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慧荣 《河北中医》2014,(12):1840-184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治疗后,由于面部局部神经损伤较深,或因治疗不及时、误治、错治等因素延误最佳施治时机,患者发病1~6个月后,仍存在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口角歪斜、下垂、肌肉松弛等症状,被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比较困难,一般主张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手段,如针刺、艾灸、药物外敷、穴位埋线及拔罐等[2]。  相似文献   

2.
万军 《中国针灸》2006,26(12):884-884
李某,男,18岁.初诊日期:2005年9月14日.现病史:6天前于火车上吹风后,突然出现双眼闭合不全,口不能闭紧,饮水时易从中间漏出,言语不清,面部麻木僵硬,双眼流泪,食东西无味.面部检查:双侧额纹消失,蹙额不能,鼓气不能,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经头部MRI和神经内科检查排除其他疾病,诊断为病毒引起的双侧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3.
针灸验案3则     
针灸验案3则王惠芳1口眼斜蔡××,女,19岁,1988年4月20日初诊。自诉:左侧口眼斜2个月。患者于2月24日乘车外出途中,突觉左侧面部麻木,板滞,左眼闭合不全,左耳后疼痛,左口角乏力,次日即到本院神经科就诊,诊为“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予肌苷...  相似文献   

4.
顽固周围性面瘫是患者患周围性面瘫后,面神经受损部位较深,治疗不及时或错治、误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发病1~6个月后仍有口角歪斜、额纹浅或消失、面部肌肉松弛、口角下垂、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并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上方法各有不同,有针刺、艾灸、针药并用,药物外敷、刺络拔罐、穴位埋线等。本文就近年来中医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99年8月起,采用经穴磁电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19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拟定:1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受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3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围性面瘫(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其他可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变),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程最长者半年,最短者1天,多数在十天以内。符合…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本病起病急,临床常表现为额纹消失、口眼歪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裂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等症状[1-2],好发人群为20~40年龄段,且男性多于女性,每年大约有4万新发患病人群[3-4].其发病与神经性损伤、神经血管压迫及耳源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7.
<正>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0-40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颌角或耳后疼痛,数小时或1-2天内出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  相似文献   

8.
辛卓萍 《西部中医药》2004,17(12):33-34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20-30岁青壮年多见。本病发病急骤,临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本篇仅叙述周围性面瘫,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不适、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鼓腮等动作,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部分忠者初期又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  相似文献   

9.
正面瘫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证,俗称为"吊线风",多指西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急,多见一侧面部发病,偶见双侧一重一轻型。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首选方法~([1]),简述如下。1面瘫的病因病机面瘫的发生常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  相似文献   

10.
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治疗不及时或错治、误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发病数个月后仍有口角歪斜、额纹浅或消失、面部肌肉松弛、口角下垂、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2011年2-9月,本院对收治的57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予以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7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9~6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30  相似文献   

11.
<正>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肌瘫痪。病因与受寒、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有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为面瘫,该病具有起病突然、发病快等特点,临床表现显著,均会发生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肌肉板滞麻木、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口眼歪斜等症状[1]。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虽然该病的发生没有年龄界限,但是在20~70岁的人群中比较高发,不仅有  相似文献   

12.
远端取穴配合巨刺法治疗面部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季良老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医执教30余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处方遣穴,独具匠心,手法运用独特,临床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多,兹将老师治疗面部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韩某,男,48岁。2008年7月10日初诊。1周前受风寒后出现右侧面部麻木不适,次日刷牙出现右侧漏水,右侧眼睛迎风流泪,口角稍向左侧歪斜。某医院诊断为右侧面瘫。经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不理想。初诊:右侧嘴角下垂,歪向健侧,稍能鼓腮、吹哨,角膜反射、瞬目反射减弱,耳廓后及面部轻度疼痛,右侧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左偏,右侧额纹变浅,伸舌稍偏向右侧,脉弦沉,舌黯,苔薄黄。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病史7年余。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诊断:面瘫(卒口僻)。治则:疏风通络。治疗取双侧外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健侧颧髎,患侧风池、颧髎、阳白、攒竹、太阳、下关、地仓、禾髎、迎香、承浆。面部穴位均采用0.25 mm×30 mm毫针浅刺,得气,不施手法,静置留针30 m in,远端穴位用0.30 mm×30 mm毫针直刺,施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至2008年8月12日...  相似文献   

13.
<正>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称为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瘫痪、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不能抬额皱眉、口水自患侧流下、鼻唇沟变浅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不敏。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  相似文献   

14.
<正> 面神经炎为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氏麻痹(Bell’spalsy),发病突然,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歪向健侧,闭目时眼睑不能闭合,跟球上窜,大多数病人在起病后1-3个月内恢复,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失当,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能完全恢复,可引起瘫痪肌的挛缩或联带运动。作者自1986年起对36例面神经炎患者采用大剂量强的松口服,辅以其它中西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至今,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7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40例,女38例;年龄19~30岁21例,30~50岁30例,50~70岁24例,70~73岁3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个月. 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轻度患者仅表现为单纯面部症状,中度患者表现为除面部症状外伴有耳后乳突部酸痛,重度患者尚有耳后乳突部、后枕部刺痛及舌体感觉异常等症状.排除中枢性面瘫及头面部外伤、肿瘤病变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毓茜 《河北中医》2007,29(11):1022-1022
2005-03—2007-03,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轻度患者仅表现为单纯面部症状,中度患者表现为除面部症状外伴有耳后乳突部酸痛,重度患者除面部症状外尚有耳后乳突部、后枕部刺痛及舌体感觉异常等症状。排除中枢性面瘫以及头面部外伤、肿瘤病变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2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67例,女53例;年龄19~30岁34例,30~50岁37例,50~70岁36例,70~73岁13例;病程最短1日,最长2个月。1.3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17.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额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贝尔征等~([1])。目前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劳累后起病。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李桂平  李妍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2008-2010
目的:研究分期经筋刺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个疗程评价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和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期经筋组的临床起效快,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分期针刺组,对各量表评分的改善优于分期针刺组。结论:分期经筋刺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对口角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正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Bell palsy)或面神经炎,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眼裂扩大,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多伴有患侧耳后疼痛及味觉减退为表现。中医称之为面瘫,口眼歪斜。中医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经济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中医外治法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38岁。初诊日期:2017年9月10日。主诉:左侧口眼歪斜3月余。现病史: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后疼痛,伴听力下降,2天后左外耳道出现疱疹,左侧额纹消失,左眼用力不能完全闭合,左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歪斜,鼓腮漏气,面部肌肉麻木无力,就诊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治疗半个月(具体治疗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而出院。近日劳累后自觉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