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后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行RFA治疗且治疗后24h内行3D-CEUS检查的肝癌患者92例共99个病灶,将其分为残留复发组及完全灭活组,分析两组病灶3D-CEUS表现。结果将3D-CEUS表现分为结节增强型、片状增强型、环状增强型、无增强型。残留复发组与完全灭活组间在结节增强型及环状增强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6)。结论 4种3D-CEUS分型表现对肝癌RFA后残留或复发灶的诊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辅助经皮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1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消融癌灶232个.将其中超声造影辅助超声引导肝癌射频消融术104例,癌灶128个,设为观察组;单纯超声引导肝癌射频消融术90例,癌灶104个,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其中的7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92个病灶,所选患者均进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超声检查。将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相比,计算其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所选患者经过射频消融治疗后,经超声造影检查显示76个病灶被完全灭活,16个病灶仍残留肿瘤,与最终确诊结果相比,超声造影检查提示的76个灭活病灶中有71个正确,16个残存肿瘤病灶中有13个正确。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是91.30%、93.42%、81.25%。结论:利用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将其作为肝癌治疗疗效评价的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8个病灶)和4例转移性癌患者(8个病灶)经射频消融治疗后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治疗后肿瘤灭活、残存或复发情况。结果 36个病灶中,27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见增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9个病灶在动脉相呈局部形态不一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消退,提示有残存肿瘤。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性为91.7%,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2.9%。结论超声造影判断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准确性较高,可作为肝癌局部治疗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与常规超声引导相比较,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无水乙醇治疗射频消融术(RFA)后残存的肝癌有无优越性。方法:61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RFA术后行无水乙醇注射进行补充治疗,根据引导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超声造影引导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方式,术后1个月对治疗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评价。结果:治疗组30个病灶,28个病灶达到完全灭活,2个病灶存有残存活性区达到部分灭活。对照组31个病灶,22个病灶达到完全灭活,9个病灶达到部分灭活。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超声造影引导可以有效的提高肝癌RFA术后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已广泛用于治疗肝癌,而超声造影能提供肿瘤内宏观及微观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的评估,并能作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在评价HCC动脉血流分布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HCC患者的动态3D-CEUS检查结果,并与二维超声造影(2D-CEUS)结果进行比较,评估2种方法在肿瘤滋养动脉检出率,滋养动脉显示质量水平方面的差别.结果 全组52例HCC,2D-CEUS对肿瘤滋养动脉的检出率为67.3% (35/52),而动态3D-CEUS对滋养动脉的检出率为100% (52/52),高于2D-CEUS (P<0.05).3D-CEUS显示肿瘤滋养动脉起源清楚,走行连续性好,与周围血管及肿瘤空间关系明确直观,3D-CEUS对滋养动脉显示质量水平优于2DCEUS (P<0.05).结论 动态3D-CEUS可有效地评价HCC动脉血流分布,为H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对肝肿瘤射频消融(RFA)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细胞肝癌(HCC)患者12例23个病灶、肝转移瘤1例2个病灶为观察对象.全部病灶RFA治疗后即刻至2个月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评价疗效,并与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FA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19个消融灶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4个消融灶边缘局部有早期增强判断有肿瘤残存;2个可疑残存肿瘤.经CT、穿刺活检及12个月以上随访,证实超声造影正确诊断23个病灶(23/25),与增强CT检查结果相近.超声造影发现新生病灶23个,其中2例有9个直径为<1 cm的病灶,同期CT未能显示.结论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且能明确肿瘤残存部位引导补充治疗,并有助于发现微小新生病灶.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评价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比较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RFA)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对54例病理证实的69个肝癌病灶进行RFA治疗,并与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如果以RFA治疗后消融灶各期均无增强为肿瘤完全灭活的依据,则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肝癌灭活的敏感性分别为96.8%、96.7%、特异性为85.7%、83.3%、准确性为95.7%、95.5%;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检验,P〉0.05)。病灶最大直径测值超声造影与增强CT无差异。超声造影显示新病灶数增多。 结论 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具有与增强CT同样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乏血供肾癌在肾癌中比例较小,其CT或MRI表现为造影剂增强强度低于肾皮质[1-2].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使肿瘤细胞产生凝固性坏死以达到治疗肾癌的目的,影像学检查是评估其疗效的常用方法[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RFA治疗的18例乏血供肾癌患者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表现,并与同期增强CT比较,探讨CEUS在乏血供肾癌RFA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射频消融术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数字图书馆、万方、维普,以及Google、百度等商业搜索引擎网上检索,收集有关术中超声造影与金标准(病理)比较诊断肾脏射频消融术后残留的诊断性试验(截至2015年11月31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根据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评价质量后,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4篇文献,质量中等。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83[95%CI(0.61~0.95)]、0.97[95%CI(0.93~0.99)]、19.52[95%CI(5.71~66.73)]、0.23[95%CI(0.11~0.47)]及132.14[95%CI(26.56~657.41)];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0.11。