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并探讨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209人次有血源性职业暴露史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中,以工龄<5年和护士岗位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3.99%和7.20%。职业接触多发生在重症医学科和外科,发生率分别为10.84%和6.78%;职业暴露中锐器伤占86.60%,发生部位主要是手指占89.95%。锐器伤者中有60.29%的人在操作时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伤后有94.74%的人立即进行冲洗、挤血等局部处理。结论 职业暴露人员中以低年资人员和护士居多,锐器伤为主要暴露方式,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和树立防护措施意识。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职业分布、工龄、暴露方式、环节、暴露源等监测内容。结果 107名职业暴露者中以护士和护生为主,占53.3%和24.3%;工龄<5年的医务人员为主,共84名,占78.5%;暴露环节主要为输液后拔针和整理用后锐器物,占45.8%和28%;暴露源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最多,占34.6%。发生暴露后相关医务人员均能及时处理,随访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情况。结论 低年资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b>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b>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连续4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b>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为高发人群,占62.56%;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6.92%;血源性病原体中,乙型肝炎病毒占67.18%;暴露时的关联操作以医疗废物处置居首位。结论 <\b>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预防职业危害的能力,改变错误行为习惯,实施标准预防措施,推行使用安全器械,从而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医院职业暴露的特点,针对薄弱环节制定防控措施。方法 对某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84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人群分布、科室分布、暴露方式、暴露环节及暴露源分布、处置随访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的人群以护士为主,占50%。职业暴露的科室前5位是手术室、口腔科、急诊科、体检科和内分泌科。职业暴露的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6.43%。职业暴露的环节以整理废物时最多,占33.33%;职业暴露的锐器以针具为主。暴露源病原体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28.57%。暴露后紧急处置率和随访率均为100%,预防性用药率34.52%,无人发生感染。结论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培训,既要全院培训,又要重点科室重点培训。针对高危环节,及时制定相应的制度或流程,严格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研究防护对策。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和防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建立防护措施。结果 该医院所发生的80例次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65.00%,初级职称医务人员占78.75%。职业暴露事故中,针刺伤占83.75%,职业暴露发生后98.75%暴露者进行了立即处置。主要处置措施是局部挤血后用流水冲洗并消毒,接受预防性药物治疗者占66.25%。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发生于护士和低年资医务人员,加强重点人群职业防护培训和及时进行处置是主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其职业、工作年限、暴露源、暴露方式和暴露原因。结果 515名职业暴露者以护士为主,占67.77%;工作年限<5年的占63.50%;暴露源以乙肝病毒为主,占65.08%;锐器伤是主要暴露方式,占94.56%,其中针刺伤占91.38%;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占64.85%。最易发生暴露的环节是注射或采血时被针刺伤,占38.83%;其次是丢弃或整理锐器时针刺伤,占23.30%。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加强疫苗接种,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了解某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保障职业安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共上报职业暴露320例,职业暴露发生人群主要是护士和医生,分别占61.88%和34.38%;主要发生在<30岁人群中,占60%;职业暴露的主要发生场所为病房和治疗室/处置室,占45.63 %和27.81%;引起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主要是医疗废物处置和补液/输注等操作中,分别占25.31%和21.56%;暴露源中有37.19%的患者未做相关病原体检测,其次是单独乙肝和梅毒患者,分别占33.75%和9.69%,另有1.88%的患者同时患有乙肝和梅毒两种传染病。结论 应根据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高危环节做好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163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3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事件中,暴露科室主要集中在普通病房、手术室,分别占74.23%、9.20%;暴露人员护士所占比例最高,占45.40%,其次为实习护士、医生,分别占26.38%和19.02%;工龄以<5年居多,占69.33%;暴露类型针刺伤居首位,占82.82%;发生暴露操作环节前3位为术中、拔针、处理医疗废物,分别占27.61%、19.63%、16.56%;暴露源以乙肝居多,占50.31%。结论 健全并完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体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规范诊疗操作,实施标准防护,有助于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分析原因,为医务人员预防锐器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7年7月-2016年6月发生锐器伤医务人员的职业类别、操作环节、血源性传播疾病、年度发生趋势等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监测上报锐器伤378例次,其中护士、实习生占72.22%;低年资医务人员占39.15%;不规范操作占所有操作环节的61.09%;手指受伤占所有受伤部位的90.21%;阳性暴露占所有锐器伤的71.43%。2008-2016年锐器伤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2012年监测数值出现显著高峰,2013-2016年较2012年有减少趋势。4种血源性病原体年度检出总数呈缓慢上升的线性趋势。结论 护士、低年资医务人员锐器伤风险高;阳性暴露与锐器伤上报有相关性;应持续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和技能,规范操作流程和锐器伤的紧急处理程序,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探讨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防护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某三甲中医院2014-2016年间159例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院3间每年的锐器伤发生例数及既往暴露例数呈稳定趋势,既往暴露例数占15.1%;159例锐器伤中,多集中在普通病房、急诊和手术室,分别占47.1%、17.6%和14.5%;职业类别显示护士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实习生,分别占49.7%和26.4%;暴露程度发生率最高的是表皮层受损,占60.4%。发生锐器伤的操作环节多集中在拔针、处理锐器、缝合,分别占27.1%、17.6%和11.9%;右手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导致锐器伤发生的暴露器材主要为头皮针、注射器和缝合针,分别占44%、24.5%和10.7%。暴露源血源性病原体分布中,乙肝占49.7%。 结论 锐器伤对该院医务人员职业伤害较大,医务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院应强化标准预防,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完善锐器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56份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表进行分析,掌握发生锐器伤人员的职业分布、产生职业暴露操作环节及损伤部位等,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结果锐器伤是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医生(27.25%)和护士(66.57%)是医院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发生职业暴露的锐器种类以手术缝针、头皮钢针、一次性注射器为主;医生锐器伤主要环节是手术缝针,护生锐器伤发生时机分布较多,手是主要的暴露部位。