我院急诊科。患者入院前1.5 h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行走受限伴吐词不清,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肢体抽搐、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不佳,未进食且二便未解,体力下降;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口服药物不详,平素血压控制在140/85mmHg左右;其余无特殊。急诊体格检查:左上肢血压162/89 mmHg,右上肢血压165/90 mmHg,T 36.4℃、R 20次/min、P 52次/min,嗜睡、言语含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为3 mm,对光反射存在,无眼震,双眼向左侧注视麻痹,左侧中枢性面瘫,疼痛刺激左侧肢体无回缩,右侧肢体可见自主活动,左侧肢体肌张力高,病理征未引出,颈软无抵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7分。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0岁。因突发双下肢瘫痪2小时于2008年5月9日入院。查体:血压140/90mmHg,急性痛苦面容,颜面苍白,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软,中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活跃,脐水平以下所有深浅反射消失,胸腰椎无明显压痛,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Ⅱ级,双下肢皮温低、苍白。心电图检查示T波低平,肝胆脾双肾B超无异常,B—R示Hb120g/L,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53岁,因间断上腹部隐痛、黑便1周于2015-09-26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间断性隐痛、解少量黑褐色成形大便(1次/d),每天约于午饭前后发作,持续时间约0.5h,可自行缓解,无头晕、心慌、胸闷、乏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明显反酸嗳气等症状,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1年,最高收缩压达220mmHg(1mmHg=0.133kPa),一直口服硝苯地平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