结论超声造影对肾脏射频消融术后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44例术前穿刺活检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分别于射频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术后复查病理.术后1、3、6和12个月行随访及超声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变化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35例肌瘤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内"无灌注",无灌注区与肌瘤大小相符;9例肌瘤周边有部分造影剂强化.病理结果证实:"无灌注区"组织坏死,造影剂部分强化区组织为不完全性坏死.治疗后3个月肌瘤开始缩小,6个月瘤体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占90%).结论 超声造影和随访观察证实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实时超声造影能明确显示治疗范围及残存病灶,对于指导补充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近期疗效价值。方法 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31个病灶,对其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后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肿瘤灭活、残存或复发情况。结果 31个病灶中,26个病灶在造影各时相均未见增强,提示肿瘤完全灭活,但其中1个随访2个月增大;5个病灶动脉相治疗区残存增强病灶,门脉相及延迟相造影清退,提示有残存肿瘤,但其中1个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超声造影诊断准确性为93.5%,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6.1%。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动态显示局部治疗区域的微循环特点及残存病灶形态,为再次补充治疗提供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微创治疗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98例肝癌患者126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51例60个病灶,转移性肝癌47例66个病灶。治疗前及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同期增强CT比较,治疗中51例69个病灶使用了超声造影引导消融。结果:126个病灶治疗1个月后超声造影判定89.7%(113/126)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0.3%(13/126)的病灶消融不全;增强CT判定88.9%(112/126)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1.1%(14/126)的病灶消融不全,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微创治疗中不但起着定位肿瘤、引导穿刺、监测治疗过程的作用,而且是评价肝癌射频消融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肝脏微小肿瘤的灵敏检出及定性诊断已为大量临床应用所证实[1-5]。2004年Solbiati等[6]报道CEUS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前、RFA中、RFA后的应用,提示CEUS可有效引导RFA治疗和评价疗效;结果显示,随着CEUS的广泛应用,RFA局部复发率由16.1%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每年约有20~30万人死于肝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世界之首。肝癌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借助影像手段导向,通过热效应引起肝癌组织凝固性坏死的一种治疗方法。北美放射学会(RSNA)于1997年提出肿瘤消融的概念,将其分为化学消融、热消融和冷冻消融[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在肝癌消融治疗后近期疗效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肝细胞肝癌共89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或化学消融,治疗后1个月行动态3D-CEUS判定局部疗效,以同期对比增强CT(CECT)或对比增强MRI(CEMRI)作为金标准,评估动态3D-CEUS的诊断效能。结果 CECT或CEMRI判定80.9%(72/89)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9.1%(17/89)的肿瘤消融不全;动态3D-CEUS判定82.0%(73/89)的病灶达到完全消融,18.0%(16/89)的病灶消融不全。与CECT或CEMRI比较,动态3D-CE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8.2%(15/17)、98.6%(71/72)、93.8%(15/16)、97.3%(71/73)和96.6%(86/89)。结论动态3D-CEUS在判定肝癌消融局部疗效中,与CECT或CEMRI具有同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91 例肝癌患者在 RFA 治疗前后接受了 CEUS 检查,分别对 CEUS 在 RFA 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治疗后的作用进行评价.以3个月以上的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随访或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 RFA 前:91 例 114 枚肝癌病灶中 109(95.6%)枚 CEUS 可清晰显示边界;CEUS 测量病灶平均最大直径、面积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 对荷瘤血管的检出率为 61.4%.RFA 过程中:1枚常规超声未能显示的病灶在 CEUS 引导下完成 RFA 治疗;4枚病灶 RFA 后即刻 CEUS 发现残留,CEUS 引导下完成补充治疗.RFA后:88例获得随访,其中 49 例接受了同期的 CECT,CEUS 和 CECT 评价 RFA 治疗后病灶残留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 在肝癌 RFA 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FA)阻断肝癌血供的效果以及指导RFA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71例肝癌患者共75个病灶,均为富血供肝癌,均因不宜行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或TACE疗效不佳拟行RFA。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71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消融阻断荷瘤血管(PAA)+褂1A组与单纯RFA组2组。PAA+RFA组38例患者共39个病灶,首先行CEuS确认肿瘤荷瘤血管及浸润范围,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PAA;即刻行CEUS评估肿瘤区域灌注及荷瘤血管阻断程度,并指导沿肿瘤外周区域及血供区域行肿瘤整体消融。单纯RFA组33例患者共36个病灶,于常规超声引导下进行消融,按计算方案及定位模式治疗,先消融肿瘤深部或临近其他脏器区域。治疗后1、3、6个月对2组患者行增强CT评价疗效。应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消融病灶个数差异,应用矿检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肿瘤病灶灭活率差异。结果PAA+RFA组患者PAA后即刻CEUS显示31个病灶(79.5%,31/39)瘤内灌注缺失范围超过70%,其中13个病灶(33.3%,13/39)显示肿瘤整体灌注缺失呈边界清晰规整的“日全食”征;8个病灶(20.5%,8/39)灌注缺失范围达40%~70%。PAA+RFA组38例患者共39个病灶PAA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42支主荷瘤血管良好显示;PAA后即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35支(83.3%,35/42)荷瘤血管被阻断,3支(7.1%,3/42)血管血流信号明显减少。PAA+RFA组每个肿瘤平均消融(3.18±1.42)个球灶,较单纯RFA组每个肿瘤平均消融(4.32±1.56)个球灶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P=0.015)。治疗后1个月PAA+RFA组肿瘤病灶灭活率为92.3%(36/39),高于单纯RFA组的66.7%(24/3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64,P=0.001)。结论CEUS证实PAA可成功阻断或减少荷瘤血供,增大射频凝固坏死区,有效降低富血供大肿瘤RFA复发率;重视CEUS指导PAA下RFA治疗,可减少消融病灶数目,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其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虽然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目前认为与环境污染、肝炎、高龄等因素有关阻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