结论预防及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应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规范标准性预防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院2011年1月-2017年12月800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暴露时间、地点、暴露源、暴露方式、暴露发生的环节及医护人员有无防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发生率最高;暴露科室主要是手术科室;暴露源病种以乙肝(HBV)最为常见;暴露方式以锐器伤占首位,针头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锐器。结论 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落实标准预防各项措施,完善登记、报告流程,强化职业防护,是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发生职业暴露并上报的95例医务人员,统计分析其暴露人群、工作年限、暴露环节、发生场所、暴露源类型。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者为护士,占47.37%,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者占61.05%,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占52.63%,暴露环节主要在输液或拔针时。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共39例,占41.05%;暴露原因不明的有32例,占33.68%。结论血源性职业暴露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认真落实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是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血源性传播感染因子的检出情况,为临床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创建安全环境和条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了2014年5月-2015年2月某院临床科室阳性检出HBsAg、抗HCV、抗TP、抗HIV血源性感染因子上报传染病信息系统并经专职传染病管理员审核合格的资料。结果共检测出阳性病例559例,其中HBsAg阳性病例430例(占76.92%),抗HCV阳性病例86例(占15.38%),抗TP阳性病例38例(占6.80%),抗HIV阳性病例5例(占0.89%);除抗TP阳性感染者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他阳性感染者均男性多于女性;感染人群除抗HIV阳性以20~40岁居多,其他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40~60岁的人群;37.92%的阳性感染病例分布在内科,20.93%分布在外科,15.74%分布在妇产科,15.21%分布在肿瘤科。结论血源性传播疾病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都应高度重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严格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适时评估患者血源性疾病情况,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共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某三甲教学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职业暴露的方法及策略。方法 以全院临床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由调查员利用晨会时间将问卷发至各科室,所得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2 860份,回收2 814份,在调查人群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共358人,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12.72%。护士的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工勤人员和实习/规培人员。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科室、不同职称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提供正确的防护用品、强化培训完善制度、优化职业暴露报告流程等措施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14-4816
目的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登记的76例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暴露方式、暴露场所、人群分布、暴露源、暴露部位和高危环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为护士、医生和实习工作人员,分别占56.58%、21.05%和15.79%。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为住院病房和手术室,占的比例分别为59.21%和26.32%。引起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主要为拔针及针头处理、手术操作、急诊抢救,分别占的比例为51.32%、26.32%和11.84%。暴露源中最常见为HBV,占56.58%,暴露部位中手部发生率最高,为86.84%,暴露方式最常见的是锐器伤,占81.58%。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经过消毒、冲洗等局部处理,局部处理率达到100%。其中48例患者展开预防用药,预防用药率达到63.16%。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最主要人群是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及时的局部处理和针对性用药是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和院感知识的宣传培训可有效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9年5月全院869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基线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5.18%,其中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医生(P<0.05),职称越低的护士锐器伤发生率越高。锐器伤发生的环节主要为加药时、拔除动(静)脉针、手术缝针、抽动脉血等操作环节。锐器伤发生的暴露源为HBV、HCV和梅毒。结论 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预防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内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的55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报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工人、检验师、护士、医生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22.22%、12.50%、10.16%、4.95%。2013年发生职业暴露的55例人员中,护士37例(占67.27%),医生10例(占18.18%),工人6例(占10.91%),检验师2例(占3.64%)。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是锐器伤(占90.91%),血液、体液导致的皮肤黏膜暴露占9.09%。结论护士是职业暴露的主要高危人群,锐器伤是临床工作中最主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需要对医院临床科室的护士、医生、检验师及工人的职业暴露防护加强管理,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HT5”H〗摘要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处理现状,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2014-2018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对暴露人员的基本信息、科室、暴露场所及时机、暴露源和暴露后处理等进行分析。结果 353名暴露人员中女性占77.62%,20~30岁占71.39%,护理占67.99%,初级职称占71.67%,工龄≤5年占71.95%,科室前5位的为消毒供应中心、神经外科、普外一科、脊柱外科及心血管内科。暴露场所,医师和中高级职称以手术室为主,护理和初级职称以病房为主,其他以门急诊为主;暴露时机,医师和中高级职称以手术为主,护理、初级职称和其他以处理废物及器械为主。暴露源,乙肝占75.56%。暴露后,“一挤”执行率93.27%,低于60%的为“二冲”和24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长效青霉素及HIV暴露预防性用药。结论 应加强暴露的高危人群及环节、高发科室及场所和暴露后执行率较低项目的防控,完善暴露监测体系,配备充足可及的防护用品,强化职业防护培训及考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追踪研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血源性病原体后感染情况,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通过跟踪研究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某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感染情况及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共调查某医院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35名医务人员,包括护士26人、医生4人和工勤人员5人。发生职业暴露构成比,护士占74.29%,医生占11.43%,工勤人员占14.29%。职业暴露方式主要是锐器伤,以针刺伤占多数,仅4人破损皮肤接触,所有人员均在暴露后做过紧急处置。职业暴露病原体中,乙型肝炎病毒占37.93%,梅毒螺旋体占31.03%,艾滋病病毒占17.24%,丙型肝炎病毒占6.90%。经追踪调查6个月,无一例发生暴露后感染。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是护士,以针刺伤为主,所接触的4种血液传播性病原体未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